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1|回复: 0

[散文] 明暗的先知,诸神坠入人间:卡拉瓦乔沉思录

[复制链接]

8249

主题

190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50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暗的先知,诸神坠入人间:卡拉瓦乔沉思录

                                                                                     ——阅读《开启巴罗克荣光的大师:卡拉瓦乔》


                 第一部

            一

我记得BBC荧幕上一片黑影翻涌,
西蒙·沙马目光如炬,
讲述《艺术的力量》的第一章——
卡拉瓦乔。

那是一个把神从云端踢落凡间的人,
把他们拖入血与酒、尘与光的世界。

我买了那本书,
印刷极美,文字如火,
读了两页就放下,
太炽热,太锋利,灼伤了眼睛。

但这句话却留了下来:
“把天神打入人间。”

画家,杀人者,
逃亡者,光与影的圣徒——
他只活了三十九岁,
却斩断了四百年的天堂画卷。

我在上海浦东美术馆看见他的真迹,
那些画,仿佛刚从炉中取出。
新鲜、强烈、悲怆,
四百年前的油彩
仍在我的眼中燃烧。

卡拉瓦乔——
他是绘画界的贝多芬,
但更激烈,更绝望。
他把理想中的神
变成街角的乞丐、妓女、屠夫。
圣人,是从血污中爬出来的凡人。

他用光制造审判,
用影铺设舞台。
他把宗教变成剧场,
让圣经里的故事哭出人声。

             二

他名叫米开朗琪罗·梅里西,
生于卡拉瓦乔村。
二十五岁时,
他化名为“卡拉瓦乔”,
成为画风本身。

他画得快,
不打草稿,
人物直接从画布中浮现——
仿佛记起了自己曾有的身体。

他因杀人而逃亡,
因画而得庇护,
即使流放、判刑、病痛,
画笔从未停下。

他的风格传遍整个欧洲——
委拉斯开兹、鲁本斯、伦勃朗……
他们在黑暗中看见了新光,
那不是金色的日出,
是贫民窟里的火焰。

有人说他是艺术的毁灭者,
但他只毁灭了谎言。
他撕碎矫饰主义的华服,
让天使落地,
让神明流泪。

          三

他画爱人,也画骗子,
画盛开的少年,
画腐烂的果盘。

他的《持果篮的少年》——
不是唯美,
是渴望。
那眼神,已预感命运。

他的《作弊者》,
一场桌上骗局,
一场温柔包裹的刀战。

而《圣约翰斩首图》,
那滴血是他的签名,
他用殉道者的血
签下自己灵魂的危机。

          四

在马耳他,在西西里,
他边逃边画,
边死边活。

《圣露西人殓》,《拉撒路复活》,
尸体是真实的尸体,
不是理想化的雕塑。

《大卫与歌利亚》,
是他自己的头颅,
脸上伤痕累累,
目光惊恐又空茫。

他不再画胜利,
而是绝望。

           五

他也画女人,
不再是云上的女神,
是脸颊泛红的村妇,
是疲惫中的圣女。

她们温柔、肥厚、真实,
像隔壁那位刚洗完衣服的寡妇。

他画物品——
果实、篮子、面包、布巾——
就像画人。
每一个“物”都有灵魂,
有神圣的光辉。

他是静物画的开山者,
因为他相信万物有情。

             六

但最伟大的,
是他画光。

他懂得光从哪里来,
往哪里去。
他画出光,也画出影。
画出神的创造,
也画出人间的沉默。

他的光洒在
破旧衣衫上,
贫苦老者的额头上,
圣徒、基督、刽子手的脸上,
他让人看见每一张脸的真相。

连桌上的一粒葡萄,
也在他的光中呼吸。

卡拉瓦乔不是上帝,
但他像上帝那样使用光——
让光与影共舞,
让真相闪耀也隐没。

正是这光,
让凡人永恒,
让卑微者高贵。

他懂得光影的心理战,
懂得观众在画前的停顿与震颤。
他让光如利刃,
让暗如深渊,
在两者之间,
他的画活了,
我们也活了。


                    第二部


            一

他诞生于意大利北方的小镇,
却在罗马点燃火焰——
米开朗琪罗·梅里西,
后来取了一个地名为名:
卡拉瓦乔。
仿佛那片土地
自己走进了他的血液。

          二

他的圣徒
不戴金冠,
而是从街角的贫民中唤起,
披着破旧的外袍,
低头走过尘土与祷告的门槛。
真实的血,
真实的眼神——
连天堂也羞愧地收起了羽翼,
在他笔下,
俯身于人间。

        三

光——
不是柔和的晨曦,
而是一把锋利的刀,
清冷、干脆,
将夜劈开如熟透的果实。

影——
不是空无,
而是留下神性冲撞地面的淤青。

他在光与影之间
悬起世界:
马太,被一束银光惊醒;
朱迪思,沉稳地举起长剑;
基督的身体缓缓沉入石墓,
双臂低垂,万籁俱寂。

这些画面,不是摆拍,
而是
一口呼吸
被突兀拦截。

          四

他自己那口呼吸,
炽热如火。
酒馆的争吵,
街头的尸体——
一刀,一纸死刑,
画家转身成逃犯。

那不勒斯,马耳他,西西里——
流亡的岛屿,
却因他之笔而光亮。
命令追杀他,
而画笔在前奔跑,
比刑场传言更快。

           五

欧陆的灯盏纷纷回应——
伦勃朗、拉图尔、委拉斯开兹,
接过火种,
向北、向西、向南传播,
每一幅画,
都是一种新口音的
光之方言。

他们被称作“卡拉瓦乔派”:
一群信奉伤痕与光影的门徒。

         六

他死时未得赦免,
尸骨消失在海边空岸——
是刀?是病?
史家争论,
大海沉默。

但在每一家美术馆中,
他未死的倒影犹在:
那一刻——
上帝第一次凝视肉体,
无法移开目光。

          七

请这样记住他——
那个让黑暗照见自身的时刻,
那个揭下天堂面具的画者,
那个教会现代之眼
信任破碎、粗粝与凡俗之美的人。

我们仍站在
光与毁灭之间的静默里,
一侧脸庞被点亮,
等待下一个震惊
从黑暗中走出。


附:《开启巴罗克荣光的大师:卡拉瓦乔》/陈英德,张弥弥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0(世界名画家全集/何政广 主编)


吴砺
2025.6.28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