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回复: 0

[散文] 黑方块,白海洋:与马列维奇的沉思录

[复制链接]

8216

主题

190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187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昨天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方块,白海洋:与马列维奇的沉思录

                                    ——翻阅《至上主义的大师:马列维奇》有感

               一

我一边翻着厚重的画册,
一边停下。
是惰性,
还是被这世界太多奇异的事物拉扯住了眼睛?

如今的旅行文字,
在光影与自拍中早已失语。
我只想借用那些画家的语言,
试试看,
是否还能让句子重新呼吸。

直到最近,
我才允许二十世纪那些叛逆的画作走进我的书房。
摄影打碎了写实主义的镜子,
碎片中长出了杂草般的幻觉——
不再需要花园的秩序。

中国曾称文人画是“写意”,
可连他们的山水
也没有西方现代抽象来得决绝。
马列维奇那一代人,
才是真正将世界抛入内心深渊的画者。

马列维奇。
一个我从未大声念过的名字。
直到那一块黑色的正方形——
像一轮无声的月蚀,
在我眼前冉冉升起。

一个方块,
怎么能是一幅画?
怎么能是一片风景?
怎么能让空白开口说话?

我不知道。
但它带来的寂静,
比任何逻辑更响亮。

在这个方块之前,
他画过苹果盛开的树,
花市上少女肩头的阳光,
农妇挑水时低头的瞬间——
那些俄罗斯的生命力,
在画布上跳动着温热的脉搏。

然后,
一刀斩断传统的风景。
他画斜线、长方、圆环、火焰与星辰——
他为《征服太阳》的舞台设计布景,
却意外发现了“至上主义”的宇宙。

他让颜色与形状独自说话,
让画布成为没有引力的平面——
一个感情的王国,
一个主题已死的世界。

“游泳吧!”他说,
“在那无限无垠的白色大海中。”
绘画成了漂浮的意识,
颜色成了光速的信仰,
而“零”——
是至上主义最后的神。

他去世时,
棺中也放着那个正方形。
仿佛几何是他的护照,
而寂静,是最终的签证印章。

政治封锁了他的名字,
美术馆保存了他的遗产。
但有朝一日,
人们会拾起那些面包屑般的线索,
在阿姆斯特丹、在莫斯科,
也在自己头骨内部那片无形的空气中——
再次看见那个四角的空白。

我合上画册。
方块仍在,
像一扇切在午夜里的窗。
它告诉我:
在再现之外,
还有另一种语言,
能为山川命名,
能为旅行留下足迹,
能唤醒那朵
盛开中的苹果之花。




                 二


他出生在边陲地带,
语言像浮冰一样破碎漂移,
农人把圣像画在木板上。
他的手,
最初描绘的是朴素的田野——
苹果花盛开,
工人的脚步沉重,
光线落在粗布衣裳之上。

但世纪碎裂了,
镜子也随之破碎。
摄影夺走了现实的表皮,
马列维奇
则剥去了剩下的一切。

他穿越立体派的迷宫,
切开未来主义的烈焰,
最终站上一个悬崖,
在那儿,形体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在那里,
他放下它——
一块画布上的黑色方块。
不是图像,
而是沉默;
不是装饰,
而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它不是空的,
它是一切语言尚未开始之前的世界。

他称之为“至上主义”——
一个无物象的世界,
无叙述,
只有感觉,
只有形与动的脉搏,
在无重力中跳动。

一个红色长方形,
一个旋转的十字,
一个圆,
像行星漂浮——
尚未找到自己的轨道。

他说:
“游泳吧,
在那无限的白海洋中。”

艺术不再指向万物,
它指向彼岸——
指向理性停止之处,
灵魂尝试呼吸的所在。

但国家,
渴望拖拉机与雕像的国家,
拒绝聆听。
黑色方块被藏起,
沉默被归档。

然而,
即便隔着玻璃,
它依然低语,
它开始繁殖。

最后,
他回到了面孔。
那是一幅自画像,
庄严、安静——
右手按在胸前,
如同丢勒——
不是投降,
而是洞察。

黑方块没有消失,
它向内燃烧,
不再是窗,
而是镜。

马列维奇
给予我们的不是答案,
而是起点。
他让我们看见,
绘画可以褪去皮肤,
仍旧活着。

虚空,
并非空无——
而是一块画布,
等待
第一道光的
落笔。


附:《至上主义的大师:马列维奇》/曾长生著,一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9(世界名画家全集/何政广 主编)



吴砺
2025.6.30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