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云端的荣耀颂
——致费德里科·马里亚·萨尔德利《荣耀颂》
一
我本想跳过—— 又是一段视频拼接的演出, 遥远的音乐家们, 被技术缝合在同一个画面中, 在同一个 并不共享呼吸的空间。
一个Zoom时代的 巴洛克合奏, 一场体面而虚拟的幻觉。
但音乐响起—— 像烟雾, 带着回忆的气味 缓缓升起, 有光在里面流动。
它有什么…… 说不上来。 一种奇异的魅力。 于是我没有离开。
然后她出现了—— 那个声音, 半是天使,半是魔法, 唱着我听不懂的语言, 却像我前世 曾听过的摇篮曲, 耳朵自己就认出来了。
那样顺滑, 那样安静地渗入人心—— 仿佛美丽 本就无需解释。
我看着她的嘴 一张一合, 配合着 她并不在的世界。
是的,我想, 这大概就是 伯尔扎克笔下的“云宇宙”: 声音比人先到, 灵魂化作像素, 飘进一个 虚拟的圣殿。
这是音乐会? 还是伪装成诗的梦? 是艺术? 还是缺席的回声?
也许, 这就是疫情 带来的最意想不到的馈赠之一:
一首圣咏, 穿越孤独的房间而来, 被信念缝合—— 那信念叫做 和声, 以及 高速网络。
二
他们从未呼吸同一片空气。 每一位音乐家, 各自在自己的房间—— 窗边的小提琴手, 被笔电微光照亮的女歌者, 凝视镜头的指挥, 仿佛在向世界眨眼。
但音乐一响起, 距离便消失了。 赋格悄然成形, 声音之间, 浮现出 一座共享的声音大教堂。
是的,这是巴洛克—— 但不是复古模仿。 这不是博物馆里的遗物。 在这儿,萨尔德利 以指尖尚存的21世纪余温, 复活了圣乐的灵魂。 他记得维瓦尔第, 却用自己的呼吸在说话。
旋律如礼仪般流动。 每一句,都是低声的祈祷—— 荣耀归于父, 归于子, 归于圣灵。 三位一体的对称, 被刻在音符之石, 然后轻轻地, 升入没有空气的空间。
女歌者的声音—— 没有夸饰, 没有沉重的装饰—— 只有一种优雅, 一种让古老事物 再度澄澈的优雅。
而在屏幕中, 悄然发生的奇迹: 像素中的复调。 不是炫技, 而是敬意, 重新在光纤中诞生。
这是疫情带给我们的—— 不是沉默, 而是 被光填满的距离。
一首圣咏, 由渴望编织, 从孤独中传来, 因彼此仍能合唱 而被赐福。
附:
吴砺 2025.7.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