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6|回复: 0

[散文] 《论中国》(中)

[复制链接]

6255

主题

1530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602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6-5-6 09: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中国》(中)




“欧洲的西方列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它们对中国的威胁倒不是攻城略地,而主要限于在中国沿海地区掠取经济利益,要求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和自由传教的权利。矛盾的是,中国人感到了一种威胁,而欧洲人认为这根本算不上是征服。列强们还不想取代现有的清朝政府,而是要迫使中国接受一个本质上与中国人的世界秩序格格不入的全新的世界秩序。

在中国的北面和西面,军事上强大、奉行扩张主义的俄国对中国辽阔的内地垂涎三尺。短期内中国尚可用白银换取俄国的合作,然而俄国根本不承认本国领土与接壤的中国领土之间的疆界。俄国和昔日的征服者不同,它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俄国侵蚀的领土,中华帝国永远也拿不回来了。

然而无论西方列强还是俄国,均无意取代清廷,代行天命。它们最终认识到,清廷覆亡不符合它们的利益。而日本的意识就不一样了。中国的古老体制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延续无关它的利益,因而日本不仅图谋侵占中国的大片国土,还想取代北京成为新的东亚国际秩序的中心。

今日的中国人把随后接踵而来的侵略和压迫看作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史的一部分。直到中国再次统一到民族解放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这一屈辱历史才告结束。中国人的这段苦难艰危 r岁月同时又是一个佐证,显示了中国人具有非凡的能力,足以战胜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或许会被压垮的重重劫难。

处于逆境的中国政治家巧用策略,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从均势的角度看,考虑到双方力量对比的客观事实,中国几乎没有可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陆国家存活下来。然而,中国虽然历经战乱,又遭到一波又一波的殖民侵略和国内剧变的冲击,但中国作为万邦之上国的信念始终如一。靠着这种信念,中国经过自己的奋斗最终战胜了困难。中国的政治家在一个痛苦而且往往是屈辱的过程中,最终保住了濒于崩溃的中国式世界秩序遗留下的道义遗产和领土遗产。

也许最令人惊叹的是,中国人几乎完全靠传统的方式做到了这一点。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批人在用文言文写成的奏折中雄辩地阐述了西方诸国、俄国和崛起的日本对中国的威胁,提出中国亟须“自强”并加强本国技术能力。然而中国的封建士大夫阶层和思想保守的平民百姓对他们的建议疑虑重重,不少人把引进外文书籍和西方技术视为对中国国粹和社会秩序的威胁。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占上风的一派得出结论,效仿西方实现近代化无异于彻底西化,而中国没有理由遗弃举世无双的中华遗产。结果中国虽然身处帝国扩张的时代,却没有在全国创办近代军工业,因而来能从中受益,而只是零零星星地吸收了外国的部分金融和政治创新成果。

为了度过这场风暴,中国依赖的不是技术或军事实力,而是极具中国传统的两个资源:其外交官的分析能力和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文化自信。中国制定了巧妙的战略方针,挑动在华蛮夷互相争斗。负责办理洋务的官员分别在各城市以利相诱,有意请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参与分赃,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防止任何一国独霸中国。最终中国官员严守一条:不折不扣地遵守同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洋人的国际法原则,倒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条约和原则有道理,而是这样做有助于约束洋人的野心。面对俄日两强争夺中国的东北,自己又几乎无力将其驱逐,中国的外交官挑动俄日争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两国对中国主权侵犯的危害,避免了被占中国领土永远落入他手。

中国清朝政府在军事上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却又妄自尊大。鉴于与列强之间的巨大反差,中国经过一番抗争得以维持一个独立的中央政府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胜利之后并没有庆典,因为这是一次没完没了、历时几十年的抗争,其间经历多次反复,内部的反对派百般阻挠,有时甚至致改革派于死地。中国人民为这一抗争付出了沉重代价——他们既非第一次,也非最后一次用自己的忍辱负重和坚韧不拔筑起了最后一道防线。然而,他们维护了中国是一个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大陆国家的理想。中国人民靠着坚忍和自信,通过艰难抗争为日后中国的复兴带来了希望。P053

虽然西方的史书极少提及,太平天国与清朝的战争却是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数千万人死于这场战祸。虽然没有官方统计数字,但据估计太平天国以及回民和捻军起义期间,中国的人口从1850 年的4.1亿降至1873 年的3.5亿。‘p058

早在1863 年,李鸿章即指出,日本终将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首患。甚至在明治维新前,李鸿章就已撰文讲述过日本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挑战。1874 年,日本借口此前台湾原住部落与一艘搁浅的琉球岛民船只发生冲突出兵伐台。3李鸿章称日本:

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蔑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之外,  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P073

马关讨论的议和条款是对中国人上国观念的一次残酷冲击。中国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废止与朝鲜的宗藩关系并承认朝鲜独立(实际上为日本在朝鲜的扩张打开了大门);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并将满洲的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包括战略地位重要的大连和旅顺港。多亏一个日本刺客的子弹,中国才免于更屈辱的结果。在谈判地点,子弹擦着李鸿章的面颊而过。日本政府出于羞愧,放弃了几条更苛刻的要求。P076

这成为李鸿章身后最具争议的话题。三国的干预遏制了日本的进逼,至少是暂时的,然而代价是俄国在满洲一家独大。沙俄在满洲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后,在华的其他列强争先恐后地争夺在华利益。任何一个列强攫取新的利益后,其他列强马上跟着提出自己的相应要求。德国占领了山东半岛上的青岛;法国在广东夺得一块飞地并巩固了对越南的控制;英国扩大了在香港对面的新界的存在,还在与旅顺港隔海相望的地方得到一个海军基地。

以夷制夷的战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没有一个列强能独霸中国。在有限的范围内,北京清朝政府得以维持其统治。但从长远来看,靠引入外国列强在中国领土上互相制衡以挽救中国的策略若要奏效,中国必须强大到别国不能等闲视之。然而,中国的中央政府对全国的控制正日益减弱。P077

“绥靖”一词成了20世纪30 年代西方民主国家对希特勒所采取政策的别称。赢弱的一方若要安全地奉行对抗政策,必须有能力让更强的-方夕r=C法承受打败它的高昂代价,否则,某因为感到清廷(同样是“异族”,而且其政权日益衰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慈禧太后站在了义和团一边,称赞他们的举动。驻北京的外国公使馆又一次成为冲突的焦点。1900 年春,义和团包围了外国公使馆。中国在傲慢自大、蔑视对手和痛苦的妥协之间摇摆了一个世纪后,现在同时对所有外国列强宣战。45

结果清政府又一次遭到沉重打击。一支由法、英、美、、職、德、奥匈和意大利组成的八国联军于1900 8月抵达北京,为公使馆解围。联军镇压了义和团及其清军盟友后(北京部分地区化为焦土),把又-个“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强加给中国,强迫中国支付战争赔款,给予外国列强更多的占领权益。46

一个无力阻止外国数次攻陷中国首都或制止外国对中国领土进行抢掠的王朝显然失去了天命,自从首次与西方发生冲突后居然还延续了70 年的清朝于191 1 年倾覆。P080

日本现在陷入昔日征服者的境地。征服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已属不易,若不借重这个国家的一些文化观念去统治它则更不可能。而日本认为自己的体制独一无二,绝不会求助于中国的文化观念。它昔日的同伴——得到美国支持的欧洲列强逐渐走上抵制日本的道路。首先在政治上抵制,最终发展到军事上抵制。这有点像是自强外交政策的最高成就:前殖民国家如今携手维护中国的完整。它们以美国为首,而美国采用的手段就是1899 年国务卿海约翰宣布的门户开放政策,这项政策最初是为了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各自获得的利益中为美国分得一羹。20世纪30 年代,它却成了维护中国独立的一种方式,而西方列强也表示赞同。只要中国能够挺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就可以走出帝国主义阶段,再次实现统一。P082

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朝代更替节奏鲜明。旧朝的没落始于它不能再奉天命,保平安,泽苍生。通常不是一次大灾难,而是一系列祸国殃民的行径使得民间积怨,当朝天子在百姓眼中无德再膺天命。新朝则成为天命的承启者,其实只是因为它坐了江山。

在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中,这样的动荡屡见不鲜,但没有一个新皇帝想过要把整个社会的价值制度推翻。过去自称奉天承运的统治者,甚至于外族的征服者一也许尤其是后者——都是维护社会的价值制度并遵照这一制度进行统治。这是他们确立自己合法性的方法(ID他们沿用过去的官僚制度,目的无非是治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富庶的国家。正是这个传统推动了汉化的进程,并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治国之本。

毛泽东是自中国统一以来第一位奉行消灭旧势力、打破旧传统的执政者。他认为破除古老腐朽文化的遗产会使中国重新焕发青春,即使有时需要使用暴力手段。正如他在1965 年对法国哲学家安德烈·马尔罗所说: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习惯必须破除,  中国现在还不是无产阶级国家,但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和习惯……思想、文化和习惯要在斗争中产生,只要复辟的危险还存在,斗争就必须继续。p087

因此,毛式治国方略是把儒家传统思想所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虽然他宣称在治国的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却不可避免地依靠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制度,包括治理方法上带有的一些封建色彩,把治国等同于德化教育,革命他所深恶痛绝的繁复的官僚体系——毛泽东几次起来把这种体系打碎了,但随后又不得不重新建立起来。P088

在传统中国,皇帝一直是万物大同的核心。皇帝德威并势,身负维系天下,调和天、地、人的重任。在中国人心中,皇帝“教化”叛乱的四夷,使其归依;皇帝位于儒家等级制度中的最高点,为天下苍生指派各自合适的位置。

正因为此,直到近代,中国从未实现过西方意义上的“进步”。推动中国人入世的动力是改造世界——变乱世为治世的理念。孔子就宣布他的使命是在礼崩乐坏的社会中克己复礼,使天下重回盛世。

毛泽东认为他自己的作用正好相反。大同理想只有经历长期痛苦的过程才能实现,在这一过程中,谁都可能成为牺牲者。根据毛泽东对历史的解读,儒学使中国积弱;它宣扬的“和”是一种奴役。要迸步就必须经过相互矛盾的力量间一系列残酷的较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如果这些矛盾体自己不现身,共产党及其领导者就必须继续革命,如有必要,甚至与自己斗争。P089

现代技术的本质是普及同化,这对任何社会的独特性都‘是威胁,而中国社会恰恰以独一无二为标榜。为了维护这个独一无二的特点,中国在19世纪拒绝效仿西方,结果几近沦为殖民地,饱受列强凌辱。一个世纪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目的之一就是清除有可能把中国纳入一个普遍性文化的现代化因素。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即 由此得名。然而事实证明,意识形态挂帅无法治国。’

1972 2月毛泽东和尼克松总统的第一次谈话尖锐地显示了这个难题的存在。当时尼克松赞扬毛泽东改变了中国的古老文明,毛泽东回答说:  “我没有能力改变它。我只能改变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毛泽东坚持打破旧制度的努力尽管成绩斐然,但终究无法超越中国人生活的永恒节奏。他去世几十年后,中国社会经过了剧烈、起伏、痛苦的历程变得越来越富裕。经过了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的历史后,也只有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才能继续保持团结,充满活力。P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 10 年中,国家领导人以顽强的意志把他们打下的残破江山变成了一个世界大国。而在第二个10年,毛泽东则基本上都在努力加快国内继续革命的步伐。继续革命的动力源自他的一条理论:思想道德的力量能战胜物质困难。这10 年以中国领导人自己发动的一场内乱开始,又以他们发动的另一场内乱结束,其范围之广无所不及,使中国与世隔绝,驻外外交官也几乎被悉数召回了北京。这期间,中国的国内结构发生了两次大的变革:先是经济变革,即这10年伊始时的“大跃进”;后为社会秩序变革,即 60 年代中后期的“文化大革命”。外交已无人间津,但斗争却永不过时。P174

就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在国內向传统中国文化顽固的残渣余孽发起了猛烈攻击。他预言说,这将是最后的总攻,在中华废墟上将崛起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新一代,他们能更好地捍卫革命事业,抵御国内外的敌人。他把中国推入了思想狂热、派系争斗、近乎内战的10 年。这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P185

这次“革命”结果成了国家机构与人民的一场浩劫。中国权力机构,包括共产党的最高层,都毁于十几岁的红卫兵之手。中国文明一贯是以崇尚学问渊博而著称的,此时却颠倒了乾坤,子女揭发父母,学生斗师毁书,知识分子和高级干部下农村、下工厂,向不识字的农民学习革命实践。全国各地暴行随处可见,红卫兵及其社会上的追随者只要一见任何可能会引起“封建主义”复辟的东西便大发淫威,不过,其中一些人只是随便跟从了某一派红卫兵,只求能太太平平地渡过风暴。

有些斗争的目标是已经死了几百年的古人,但红卫兵的怒火并没有因此而丝毫消退。来自北京的革命师生冲击了孔夫子的家乡,发誓要一举铲除老圣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他们烧毁古书,砸碎石碑,铲平孔子及其后裔的坟墓。在北京,红卫兵捣毁了首都6 843个文化历史古迹中的4 922处。紫禁城据说是周恩来亲自过问后才保住的;p186当今时代的一个挑战就是,各种问题日趋复杂,因此,法律框架也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政治系统发出指令,却是越来越多地由与政治进程和民众脱节的官僚部门来贯彻执行。这些部门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定期选举,有时连这点都做不到。甚至在国,重大的立法案往往长达几千页,客气地说,能仔细将其读完一遍的议员真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在共产党国家,官僚机构都各自为政,政界和官僚阶层之间存在隔阂,而两者和公众之间更是隔阂颇深。于是,官僚机器可能会催生出一个新的领导阶层。毛泽东企图一举解决这个问题,却几乎摧毁了中国社会。P191

肯尼迪政府在“大跃进”造成的饥荒中做出了人道主义姿态,以改善中国岌岌可危的农业局势。据称这是为了“以粮食换和平”,但美方要中方主动提出请求,承认“极需”援助。毛泽东则坚持自力更生,绝不承认需要依靠外援。在华沙的大使级会谈中,中国代表回答说,中国正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P191

有十年的时间,毛泽东和“四人帮”主张用无政府状态作为社会组织手段,通过没完没了的“斗争”来纯净国家,经济和学术工作则任由外行胡作非为。  “文化大革命”把追求意识形态的狂热提升为真诚的标志,邓小平号召大家重新讲求秩序、敬业和效率就算得上是大胆倡议了,而这在发达世界几乎就是老生常谈。有十年的时间,红卫兵无法无天,险些毁了邓小平的事业和家庭。他的实事求是作风把中国从走历史捷径的大梦中唤醒,重回必须依据宏图伟略按部就班实现历史的现实世界中。P321

中国成为今日的经济超级大国应归功于邓小平,因为他履行了作为一个领导人的最终职责——让社会呈现了崭新面貌。社会依赖一般行为标准来运作,靠沿袭旧制来维持——但要有富有远见的领导才得以进步。这样的领导人知道该做什么,同时还有勇气看准就干。

与毛泽东不同,邓小平以另一种中国的传统治国——统治者拥有无形但又无处不见的无上权力。

许多文化,起码所有的西方文化,都凭借与被统治者一定的亲民关系来维系统治者的权威。所以,雅典、罗马以及多数西方多元国家才认为雄辩术是治国的资产。中国没有重视口才的一般传统(毛泽东可以说是个例外)。传统上,中国领导人的权威并不在乎雄辩术或与百姓的接触。依据中国的仕宦传统,为官者基本上不露面,全凭政绩服人。邓小平不居高位,拒不接受任何名誉荣衔,很少上电视,政治实践几乎全在幕后;他的执政作风不像帝王,倒像个士大夫。

毛泽东治理国家靠的是中国人民的耐受力,他们要承受他的个人愿景带给他们的苦楚;邓小平则仰赖解放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实现他们自己理想的未来。毛泽东相信中国“人民群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纯粹凭借意志力和意识形态能克服一切障碍,推进经济发展;邓小平对中国的贫穷及其与发达世界在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鸿沟直言不讳,他宣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需要获得外国技术、专长和资本来补救缺失。P330

邓小平所谓的“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上,而且也是精神上的壮举。先是稳定经济濒临崩溃的社会,然后采取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历史上都绝无仅有的新办法来激励国家寻求前进的内在力量。邓小平复职时,中国的经济几乎处于绝境。集体化组织的农业生产几乎无法满足中国巨大的人口需求,人均粮食消费量与毛泽东时代早期基本相同。据报道,一位中国领导人承认中国有l亿农民吃不饱,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美国1980 年总人口的一半。““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课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1982 年,中国34%的劳动力只有小学教育程度,28%被列为“文盲”或“半文盲”;只有0.87%的劳动力受过大学教育。18邓小平呼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但他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教育低下、与世隔绝且大部分生活贫困的中国民众转变为生产率高、竞争力强,并在世界经济有时出现低潮时能够顶得住压力的劳动大军。

传统的手段和方法更加大了改革者的困难。邓小平坚持通过对外开放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和19世纪后半叶维新派初次尝试却终告失败的努力同出一辙。旧时的障碍是中国人不肯放弃心目中关系到中国特殊地位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困难在于如何推翻社会主义国家此前通行的做法,同时又维护毛泽东时代以来赖以凝聚社会的哲学原则。



                                  吴砺

                                                                                            201655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