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0471
- 积分
- 1444
- 威望
- 250
- 桐币
- 472
- 激情
- 139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04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8-14

桐网贡生
 
- 积分
- 1444
 鲜花( 4)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小小竹排 于 2009-9-28 17:15 编辑
在城里,每天喝着自来水,用着方便的自来水时,有时不免会想起故乡的那口老井,很久没有回家去看她了,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忘恩负义......
那口井是什么时候打的,父亲不知道,我当然就更不知道了。儿子四岁那年回老家,他神气的骑在我的脖子上,快到村口时,他突然指着稻田边的水井对我说:“那里有个水洼!”我忙说那是水井,吃水用的。儿子一脸的诧异。是啊!他怎么会知道呢!这口井只养育过我和我的父辈们。
但就是这口井,却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深处,忘不了,挥不去,是一份宝贵的珍藏,任岁月侵蚀,心境变迁.....
井是普普通通的井。不像城里的井是圆圆的口,不大,有高高的井沿,用轱辘摇。故乡的井是椭圆形的,沿口很低,比水田高尺把。以前的井沿长满了草,井壁是用石头从井底砌上来的,凹凸不平,但错落有致,上面爬满了青苔。后来井沿被村子的乡亲出资修成了水泥面,而且修了台阶一直延伸到井底,老井也算是沾上了现代的文明.......
那时全村的人都在井里吃水,特别是早上和傍晚,来担水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候得排队。大家在一起问好,谈庄家,开玩笑,井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不动声色毫无保留地养育着村里的老小,一年一年,一代一代......
后来我长到十一二岁时,母亲叫我去担水。我去的时候母亲会远远地看着。我像大人一样,挑着水桶来到井边,我看见比我大的人,他们一边弯下腰,用一只手在井里提上一桶水,扁担还在肩上,然后一扭身,用另一只水桶在井里提上一桶水,挑起来就走(当然扁担的两头是用短绳拴着钩,钩子勾住水桶的把儿)。真是一气呵成!那是我特别羡慕。我就不行了,我先把扁担放在井沿边,一般只能起半桶水,然后借水的浮力,把水桶扶正,再用两只手,屁股翘得老高,很用力的把半桶水提上来,然后挑着颤悠悠地回家,有时路上还往外洒,往往一水缸水不知要跑多少趟。一年两年,直到有一天我也能“一气呵成”,母亲再也不要远远的看了,老井教我成熟,学会劳动!当然也教我如何做人!
后来村里人陆续在自家门前或院子打了水井,用电动水版压上房顶,像城里自来水一样方便。那年回家时,父亲说那口老井已没有人在里面吃水了,我听后有些失落,老井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家里的井水不知道是什么矿物质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怎么喝不习惯,后来我背着父亲用小水桶在老井里提来一桶水,回来后用水壶在煤灶上烧开后泡上茶,茶清香四溢,没有一点酸味儿,对老井的感激之情顿生!
也就是那年回家时,看见老井沿边的水泥有的地方脱落了,长出了杂草,没掉的地方爬满了青苔。老井显得沧桑而老迈,像世纪的老人,静静的站在村口,慈爱的看着村里人进进出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