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40|回复: 11

[桐城文] 桐城人文漫谈(三)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5 08: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早期的人文情况我们实在是知之甚少,如果能绕过去,就绕过去算了。问题是,这个关节属于基础性工程,我们绝对绕不过去。
' p3 I6 n; J( A/ ?. _) r
+ t% M" V$ z- R! a8 n$ l# a其实,捕风捉影的线索拼拼凑凑还是有一点的。胡缵宗郡志:“桐城达大抵江北,风气近厚,故其习多类中州”。意思是说,桐城是个沿江大县,明显带有中州北方人豪爽的作风。这个评价还算不错,但他接下来又说,“桐城文若胜于其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不要以为他在夸奖桐城人文质彬彬,他实际上是在挖苦桐城人喜欢做表面文章,客套太多,做人不要太假。古代人说话一般比较含蓄,他就是这么个意思。我倒觉得,他讲的话虽然不太好听,却十分在理,而且基本符合事实。让一个外地人来评价桐城人,往往一句话就能说到根子上。桐城人文有众多的特征,其中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虚”。这里我们且不作展开,以后再来慢慢说道这个事。
9 j, z( V( e8 h6 Z/ V3 V
  p- r" Z: L1 Q- K! [0 a& a但我们现在不能不说说这两句话表面上的矛盾之处。同样一个人,为什么既说桐城人豪爽,又说桐城人做作?其实,这两句话并不矛盾。他的意思是说,桐城人本来在“质”上面是豪爽的,但现在由于“文”太强盛了,全面盖过了“质”。这两句话分明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极其有用的线索:桐城人搞不好就是中州北方人的移民,反正如同中州北方人一般豪爽,只是现在变得不那么豪爽了。" S+ F9 n2 \0 Q% |3 R+ F
" {2 j3 U( u" h$ H" s
关于这一点,《康熙桐城县志》中说得更清楚:“同安郡其俗信鬼神,好遥杞,父子或异居,人性劲躁,包藏祸害,视死如归”。这话就不是一般的难听了,简直是在咒骂我们桐城先人不是人。好在他骂的桐城先人不是死光了,就是跑光了,指的并不是我们的先人,我们也就不跟它计较了。
/ i7 S: O7 Y, {) v2 C
) f# w$ J. J7 k1 U% H; }. A4 \3 p不管怎么说,我们不能对这些话置若罔闻。这是在堂堂县志里公开记载的,并不是家谱,也不是野史,我们没有理由对此表示怀疑。我们所要做的是仔细分析,看看桐城先人为什么一个个的都不是人。
8 u: P; |# w6 _) J
: R4 G% v& _, g# m8 [1 j5 }第一,桐城初民中,估计有不少是北方强悍的移民。他们到桐城来安家,应当有众多的原因,或者是来源地人口剧增后的外迁,或者是天灾后的逃难,或者是犯事后的避祸,或者是政府的放逐。不管是哪一种,这些人都不同于正常人。大家想一想当年英国往新大陆的移民,就不同于一般人群。从好的方面看,这些人比一般人更有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那些怯懦的人是搞死也不敢挪窝的;从坏的方面看,这些人可能更胆大妄为,更加具有野性。
& ?! k& m; }' }! T/ ]
- l$ Z! {, @1 r. @3 Q) R第二,桐城当年恶劣的生存环境,强化了这些人的野性。我一直认为,桐城早年的人居环境并不是太好,甚至可以说比较恶劣。大家可以试着将桐城人造的工程统统抹去,包括人工修筑的公路、桥梁、塘坝、河流、田地,桐城还可以称为一个好地方吗?不要说唐宋以前,就是在近代,桐城大多数地方也相当偏僻。我老家那块小地方,日本鬼子都没有去过,只是长毛和广西佬偶尔光顾过。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地方艰难度日,人性劲躁、视死如归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4 o! T" ?: C. Q2 \' T, C4 O+ \9 k8 W
以上两点理由猜测的成分比较大,我们且不去管它,毕竟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后来桐城人突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呢?《康熙桐城县志》曰,“自平成(南朝)后其俗颇变,尚淳质,好俭约,丧杞婚姻胥近于礼”。或许是县志也不搞不清楚具体的原因,所以讲到关键处一笔带过,让后人一头雾水。
/ ]8 K5 M1 f/ Q) Y; P6 G5 }9 a! Y& c
1 s8 s8 [$ _9 N3 m7 I一般来说,民风是非常顽固的,不是个容易突变的东西。可以猜测,在平成(南朝)前后,桐城一定发生过非常大的事情,大得让民风这么顽固的东西都不得不随之而变化。最大的一种可能是政府的强力推进,满清就是靠蛮力强迫汉人留发的。但是,平成(南朝)后面的隋唐并不是专制强迫的朝代,而且也找不出政府耍蛮的动机。或许,你说隋唐的强盛让本来劲躁的桐城人得到进化,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涵养大幅提高,更有说服力一些。但大家请注意,县志为什么刻意提到“平成(南朝)”这个时间点,而且特别强调“颇变”?这分明是说,桐城民风的变化并不是进化,而是突变,有一种特别的事件引导了这次突变。只是,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个特别的事件是什么。
2 Q* x! F2 g" \3 R; c; {) f. Z. d  ?5 J
( |: ^  P0 F3 i- a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推理了。平成之后桐城人口急骤下降,大批移民涌入,等于桐城人口重新洗牌。我不十分清楚这次的浩荡移民到底来自何方,他们是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他们为什么要移民,我只是猜测他们大多可能是温存敦厚的南方移民,要不这个推理难以成立。好在,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现在的桐城人绝大多数也不是这批桐城人的后代。大约在元朝某个时间段,这些桐城人要么死光了,要么跑光了,桐城人口又一次重新洗牌。由于时间相对较近,这次的移民情况比较清楚,他们大多来自江西方向,基本上属于逃避战乱或战后的填缺。从文化的角度讲,这些移民可以纳入楚文化的范围。
/ }" W! d$ w" k" B, h  Y9 [" u
5 g2 }/ m  \6 P2 q' Q6 w* ^( m2 c; ~事实上,明末清初桐城还有一次人口大幅度减员,但这一次好像没有大规模重新洗牌,而是靠不断地造人来慢慢解决。所以,我们尽可以将目光集中于元末明初的那次移民。

评分

参与人数 4 +4 收起 理由
tczhhc + 1 精品文章
201 + 1 老汉兄好文!
晓荷 + 1 继续欣赏
水每每 + 1 精读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欢迎光临我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55029103

心若改變,態度就改變;
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
習慣改變,人生就改變。

475

主题

849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48

浪漫勋章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5 08: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管怎么说,考据也好,忽悠也好,你不得不暂且相信!{:2_341:}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8-5 09: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胡缵宗那句话有不同理解,我没有亲见《安庆府志》,只能以康熙桐城县志为据,康熙志是这样说的:桐城文若胜于其质,或曰桐城史乎,予曰非也,桐城达大抵江北,风气近厚,故其习多类中州云。
; `, X( e' l1 Z: D8 m1 x: h" H% r胡的意思还是在驳斥桐城人虚浮的观点,认为桐城人“多类中州”。" A- n# N! s( _' S* B5 m

# Q5 |. B$ k- g) n8 N关于桐城风俗顿变,这种说法出自《隋书》。隋代统一王朝建立,社会风气必然有所改变,加之县城北移至今址,同安新建,或许有万象更新之因果。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299

主题

3555

回帖

575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57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发表于 2009-8-5 09: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shu 于 2009-8-5 10:15 编辑
6 `& X, f( B6 L2 |7 w" z  z( g6 U: Q1 ~* Z: [% L# Q; w! h
楼上都高人!4 ~) v$ c: p- B* _# {: w! O) P
小子祖宗元至德佑癸巳间自姚江仕於安庆因见 桐城山水秀丽 俗厚人淳 遂家焉
+ u( b4 X$ r: x# W
; r7 E: ^4 k" K8 k8 U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佑元年(1275年)春,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德佑元年十一月廿日,常州沦陷,元军举行大屠杀。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德佑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受降仪式,赵?正式退位。但赵?之弟赵是和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赵是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蒙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陈宜中、张世杰护送赵是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景炎三年(1278年)春,小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是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在元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元军在南宋汉人叛将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世人不耻张弘范,特于此立碑“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嘲之,宋朝到此宣告彻底灭亡。崖山海战极为惨烈,战后,有十万人自杀殉国,海上都是尸体。身在元营的文天祥亲自目睹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56

主题

1004

回帖

3335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335

娱乐之星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5 10: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汉太有才,佩服。$ R6 N: h7 d* g! P# N
不敢说话,就听着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8-5 1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没有去查看县志,只是摘录了当初读书笔记的文字,看来,可能是当初写笔记的时候断章取义了。7 g4 i0 |8 ]8 \2 X3 e2 j+ M

1 K. r. p: O& ]- H$ h* H1 V& L2 v关于民风顿变,我总是感到疑惑。民风是个很顽固的东西,我不相信改朝换代能够顿变,就是满清,也没有使汉人风俗改变多少。而且县志特别提到平成,不能没有原因。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民风颇变这句话本身有点夸大其词,实际上有点变化而不是顿变。究竟如何,现在恐怕也难以弄明白。
欢迎光临我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55029103

心若改變,態度就改變;
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
習慣改變,人生就改變。

475

主题

849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48

浪漫勋章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5 12: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4# zhishu
* i0 x" U! P; Y4 Z7 M5 `; S2 t' C$ ^; _5 t  V) r/ o. c5 L; F

( w" W  Y5 v' ~声明一哈:“知恕”失察!我非高人,低得不能再低也。所以敢混迹于此,正因为腰里没有本钱,无输钱之忧。若再立新规设资格限制,届时再滚蛋吧!{:2_327:}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8

主题

292

回帖

46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6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5 15: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看过那些方志或是其他文献,不敢妄说。说点读完老汉东东的观点吧。老汉的直觉或许相当有道理,只是还在大胆怀疑阶段,希望他老人家能小心求证。
) ^" L9 P3 @0 x, q& b3 c1 B老汉坚持桐城早年可能有过顿变,又以为桐城早年与中原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没见到求证结果前,打死我也不认同。以我们桐城的地理位置,它在上古时期应该一直处于楚文化的地域范围,这点我们今天的方言这个文化活化石也可为证,其中楚文化的遗存是很明显的。魏晋南北朝时后,北方(主要是中原)人民有过几次大规模迁移,他们当时为什么要过江而往南,可能跟江北一带的土地已经容纳不下那么多流民也有一定的关系。北方是过去王朝时代的统治中心,问鼎逐鹿的战场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等波及到桐城的时候,差不多都已经取得正统了。其实冷兵器时代是不可能将一个地区夷为平地、鸡犬不留的,所有的战争都得顺着水陆而展开,争夺的是交通控制权,政治、经济中心地带,死难、逃走的也是这些的人民,远离战火的地方还是有幸免于难的机会。真要都死光光,我们今天的话就不会这个样子了,今天的桐城话也应是移民话与土著话杂交的产物。1 i2 s  k% F5 x& e
研究地方文化,语言、风俗、传说这些活的东西和地下出土的死物及留存下来的文献、遗迹是几个非常关键的元素,甚至连基因的问题夜要考虑了。8 W/ c. q8 ~$ w: W7 M
老汉做这等造福乡梓的活,真累啊!祝福他老人家身体倍儿棒,好研究我们桐城博大精深的文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8-5 18: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仔细找了老汉兄所提到的几句话,想来老汉兄一再提到的那个问题,是笔记出现了问题。* Y. y1 R9 O, y! O
/ `& R9 j6 J% Q/ `
有这样两句诗: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475

主题

849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48

浪漫勋章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10 09: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蛰龙 于 2010-1-17 23:06 编辑   V7 Y5 Y. g: Q5 H! O
9 [- n8 I* O  p2 H! a6 ]: g* m" O
使用匿名发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