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回复: 0

[散文] 在泥土的熔炉中,石与火之间:罗丹沉思录

[复制链接]

8236

主题

190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35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昨天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泥土的熔炉中,石与火之间:罗丹沉思录

                                                                           ——翻阅《现代主义雕塑大师:罗丹》有感

                    第一部

               一

我翻开那本厚重的书,
仿佛打开一扇通往回声的门。
四十年来,
中文杂志上的罗丹文章如落叶纷飞,
可我却从未真正见过他的雕塑全貌。

第一页,
卡米耶·克洛代尔的炭笔画像(1888)——
一个驼背的农民模样,
前额因沉思而泛光,
眼神如深井藏雷;
才四十八岁,
却早已披上衰老的长袍。

我快速翻页,
迎面而来的是那些熟悉的形象:

《巴尔扎克》——
穿着睡袍,半梦半醒,
体内仍在酝酿未尽的句子;

《加来义民》——
六人踱向死亡,
全城屏息以待;

《思想者》——
全身纠结成一个沉默的呐喊;

《吻》——
一对裸体恋人,
彼此在火焰中寻找边界;

《沉思》——
一颗石雕的头颅,
竟轻得像云的回音。

封面却偏偏用了《永远的偶像》,
一个男子跪伏,
脸贴在女人胸前,
仿佛时间本身在乞求抚慰。

我停在《达纳依德》前——
女子俯身如水的曲线,
将疲惫折成优雅。
神已远去,
石头却仍有体温。

罗丹将雕塑拖回街道,
带回厨房的烟火、床榻的呻吟。
米开朗琪罗在教堂,
菲底亚斯在神话,
而罗丹——在我们呼吸之间。

据说他一生有上万件雕塑与素描,
若我有激光与3D打印之手,
我也愿将活人之形铸成铜像,
一座座,
如雨后藤蔓,在城市中生长。

可为何在他之后,经典雕塑似乎沉默?
我记得六年前的一个周末,
凤凰卫视中,王鲁湘在巴黎采访博物馆馆长——

“艺术即情感,”她说。
“他让静止之物流动,
让地狱之门不再通往宗教,
而是人类自身的苦难。”

《思想者》那扭曲的姿势,
就是人类灵魂的缠绕。

每读完一本书,
我便像贫家孩子偷吃一块藏在柜中的糖,
从上帝那里,
偷来一点时间的甜。

中年的我还未真正尝到剧痛,
但心里清楚:
那毁灭机器正隆隆驶来,
它将我
彻底粉碎,
化为空气,
归于“无”。


                 二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
三次落榜,止步美术学院门外。
他从墙面装饰学起,
在意大利的大理石阴影中醒来,
继而决意——
打破所有曾尊崇的规则。

《青铜时代》太真实了,
被控翻模真人。
《施洗约翰》《行走的人》,
步伐早已迈入下个世纪。

他从《神曲》炼狱中采火,
雕出《地狱之门》,
终其一生未竟。
那些碎片逃逸成《思想者》,
成我们痛苦的语言。

他偏爱粗粝、未完成的边缘,
如被风搅动的湖水。
光在他的作品上缓缓游动,
分不清哪是肉体,哪是灵魂。

尼采的低语在皮肤下游走:
“身体,比头脑更有智慧。”
每一寸肌肉,
都是一个动词,
在说着命运。

有人骂他丑,
仿佛美只能无痛。
而总统、诗人、市政厅,
却排队请他塑像——
《巴尔扎克》《雨果》……
他雕塑了不朽。

晚年,他向两极致敬:
菲底亚斯的宁静,
米开朗琪罗的悲怆。
他说:“我一生,
在他们之间摇摆。”



                    第二部


他出发时,
不是在大理石中,
而是在尘土里。
他是巴黎的孩子,
一个出身平凡的梦。

三次拒绝未灭其志,
他用手学会一切,
先于思想——
雕花纹、造墙面、寻光影,
仿佛呼吸被冻结的一瞬间。

直到青铜到来,
一个男人站立着,
太真实,太饱满,太神秘。
“他偷了生命!”
人们惊叫。

于是他走上旅途,
一个火与泥中的锻形者,
一个雕出血肉的手。

他从不抚平粗糙,
不把混乱变成幻梦,
让身体自己说话,
用皱褶、凹陷、光与不完美的皮肤——
说出沉默中那句难言的诗。

肌肉如动词扭动,
躯干倾向的,
不再是神,
而是渴望本身。



《地狱之门》,
从未真正关闭。
它朝我们敞开,
成为现代的地图:
挣扎,纠缠,未完成。

《思想者》从中升起——
不是安详的哲人,
而是燃烧的灵魂,
姿势扭曲如烈焰噬骨。



罗丹所爱,
不是神,
而是伤口;
不是天堂,
而是触觉与崩塌。

《吻》是一座火山,
《加来义民》并非英勇行列,
而是踌躇、哀伤、知晓代价的步伐。



他向菲底亚斯致敬,
赞美宁静;
与米开朗琪罗共泣,
倾听痛苦。
他在两者之间徘徊——
雕刻现实的人,
雕刻那即将破碎的存在。

他从静止中雕出动作,
从重量中雕出光,
从石的背后雕出情感。

他让青铜呼吸,
也让我们,
开始呼吸。



罗丹雕刻的,
不是形式,
而是灵魂,
在肉体中挣扎着留下的痕迹。



附:《现代主义雕塑大师——罗丹》/何政广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世界名画家全集)


吴砺
2025.7.2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