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回复: 0

[散文] 坚韧的狂想曲——致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7186

主题

175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50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昨天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坚韧的狂想曲——致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在那遥远的俄罗斯平原上,
钟声悠扬回荡,
仿佛春汛时冰河解冻,
伏尔加河的冰块破裂、碰撞、汇聚,
闪耀着初春的光芒缓缓流淌。
重生的故事,就此开始——
一颗从绝望中挣脱的心灵,
在旋律中找到了光明。

    灵魂的飞翔

第二乐章响起时,
一只孤鹰展开宽广的羽翼,
在高空中滑翔盘旋,
凝视大地,深沉且久远。
它看见美,也看见虚无。
这甜美而忧郁的旋律,
如莱蒙托夫笔下孤帆漂泊:
“它在寻找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它抛弃了什么,在温柔的故土?”

而在每一缕忧伤的阴影中,
总有光芒在微微闪烁——
那是青年失落后的重生,
是漫漫长夜之后的晨曦。

二十八岁的拉赫玛尼诺夫,
虽因失败而满身伤痕,
心中却依然跃动着生命的渴望。
于是他将这份赤子之情倾注于琴键,
仿佛在提醒世人:
“跌倒是人之常情,
而重新站起,是生命的奇迹。”

    穿越时代的旋律

这部协奏曲超越国界与时光——
从伦敦的音乐厅,
到遥远的东方大地,
它在无数人心中回响。
为什么人们总钟爱
那微甜带苦的旋律?
也许是因为人生从不完美——
正是灵魂的裂隙,
让音符找到了归宿。

    不屈的凯歌

当我聆听这伟大的乐章,
仿佛看见俄罗斯的林海起伏,
湖泊映出苍穹的倒影。
我感受到一位音乐家,
如何将放逐与孤独,
谱写成永恒的颂歌。

那个曾在托尔斯泰冷漠目光中失落的青年,
最终以音符之力崛起,
他用旋律,
温柔而坚定地对抗世间的怀疑。

     献给人类的心灵之歌

音乐,与语言不同,
是无形的灵魂之声。
可在这些音符之间,
拉赫玛尼诺夫的心声却无比清晰:
“这不是绝望,
这是对生命的礼赞。”

每一段和弦中,
都藏着故乡教堂的钟声,
那是无法遗忘的乡愁。
流亡异乡的岁月里,
他在音符中重绘俄罗斯——
不再是战火与纷争之地,
而是春日辽阔的原野,
将悲伤化作歌声,
将沉默化作光芒。

     文化的桥梁

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
我们倾听这钢琴协奏曲,
仿佛在其中看见自己的悲欢。
中国的诗人和梦想家们,
也曾触碰过俄罗斯的深沉之美。
尽管文化迥异,
却有一条无声的纽带,
连接着两种灵魂的忧郁与追寻。

然而,纵使历史风云变幻,
拉赫玛尼诺夫的旋律长存——
它证明了美的无国界,
艺术家的灵魂属于全人类。

    尾声:光之颂歌

终章响起时,
如洪流般的音符奔涌而来,
仿佛乌云破裂,
日光倾泻大地。
希望从不是软弱,
而是顽强的光亮。
协奏曲的尾声,
在辉煌的音色中远去,
如同春水奔流不息,
涌向无尽的天际。

哦,拉赫玛尼诺夫——
你那漂泊的心灵,
给世界带来的,
不是哀歌,
而是生命的礼赞!
黑夜虽深,
但黎明总会到来。

当琴声散去,我们记得:
“感受,是活着的证明;
忍耐,是生命的诗篇。”

让旋律如河流般涌动——
带着忧愁,带着甜美,
带着无尽的光辉。

这,便是那不灭的“第二次生命”,
一颗拒绝沉默的灵魂,
在人间吟唱至永恒。



吴砺
2025.1.14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