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回复: 0

[散文] 颤动的线条,拉长的灵魂:莫迪利阿尼沉思录

[复制链接]

8261

主题

190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63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昨天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颤动的线条,拉长的灵魂:莫迪利阿尼沉思录

                                                    ——翻阅《礼赞生命与爱情——莫迪利阿尼》画册有感


                    第一部


              一

他三十六岁就死去了——
只比凡·高短了一年。
另一颗星,
在二十世纪初法国那片炽热的天空中燃尽。

那个时代,
画家们聚在一起,
像飞蛾扑火——
扑向同一团光,
同一份幻梦。

我曾读过他的传记。
那样的书,读来不轻松——
每一页都浸着酒、病、
贫穷与美。

序言里引用尼采:
“美,是人对自己的肯定。”
那我们读这些画册,又算什么?

一百本画册,
一万五千张画面——
我能得到什么?
时间,从我体内一点点漏掉。
我渴望更直接的事物——
去创作,
而不只是学习。

但也许,
在反复凝视那么多伟大的作品之后,
某种几何与光线的本能
将悄悄印入心中。
像诗人尚未开口前
听见了节奏的沉默。

他的自画像让我惊讶——
头微仰,
眼是闭着的。
一个细腻、略显女性化的青年,
仿佛是三十年代中国小说里的文艺少年。

我在高铁上,
从杭州出发,
很快翻完整本画册。
画面,大多熟悉——
那些拉长的面孔,
空洞或偏斜的眼睛,
像在梦与现实之间沉浮。

美,
但悲伤。
每一幅画,
仿佛被他的命运
蘸了一次墨。

他的裸女——
无疑是世界上最美的几组女性形象。
像打磨过的红木雕刻,
结实,修长,
透出原始的生命力。

她们让我想起超市里
剥皮剔头的青蛙——
纤细,精准,毫无赘肉。
这不是贬义,
那样的形体,
是纯净的极致。

也让我想到健美比赛中
皮肤紧绷、肌肉分明的女性。
他将女性拉长——
是史无前例的雕塑感。

即使画面再美,
总让人忧伤。



               二

法国评论家克劳德·鲁耶说:
“他用最少的线条、最轻的笔触,
点出了这个时代最不可信的人生。”

他画中的女人,
优雅,哀愁,
像诗句,像史诗中的哀歌。

他不画现实的肖像,
而是人的精魂。
是符号,
是情绪。

蛋形的脸,
圆柱的脖颈,
小小的嘴,
一双无神、无瞳的眼。

人物比例不再自然,
但却更真实——
像从梦中走来,
带着不属于世界的忧伤。

他的画有雕塑的骨架。
非洲面具的直接,
布朗库西的清澈。

颌骨的曲线,
脊背的轮廓,
色彩像傍晚的体温。

他写道:
“我愿是一根颤动的琴弦,
感受伟大的旋律,
然后断裂。”

像樱花,
一瞬即焚的绚烂。

他的画中,
也有浮世绘的影子——
背景简洁,轮廓果决。
他的裸女,
手臂常常被裁去,
画面如同摄影特写,
精准、果敢。
他只让你看他想让你看见的。

那些肉体,
柔美与坚韧并存——
甜中带刃。



               三

二十世纪初的巴黎,
一座由异乡人构建的艺术之城。

莫迪利阿尼,
意大利来的贵族犹太人,
带着血统的敏感与孤傲,
住进了蒙马特与蒙巴纳斯的屋檐下。

那里有酒,有友人,
有爱情,
有赤贫,
有诗人与画家——
毕加索,甫拉曼克,贾柯布……

他从意大利带来了文艺复兴的种子,
在巴黎的阳光中,
吸收了塞尚的光影、
黑人雕刻的神性、
罗特列克的生活残酷。

他的人物——
脖颈如柱,嘴唇如弦,
眼睛望向远方——
既沉迷于爱,
又无法直视现实。

他的裸女,
如树一般伸展,
被截断的四肢,
让你只关注那最想传达的部分。

尼采说:
“人在美中崇拜自己。”
莫迪利阿尼懂得。
他画美,
不是为了模仿,
而是超越。

短短三十六年,
他点燃了一个时代的
热、痛、梦。

他赞美生命,
他礼赞爱情,
他献出颤动的琴弦——
虽然最后断裂,
但留下了旋律。

他的画,
如樱花,
短暂,
却不灭。

它依旧在闪光。
依旧在燃烧。
依旧在爱。



                 第二部


             一

利沃诺的咸海风,
童年的热病,
犹太母亲朗读着《神曲》——
世界已开始倾斜,
线条开始拉长。



              二

巴黎,1906年。
塞尚在低声教几何,
毕加索敲打着立体的铁皮,
而他游走于喧嚣咖啡馆之外,
寻找一条更柔和的轨道,
让雕塑在画布上呼吸。



              三

他偷来
基克拉迪偶像的椭圆,
象牙海岸舞者的面具,
文艺复兴石雕的曲线,
再把它们熬进便宜的酒,
和咳血的夜晚。

一笔,便是脖颈;
留白的眼睛,
成了记忆栖身的小屋。



              四

一幅又一幅裸女——
如红木般的光泽,
筋腱绷紧如满弦。
评论家倒吸冷气,
警察差点封了展厅。
他在烟雾中微笑:
他知道——
美,是身体在回忆
它曾经是火焰。



              五

贫穷坐在他的画架旁,
肺病站在门口,
珍妮躲在阁楼里,
两个心跳,
在学着如何押韵。

三十六个冬天——没有更多了。
她从五楼纵身而下,
替他写完了那句未竟的诗。



              六

留下了什么?
悬在黄昏中的椭圆脸,
不肯凝视我们的眼睛——
因为那样,
我们便能在其中安放自己。

被提纯的线条,
如琴弦,拉得太紧——
啪地断裂,
却仍在空中
歌唱。



              七

艺术史学家计算的是流派;
他衡量的,是灵魂。
在“有”与“无”之间,
他找到了唯一恒久的地址:
一片颤抖的静默,
被画成人类呼吸的颜色。

他不是描绘现代世界表面风景的画家,
他描绘的是世界内心的震颤。
他的艺术,
至今仍在我们目光中,
静静颤动,永不停息。


附:《礼赞生命与爱情——莫迪利阿尼》/何政广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世界名画家全集



吴砺
2025.7.5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桐币 +8 收起 理由
浮生一梦 + 1 + 8 真正的艺术源于生活的热爱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