- UID
- 26289
- 积分
- 2595
- 威望
- 24024
- 桐币
- 6644
- 激情
- 127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21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3-2

桐网嘉宾
 
- 积分
- 2595

 鲜花( 6)  鸡蛋( 0)
|
发表于 2008-10-20 11: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马嘶风 于 2008-10-20 10:52 发表 5 X2 M# \3 J; b9 t' V5 D1 H6 |
不要以为什么红网就了不得了,目前支持我论点的人虽然不多,但都不是平凡之士。我这一篇的题目除外,因为那只是线索,不是准确的证据。, l3 z- |) V# f, x: m! `
谢谢你多顶贴,
6 z* R+ o& F. C0 U+ O" S8 {
) i+ W, [" q8 K* i/ B4 v4 q- c呵呵,见过天涯有人在为你鼓吹。不过那些所谓的“人士”,至少也算不得什么“高明”。4 \3 L) A7 Y5 V6 q6 F/ H6 G2 X
认真地说来,我本能就是对“索隐”的方法极度敏感的。不是别个原因,是近人的“索隐”之法,使用得实在泛滥,而且几乎都是没有来由的。我不能不承认先生在《红楼梦》上,好歹是使用了一些力气的。即使在它的旁外,也是下了一些工夫的。但是,只要路径不对,前面就是无穷的暗黑。有这么多的时间,为什么不去好好钻研文本之内的精神呢?不止是文本,还有脂学、考据等诸多方面,事实上是万万不可以轻易立论的。古人说诗词的学习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事实上考据的功夫,更是如此了。然而索隐派人士唯一能够抱定的信念便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从来不肯在事实的考据上做更多的努力。就拿先生的这篇文章来说吧,我只是草草看到了先头的一部分文字,就马上揪出了这么多的漏洞与差错,那么这样的立论,还有可能继续得下去么?言至于此,如有可能,还望先生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