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回复: 0

[散文] 草原的回声处,舞蹈开始的地方

[复制链接]

8556

主题

192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754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草原的回声处,舞蹈开始的地方

                                                ——听鲍罗丁《波罗维茨人之舞》后

 

           一

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见它了——
那段我曾极熟悉的旋律,
却从未知道它的名字,
也不知道是谁写下它。

 

可它一响起,
我就再次相信——
这人间的大地上,
真的藏着仙境。

 

第一段,
那著名的旋律——
像香气缓缓升腾,
丰盈、沉醉,
仿佛春天从未远去。

 

第二段——
紧张,陌生,
音乐屏住了呼吸,
忽然又热闹起来,
像篝火重燃。

 

接着,
那熟悉的旋律又回来了——
像一首你以为早已遗忘的歌,
却始终
藏在心底。

 

这音乐如此生动,
不似勃拉姆斯、舒曼的沉思,
也没有柴可夫斯基的忧郁,
没有内省与自怜。

 

不,
它是另一种东西——
野性,自在,
像盛开的草原,
风中跳舞的人们,
放声歌唱。

 

“歌声随风飞回故乡,
在那里,你可以自由地歌唱,
我们在一起,将多么欢畅……”
——这句歌词忽然浮现脑中。

 

我才想起,
鲍罗丁不仅是作曲家,
他还是化学家,
讲课的人,写公式的人,
俄罗斯土地的科学之子,
英年早逝在一次病发之夜。

 

他是“五人团”之一,
军人、学者、叛逆的艺术家,
把民间传说
化作音符与火焰。

 

他的《中亚草原》——
曾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样美,几乎令人心碎。

 

可就是这片歌声诞生的土地——
二十世纪,
流过的鲜血,
似乎比伏尔加河还要多。

 

如今,
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
年轻人又在流血,
在同一片大地上。

 

旋律回来了——
可历史,
从未真正离去。

 

             二

一切从风开始——
不是暴风,
而是一口广阔的气息,
从无尽的草原吹来。

 

双簧管唱起,
单簧管回应——
不是语言,
而是尘土、天空,
以及某种
比语言更古老的东西。

 

这不是欧洲。
这是俄罗斯对东方的梦,
不是恐惧,
而是渴望。

 

一个部族在起舞——
不是为沙皇,
也不是为舞台,
而是为头顶的星辰,
为脚下的土地。

 

旋律打着圈,
一遍遍回来,
略有变化,
像一匹马在无形边界上
画出的回环。

 

它不愿结束。
它要活着——
在我们每次呼吸之间。

 

然后——
一转。
鼓声劈开寂静,
弦乐开始奔跑。
一切紧张起来,
像一场仪式即将揭幕。

 

这不是战争,
却记得战争;
不是盛宴,
却预示着欢腾。

 

铜管升起,
节奏如火,
忽然之间——
我们不再只是观众,
而是身在舞中。

 

这里没有讽刺,
没有姿态,
没有投向巴黎的眼神。

 

只有一个幻象,
赤诚而直接,
来自一个白天调配化学公式,
夜晚编织旋律的男人。

 

鲍罗丁——
化学家,民族主义者,
为未曾踏足的沙漠作梦,
却仿佛与那片土地
一同诞生。

 

他带来的,
不仅是旋律,
还有神话——
一个想象中的民族,
在音乐中获得了形体与灵魂。

 

当主题再度响起,
我们已走过一程。
它变了,
就像我们也已改变。

 

它更温柔,
不是因软弱,
而是因为它
记得旅途。

 

有时会有歌声加入。
有时,词句如泥土的气息
从深处升起:

 

“歌声随风飞向故乡……”

 

在这句话里,
整个俄罗斯都在歌唱,
唱的不是权力,
而是归属。

 

人们称它“异域”,
但也许,
那只是陌生的喜悦。
不是柴可夫斯基的哀伤,
不是勃拉姆斯的厚重,
而是一种无需道歉的流动之美。

 

这音乐,
从不该成为背景。
它注定是
中心。

 

一场记得土地的舞蹈,
一段从未真正离去的旋律,
一首歌——
始终请求
回到它的起点。


附:
【鲍罗丁《波罗维茨人之舞》选自:歌剧《伊戈尔王》-哔哩哔哩】 https://b23.tv/eOZtdcl





吴砺
2025.7.27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