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回复: 0

[散文] 聆听色彩与梦的线条:保罗·克利沉思录

[复制链接]

8265

主题

190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6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聆听色彩与梦的线条:保罗·克利沉思录

                                              ——翻阅《诗意的造型大师——克利》画册有感


              第一部

          一、初见

第一页,
不是一幅庄严的油画肖像,
而是一张讽刺自嘲的漫画脸。

闭着眼,
长方形的脑袋上,
只留一弯月牙似的头发。

胡须沿着下颌线条轻轻扫过,
一件过紧的T恤
仿佛为了惹人发笑。

他像是在对我们眯眼,
又像在假装睡着
偷偷从眼缝里打量一切。

我笑了。
他不像欧洲的艺术大师,
更像《水浒》里的鲁智深——
喝醉了酒,心却最清醒的那个和尚。

1879年生,1940年卒,
为什么偏偏要死在那个灰暗的年代?
我多想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啊,
活在今天这个塑料感泛滥的世纪,
用那双闭着的眼睛
重新嘲笑我们一遍。

每位画家,
都像千手观音的手臂,
伸向世界不同的方向,
摘回星星,摘回石头,摘回梦。

            二、发光与困惑的形状

《尼森山》,1915,
如童画般的天真烂漫,
山成了紫色金字塔,
月亮与星星像玩具摆在山顶,
山脚下的色块像切开的水果。
清新,爽目,
令人忍不住微笑。

接下来是一连串梦境——
《天使正在准备简单的早餐》
《有黄色尖塔的风景》
《花的神话》
仿佛极光,也像真空管里跳动的电光。

颜色搭配乱得像梦,
造型像小孩在墙上乱涂,
却又奇妙地悦目——
像是胡言乱语中的一首好诗。

《精灵的信息》,
《红色的别墅》,
《鱼儿上钩》,
《寺院》,
像工业废墟上的雨痕,
像厨房磁砖上残留的水渍,
像尘土中被遗弃的积木,
又像精神病房墙上的涂鸦。

真是玉石混杂。
可你翻不下手,
因为这些胡乱的图案里
藏着潜意识的钥匙,
藏着一种说不清的愉悦,
和某种野蛮的诚实。

              三、疯狂与诗意之间

我在“喜欢”与“厌恶”之间
不断摆动,
仿佛站在疯人院和神殿之间。

《精灵们》(1922),
像火苗从头顶喷出的卡通人物,
鼻子、眼睛错位浮动,
荒唐得可爱。

我突然想喝一口日本清酒,
那种清清淡淡,
刚好把你的理性打晃的味道。

我想起中国的皮影戏,
那种透光之下的神秘图像,
人间的神明与鬼怪,
都像儿童所画。

《突尼斯海岸的房屋》,
色块拼接得像碎布,
却有一种被遗忘之美——
像雨后黄昏郊外的微光中,
你看见一个不真实的世界
悄悄展开。

那是一种模糊中的诗意,
像沉默者的低语。

《草地上》(1923),
女人的眼睛如猫,
斜斜地睨着你,
土黄色的脸在条纹上漂浮。
你一边赞叹,一边骂道——
“妈的,这到底是个什么妖怪画出来的?”
可就是这线与色彩,
有时候让你忍不住想要亲近它。

             四、隐匿的影子

后期的画,
像石壁上的原始符号,
不属于客厅,
属于博物馆。

他的画风早被偷用在
广告、卡通、电视中,
我们认识那些风格,
却从未见过那个人的脸。

          五、克利说

1909年,他写道:
“我熟悉音乐的情绪,
也能画出那样的画。”

1914年:
“素描属于雄性领域,
外形塑造是雌性的力量。”

他的线条
不属于哪个流派,
只属于自己。

他说:
“我在画里和线条一同漫步。”
“我的‘我’,只存在于作品中。”

他说艺术家的优势,
不过是他能将痛苦控制为创作。
他不懂世界,
只觉得自己住在死者与未来婴儿之间。

他说:
“黄绿色、赤褐色,
色彩和谐到让我铭记于心。
我要把这些带到画布上。”

他相信“内在的需求”——
艺术之所以存在,
是因为你必须画它。

他热爱儿童的画,
因为那接近源头。

他的画天真、诗意、浪漫,
却又像伤痕一样清晰。

              六、宇宙的画师

评论家说:
“克利的画,
是神灵与幽灵的世界,
是数字的侏儒和音乐的小鬼,
是幻想的花和怪诞的禽兽。”

在他笔下,色彩是心灵的呼吸;
线条,是梦境的走向。

他留下了九千多幅画作,
不是写实,
是内心的地图。

每幅画,都是一颗星系,
自成系统。

他说:
“一幅画本身就是现实。”

当今我们只为“咔嚓”一声停下,
却从不为一个人的幻想驻足。

克利画的,
不是你眼里所见,
而是你心里失去的东西。

              七、结语

没有人像他那样画宇宙,
没有人像他那样,
用线条写诗,
用颜色做梦。

他说:
“我住在出生前与死亡之后之间。”
也许他从未离开过那里。


                     第二部


            一

他生于两个边界之间,
身后是瑞士的山丘,
体内藏着德国的旋律——
就像一把小提琴的木纹
慢慢旋转,
变成一张等待颜色降临的纸。

他先学会了音符的字母表,
再让音符变形为图像;
他听见朱红在低吟,
看到赭黄在呼吸,
发现声音与光,
原本就是同一种血脉。

               二

艺术潮流涌起如潮水——
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
包豪斯的几何图形
在洁净的走廊里回响——
但克利总是在浪潮之外
轻轻飘移,
收集它们的盐,
却从不沉溺于任何一个名字。

他与线条一同散步,
就像别人牵着狗:
有时线条乖顺地走在身旁,
有时挣脱,
盘旋、翻滚、旋舞,
只凭一种不可见的哨音——
叫作“内在的需要”。

              三

看——一张小小的画布:
山变成紫色的金字塔,
太阳和月亮像两枚硬币
摆在山顶,
村庄是用葡萄柚皮拼出来的。
像孩子画的?
是的——如果“孩子”意味着那一个时辰,
一切规则还没来得及
把门锁上的时辰。

他的色彩呢喃着矛盾:
安静,却又不和谐,
淡褪,却又通电,
总是朝向内心低语,
从不只为外在装饰。

              四

在课堂的粉笔与笔记本的墨水中,
他写下:
“艺术不是再现可见之物——
而是使之可见。”
学生抄下这句话,
然后看他伸手进空气,
捞取那些肉眼未曾遇见的东西。

他称线条为“雄性”,
称形体为“雌性”,
让它们在画面上恋爱,
直到第三种东西诞生——
图像、神话、生物。

              五

疾病渐渐熄灭灯光;
符号开始变硬,
色盘瘦削成土与灰的影子。
但在《死亡与火焰》中,
一张面孔仍在发光,
嘴唇如同无声的赞歌,
轻贴在黑暗之上。

              六

遗产:九千个脆弱的世界,
每一个都绕着心跳旋转。
动画偷走了他的顽皮,
广告借用了他的文法,
但那源头仍在歌唱——
像一支被封在博物馆玻璃下的笛子。

                七

站在任何一幅克利的画前足够久,
你会发现钟开始结巴;
逻辑退后一步,
为抒情腾出空间。

形体在咯咯笑,数字在跳舞,
幽灵穿上鲜亮的外套;
某种被遗忘的真理
轻声说话,
只求有人
在色彩中听见它。

凝视一幅克利的作品,
仿佛进入一个不同法则的世界——
理性让位于抒情,
时间变得流动,
每一个形状
都像在低语一段被遗忘的真理。


附:《诗意的造型大师——克利》。/何政广 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8(世界名画家全集)




吴砺
2025.7.6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