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回复: 0

[散文] 登顶之后的镜像: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与东方未来的回声

[复制链接]

8219

主题

1901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190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5-23 21: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顶之后的镜像: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与东方未来的回声

                                                                                       ——观看《战后日本景象 第二集:泡沫经济与失去的二十年》

               第一部

              一
他们说那是泡沫——
可那不只是数字上的幻影。
是金箔撒在面条上,
是傲慢淌在寿司之间;
是地价一年翻番,
是银行的贪婪撑破屋顶,
是央行假装没看见,
当国家挥金如土,买下世界。

这一切,
始于“自由”——
金融松绑,
像一杯甜得发腻的毒酒。
再加上那场“广场协议”,
五国联手,削弱美元。

日本成了世界工厂,
汽车碾过底特律,
出口如洪,货币如浪。
而在这些光鲜背后,
一场静默的风暴,已然酝酿。

              二
他们本该早些加息——
可1987年,“黑色星期一”,
让恐惧冻结了手,
让利率裹足不前。

等到终于出手,
泡沫早已吞噬理性。
1989年,岁末——
顶点已至,
接着坠落,
是长达二十年的沉默。

他们称之为“失去的二十年”。
可或许,
那不是真正的失去——
而是暂停。
是音乐停下,
让人们听见自己。

              三
我想到中国。
高楼在水泥的梦中生长,
房价飘上云端,
高得像神话。

太多公司在赌土地,
像赌徒翻牌,
赌一个永不破灭的神话。

我们的城市,
正逼近当年东京的高度。
我们,
真的看懂了吗?

             四
2013年,三洋消失。
不是没人能造机器,
而是——
他们花了二十年改善洗衣机,
却发现,没人再在意。

日本人仍擅长硬件,
但硅谷赢在软件——
赢在构想,
不在电路。

如今,全球货币宽松,
就连我们,
也步入同一条河流。

               五
日本老了。
那代最能吃苦的工人退休了,
人口红利,消失无声。
而我们,
也走在相同的路上。

不同的是——
他们老得时候,早已富有;
我们还在途中。

也许当年,
若他们主动控制出口,
抬高价格,
让世界也能分得一口饭——
结果会不同。

或许,那时最缺的词,
只是两个字:
“够了。”

                六
现在,轮到我们。
我们用低价产品
塞满全球超市。
造得快,造得多,造得廉。

可一旦触碰高端领域,
手机、5G、芯片……
迎面而来的是封锁与围剿。

没有人,
会把主食让给他人分享。

日本、德国,
不是不会造飞机,
只是不想撞上老大的正面。

这不是能力的限制——
是智慧的避让。

              七
没有国家能包揽全部。
问题不是:还能赢多少?
而是:我们需要什么?

选好战场,
造出世界只有你能造的东西。
其余的——放手。
让别人也得其所。

这不是软弱,
而是生存之道。

这不是失败,
是外交的艺术。

这不是退却,
是文明的远见。

             八
日本的教训,
不在于如何登顶,
而在于何时止步。

放下那个错觉——
以为世界的甜美,
可以一人独占。

即便最强者,
也要学会留白,
共享资源,
维系平衡。

我们该写下的,
不是一部征服史,
而是一张共存的蓝图。

这,
才是深远的强大。



             第二部

他们曾飞翔——
不是靠翅膀,
而是借资产负债表、
蓝图、
出口的梦想,
包裹在钢铁与硅晶之间。

世界为他们喝彩——
直到沉默降临。
1985年,
一个阴影中的握手:
“广场协议”,
本意削弱美元,
却意外点燃日元之火,
一场无声的沸腾
悄然开始。

日本,
在边界不断扩张,
靠惯性致富,
以骄傲加速。

资金汹涌,
地价飘升,
银行带笑吐出过剩贪欲。
金箔撒在面上,
地产供神明居住。

而央行呢?
静静旁观,
或许故意回避。
等到想说“停”,
一切已太迟。

耳语,
变成沉寂。

1989年,泡沫破裂,
轻响之后,
是沉重坠落。
股市如秋叶飘零,
增长沉睡成梦,
长达二十年。

他们称之为“失去”。
可也许,
那是一次必须的忘记,
是与错认的“进步”
进行一场账务清算。

压垮奇迹的,
不是愚昧,
而是过度;
不是无能,
而是无法自控的欲望。

而今——
世界再度转动,
中国仰望天际线开花,
水泥之梦拔地而起,
房价旋转上升。

这是回声?
还是另一首新诗?

日本的故事,
是一面镜子,
不是为了羞辱,
而是为了映照。

即便光辉,
也需停歇;
即使巨人,
也应留白。

没有人能吞下整片世界,
仍安然离席。

请记住——
不是所有的路
都通向顶峰,
更智慧的选择,
是懂得何时止步。


诗后跋:写给一个仍在增长中的世界

这首诗,不仅是对日本泡沫经济与“失去的二十年”的诗意回望,更是一场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的思想对话——它用历史的倒影,照见了今日中国所面临的现实抉择。
当一个后发大国在和平年代快速崛起,它会不可避免地站在权力与智慧、扩张与节制、速度与平衡之间的岔路口。日本走过这条路;中国正在这条路上。而这首诗所追问的,正是:在即将走到顶峰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也是否有能力——停下来思考。
我们曾深信“越多越好”,相信“技术与效率终将碾压一切”;但世界的复杂性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国家,从来不是吞下最多资源的那一个,而是能为他人留下空间的那一个。
“人人有饭吃”,看似寻常,却是当今全球化体系下最具战略远见的格言。它不是一句慈善口号,而是一个文明社会能否持续运行的基本逻辑。一个国家,若想成为伟大的参与者,必须也学会成为伟大的“让渡者”。
这首诗,用自由而克制的语言,试图构建一个“新中庸”的图景——不是退让,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真正成熟的大国意识:在全球博弈中寻找最可持续的位置,在历史进程中守住自身独特的温度。
感谢历史给予我们镜子,
也感谢诗让我们敢于凝视。
附:

吴砺
2025.5.23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