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回复: 0

[散文] 当巨笛歌唱,倍低音再度开口

[复制链接]

8855

主题

195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273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昨天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巨笛歌唱,倍低音再度开口

                                        ——听特罗姆贝蒂《Diligam te Domine》有感

        

初见——
如此修长,如此高耸的
西方手持乐器
抱在演奏者的怀中,
仿佛人人都成了
怀抱毛竹的大熊猫,
粗壮的节段
按音高整齐排列。

笛声响起——
这才真正配得上
“竖笛”之名,
却又带着深沉的音色,
像我在照片中见过的
青藏高原寺院僧人
吹奏的长长法号。



这样的低音——
是我第一次听到。
演奏者神情庄严,
庄严得几近滑稽,
而音乐却无比肃穆,
古老而庄重。

这乐器
显然早已淡出历史,
如今重返舞台——
一段尘封的声音
再度被唤醒。



它让我想到,
在数百年的乐器创造中,
西方曾如此执着地
追求创新,
走过漫长的试验与改良,
最终将它们搁置,
并非否定,
而是顺从
历史缓慢转动的轮回。



它们像高大的守望者站立,
这些倍低音竖笛,
嗓音深植在大地之中,
呼吸来自几个世纪以前。

曾经,
在十六世纪的宫廷与礼拜堂里,
它们在合奏中说话——
木与风的家族——
从明亮的短笛高音,
到这些高耸、庄严的长者,
托举着和声的重量。



时光转动,
横笛
走上了舞台——
它的银色嗓音
适合巴洛克壮丽殿堂的回响。
低音们沉默下来,
长长的身躯
安睡在博物馆
宁静的玻璃后。

然而在我们的时代,
古乐复兴
又为它们雕刻新的身影,
让它们再次呼吸,
让低沉的音符
像往昔一样
在空气中缓缓行走。



而此刻——
特罗姆贝蒂的《Diligam te Domine》,
文艺复兴晚期的经文歌——
以模仿的声部编织,
每个旋律
都是虔诚的线,
每次停顿
都是光的留白。

当它由竖笛奏出时,
复调依旧在歌唱,
纯净而微带簧感的音色,
缓慢转动的和声,
披着古老调式的外衣,
在不慌不忙中祈祷。

深沉的低音
托起神圣的庄重,
也带来一种安静的喜悦——
一种乐器从历史长眠中
归来的喜悦。


附:
【【特罗姆贝蒂,阿斯卡尼奥】 Trombetti, Ascanio (1544-1590):  Diligam te Domine-哔哩哔哩】 https://b23.tv/AE7kFeB




吴砺
2025.8.23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