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潘开心 于 2012-8-5 13:40 编辑
没电的夏夜
开心
突然惊醒,一抹满脸的汗珠,咦!怎么这样的热啊!莫非停电了?还是空调出问题了?赶紧按那电灯开关,没反应,是停电! 窗外是皓月当空,就着月光见那电子钟已指向夜十二点。空调电扇都不转的空间里,实在是焖热难当,打开窗户,只见小院里的树头纹丝不动,只有虫们蛙们照样是唱得乐乎乎,似乎要给这盛夏之夜,更增添些热量。尽管如此,深夜的屋外比屋内,已多了丝丝凉气。 家里热得已待不住了,我和先生走出家门,见邻居已有人在查找停电的原因,并且已打电话询问了供电部门,得知是我们这条线路的电闸烧坏了,等到天明才能维修。 空调电扇惯坏了的人们,已没了屋外乘凉的习惯。况且,被钢筋水泥框子隔断了的邻居关系,平时里就少有来往。白天家家都关门闭户,何况在这深夜。如果哪家子在这空旷的马路上睡觉纳凉,别人觉得怪怪的,自己的心里也会有些别扭,再热也只得窝进家中。 我摇着蒲扇,驱赶不了难熬的热,坐在沙发上听屋外那些虫叫声,呱噪得令人心烦,心里埋怨着,这没电的日子是怎么过啊! 先生的耐心比我强,倒是能相安无事。说道是:心静自然凉,想想以前没电的日子不也过来了吗! 是啊!以前!再以前!儿时的我在乡间时,不知空调为何物,不也活过来了吗。那时侯,像这等的月明星稀夜,塘埂上,稻床上睡满了乘凉的人,全村人在一起,摇着蒲扇,拉着家常,妇女们哄着孩子,老年人讲着故事,夏夜就在这蒲扇里摇啊摇,也能清凉一夏的度过,有时还过得蛮有诗意呢! 记得那年,也是像今夜这朗朗的天,放暑假回家了的父亲,晚上乘凉时,为了让我们小孩安静不吵闹,也许是受了野外夜晚景色的感染吧,想起要教我们姐妹对词儿。 平时不拘言笑的他,摇头晃脑的吟咏着:“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正当我们听得发呆时,父亲把其中的意思略解释一番后,就要我们姐妹按照“平仄”,即景对上一句。从来都不知“平仄”是个啥的我吓呆了,急中生智的来了一句:“白毛对绿水,红掌对清波”,“不行,那是人家的,要说自己的”父亲的声音很严厉。 小小的我还识不了几个字,哪来自己的文化呢,这时的塘坝埂上已是鼾声一片,我那被逼兴奋了的神经,突然灵光一闪,脱口而出:“清风对明月,虫鸣对鼾声”,“嗯!有点儿像”,父亲笑了,难得的夸了我一句。 受到了表扬的我和姐姐,如人来疯般更来了劲,“裤对褂,裳对袄,菜刀对砧板,青菜对萝卜”“盘对盏,碗对筷,弯刀对着瓢切菜”,不懂平仄,没有押韵,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胡乱相对中,笑着闹着,童年的快乐,尽显在这夏夜的纳凉里。像这样在屋外乘凉的夏夜,有着太多的情趣,太多的故事,是说也说不完的。 在平实,恬静,清新自然的环境里,在轻松的谈笑中,一切的疲倦烦恼全消失了。白天的暑气也随着夜的渐深,变得凉快,是那种大自然中真正的凉,沁入心肺,全无空调室里的憋闷感。 打开记忆的闸门,儿时那无空调电扇,却有着屋外乘凉的许多美好之处,如一幅幅不可复制的美丽画卷,慢慢展现在我的脑海里。在这闷热的夏夜,借一幅陈年回忆里那乡村夜景来,温馨伴着清凉自心底泛起,慰籍了这无电的夏夜,不爽的心情也随之释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