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林泉高致 于 2014-7-18 08:57 编辑 5 u" x' n1 S, X5 U1 J
( b2 R/ j# J; s
关山万里扬德威 ——程芳朝出使安南故事 9 k3 A- U5 Z# x x$ i( X, I: s- G7 R
若水庐 明亡清兴。当清王朝刚刚建立时,治国安邦,当务之急是要拔擢人才。清顺治四年(1647),朝廷开科取士,这一年为丁亥科,殿试时,天下才俊各显其能,江南桐城县程芳朝出类拔萃,中一甲第二名,这是入清以后桐城县籍第一位榜眼及第的读书人。丁亥科殿试策试题有关人才、吏治、用兵之论,要求意出己见,不拘泥于形式答题。程芳朝所答策问试卷受到主考官的称许,甄拔呈给皇上,受到顺治帝的特别赏识。“策对称旨,赏识有加”, 遂拔为一甲二名。一朝金榜题名,名闻天下 。 程芳朝(1611~1676),初名钰,字其相,号立庵。程芳朝进士及第后,朝廷让他担任内翰林秘书院编修,专事《五经》校注。后又担任翰林国史院修撰,累迁湖广提学道、湖广布政司右参议,擢升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等职。顺治九年壬辰科,程芳朝以编修身份出任会试同考官。顺治十年,任直隶学政。顺治十年六月,又任顺天学政。不久,迁国史院侍讲学士。顺治十三年十一月,程芳朝为弘文院侍读学士,顺治十四年十月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少詹事为詹事府副职,辅佐詹事府詹事职掌经史文章之事。此时的程芳朝已是朝廷正四品官了。康熙皇帝一次在南苑阅兵,程芳朝陪侍左右,荣膺赐宴。“回銮宴长乐,饱饫大官归。”对于皇帝宠幸,程芳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康熙五年(有说三年)秋,程芳朝以侍读学士的身份充任正使,代表朝廷去安南国(今越南)吊祭已故都统使黎维禔。正式册封黎维禔的儿子黎维禧为安南国王。 原来在清顺治初年,安南都统使叫莫敬耀,见清王朝天威浩荡,于是诚心归顺。还没有来得及接受清廷赐爵,便去世了。清廷很快就授予莫敬耀的儿子莫元清为安南都统使。到了顺治十七年,安南国内政局发生变化,政权到了黎氏手里,黎维祺自称“国王”,随即向大清国呈表上书,陈情国内政权变更,表示愿意忠于清王朝,每年纳贡特产及奇珍异宝。顺治知道后非常高兴,虽未承认其“国王”称号,但赐了许多绫罗绸段、白金珍玩,颁勅安抚,要求安南国不要忘记清廷恩宠,忠于皇帝,永作清朝藩屏。 康熙初年,全国各地“联明抗清” 运动虽已平息,但西北有蒙古准噶尔部上层势力试图制造分裂活动,尤其是南方以吴三桂为旗帜的“三藩” 形成割据之势,东南沿海有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意欲举兵响应吴三桂,偏安一隅的南明永历小朝廷残余势力尚未完全消除。康熙四年(1665)四月,云南东部各土司和已灭亡的南明余众乘平西王吴三桂征剿水西土司之机,举兵反清。安南毗连云南、广西,如不尽早施以恩威,定会让“三藩”势力乘隙回旋于彼方境内,安南政权有接纳甚至归顺吴三桂的可能。聪明睿智的少年康熙帝,见安南国主动示好,便顺水推舟,颁布怀远安抚之策。康熙初年,黎维祺、黎维禔父子相继去世,黎维禔的儿子黎维禧继任“王”位。康熙五年五月,黎维禧为了与清朝交好,将已故南明王永历的诏谕文书、印玺缴送给清廷。清廷觉得这是与安南修睦的大好时机。于是在当年秋季,康熙皇帝派遣了内国史馆翰林学士程芳朝和礼部郎中张易贲为全权正、副使,去安南国宣慰,颁诏正式册封黎维禧为安南国王。 公元一六六六年,清康熙五年丙午仲秋月,程芳朝自长江乘舟西行,转道至安南。仲秋时节,天朗气清,高天阔水,风平浪静,望大江东去水天一色,江鸥翱翔颉颃于崖涘。程芳朝秉性胸襟宽宏,抱负远大,此刻的景象正符合他的心境。他伫立船头,北望京师,不禁临风吟道: “扬子江平八月时,孤帆万里动秋飔。久慙刘向仇天禄,漫效张骞使月氏。新句应凭山水壮,离颜岂畏雪霜披。百蛮歌舞迎金册,欣布尧恩答玉墀。” 程芳朝作诗题为《奉使册封舟行》。诗中首联两句描写他奉使西去,长江万里,孤帆远航,使命在身,江水平阔却心潮澎湃。颌联两句用了汉代两位人物的典故,表明心志。西汉一代经学大师刘向在汉成帝时受命在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校刊五经和各种秘籍。 “天禄”是古代校刊经史的地方,程芳朝曾任秘书院修撰,从事译注《五经》之亊。他自拟刘向,却又因没有刘向的才学和成就深感惭愧。程芳朝此意不在于甘心冷坐“天禄” 馆阁,而志在关山万里之外。他在诗中借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艰苦备尝而矢志不移的故事,表明自已此行会 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颈联再次表明自己身负王命,不畏艰难的决心。诗中尾联希望此行会受到安南人民的欢迎,各族百姓会以歌舞奉迎清朝的浩荡天恩。 file:///C:/Users/T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file:///C:/Users/TC/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程芳朝此次是身负朝廷使命,代表大清国来安南国吊祭故王、册封新王。进入安南国境时,但见群山巍峨,高峰耸峙,满眼尽是郁郁葱葱。热带原始森林覆盖千里,林木参天,粗可几人围抱,铁杉、玉桂、花梨、黄檀等名贵树木让-行人称羡不已。山高水长,河流象一条条玉带,迴绕山峦。一行人舟车兼程,沿湄公河行驶。当进入湄公河三角洲平原地区时,眼前豁然开朗:放眼望去,千里平畴,金黄色的稻田连成一片,在秋风吹拂下,掀起层层金浪。到了河内“外城”馆驿,程芳朝不顾千山万水跋涉、舟车劳顿辛苦,刚一停歇即欣然命笔写道: “万里丝綸衔主恩,蚕处僻处百蛮喧。千山草木皆呼祝,此日方知中夏尊。” 当时,清朝政权刚刚稳定,周边如朝鲜、琉球、缅甸、苏禄等属国拱列,但安南属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当时西南战略局势,与其它属国相比,显得尤为关键。程芳朝进入安南后,昼夜辛劳,勤于政务。史称程芳朝在安南期间“宣畅德威,不抗不抑”。他在安南时他作七律诗一首《赠安南国王》: “圣代要荒弥六服,南方雨露溢三春。山川辉映霓旌远,父老欢迎玉节亲。职列周官知政古,文同汉制识风淳。万年永笃天家好,奕世长霑濊泽新。” 诗中传递的是大清国皇帝安邦教化、泽被蛮越的春风雨露,描绘了异域人民迎接使节的真挚热情,赞美了安南国的政治吏制两国同源,祝愿两国永修和好。程芳朝以超人的天赋和惊人的毅力,很快熟悉了安南国的政情、民风、地理、方言,在宫庭内外上下广交朋友。安南国拉志族传统节日“七月节” 刚过完,但所见之处,每户“送祖” 的祭台尚未撤除,鲜花的瓣洒于街巷。程芳朝和一同来的清朝官吏住进安南传统民居“没有窗户的房子里”, 和老人们攀谈了解当地人“抢婚” 之仪、“ 初夜之俗”, 和年轻人孩子们一起嚼着槟榔;与当地学者一起讨论汉语的应用变化,大乘佛教在安南如何传承。程芳朝的人品和才学早已为安南人所知晓,此次与之相处,使异域官民更加了解这位使节好学不厌、宽厚待人的高尚品格。安南国朝廷上下都纷纷将他引为知已。 使命完成了,行期已经结束。安南国君臣为酬答程芳朝为国劳苦,争相赋诗饯送,畅叙友情。所作诗词,无非盛赞天朝威仪、两国交好,或送君远别、互道珍重之类。临别时安南国君还馈赠黄金数锭作为盘缠。但是,对于程芳朝来说,他肩负着安邦定国、增进南部边陲兄弟民族友谊的外交使命。面对友邦所赠送的金银珠宝,他深知读圣贤书,修已重义、轻于外物、取与不苟乃士大夫应坚持的操守。因此,黄金千两唯有婉辞,方显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格,更不致亵渎天子威仪。于是他赋诗一首,一则答谢,二则表明心志。诗中写道: “君诗庾鲍比新清,赋就名篇赠远行。岂有南金装越橐 ,径同珠玉重邮程。携来旧袖清风蒲,采得芳洲兰惠生。珍重诸公歌折柳,桃花潭水颂深情”。 程芳朝肩负朝廷使命,宣慰大清国恩荣,他时刻警醒自已,要学古大臣行使做人风格,慎独律已,以历史上张骞、苏武、郑和等名臣为榜样,一言一行,战战兢兢,不卑不亢,方能不辱使命。面对异国君臣百姓的礼仪,他深知只有婉辞,才不失风范。此诗开首化用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诗句,称赞友人所写赠诗有南北朝庾信鲍照诗风。梁朝时庾信曾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庾信留在北方,虽名高望重,但他一直思念故国乡土。而此句诗表面在称羡友人诗品,诗外在向对方暗谕,自己此次出使结果与庾信大不相同。“岂有南金装越橐”,“南金”指安南国的酬赠,“越橐”语出《汉书·陆贾传》:汉 代陆贾出使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是秦朝将灭亡时,由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于约前204年建立,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粤桂两省区的大部分,闽湘黔滇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临行前,南越王 赵佗 赐给陆贾一个袋子,内装珍奇宝物,价值千金。后因以“越橐”泛指贮藏珍宝的袋子。诗中以设问的口气说:哪能把安南国的金银珠宝装进大清官员的口袋呢?寓含婉谢朋友酬金之美意。“携来旧袖清风蒲,采得芳洲兰惠生”。“ 蒲”、“ 兰” 皆为中国古代香草,多用来形容品性高洁之士,作者以蒲兰自比,清风两袖,兰惠特质,不仅是“我”个人的修为,更是大清国所有官吏应具备的操守。况且,出发之前,康熙帝刚刚颁谕吏部等衙门,痛斥督抚公然将收受州县官馈送物作为常例。要求总督、巡抚等倚任重臣,必须秉公清政,为其僚属做出表率,使百姓安居。今后,如再不改正此等弊端,一旦查核,治以重罪。同时,朝廷还命吏部等部院通行晓谕各省督抚,严禁属下官员收受贿赂。身为使臣,哪有明知故犯,视朝廷例律不顾,为物所累、弃义贪利,作蝇营苟且之事呢?盟约缔结,人民亲善,八方安定,使命完成了,真正不虚此行,把安南人民的友谊带回,就是最重的仪礼。诗的尾联用“灞桥折柳”之典故和化用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安南人民的深情厚谊感动之至。读此诗中可见程芳朝作为一代名臣,他襟抱宏阔,高风亮节,重义轻利、拒腐不沾。以诗明志,真可谓匠心独运。 从安南归后复命,程芳朝擢升太常寺卿。徐璈《桐旧集》引潘江语:称程芳朝“尝奉宣于御前,伏几作大字。上嘉其端劲,方欲大用之。”程芳朝以疾病缠身,辞官归里,不再复出为官。[《江南通志》称程芳朝“为人平易正直,悃愊无华,天性纯厚,不事园亭丝竹之娱”。程芳朝于政务繁忙之闲喜作诗文,著有《皇华草》、《中裕堂集》等诗文集。清代桐城人徐璈《桐旧集》中收录了程芳朝诗十四首,评其诗格“春容温雅” 有台阁风度。他还工书法,尤其擅长行草。桐城市博物馆现藏“草堂春暖日迟迟”绢本七律草书诗轴,是程芳朝写给他的伯父程心南先生七十寿辰祝嘏之作,为其书法行草中的代表性作品。今人评其书:整体雄强纵逸,以势取胜,圆润刚劲,无纤毫刻意做作。程氏书法直接取法明代中期的祝允明、陈淳,个性突出,同明末书法变革期的张瑞图、黄道周书风如出一辙。 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程芳朝逝于故里,葬桐城市黄铺(今黄甲镇)倒爬岭山麓。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题碑文:“皇清通议大夫榜眼及第詹事府少詹太常寺正卿立庵程老先生墓”。 昔人已乘黄鹤去。程芳朝死后,故乡桐城人编撰了许多有关他的趣闻逸事。民间传说其祖上有隐德,卜葬风水宝地,后世英豪杰出;更多地传说其多闻博洽,风神潇洒,常微服混迹于平民之中,睿智讽趣,演绎了许多有趣故亊,令贩夫商贾、渔父樵夫倾倒叹赏。更有甚者,说程芳朝才华出众,到安南后,如何凭自己的机警和睿智,舌战蛮邦,才令安南朝廷上下折服。所有的传说,大多近于附会,但却反映了家乡百姓对这位才高八斗、磊落正直的一代良臣崇敬之情。 程芳朝即将致仕归乡之前,桐城诗人方文曾作《程詹事其相斋头夜集》五言古诗一诗称赞程芳朝: “神京本宦海,来者不知数。·····我里程太史,早岁翔天路。入为侍从臣,经术蒙眷顾。出为多士师,畿辅归陶铸。名位日以崇,纷华了无预。昕夕惟闭门,读书穷四部。墨妙宗平原,艺苑称独步。守己最矜廉,接物转谦恕。豈惟今所无,古人亦罕遇·····帝乡非吾愿,所乐山水趣。回思龙眠间,峰壑有佳处。行将脱簪组,逍遥赋归去”。 一代诗杰方嵞山以明白晓畅的五古,高度概括了家乡这位旷世名臣高风亮节、多闻博洽、敢担大任 、清廉正直的非凡人生。 9 F/ v& s9 b" W; r8 @
/ r! D; U& H: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