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回复: 0

[散文] 春天睁开眼睛的地方:当桃花刚刚开始

[复制链接]

9401

主题

203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294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昨天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天睁开眼睛的地方:当桃花刚刚开始

                                                               ——写在观看惠崇《溪山春晓图》之后


             第一部

          一

画卷打开,像春天第一次呼吸。

初见惠崇《溪山春晓图》——
胸口忽然被点亮,
像有人悄悄拉开宇宙的一道缝,
让最早、最轻的春意
缓缓渗进来。

不是日本樱岸那种
满河粉雪般的盛大;
不是山谷里
梅花白云般的铺天盖地——

而是一簇,
又一簇,
稀薄、微弱、安静的桃花,
像呼吸在空气里
轻轻闪动。

可不知为何,
它们却偏偏让人觉得:
整个天地
都在随之绽放。

那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那一瞬清新的气息——
尚未开口,
便已满室生香。

画卷展开——
湿沙浅滩,
成片的水杉与柳树,
像清晨的湿地在轻轻抖动。
更远处,
南方的山影浸在薄雾里,
墨痕淡得像耳语。

白鹭随处可见——
两只立在岸边,
两只贴着水面飞,
两只站在枯枝上,
九只野鸭刚刚排队升空,
还有更细小的黑白水鸟
在溪面上点点浮动——
一幅宁静的晨曲
正在无声奏响。

然后——
一枝红花伸入视野。
接着,是几棵
身形微微倾斜的桃树。
再是三簇更近的桃红,
仿佛突然醒来。

溪上两只小船
并排漂浮。
三个文人垂钓,
其实并非为了鱼——
他们只是静坐,
坐在山水与春光中间,
轻松得像时间
都愿意在他们脚边停下。

两只白鹭从他们之间飞过——
连鸟儿都懂得
这份清闲的幸福。

画卷继续向左滑入——
更多桃花,
三间茅屋临水而建,
屋前有悬空的水榭,
屋后竹林掩映,
柳树在右侧如群落一般
托住空间。

一株老柳树的横枝上,
四只白鹭成对站着,
仿佛在对望,
也是在迎春。

一位船夫
正放养水鸭。
一块陡起的山崖
像忽然插入的节拍——
岩石上,两只红羽小鸟
鲜艳得几乎要从画面里飞出,
似乎要与桃花争春。

画卷继续滑进——
溪道从远山深处蜿蜒而来,
空明、淡远,
像一段从天边流下的记忆。

接着,
山坡占据画面。
深色的岩石上长着松林,
更远处的水杉成片,
一群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形成小小的森林带。

三间草屋被柳树环绕,
桃林如云般在坡间打开。

两个山坡组成的微型山谷
突然近在眼前——
桃花满坡,
在大大的 V 字形山势里
彼此倾身相望,
像在呼喊、庆贺:

“春天真的来了。”

远山
露出最淡的一层影色,
像春天刚学会微笑。

左边山坡上,
一股白练般的溪水
奔腾而下,
在水杉脚下
像一匹抖动的白布。

水鸟在一旁安静停泊,
仿佛在聆听
这一段春天的序曲。

这世界,
现实中未必存在。
但惠崇在心里造就了它——
像建筑师造城一样。

于是这幅
春意初开的江南,
便成了永恒。

         二

画春天的僧人。

惠崇(965–1017),
福建建阳人,
僧人,
诗人,
画家——

他能把安静画出来,
能把呼吸写成颜色。

郭若虚曾赞曰:
“工画鹅雁鹭鸶,
尤善小景,
能写寒汀远渚、
潇洒虚旷之象,
人所难及也。”

他的作品流传不多,
但留下的每一幅,
都像一个季节
完整存活在画纸里。

《溪山春晓图》
是其中最奇妙的一卷——
色淡,气轻,山柔,景长,
云雾像心事,
溪水像时间,
山坡如记忆般温婉起伏。

一幅江南春景——
雅、静、轻、淡、远。

         三

笔墨之间,是心。

惠崇作画,
像是先让心变透明,
再让笔落下。

他不追北派山水的雄峻奇绝,
不迎合当权者
对壮丽高峰的偏爱。
他的世界太温柔,
太细微,
不合一时之口味。

直到他去世五十年后,
众人才真正意识到:
他的春天有多重要。

于是,
大诗人们来了——
苏轼、王安石、黄庭坚、周密……
都以诗歌为他献上
春日的赞辞。

苏轼写: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与惠崇画中的明净与清新
相互辉映。

仿佛那些桃花
是为了他的诗而开,
或他的诗
本就是画中那一缕春光。

若他生在苏轼的时代,
他的天才
或许会像无数桃花
在两座山坡同时盛放,
让世界更难忽视。

          四

我们一次又一次,
在他的画里遇见春天。

真正凝望这幅画时,
我忽然想到古籍中
那个惊心一瞬——

曹植见洛神,
惊得呼吸都忘了:
“彼何人斯,
若此之艳也!”

也想到
误入桃源的渔夫,
那种“原来天堂存在”的恍惚。

像波提切利的《春》,
以百种花开
织成天穹——
而惠崇只用了
“桃花这一种”,
便让整个春天
自天而降。

像维瓦尔第的《春》,
用音乐写下大地的重生——
而惠崇只用了
三位坐在船头的文人,
松开钓丝,
便把春光托起。

像施特劳斯的《春之圆舞曲》,
光旋转成舞步——
而惠崇让水、鸟、雾、山
替音乐说话。

这幅画卷,
是一首春之颂歌,
一部春之交响曲,
一首被忽略了近千年的
画上长诗。

春天在此处醒来,
也在此处被写下。

            第二部

         一

丝绢一展开,
世界还很浅,
在低声呼吸。

一条河
从画外某处滑入,
细长的沙洲
把水面分成几缕轻语。

沙地上,白鹭伫立,
像几枚尚未书写的字;
两只贴着水皮飞起,
一串野鸭
刚从水面列队而升,
翅尖甩落的水珠,
像冬天最后几个音节。

远处的山,
被薄雾托着,
像一只手捧着一小团火。

杨柳、水杉、
叫不出名字的树,
都半融在晨雾里。

这可以是任何一条河——
可以是西湖,
也可以是世上从未存在、
只在僧人心里
悄悄栖息的一方水土。

         二

视线向右缓缓移动,
春天一点点被唤醒。

先是
一枝桃花
探身到溪水之上,
几朵小小的红,
在褐色的空气里张口。

然后是对岸山坡,
几株身子倾斜的桃树,
各自举着一团花火,
像在山腰敲击的粉色电报,
一闪一闪。

两只小船并排入画——
三个素衣文士
坐在船头垂钓。

他们并不是真的要钓鱼,
只是学习
怎样“坐进”一幅山水,
直到心思变得透明。

上空,白鹭划出
一弯洁白的弧线。

这一刻,
船、鸟、花,
以及远处微微起伏的山影,
都变成画家默写的一句话——
悠长,却不发出声音。

         三

再向前,
岸边渐渐有人间气息。

三间茅屋
一字排在水边,
阳台探出水面,
仿佛在试探河水的脾气。

屋后竹林收拢阴影,
成片的柳树
像一团呼吸起伏的绿云。

一株老树的树干
斜伸到水上,
树皮像老人扭曲的手腕;
四只白鹭
安稳停在其上,
轻松地把世界的重量
暂时卸下。

下面,一位船夫
缓缓而行,
身边是一小国鸭子;
他是这片温和水域
无声的总督。

山坡上,
一块突出的岩崖
打断了坡面的平顺。

岩缝之间
仍然站起一丛丛桃树,
花团在风中点燃。

它们并没有
铺满整座山,
却做了一件更奇妙的事——

让我们误以为:
天地之间
早已充满它们的香气。

         四

卷子继续向右解开。

沙洲更深地
插入水中;
又有两间小屋
长在低矮的小岛上,
仿佛是河水一夜之间
自己长出的建筑。

白鹭依约出席,
各守浅滩与岸角。

一条空船
靠着竹杆停泊在水面,
船上无人。

画家任由这条船
成为自己的主人——
一块学会了做梦的木头,
梦着尚未启程的路。

然后,一块
浓墨般的黑石
从画面右侧推进。

它的背上,
两只羽毛鲜红的鸟
迈着小小的步子,
如同醒目的标点。

周围的色调都很克制——
柔和的赭,退后的绿,
淡成云雾的蓝——

于是这两点猝然的红
与遍山桃花争抢视线。

它们短暂地赢了一阵,
随即又把舞台
让回给山谷。

         五

终于,视线抵达:
河流记起自己
诞生之处的地方。

远山向内收束,
溪水从看不见的世界
悄悄滑落。

云洗过的群峰
在后方退开,微笑。

近处的山坡上,
松树用深色的手指
牢牢抓住岩石,
成片的水杉
让空气更深。

忽然之间,
春天不再是暗示,
而是一场起义。

一个 V 字形的山谷
向内打开——
两岸密布桃树,
树身彼此探向对面,
像面对面阳台上的人群,
不用言语,
只用花瓣相互喊话。

谷口下方,
一条瀑布从水杉脚下
抖落而下,
白得像从天上
展开的一匹布。

下游,一群水鸟
静静浮在水面,
聆听着什么——

是雷?
是乐?

也许只是雪水
穿过石缝与树根的声音,
在这一年里第一次
被全山倾听。

         六

在这卷子之外的世界,
有人正讨论权力与疆界。

而在这里,
画家建立起
另一种王朝:

温和的丘陵,
不惊人的小河,
茅舍与扁舟,
成群的水禽,

连最瘦弱的一根芦苇
也分到一份晨光。

他做的事情,
像建筑师设计一座
尚未出现的城市——
为他向往的生活
编造一张地理。

如果沿着这些渔舟
逆流而上走到尽头,
也许会遇见一条
通往洞口的小河,
洞中豁然开朗的村庄——

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
那片福地,
就藏在画外不远处。

如果在这条画出来的溪水旁
久坐不语,
你也许会听见
别的春天:

维瓦尔第小提琴上的鸟鸣,
施特劳斯圆舞曲里被旋转的花瓣。

然而惠崇的音乐更慢,
更柔,
更像一个很长的 Largo。

画中的重复——
鸭、舟、花、山影——
都是他的音乐动机。

三个文明,三种媒介,
却共同指向一个事实:

春,
不是季节,
而是脉动。

是万物朝向光的
微微倾身。

是宇宙
在丝绢上缓缓
转身的声音。

           第三部 · 春之注释

      一

卷轴在呼吸:
在细节、气息与美之间

手卷从不会突然开口。
它总是先呼吸,
再说话。

《溪山春晓图》也是如此——

开篇几乎无声:
浅沙、平水、微微起伏的水禽,
白鹭像几笔未写完的字
立在水边,
野鸭带着冬天最后的湿意
贴着水皮飞起。

薄雾托着远山,
像一只手
轻轻把光捧住。

溪水缓缓引着观看的人,
教你用“走”的方式
进入画面。

春光尚浅,
颜色几乎隐忍——

但卷子在悄悄跳动,
仿佛整条山谷的春,
正从画外
向里涌来。

这一切的美,
来自克制,
来自节奏的推进。

每展开一段丝绢,
世界就多活一点。

          二

在北与南之间,
在山与草之间

惠崇的笔,
站在中国绘画的一处分岔——

既继承了北宋山水
对结构与真实的追求,
又选择把宏大的峰峦
缩回到江南人的身边:
小坡、小溪、小村宅。

这是“平远”的世界——

不是山峰骤起的震撼,
而是地平线
慢慢溶入记忆的方式。

他的墨很省,
颜色轻得像呼吸——
一点矿绿,
一丛淡红,
一抹白鹭的光。

真正的戏台
在笔墨与留白之间:

未涂色的绢,
成为水,成为雾,成为风,
也成为春天必须保留的空隙。

他站在南北之间,
为后世开出了一条温柔的道路——
一条从雄浑走向亲密的道路。

          三

画与诗相遇之处:
当春天变成唐宋的一句诗

看久了,
这卷子开始像一首诗——

以白鹭的升落为韵,
以水岸的柳色为句,
以鸭的振翅
讲述“春水初暖”的秘密。

苏轼那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仿佛就悬在画上方。

画未引用诗,
诗却在完成画。

唐宋诗最爱的春,
不是“极盛之春”,
而是“将开未开”的瞬间。

惠崇画的,
正是这一点:

花稀,雾轻,
光浅得像未说出的字。

这不是在为诗配图,
而是诗
换了一套衣裳。

          四

在桃花源之前:
惠崇与陶渊明的春天

每一条向上游走的河,
都在讲一个寓言。

陶渊明写渔人——

沿溪而上,
桃花渐繁,
穿洞入光,
见到一个未被历史触碰的世界。

惠崇没有画洞口,
却画出了
那条“桃花渐浓”的路。

随着卷子向右,
桃花一簇簇亮起来,
茅屋靠着树,
船夫赶着鸭,
渔者垂钓不为鱼——

生活静得像一口深呼吸。

当画卷抵达
两岸桃花相向倾身的山谷时,
那种“豁然开朗”
突然变得真实——

这是“一处不虚构的桃源”。

不奇幻,
却足够美丽,
让人愿意在心里停留。

          五

春的会面:
当惠崇遇见波提切利

两个春天,
隔着大陆与世纪,
却都在想象:
世界如何复苏。

波提切利的《春》——

九位神祇站在舞台上,
百余种花
在脚下铺成花毯;
它谈论的是哲学、爱情,
是宫廷的美学与寓言。

惠崇的春——

没有神话,
没有哲人,
只有桃花,
只有人家、鸟群与流水。

一个以寓言构世界,
一个以空气构世界。

波提切利让春
站在原地;
惠崇让春
一路向画卷深处流动。

一个用思想让花开;
一个用温度让花亮。

他们都创造了
比现实更温柔的春,
只是方式不同——

一个是神话的光,
一个是晨雾的气息。

           六

跨文明的风景:
相似与不同

西方的风景——

荷兰的水乡,
浪漫派的山岳,
印象派的河流——

往往是人与自然的舞台:
有人类的征服,
对望,
或瞬间光色的记录。

惠崇的风景不同。

它不主张,
不占领,
不炫耀。

它只是静静地邀请。

它不是一个“窗口”;
它是一条“路”。

观者必须移动,
世界才会生长。

油画用颜料
填满空间;
中国画用留白
让世界呼吸。

但在最柔软之处,
两者其实相遇——

都关心:
光如何落在水面,
风如何穿过树梢,
小河如何呈现时间。

不同的语言,
却都在说
大地的温柔。

            七

当画在聆听音乐:
惠崇、维瓦尔第、施特劳斯

有些画是沉默的。
有些画,
只是在等观者
听见它。

《溪山春晓图》
属于后者。

顺着溪流往里走,
你会听见鸟——
不是画出来的,
是留白里的;

听见瀑布——
不是轰鸣,
是持续的呼吸;

听见桃花
在晨光中轻轻绽放的声音。

这样一来,
这幅画
突然与维瓦尔第
靠得很近——

小提琴的鸟鸣,
溪流的颤音,
雷雨之后
重新开始的乐章。

也与施特劳斯
靠得很近——

旋转的旋律像花瓣,
在空气中盛开。

只是惠崇更慢,
更柔,
更像一支漫长的慢板。

画中的重复:
鸭、舟、花、山影——
都是他的音乐动机。

三个文明,
三种媒介,
却共同指向一个事实:

春,
不仅是一季时光,
更是一种
从万物深处传来的脉动。

那是——

万物朝向光的
微微倾身;

是宇宙
在丝绢上缓缓
转身的声音。


附:
【宋惠崇溪山春晓图-哔哩哔哩】 https://b23.tv/j3st7PL
【北宋 惠崇 溪山春晓图 - 空灵渺远,敷色简淡,境界深幽-哔哩哔哩】 https://b23.tv/3uaFML2




吴砺
2025.11.17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