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44|回复: 18

[小说] 故乡 故人

[复制链接]

84

主题

380

回帖

90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02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2-11-26 19: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潘开心 于 2012-11-26 19:43 编辑

标签: 杂谈


一                                    鹅头先生


    “鹅头先生”是我的族叔。初次见到他时,我还很小,听大人们说,他是被公安部门从上海押送回乡,交给贫下中农监督劳动的。在那缺少娱乐的时代,这也不亚于看一场马戏那样的激动人心了。
   “鹅头先生”的罪名是“极右分子”,理所当然就是贫下中农的敌人了。好在他手无寸铁也无缚鸡之力,对大家构不成威胁。呆头呆脑像只老“鹅”一样,古怪的行动和语言又常常引得人们发笑,如是,人们就送了个“鹅头先生”的雅号给他。
初来时,好热闹的人们很喜欢逗他玩,把他当成了猴子,猴子能给大家带来乐趣是件好事,虽然是阶级敌人,社员们也并不怎么敌对他。
    “鹅头先生”是人们背后的说法,作为一个右派分子,当面是没人称呼他先生的,无论大人小孩,都直呼他“鹅头”。队长分配劳动时也是这样叫法,所以他就没有了其他的名字。
   鹅头住进了祖上传下来的小屋,我也随着社员们涌进他家看热闹。只见这鹅头的家里,一张板凳都没有,在那木板搭成的床上却有一大堆书。为此,也吸引了我常去他家,想的是弄一本书看看。他见我是个喜欢书的小孩,认为是遇到了知音,指着自己的书说:“这是德文版,这是俄文,这是英文,你喜欢看那个?”连汉文都弄不清的我被吓坏了,觉得这个人确实是个坏人,家中还藏着外国人的书。回家后告诉父母,父母也叫我不要去他家,说他是右派,脑子弄坏了,不正常。
     鹅头做的第一件事,就让村子里的人们笑他鹅得古怪。记得我祖父的一个堂弟兄,也就是鹅头的胞叔,因为是个富农分子,两个儿子在国家单位工作,为了保全自己也不敢和这个老子沾边。这个老富农分子生病了,已生命垂危却无人过问,这时鹅头回来了,主动的照顾起了他的叔叔。
     正直春天,鹅头每天清早在太阳起山时,就搬张破椅子,放在花草田里,或者放在油菜花地里,然后把他的老叔叔背去,放在破椅子上,面朝太阳坐好,鼓嘴弄腮的教那老头儿做“深呼吸”。待到太阳光很厉害了,他又把那老头儿背回家。
     下雨天,他教那老头儿弯腰踢腿,有时牵着老头儿在屋子里转圈。社员同志们祖祖辈辈都是跟锄头耙子在田野里度过,有点闲空巴不得在家休息会儿。哪里见过鹅头这反常的行为,把个老头儿往田野里弄,都认为鹅头有神经,瞎折腾。只要他一搬弄那老头儿,小孩子们就跟后面起哄。
       然而,三个月后,那老富农分子站起来了,并且活到了改革开放,活到和自己的儿孙们团聚了。自那时候开始,村子里的人觉得这鹅头鹅得有两下,并且记住了鹅头所说的“深呼吸”这三个文明的字儿。

      鹅头快四十了,却还单身一人,缺少乐儿的人们,端着饭碗总是围着鹅头起哄:“你这个大上海的研究生,怎么都找不到老婆,有没有女人跟你好过啊?”“有!我有三个女朋友,都是全国最好最美的女人,我无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我向国务院递了报告,我要求娶她们三个一道做妻子。”鹅头一脸认真的回答。
      接下来,他认为有了听话的对象,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要娶三个老婆的种种理由。像这等的疯话,很对人们的胃口,等于给吃饭的人们添加了一道小菜,听的说的都不亦乐乎。这鹅头纸上谈兵的三个老婆,天天成了大家拿他取乐儿的好料儿。
      鹅头除了在这一点上拧不清之外,对于国家大事更是痴迷的关心,只要他见到有点文化的人,马上就发表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并且把自己写给国务院的提议拿给别人看。我的父亲不甚其烦,老是躲着他。他悄悄对我父亲说,他写给国务院的种种建议堆起来,足有一公尺高。
      有天,他拦截到了我父亲,兴奋的说:国务院给他回信了,说他的建议是好的,是超前的。并怏怏的透露了一句:“说我是空想家”。我父亲总是忙不迭的回避他,边说:“你还是好好的劳动吧,不要胡说乱写,那样不好”,然而,鹅头是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的。
     鹅头在文革期间,自然而然的成了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被贫下中农五花大绑的送到了县公安部门。然而,公安部门不收,说这个人已经被上级判过了的。下级不好过问了,要贫下中农领回去监督劳动。这么大的反革命分子送到了县里不要?贫下中农们不理解,也悻悻然!当然也没把他带回去,就扔给了县里。
     得到鹅头的消息是一年以后,正当人们把他忘却了的时候,县里面来了函,要大队里把他领回,据说是他在监狱里闹“绝食”,经常要强制灌食,给管教的干部带来太大的麻烦。
      “绝食”?这从未听说过的新名词,又引起了社员们的稀奇心。半饥着的老百姓,最爱的无非就是食了,还有人不吃要“绝食”,这“鹅头”也算鹅到了功,真的叫缺衣少食的社员们无法理解。不过这“绝食”两字,也算得是高知鹅头,又一次给乡村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化理念。自此,村里人们开玩笑时又多了个“绝食”两字。
        回村后的鹅头,稍稍修养后,照样的是关心国家大事喜欢议论政治。人们照样把他当猴子玩。既然是阎王不收,那小鬼们就来管管了。红卫兵们想到要整人又没人时,就把鹅头拉来吊一会或者打一顿。那被打时的惨叫声,现在想来还悚然。
       这鹅头就是整不怕又难得死,被打得半死之后,睡几天又活了。常常端着破碗,碗里装着山芋渣子糊糊,敲着碗边说给围观的人听:“你们一天到晚都高呼,红太阳照亮了山山寨寨,为什么照不了我们这片土地?我一个壮劳动力,养我自己一人,还吃这样猪食都不如的伙食。”“现在国家不正常,责任在那四个人身上,迟早会改变的,我会看到的”诸如此类的怪话常说着,村人知他在说疯话,整也整了,打也打了,送又送不掉,已别无他法。
      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转眼,文革结束了,四人帮倒台了。人们才想起鹅头说的话,那四个人原来是四人帮,就有人说鹅头鹅出了先见之明,疯话说成了事实。。
    有一天,村里开来了一辆小轿车,说是请XX老师回上海的,这时人们才想起鹅头的大名,有位首长模样的人和当地的干部说:XX老师是中国难得的人才,百业待兴,我们科研单位对老师很重视,已为他安排了住房,准备让他带一批研究生,有些尖端的东西还是要靠老师的。
    有位自称是鹅头学生的女人,站在灰头土脸的社员们面前,美丽得令人炫目。可以看出,她对鹅头是非常的尊重,问寒问暖很是关心。人们不禁又想起,鹅头曾经说的他所爱的那美丽女人来。
    鹅头走了,风风光光的,令所有认识他的人们羡慕不已。此后的农村也有了大变革,大队改成了村,小队改成了组,公社也成了乡。大集体的田地分到了各户,社员改叫村民了。村民们也都忙着发家致富,谁也记不起那曾经的呆头鹅先生。

    不知过了几年,突然有天上海来人了,访问鹅头老家可有亲人,要把鹅头安排回乡养老。据上海来人说,鹅头回上海后,单位对他很重视,指望他大有作为。可惜的是,二十多年的政治运动把他的神经弄得不清爽了,已经无法再搞科研工作。在单位又不停的写信给他当年的那些女朋友,情况很糟。单位不想留他再工作,年龄也大了,让他提前退休。
鹅头一生只谈过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无妻无儿女,家乡也无亲人,根据他自己的要求,单位在他堂弟,也就是那老富农分子的儿子所在的城市,给他买了一套房,并雇了一个工人照顾他的晚年。
   “鹅头”生于二七年,逝于九七年,解放后第一批中国自己培养的研究生,懂得四国文字。被打成右派前在某科研方面取得过很好的成绩。
    鹅头的一生,除了个人的悲哀之外,不能不说也是国家的一大人才之损失。









    二                            汪奶奶


     “那老人享了一生的福”,村里人们提起五保户汪奶奶都会这么说。也许是她无儿无女无累无牵挂吧,孤寡的老人确实是没受过什么苦。她活得很老很老,是八十岁还是九十岁,没人弄得清,她是全村人家共同的老人,人们把她照顾得很好。
     汪奶奶几年前登仙了,无疾而终,因为高寿,也算得上是喜事了。寿材是她在自己不太老的时候就已办好,有能力的时候,隔几年就请人上一次漆,黒亮黑亮的,放在自己睡觉的床边,顺便当作个衣柜。
     汪奶奶的丧事办得很热闹,资金是村里出的,出力办事全村人都来了。因为没有后人,也就没有什么悲切切的氛围。没有名字,没有亲人,被全村人喊了几十年的汪奶奶,就这样叶落归了山。
    汪奶奶小脚,地道的三寸金莲,个子不高,很利落干净的模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没见过她家有第二个人。住在生产队里给她的一间屋里。因为没有小孩子,家里也就很清净。那年代的农村妇女小孩多,劳动量重,大部分人都穿得很差也很脏。唯有汪奶奶一年四季都是清爽爽的。
     汪奶奶针线活很好,记得她胳肢窝里总是夹着一个布包,布包里包着剪子尺和针线,走东家到西家的给村里人家缝衣服,听大人们说,汪奶奶的小孩棉衣做得特别好穿,所以在方圆几里也就很有点名气。
      村里人说,汪奶奶不是个容易被人欺负的弱人,也确实如此,在文革期间,那时的她已有五十多岁了,有人查到她以前的历史,说她曾经嫁过人,结婚不久男人就死了,没有丢下一男半女,并且说那个人家有点田,那男人的父亲还曾经当过什么小官。虽说这些都不知是啥年月的事了,但这笔老帐,红卫兵们还是要算的。如是乎,汪奶奶就有被楸被斗争的可能。
      消息传到汪奶奶的耳里,大家都为她捏了一把汗。那时候,凡是家庭出身有一点点不过硬的人家,都把头缩到了脖颈里,深怕红棍子落到自己的头上。然而,这位汪奶奶,听说红卫兵有可能要整她了,没有等到人家出手,自己首先走了出来。
只见她颠着三寸金莲,围着村子不停的转,亮着嗓子:“我汪氏从来没做过坏事,祖宗八代都是好人,比那些一天到晚想整人的人好一千倍,哪一个都是穿着我做的衣服长大的,昧着良心来整我,讨不到好的”。
     喊累了的汪奶奶,回家喝点水,接着又站在村口大声叫唤着:“哪个讲我的老祖宗做过官就是坏人,站出来让我看看是么样子的货色,朝朝有君子,代代有能人,你们这些人的祖宗,在以前社会里没做过官,怎么在现在的社会也没当上干部啊!整我一个孤寡老奶奶,有出息从屁股眼里急掉了,以后也和我一样做个孤寡人”。就这样,汪奶奶天天眼不瞧人的自喊自话,日复一日。
     尤其“朝朝有君子,代代有能人”这么句好听又顺耳的话,还被小孩子们当做儿歌传唱着。也不知是汪奶奶的喊话起了作用,还是那些红卫兵有了良心,也许是觉得一个孤寡老人不值得折腾吧!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自此后,汪奶奶反而更得到了村人的尊重,无论谁家来客或许办喜事,总要装一碗好菜好饭送给她,并且成了一个定俗。因为全村人的孝顺和供养,汪奶奶的日子过得,比一般有儿有女人家的老人还滋润。
    我离开家乡后,早年父母还在世时,经常回家看望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汪奶奶带点东西。不知为什么,总觉得那样做了,心灵上有了一种快乐和安慰。
     岁月悠悠,汪奶奶已作古,家乡人碰到一起时,都还会谈到她。在当今钱欲膨胀的时代,平凡得如芥末的孤寡老人,还能被人们记住,不能说不是她老人家的造化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67

主题

943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582
QQ
鲜花(129) 鸡蛋(0)
发表于 2012-11-26 22: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什么都不说,急着给拉亮!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8

主题

2215

回帖

4963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4963
鲜花(49) 鸡蛋(0)
发表于 2012-11-27 09: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故人,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不能忘怀的。楼主好文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4

主题

380

回帖

90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02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19: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事可乐也 发表于 2012-11-27 09:23
故乡,故人,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不能忘怀的。楼主好文采。

谢谢!谢谢您的鼓励!祝冬日快乐!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31

主题

6894

回帖

7240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7240
QQ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2-11-28 13: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作者对文字处理有点功力!{:soso_e179:}{:soso_e183:}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

主题

693

回帖

121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12
鲜花(10) 鸡蛋(0)
发表于 2012-11-28 15: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鹅头”先生与汪奶奶的坎坷的一生,都打上了“文革”时代的烙印,人物写活了,颇有《红高梁》小说的韵味。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4

主题

380

回帖

90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02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8: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风醉 发表于 2012-11-26 22:50
我什么都不说,急着给拉亮!

谢谢!谢谢!您给拉亮,俺开心啦!
祝冬日快乐!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4

主题

380

回帖

90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02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8: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wsk 发表于 2012-11-28 13:57
嗯,作者对文字处理有点功力!

谢谢您的鼓励!开心祝您天天开心!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4

主题

380

回帖

90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902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疏桐 发表于 2012-11-28 15:16
“鹅头”先生与汪奶奶的坎坷的一生,都打上了“文革”时代的烙印,人物写活了,颇有《红高梁》小说的韵味。

疏老师的点评,给了开心大大的鼓励,谢谢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9

主题

4632

回帖

46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698
鲜花(43) 鸡蛋(1)
发表于 2012-11-28 20: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鹅头的一生,除了个人的悲哀之外,不能不说也是国家的一大人才之损失。
在当今钱欲膨胀的时代,平凡得如芥末的孤寡老人,还能被人们记住,不能说不是她老人家的造化了。

文革时代的烙印
百感交集的画面
耐人寻味的结局——
都一一在您笔下
不徐不疾地展示
如天空漫过浮云
身后虽没有痕迹
却显然早有伏笔
谢谢你美文盛宴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