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6289
- 积分
- 2595
- 威望
- 24024
- 桐币
- 6644
- 激情
- 127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21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3-2

桐网嘉宾
 
- 积分
- 2595

 鲜花( 6)  鸡蛋( 0)
|
发表于 2008-10-7 16: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桐溪 于 2008-10-7 16:33 发表 
/ [2 B8 [9 u7 M9 X7 U* _& F+ I
7 u. M: j) Z3 i5 A5 j; M' V, j4 _/ ^& b$ F- r
何以是“雪洞”呢,披雪瀑,难道是雪瀑么,呵呵。0 t4 S+ ~( F! j' d3 V$ X
水打小径滑,行人担心掉下去,就往里边靠,而且还险些坐下来了。
3 Q$ V. X6 c' I4 f
5 J w0 T' e, x2 |8 P此外,“斜”字与“直”字也能对上呀,哈哈。 ( _0 F. h0 e6 U# t, ^
0 E) O4 ~+ Z) g2 j4 H! l4 P我刚才少打了一个“披”字,是“披雪洞”,自然就是一个洞了。
8 ]. R" Q$ h" @! @而且首句还有“齐寻洞”,可证不误。
6 m6 |# |! `, }0 O# h“斜”字固然能与“直”相对,但不押韵。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5 l' p* `5 `! B5 b. l8 J- S+ g, T2 Y
“小径”是人们的习惯反应词语,不过要放在这首诗的情境中,不甚合。
0 V2 n' `6 L& Q所以说第二字所能获得的启示信息实在太少,因此更不易定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