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9|回复: 0

[散文] 《西方的意义》(下)

[复制链接]

6255

主题

1529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601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6-4-27 10: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方的意义》(下)



“假如你同意我的看法,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最好的天主教灵性总是能够最终离开“本体神学(ontothe-ology)”和“形而上学”之路继续前进,那么我们就能得出以下结论:最好的天主教灵性包含着西方的整个智慧,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原理。善于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天主教灵性看到,最后的真理是,没有大写的真理并满足于返回生活和从属性。这个灵性就是西方最终的意义。P110

在西方世界,只要给学校校长一个提出一项“使命宣115言”(mission statement)的机会,那么几乎每一位校长都会在宣言中提出,有必要把每个孩子看做一个有所贡献的独特个体,学校将确保每个孩子发挥他或她的全部潜能等等。学校不是加工孩子的机器,它不是单一地或主要地对旨力较高的孩子感兴趣。指导学校运行的格言是,每一个是不同的,并且优秀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达成优秀有许多不同的方式。

我们经常听到诸如此类的话。然而,对每一个人之独特性的信念(每一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价值和命运)是西方所特有的吗?如果是这样的,那么这种信念是如何源起的,其地位如何?它能证明自身的正当性吗?p135

简言之,古希腊思想和早期基督教思想根本就不珍惜每个人的独特价值。相反,当且仅当在你的行为中,某个永恒而普遍的道德本质在时间的世界里短暂地展现出来的时候,你才作为一个榜样对他人具有趣味和价值。只有在你和永恒世界的关系之中并通过这种关系,你才变得具有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认为他们与上帝的关系(经由基督)在他们的整个生命中显然是最重要的事。它是人生获得“意义”和价值的唯一途径。P137

那么,特别是来自穆斯林在宗教上对西方人本主义强烈反对的情况如何呢?他们声称,只应崇拜真主,反对崇拜任何人的形象,因为这可能会诱惑人心离开那不可见的超越者( the Transcendent)。他们认为,西方人本主义使用天父“这样的人的隐喻来提及上帝,有关“圣子”在基督道成肉身的教义,以及现代西方流行艺术中对人的明显、实际上是刺眼的崇拜,都具有高度的冒犯性。可能有人会认为,在相当坚定的反人本主义方向上,伊斯兰教发展了犹太伦理一神教的古老传统:上帝是律法,上帝是纯洁的、超越的、威严的权威。另一方面,在相当坚定的人本主义方向上,基督教则发展了相同的犹太伦理一神教的古老传统:上帝与人在一起,上帝已经成为人,上帝把自己倾空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你可以说现在上帝就是“生活”。上帝就是人的生活。

当前,在新保守主义的、极端清教徒式的伊斯兰主义与“西方”之间存在极其尖锐的对抗,前者认为,后者强调人本主义到了偶像崇拜的地步,已经腐烂,是毁灭的时候了。我们对关于西方的这一结论该做出何种反应?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西方的确具有独特的人本主义特征,特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由民主政治,强调个人人权,女权主义(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非常卓越的道德成就),以及更加晚近的人道主义伦理学。

其次,我们已经论证了“西方”只不过是基督教,并且,它的当代人本主义是基督教本身一定历史阶段发展的产物。在8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基督徒们对伊斯兰教听之任之。他们还没有把它当做完全新颖的、全然不同的宗教。但是,在第二个千年里,基督教越来越以基督为中心、充满人本主义气息;而同一时期,伊斯兰教越来越坚持它自己完全不同的立场。现在,这两种信仰看起来已相去甚远。基督教总是向前看,寻找它自己未来的自我超越。耶稣是一位伦理导师,设想着一个彻底更新的、属人的生活世界。他年纪轻轻就被残暴地处死,但死后在教会的信仰中取得了胜利。不过,教会始终知道自己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权宜之计,它像施洗约翰一样盼望着更伟大者来取代自己。然后,大约在公元1800 年,教会死了,它已经被更大的东西取代,这更大的东西就是“西方”,  “西方”就是激进的基督教人本主义,它比任何时候的教会都更加接近耶稣。(虽然故事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们应该已经在思考下一个飞跃,它将带领我们进入某种比民族一国家更加普遍的社会,进入某种能够接受整个人类生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走向它的结局之思想的社会。)

这里有一句简单的格言,提醒我们记起一种动力,这将促使整个强大的历史进程得以运行。它来自《马可福音》:


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


这句话是否出自耶稣本人可能存在争议,然而,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它如此简洁而有力地同时表明了激进人本主义的主张和批判性思维的主张。在这里,《旧约》先知对偶像崇拜的拒绝被归纳成这一格言:永远不要让自己变成自己思想的奴隶,或自己习惯的奴隶。不要把你的宗教思想当成教条,当成启示的真理,而要当成工具,当它们不再有用的时候便可以放弃。批判性思维、激进的基督教、现代西方的动力这三者于是合流。现在,我们开始明白,什么是我们必须准备为之而战斗的。它不是教会,因为教会基督教的时代结束了,我们必须遗憾地放弃教会。我们目前已经无法改革教会。我们应该正确辨认的是现代西方的根本神学意义。它是基督姗姗来迟的回归:它就是批判性思维和激进的人本主义。P148

如此而言,古老的以色列宗教的期望顶点就是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的世俗的和平与繁荣。还能有什么 呢?先知的期望基本上是“世俗的”,并且在20世纪晚期的西方社会里,我们看到这一期望在世界上许多地方——至少在北美洲、西欧、北欧和大洋洲,得到了有效实现。或者可以更加谨慎地说,现在我们完全相信,通过世俗的政治行动、应用科学和有力的经济管理,我们有可能实现《圣经》上梦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它是这样一个世界:普通百姓安然坐在他自己房前的葡萄藤和无花果树下;
①他的妻子本身就像果实累累的葡萄藤,
当他看着他的儿女的儿女时,他享受着生命中的最大幸福之一,和平归于以色列;
③他的一生受到如此多的祝福,以至于他不会遇到战争,不会碰上瘟疫,不会遭受政治压迫,也不会面临饥荒。
这就是那个梦想。在西方人早已广泛遗忘了基督教教义中的那些精微要义之后,他们仍然在为尽可能多的人们确保和巩固不可取消的梦想之实现而战斗。在本章的开头,我们引用了《圣经》上描述以色列对未来的期望(一个世俗的期望)的所有重要段落。虽然古代先知确实不持有我们的女权主义或者同性恋观,并将之作为一种固有条件,但是在其他方面,他们的梦想在显著的程度上仍然是我们的梦想。而且它不只是我们的梦想,因为目前它已不仅成为西方人的梦想,而且成为受社会主义影响的老牌的“第二世界”人民以及许多第三世界人民的梦想。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或者至少对于几乎所有的普通人来说,他们如今有可能过上免于最严重的灾祸——“《启示录》中的四骑土(战争、饥馑、瘟疫、死亡四大害)”——的完整生活,而且无数的普通人已经过上了这样的生活。P155

从以上非常简要的讨论中得出的一般理论要点是,宗教的那些不可取消的梦想——关于我们居住的道德世界如何才能更好的种种设想——远比宗教教条更为重要和持久。梦想将创造巨大而持久的动力,驱使着我们一齐走向应许的圆满。它是推动历史的希望之墙,p155

广义上讲,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是并且一定是传统的,134就是说,在每个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一个由人们非常重视的信念、习俗、技能和价值构成的实体。它是人们的共同“文化”和人们的“身份”,而且总是被有意识地传给下一代。“传统”一词意味着移交,既用来指移交的过程,又用来指被移交的文化材料。人们总是非常强调原封不动地移交传统的责任。

在以传统为导向的社会里,人们对于传统总是持高度保护的态度。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传统被认为是一个神圣的大全。它是单一、圣洁和完美的,不可能以任何方式增加或减少。这个看法在下面这些人中相当普遍:这些人假设在他们的宗教中,他们是神圣的救赎真理之最终启示的指定。这些人包括锡克教徒、大量正统犹太教徒、东正教教徒和穆斯林。对于这些人来说,历史的变迁一更确切地说是任何种类的改变或者创新——总是一种威胁,必须通过更加严格和忠诚地坚持神圣传统来作出回应。P164

西方是奇怪的:无休止的自我批判,永不满足,不断创新,却绝不会有什么结果,苦乐参半,却非常热爱生活……难道你不喜欢它的声音吗?对我们来说,它就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全部,你最好开始习惯它。顺便说一句,它似乎正是原初的耶稣所主张的。在经历了所有这些岁月之后,我们兜了一整圈,又回到了他那里。P169

这就足以表明,基督教教会纵然是以遮掩的形式,但却保留了关于耶稣的这样一个传统:这个耶稣我们现在会称他为坚定的人道主义者,有些人甚至会认为他是社会主义者。他没有教导一套超自然的教条,只不过宣布了一个新的道德世界即将来临。与当前人与人之间的控制和歧视关系不同,人们将学会以下列方式简单而直接地回应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同胞:给予食物、衣物、施舍,广泛地解除贫穷和压迫,探望病人和犯人,寻求俘虏的释放,热情欢迎移民和其他外来人员。简言之,世界将会是一个更好的地方。那时,我们能够放弃试图想方设法来藐视和控制我们的邻人这一习惯。取而代之,我们将学会如何去爱“邻人”即我们身旁的普通人,学会如何用心去生活。这就是全部。P172

如今,世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盼望着国家成为尘世的上帝之国。至少在相对发达的国家,人们期望国家最高当局不仅管理人民,而且积极谋求促进人民从摇篮到墓地的福利。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种期望是基督教为生活带来的不可取消的差异中的一部分,它首先出现在西方,现在则扩展到全人类。P179

本书始于探寻“西方”的意义,具体而言,它始于如下双方的争论:一方是诸如当今罗 马教皇这样的人,他们坚持拉丁教会现在是并且一直是西方的核心机构,是西方的独特信仰和价值的宝库和守护者,正是这些信仰和价值使西方成为它一直所是且至今仍然所是的样子;另一方则坚持世俗的“法国”观点,认为现代西方的核心价值起源于启蒙运动。后一种关于西方文化之核心价值的世俗观点通常是与一些模糊的宣称一起呈现给我们的,这些宣称的大意是,启蒙运动将普遍理性、客观真理、自由、正义、人类团结等伟大的经典观念传给了我们。只要我们依然忠些明智的常识性观念,西方的一切就会很好。它们将保护我们,使我们避开宗教迷信的暗礁,以及“后现代”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陷阱。P180

如果现代西方委身于刚刚已经描述的愿景,那么很明显,天主教会的历史纪录并不会使它完全有资格将自身描述为西方的核心机构。因为几乎在教会的整个历史中,它一直被职业神职人员、对权力的极端贪婪和对异议的极度不宽容所支配。它所教导的是一个关注彼岸救赎的宗教,涉及永恒的超自然世界和死后生命的观念,这些观念明显是不真实的。P181

因此,在启蒙运动期间以及之后,一系列思想家们开始了一项巨大而异常艰难的任务,即用新的人本主义代替旧的有神论。在旧秩序中,上帝创造了世界,并且给予我们道德律。但在新时代,越来越明显的是,正是我们自己;2在我们的交谈中不断地建立、批判和重建我们共同的世界图像和我们共同的价值。但需注意这个差别: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而我们只能创造我们的世界。接着,我们逐渐明白,也正是在我们自己的交谈中,我们建构并修正着关于我们自己是什么的故事,更确切地说,是关于语言是什么的故事。最后,通过我所称的“空的激进人本主义”这一洞见,我们开始领悟到最终只存在语言之舞。于是,我们走完一圈回到原点:我们将采纳《圣经》上简洁的话“太初有言”,并把它改写成,  “最后,只有我们的语言”。语言之舞,或者毋宁说,语言的持续舞动是唯一的宇宙母本。在其之内,一切出现又消逝。P185

西方的意义和结局乃是一种虚无主义的、高度创造性的宗教人本主义。它热爱生活,发现次级性的无比美妙,并接受短暂性。爱你的邻人,尽可能地肯定生活,直到你倒下。我们所做的交易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繁荣,它能够为几乎每个人带来人类所能合理期盼的最好生活,并且它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全部。我们已经不可逆转地作出了这个选择,它就是(正如我自始至终主张的)我们盼望已久的尘世的上帝之国。就我们所能感觉出的东西的而言,“认识到一切皆流、无物常驻”这一虚无主义的“宗教人本主义”很有可能就是耶稣的原初信息。耶稣走向了可怕的死亡。P186

我们西方人极其依恋基督教,几乎毫无例外地相当不愿与之公开决裂。康德和黑格尔是这样,十分晚近的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德里达也是这样,最伟大的哲学家们依然怀旧地回望着宗教,无论是犹太教、天主教,还是路德宗,而这些宗教的思想方式目前至少已经过时了3个世纪。本书已表达了我自己的这种感想:我最后终于能够丢下旧宗教,不仅是因为它所剩下的内容如今已经变得如此苍白和不合理,而且更多的是因为比起它先前作为一个世界性宗教的存在阶段,基督教之后的生活如今已经变得广阔得多和有趣得多。例如,在建立尘世的上帝之国这一点上,英国工党在过去100 年间所做的事远远超过拉丁教会在公元600-1600 年这整个1000 年间在同样的领土上所做的事。P188

曾经有个流行的说法,“如今,我们都是社会主义者”。今天的真实情况是, “如今,我们都是后基督徒”。西方的文化仍然是基督教的文化,并且在上帝死了和基督教的启示“真理”终结了很久以后继续发展着。重要的是不可取消者,是对生活的情感,以及对人类同胞的同情。P189

           

                                          

                                                                                                                                                             吴砺

                                                                                                                                                                          2016426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