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街景:美国一瞥,Witsoe 的幻象
——观看【美国生活一瞥 / 摄影师:Erik Witsoe】
一
太阳在旧街区升起, 一片U形的黄白光亮 洒满路面。 路口几个人影伫立, 干净,安静, 人间烟火般的温暖缓缓散开。
两条街之间,电车停驻。 一侧忽然空出一片空间。 高清晰的黑白画面—— 天空被AI压平成苍白, 路面闪光, 雾气淡化远方的楼宇, 在街拍中织出 一种全新的清新。
镜头有时贴近地面, 从脚边仰望行人。 有时,刻意模糊人的轮廓—— 寻常的街道 忽然变成我们 不曾认出的模样。 如此粗犷简单: 艺术就是创新, 因为一旦被人看见, 别人再拍,便不再新鲜。
旧砖街夜色—— 拍得清晰,再改造: 夜空被刷成龟裂的深红漆壁, 像燃烧的黄昏。 或是窗口闪烁着不可能的粉色, 街道染上非现实的光。 然而城市并不拒绝—— 广告、霓虹、窗户、天空—— 在陌生色彩里重生, 依旧跳动着 鲜活的脉搏。
这一系列打破了旧的水流, 像清泉冲破窠臼。 那些我们从未想象的角度, 那些我们从未施加的人工色彩, 在此都出现了—— 仿佛城市被涂上油彩的画布。
于是我们自问: 噢,原来这样也能拍? 这,也是摄影? 在色彩涂抹之后—— 是的, 依然带着韵味。
人们对艺术家的要求 总是如此: 永远要新的, 永远要抛弃旧的。
二
街道原本寻常, 却在黄白的晨曦中 化为一次冥想。 熟悉, 却又陌生—— 拐角、电车、剪影, 都被静谧托起。
城市不拒绝想象。 天空化为深红, 窗户闪烁粉光, 街道跳动梦境的呼吸。 现实并未被否定, 而是被再造。 城市成为 色彩与形态的画布。
镜头低伏, 行人或巨大,或消失。 清晰的线条模糊, 身份褪去—— 留下的只是氛围, 不是路人的名字。
这已不是旧时的“决定性瞬间”。 布列松在等待, Witsoe 在创造。 他雕刻瞬间, 制造幻象, 虽未存在, 却真实可感。
与索尔·莱特的对话—— 莱特的雾气与雨后玻璃, 层叠的色彩诗意。 Witsoe 走得更远: AI 的色调,超现实的跃迁, 更大胆的实验。
还有超现实主义的回声: 曼·雷的光影, 布勒东的陌生化。 熟悉之物变得诡异, 街道化作 潜意识的容器。
于是他的风格显现—— 既是记录,也是创造, 既是清晰,也是扭曲, 既是传承,也是破裂。 吸收传统, 扭转传统, 开辟新的水流。
附:
吴砺 2025.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