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1|回复: 0

[散文] 除雾霾随想(一)

[复制链接]

6273

主题

153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65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10 09: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除雾霾随想(一)



咋晚看到凤台在七九二微信上叫嚷: 秀才赶紧发明除雾霾专利!今天下午无聊时还真的想了想。下班回家看到微信上乐观也在说: 秀才赶紧发明除雾霾专利!   

七九二同学真真的是秀才的知音,秀才最擅长的就是发明这样完全不用负责任的改天换地的专利。上周公司一个专题讨论会上,吉武说,大家提一些接地气的建议,少提用激光将月亮一切为二的发明。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后一句话说谁的。  

秀才出手写除雾霾的专利首先是当作散文写。写是唯一的目的,与当年秀才写情书一样,有没有效果那是上帝的事,秀才的任务只是写情书。  

下午在网上看了半小时,结论是世界真需要秀才出手了。像今天什么一个荷兰的艺术家竟发明一个几米高的空盒子为北京除雾霾,中国各大网站争相转发,真是让洋鬼子笑我中华帝国朝中无人,秀才真的要出山了!  

北京曾尝试过人工降雨去雾霾,一次花费约480万元。问题是人工降雨的天气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大家只好将这种方法废弃。  

秀才就是秀才: 既然天不下雨,人工也难降雨,为什么不能局部人工造雨呢?  

秀才的专利设计要点是:

1.  取一段500米至2000米长的防空洞做成喷淋长廊,长廓地面是循环过滤的水池,在地下防空洞出口可安装若干个强力排风扇(6千瓦一只每小时约抽排放4万立方米的空气) 。当地面雾霾空气进入500--2000米喷淋遂道出地面时应当是非常干净的空气,更何况人工制造喷淋的水幕可设计成比自然雨滴更密集。若水温低于地面温度,排出空气可长期伏在地面,特别像故宫那些有围墙的大院,洗过的空气保持会更长久。这样排出空气可置天安门广场,长安街,各小区,学校等人群密集地区。北京应当有很多废弃的防空洞可利用起来;

2.  没有防空洞地方,可用小区地下车库,一个50X30米地下车库可砌成3米×3S型来回折叠长500米的空气喷淋沐通道,

3.  若既无防空洞又无地下室,则可选一层或二层面积50X30米的楼层做成S型来回折叠500米长3X3米截面空气喷淋通道。   

这样设计中水是循环过滤使用的,所以总体耗电耗水成本应当不高。这或许可成为局部区域改善雾霾一种可操作的方案。这方案夏天用北方地下水低温喷淋冷却空气,在北京可用作故宫大院开放式空调。

微信发出后,正文回信说: 在我看来,秀才和天才是一样的。 问题是这中文的 字不但写法相差太大,而且含意正相反。

接着两小时一向热闹非凡的七九二微信竟罕见地两小时无人说话。看来大伙被秀才忽悠,不知从那里再说起。

等手机屏幕再亮时,竟是我家小子回话说: 没什么用,杯水车薪

我在转这评论的同时又加了自己的评论: 看来皇帝新装是光腚,一个孩子说真话了。

我接着说:“ 若上述人造雨遂道能除霾,中国主要煤发电站废气目前常规去污去尘后再加一个这样流程,建100X100X30立方米通道大楼形成30X30X10=9公里长水淋浴通道是否彻底洗净煤发电所有的PM2.5? 中国的雾霾源头从此彻底根除?  世界聪明人上亿,还轮到秀才想到这一点?这反证这方法完全是胡说八道?

“屠悠悠发明的青蒿素救了上百万人,若秀才这个发明成立,则可救上千万人,那秀才的诺贝尔奖岂不是来得太容易了?”

凤台说:“你认真点,不能光空想。”

我说:“一年前姜力说,秀才不能上七九二微信,否则会把大伙折腾疯了。”

凤台说:“你上微信,马化腾疯了。”

我说:“若想行动,乐观得先请教高人,看这想法是否有希望,若有点希望,就要请茂芳投资建一个实验平台验证。

凤台说: 还是请吉武拨给你一笔经费。

我说: 吉武对秀才天花乱坠胡思乱想早己没感觉了,才不上当。

凤台说: 那茂芳更不会上当了,茂老板当年可是神童呢!




                                                                                                                                                                                       吴砺

                                                                                                                                                                                                      2015.12.9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