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回复: 0

[散文] 云南:归家的歌,在异乡行者的目光中

[复制链接]

9111

主题

198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745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归家的歌,在异乡行者的目光中

                                                    ——观看【与国家地理行者Paul Salopek 行走云南】

            一

2013年,
他开始了——
一个行走星球的人,
沿着人类迁徙的足迹,
用脚底收集故事。

2021年,
他来到云南,
与碧山旅行的张玫同行。
他们谈论河流与山脉,
谈论脚步
如何与大地展开对话。

他说:
“云南是最能焕新身心的地方。
我从高黎贡山走下,
穿过石头砌成的村庄,
村子被丰收环绕,
果实在枝头,
蔬菜从土地里涌出,
鲜活无处不在。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土地——
丰饶得像一双肩膀,
宽厚而结实,
被世代劳作所塑形。
山峦仿佛也有肩膀,
被手的力量刻下,
由肌肉与记忆雕刻。”

他注意到小路的尺度——
不是机器的尺寸,
而是人的步伐,
马的节奏,
单车与缓慢电动车的宽度。
在滇西,滇西北的乡间行走,
有一种深沉的安稳。
像在家。
道路弯曲,
正合乎呼吸。

他看见人的印迹:
房屋的梁柱,
盖房的工具,
古老的田地,
层层叠叠的山形。
这不是荒野,
而是和谐,
是人和山川之间
一场温柔的握手。

所以每天清晨,
他迫不及待起身上路,
因为知道前方的路
不是直线,
而是古老的旋律,
弯曲如歌的舞蹈,
在大地上起伏。

我理解他。
在非洲之后,
在印度之后,
在贫困与动荡的尘埃之后,
他在这里
遇见了安详的丰裕。
野性被触摸而柔和,
陡峭化为奇趣,
饥饿在路边小店得到回应。
忽然间,
他找到了旅途中的家园,
放下警惕,
用最舒展的心态
在山谷之间行走。

我也曾到过云南,
虽未踏上高黎贡。
从香格里拉到昆明的夜航里,
大地闪烁如星空——
零散的灯火点点,
没有一片漆黑的荒原。
即便在沿海最繁华的地方,
夜色常常沉没无光。
而云南的大山里,
总有人居住,
散落的灯火
像呼吸般延绵。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
外国旅行者留下许多文字,
大多写贫穷与动荡。
然而萨洛佩科,
仅凭几句话,
便写下新的篇章——
一首和谐的赞歌,
献给大地的肩膀,
献给人迹与山川的交融。

这已足够。
足够让他
站在伟大旅行者的行列。
因为他看见,
并且说出,
那些依旧存在于山谷中的——
云南的归家之歌。




群山由肩膀
与双手雕刻,
村落被丰收环绕,
道路弯曲如音乐——
萨洛佩科走过,轻声说:
这里是焕新,
这里是归家。

不是荒野,
而是和谐:
果实自土地涌出,
小径因人而生,
为自行车,
为马匹,
不是为机器。
大地与居住的人
一同呼吸。

而在他之前,
还有别人——
洛克带着植物学,
为花草命名,
为部族计数,
把云南写成
科学的前沿。
奥尔良,这位王子,
写下艰辛,
疲惫,
以及“未知的西藏”
在云南边缘之外。

他们的目光——
带着帝国的影子,
好奇,
也冷峻。
他们看见偏远,
危险,
与发现的快感。

中国文人
写得极少,
几乎没有留下
关于云南山谷的文字。
他们更偏爱北方的河流,
江南的园林。
于是最好的记录
往往来自异乡,
外来者的笔尖
写下本地人未言的事物。

而今,萨洛佩科——
继承者,
也是修正者。
不是征服,
而是交融。
不是异域的艰难,
而是丰盈的安适。
他称这些道路
为“归家的歌”,
他行走,不是丈量,
而是归属。

于是故事转向:
从边陲
变成避居,
从艰辛
变成和谐。
云南——
曾被异乡眼睛
视作边境与危险,
而今
一位行者看见
一个家。


附:
【与国家地理行者Paul Salopek 行走云南-哔哩哔哩】 https://b23.tv/urnzvjq




吴砺
2025.9.23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