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54|回复: 30

[桐城人] 求助:方拱乾诗资料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16: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遇到一个难题,但我手头的资料不够。在这里向各位朋友打听一下。 hDCZz  & f$ ^7 l+ @) G, S6 X' n
方拱乾的诗作集,不知有哪位朋友拥有? uYKiRv  & ~4 y6 B2 s' n) A! O. i7 y, w3 G
或者是从某些清人笔记中涉及到的他的作品。如有所知,恳请提供一二。
楼主新帖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16: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拱乾
+ p4 W) `9 u' v, b( u  方拱乾 (1596——1667)名若策,字肃之,号坦庵,系安徽省桐城县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官至少詹。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因受江南科场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宁古塔,其五子方章钺因与主考官方犹“联宗”而中举,皇帝令刑部将方章钺“速拿来京,严行详审”,子亦谪宁古塔。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赦归故里,1667年客死扬州,时年72岁。拱乾好写诗,在绝域仍“无一日辍吟咏”,留下不少描写异地史诗,如《鬼妾叹》是描写黑龙江活人殉葬的陋俗。方拱乾著《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一书,很有史料价值。
大路不平旁人铲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16: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拱乾(1596———1666年):字肃之,号坦庵,安徽桐城人。 ( z: h: S# _1 J4 h4 r2 F: }" O: p

6 y$ v7 O' |  ~3 y* {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崇祯元年 1628年 中进士。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于江西总督马国柱等人推荐,方拱乾被清廷起用为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学士,曾参与《顺治大训》、《通鉴全书》等书的编修。
8 }+ m2 c7 g4 l6 z$ `; f, m$ G& ~1 N/ O) L" Z6 K
  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因“南围科场案”被株连入狱,其长子方孝标、次子方亨咸也陆续入狱。同年十一月,被全家流徙宁古塔。顺治十六年(1659年)与同案吴兆骞一同出塞,于七月十一日抵达宁古塔旧城(今黑龙江海林)。
! O1 K( y4 E+ |. M$ m0 j; i& w4 E' k+ h4 W, D$ T" I+ ?- p0 y! _
  方拱乾抵达戍所后,建三间大房,在屋外种植花果蔬菜,并将其居所命名为“何陋居”。在戍所,他与吴兆骞经常“商榷图史,酬唱诗歌”,“谈史论诗,每至夜分”。顺治十八年冬,由于认修京师前门城楼工程而被赎罪赦还。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他根据在宁古塔所见所闻,写成《宁古塔志》。该书分流传、天时、土地、宫室、树畜、风俗、饮食等部分,可称是黑龙江第一部风物志。 7 \& k4 ~% W7 b  Z

7 @8 e- z; f( D- R7 P  方拱乾“平生酷好为诗”,从出关至赦归近千日,得诗951首,有《何陋居集》,记述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明代奴儿干都司永宁寺碑及清初黑龙江军民抗俄历史遗迹及各种历史事件等。
大路不平旁人铲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16: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拱乾,初名策若,字肃之,号坦庵,又号甦庵、云麓老人、江东髯史等。安徽桐城人。明万历二十四年四月初三曰(1596年1月29曰)生。
; |" S+ J1 v- ?3 d, U9 v$ g% p5 X) Y6 D% u; i2 H8 n5 J
      方氏是桐城望族。其父方大美曾任御史、太仆寺少卿等职,生有五子,拱乾最小。
/ K4 Z  v' E, ]! s/ q7 J8 Y6 c, ?0 S  k  ?6 M
      拱乾少年聪颖,成童时能记六经,7岁“能属诗文”。20岁时,诗文已为世人称许,与同乡姚孙森等5人为友,人称“六骏”。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授官庶常。崇祯十三年授编修,累迁中允、左渝德,晋少詹事,充东宫(太子)讲官。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曰,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农民* z0 D$ \( v% y. B' C
军陷北京,明朝灭亡,拱乾被大顺军俘虏,初受酷刑,以行贿得免。清军入山海关,李自成弃北京退山西,拱乾乘乱南归。5 d0 m# m) @4 \  y! Z' S

# B1 w. c9 ^3 F8 C* i- c) z8 s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于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等人推荐,拱乾被清廷起用为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学士,曾参与《顺治大训》、《太祖、太宗圣训》、《通鉴全书》、《内政辑要》等书的编修。后升詹事府右少詹事,兼内翰林国史院侍读学士。
- i) W+ m- A8 w( R# q( }3 _
6 ~6 H# {7 y% d; i, W       顺治十四年(1657年)秋,拱乾第五子方章钺参加南闱乡试,考中举人。十一月,南闱科场案发生,章钺被言官劾为与主考官方猷“联宗有素,乘机滋弊”而入狱。翌年拱乾受株连入狱。其长子方孝标、次子方亨咸也陆续入狱。并于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曰被判处全家流徙宁古塔。3 U* U5 H9 V" @( V1 _

# O% I/ `! K' Q2 d+ \       顺治十六年闰三月初三(1659年4月23曰),拱乾“率全家数十口”,与同案吴兆骞等一同出塞。七月十一曰(8月26曰)始抵宁古塔旧城(今黑龙江海林)。
7 C1 i5 Q  o! o% s3 p
# H- D+ _% O2 S8 f% k$ D    拱乾至戍所后,建屋三楹。在屋外种植花果蔬菜,并效仿明代王守仁贬居广州龙场驿时行事,将其所居命名为“何陋居”。当时,官府分给田地,授与种子,耕种以生。他有时“呼牛驾短犁”,“辍谷且种蔬”;有时又于雨后巡视菜圃;有时还植柳或锄瓜。劳动实践使他吟出了“荒哉饱饭六十年,白头才知辨麦菽”(《力田行》)及“素餐六十年,白头乃食力”(《摘蔬》)的诗句。, l% h' Q5 E! R0 b
   # s7 `3 ?, ?* H
     在戍所,与许多流人过从甚密。尤其与吴兆骞,经常“商榷图史,酬唱诗歌”。“谈诗论史,每至夜分”。彼此的唱和集《质》,是黑龙江地区最早的诗集之一,惜已失传。顺治十七年夏,与吴兆骞同游“东京城”(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归后写有《游东京旧址》等诗。
/ ?0 g; o- n# P: t/ w% B. t9 ]+ M$ t" `) Z- r
       顺治十八年冬,由于认修京师前门城楼工程而被赎罪赦还。归后,“既老且贫,无家可归”,流寓扬州等地,卖字为生。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据在宁古塔见闻,写成《宁古塔志》(又名《绝域纪略》),分流传、天时、土地、宫室、树畜、风俗、饮食等部分,可称是黑龙江第一部风物志。7 ]2 |' \0 P( O9 M' q

+ X- ?4 T. b& P! o  _( C      方拱乾卒年不详,诸书均记终年72岁。但其子方玄成于康熙六年元旦写有悼诗《丁未元曰》,内有“榻依亲榇晓”,“饮泣悦兹容”等句。以此推断,可能卒于康熙六年(1666年)下半年,终年71岁。
. Q7 ?+ V0 L; h! {3 O: {4 q) K     & w( G  Y( B/ N6 y/ i+ `' R7 ]1 v
      方拱乾“平生酷好为诗”,虽流离播迁,但无一曰辍吟咏。其诗深受唐代诗人杜甫影响,自写胸臆,晚年诗律更细。从出关到得到赦归消息,近千曰,“得诗九百五十一首”,几乎一曰一诗。其诗结集者凡五种,出关前有《白门》、《铁鞋》、《裕斋》三集,均佚。出关后有《何陋居集》,归途、归后有《甦庵集》。其中,《何陋居集》诗作基本写于宁古塔,堪称为黑龙江现存第一部诗集,有很高史料价值。在诗中首次记述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明代奴儿干都司永宁寺碑、清初黑龙江军民抗击沙俄历史遗迹与历史事件等。8 N8 `( J" k$ E- R; }+ {: R( \% |
   
% |8 T; Z& S8 x. O      方拱乾之子共6人,依次为玄成、亨咸、育盛、膏茂、章钺、奕箴。拱乾出塞时,奕箴年少,免于出塞,育盛与膏茂是于次年夏始抵宁古塔,因此当时仅玄成、亨咸、章钺及其他家口同行。
! x9 G8 A* r8 f6 _' F) T2 e7 x) M- g
    方氏父子六人及其家属数十年戍边,留下许多诗文,传播了中原文化,抒发了流入悲愤之情。
大路不平旁人铲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16: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放雉崖断想

不是沿着历史的河流,我是沿着激石成韵、蜿蜒流动的海浪河,在一个阴凉的夏日来到了这里,黑龙江省海林市东约二里处的龙头山——放雉崖。
5 _; W- A" p9 `) U
4 J; K' D+ g' j" }( @6 [* [2 h  这里就是三百多年前的宁古台,又称点将台,如今已经有了水泥修筑的石阶,其实,倘若没有,上到这个所谓的山也并不难。据说,龙头山是因为多年的采石,海拔才降低,不然,它依然会显示山固有的姿态和当年的峻拔,可它毕竟还是昨天的一部分啊!漫山的野草郁郁葱葱,风中摇曳的野百合和那些娇艳的不知名的小花会记得当年这里的一些旧事吗?7 Y  B% k2 y: V; o5 Y
) T9 b2 H8 a7 p* \* V
  龙头山本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孤立独绝于空旷的原野上,海浪河绕其北侧滔滔而过。“山水固以人传”,清初,宁古塔成为流人的集中地,而流人中的文人总有登临山水的雅兴,这座小山包便有幸被歌之咏之,流传至今。3 F9 S$ z8 R2 f, H) r
$ d- z) n4 E8 [" p5 q
  追忆中,时空的阻隔会让人产生所谓的沧桑与恍然离世之感,这时,你会成为站在历史边缘袖手旁观的人。
) l! k- t7 S! y% V$ J+ h& Q. h" B
. E( \, J+ u% P4 _3 A* Z6 f  总有些什么是不会淡出历史的,在你浮想之际,它们便来到你的近前。0 ^, i. M7 T4 g/ n7 M$ ]7 C; }# i
( r  U3 }9 P, M! {  e$ t
  顺治十六年(1659年),少詹事、太常寺卿方拱乾受儿子南闱科场案牵连,全家数十人流放宁古塔。他少负文誉,工诗文,是后来文坛桐城派鼻祖方苞的从曾祖。文人们总是性喜山水,已在塞外度过两个重阳节的方拱乾都因“至期寒冽”而无法重阳登高。顺治十八年(1661年)九月初四日,恰逢是一个晴和的天气,文人们便决定提前登高,预饮重阳之酒。此时的方拱乾,已知自己将得赦南归了,他的心情自然与别人不同。“天黄日淡压平岗,浪博台名落大荒。偃蹇三年才一上,望乡人已得还乡。”在龙头山饮酒赋诗之际,一只受到惊吓的雉落在众人面前,友人将它捕获。而在夕阳西下众人将归之时,方拱乾却将它拿到西北崖上偷偷放掉,看着雉啼鸣着度岭远远飞去,他把此崖命名为“放雉崖”。" K+ O  U) w$ ?2 |2 j5 a) q
. I) d( h$ o3 |9 M8 w4 U
  有人说,方拱乾信奉佛教,不喜杀生,对其恻然怜悯才放雉而飞。而我的理解,一个笃信佛教的人当随遇而安,在宁古塔不足三年,他无时不渴望南归。当时清廷颁布了流人认工赎罪例,方氏一家因报请认修京都前门城楼得以赦还。他让雉自由地飞走了,也放飞了自己,最终离开了这片荒僻的绝域之地,“飞”回了南方。流人中多以穷老边陲为终,而方氏却有幸得以赎还关内。“归乎归乎,山水听客歌,客为山水舞。天风浩浩兮思吾土,振衣高翔兮色欲举。”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佛家有所谓“黄龙三关”之说,曰:第一境界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境界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以此为论,在宁古塔山水间游历的方拱乾,他所见的山水当不是眼前的山水,而是南方的锦山秀水吧。这是他乡山水,是失意者的山水,始终无法与他达成某种心灵同构。中国人自古就有故土难离之情,世俗的愿望难舍,更何况出世与入世的界线是何等的模糊,人世间有多少人可以在佛理中生存而做到真正的超脱呢!
3 v8 E0 R9 ^- J& k$ g7 h; F/ r5 A6 d* J, C
  在宁古塔近一千天谪戍中,方氏父子文才远播,被誉为“龙眠父子”,他们与其他流放文人的唱和集是黑龙江最早的多人诗集。方拱乾的《何陋居集》则是黑龙江第一部个人诗集。南归后写就的《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志》)又是最早记述宁古塔地方风物的专著,成为后世研究东北历史的珍贵资料。他对这里或轻或重的最后回眸,都沉淀在了这些诗文里。而在放雉崖留下的些许瞬间,不知又进入他几回梦中。" {; h: \9 M6 P" ]

" o+ s0 p1 c' b& c0 {  顺治十八年(1661年)冬十月,方氏一家奉诏赎还。虽然他“狱中拔取双龙剑,天上修成五凤楼”,归后,却流寓扬州,“既老且贫,无家可归”,以卖字自给。康熙六年(1667年)卒,享年72岁。虽如此,方拱乾在“七十自寿”中却怀着感激的心情,表示苍天对自己“可谓厚矣”。是啊,他不仅劫后余生,还能终老故土,且有儿孙绕膝。8 e) l: o3 u  N/ ~4 |/ S5 o/ `9 R

. D" Y/ ~# D  ]/ Q1 N$ x  可是,他不知道身后事。$ u- b- I3 }8 N" ]
* r4 N7 Z: {1 v! z9 R: ~% R
  他的孙子方登峄等方家多人又因事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被遣戍卜魁(今齐齐哈尔)。“五十年前罹祸日,征车行后我生时。岂知今日投荒眼,又读先生出塞诗。”(方登峄诗)方拱乾若有知,该做何感想呢?造化弄人,在佛家,这又该怎样被诠释呢?更为可叹的是,方登峄之孙方观承多次出塞省亲。每日徒步百余里,途中艰险异常。祖父、父亲过世,骨骸严禁还乡,他竟盗墓“徒步负入关”,其情可见……
/ L" T- A$ B' ?% U  k
2 H! k' k" j- u0 Y/ r8 B  想象中,当方拱乾重新站在放雉崖前,他既是历史风雨里的人,又是一个清醒的旁观者了。这时他内心所体味的我们不得而知。曾经的得到与失去都不再重要。一切都淡了,薄了。我们无语,我们只能感受。我想起了弘一法师坐化前所写的“悲欣交集”,这四个字定义的又岂止是一个人的一生!
7 h; d* Z: J( Z" K3 D  
* `+ l. }; Z3 o9 o1 i3 F  2005.07.06- b: J, N3 Z0 K$ b, z+ I) L+ q
  
大路不平旁人铲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6: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热心。
- y0 g0 n2 p$ P  ~9 O% f不过我所需要的不是关于他的人的资料,这个不难找的。+ N1 x3 O, R" m
我所需要的是关于他的诗的资料以及确切来源。我现在对这个很急需的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17: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桐城。 7 a  B/ U  _9 J) v+ |4 W) ]

" V" u9 j! t$ j- @7 r* [' c     这是个以文名世的江淮小城,北依大别山山脉的龙眠山,西瞰龙眠河沃土长川,有龙眠河穿城而过,蜿蜒徐行,清波款款。正是这以“龙”命名的峻岭秀水之地,多少年来,人文荟萃,俊采星驰,不仅仅诞生了张英、张廷玉这样的父子宰相,也诞生了方苞、姚鼐、刘大櫆、戴名世这样的散文大家和领代的文坛宗师。屈指数来,一代一代,名人继踵,群星闪耀。龙眠之地,已成龙腾凤舞之乡了。北宋苏门弟子、大诗人黄庭坚到这里巡游,也曾由衷感叹:“诸峰何处是龙眠,昔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雾去,不应只雨一方田。”也许正是这种“不雨一方田”的胸襟,才使桐城才俊,建功朝野,名满天下。
* M0 |# s- H5 Y2 g' K  e7 P- O" R6 y, r: T% S, D8 Q
     古老的紫来桥是颇有情味儿的,把龙眠河两岸的肥田沃土和两岸的水巷人家连在一起,龙眠河便在桥下流成了桐城儿女不息的血脉。走过紫来桥,许多石板一看就是新换过的,也很有几块看上去是原有的。那古旧的石板上,雨蚀和车痕乃至人们千百年来的行走,穿凿得坑坑洼洼,不知印下过多少桐城才俊的足印。漫步河畔石板步道上,凭栏而立,那一河幽幽的波光,从历史的深处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这其间行进着无数历史身影,从皓首穷经的曹松,到李公麟、吴承恩、齐之鸾、左光斗、史可法、方以智、张英、张廷玉、方苞、吴汝纶、施从彬、施剑翘、朱光潜……为我们汇成龙眠山下另一条星光长河。在这条波光璀璨的星河里,我们隐隐约约看到方拱乾和他的儿孙方孝标、方亨咸、方式济、方观承等人,一路踏浪而来又隐隐的挥波而去,桐城的先贤们,为龙眠河两岸,留下长久的不黯的夜空。2 X2 ?' Q, Y1 X2 Z' ]* b5 G
% i- b. @7 o: s. N* r
      黄昏的时候,我们再次走过紫来桥,有位年轻的母亲,携着穿红衣服的小女儿也从桥的对面走过来,在暮秋的河畔,在绿意不衰的紫来桥上,走成极为灿烂的花朵。* Q) }$ I! y6 N3 Q7 ]! V7 x9 e
7 s0 s4 p; e  i& i. F6 V: x6 A" W* }
       这一瞬间,我们仿佛看到历史相同的一幕,羽扇纶巾的方拱乾正携着他的两个小儿子从桥上走过,一边走,一边教儿子念着龙眠河畔古老的歌谣。
, v. `4 h2 A! e* U
# w' B% H  N  D. d' Z8 Y- `9 O    龙眠河,龙眠山。0 s: v, y& q5 {: W
    龙眠山上龙不眠。. \$ k1 l; w5 Y+ ?. s7 m, Z; f* c
    龙腾山岳兴云雨,. ~; ?0 i. F& b# h: |
    云雨施恩泽肥田。
0 N* }: |9 ?3 V4 H6 O9 l    男儿要有风雷志,  [# G6 \5 k' O" f
    驾雨挟云可行天……
' p6 @( \7 g3 m  c+ X" o. q- k
8 d' M( _; F' P7 X( m3 Q     这是崇祯元年(1628年),作为新科进士年仅33岁的方拱乾,与妻儿行走在龙眠河紫来桥上的情景。携妻带子,这是何等的惬意又是何等美妙的生活画面。此时的方拱乾,正踌躇志满,以文名震天下。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年仅23岁就中为举人,十年后又一举登上进士榜,以为自此就可以飞跃龙眠山,凤鸣天下了。不料,风雨飘摇的大明末世王朝,却让他从此走上了坎坷的仕途。: O: ^9 r+ N" f  F" l, P) k
( L& E/ N# K) T- r+ X1 L9 I* E0 s
      桐城,是才俊满街的鹿鸣之地。桐城虽处山隅,却是名满天下,也是颇有些胸襟的。在方拱乾之后,就有过宰相张英拆墙与邻修好的佳话。相传,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与明末望族吴姓毗宅为邻。适逢张吴两家都想扩充宅院,有三尺公用地都想扩为己有,时张英在朝为官,双方家人争来争去,各不相让,最后对簿公堂。相府家人七品官,虽是双方家人,小小的县衙也是不敢轻易断定的,只好推到府衙,府衙见双方都是惹不起的主,又无处可推,就拖着不断。张家家人见府衙迟迟不断,急派人驰书进京,让张英出面说话。张英见家人捎来急书,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要紧的事,阅后得知不过是为了一堵墙的事,不禁笑了,立马在来书的后面写了四句诗:( M% N' B, w+ ~1 ^) a

' C* W9 r  n$ F' ~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 U5 r1 o) [  l/ r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8 U# `# s+ q; U
2 S+ Q/ k/ T" `/ h. O     这首诗虽然带有明显的张打油风格,却也道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和境界:争权略地的结果,不过是供后人谈资。张府家人得诗,回到家里,毫不迟疑地拆墙让出三尺。吴家人莫名其妙,弄不清张家怎么突然就让出三尺,一打听,便知道了张英捎诗回来的事,吴家倍受感动,也当即拆墙后让了三尺。于是,桐城就多了一条有名的“六尺巷”,在北方版的故事里,也有人称为“仁义胡同”。这是桐城人祖上的光荣,也是今天的桐城人引以为自豪的事情,所以,至今,桐城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走过六尺巷,进去出来不一样。”至于有什么不一样,只有走过六尺巷,你才能领悟得出。! }6 ]' b; w% |  [) U3 G5 g

" D& v! V% p  \( m; J       桐城人这种宽厚处世、与人无争的胸襟,这种通情达理、知仁明义的品质,是浓郁的儒学和一代一代人读书重礼积淀而来的。( z# {" h* T$ d1 G, X
1 N, I. Y- I5 }1 C
       方拱乾就出生于诗礼人家。 方家是桐城的名门望族。
! F6 n5 e, V! R$ i0 S
2 [* U2 L  y* \       桐城方姓家族,较大的有两枝,其中最大的一枝就是方拱乾家这一族系,以世代科举闻名,人称“桂林方家”。所谓“桂林方”,即是蟾宫折桂者,代代不息,比立如林。从七世祖方印开始,方家就越来越兴隆。方印在浙江做天台县令,家境转好,方家子女逐步走上了读书科举之路,再后来就代起人豪。尤其是到了清代,方以智成为方家最有代表性的大学者,今天的海外华人学者,专门成立了方以智研究会。在明清两代历史上,方家不仅构架了桐城文派的主流部分,也构架了中国文学史尤其是明清文学散文的主要流派,方家人的著述,以方苞为代表的散文和以方文为代表的明遗诗作乃至后来的方拱乾、方孝标父子的诗文著作,都在明末清初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D+ [3 j( M" m7 w: g  C
% h) u, G* t1 k0 _4 c' F
      方拱乾就从这样一个有名望的家族中,带着桐城“桂林方”氏家族的书卷气走向遥远的宁古塔,又从宁古塔的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其实,方拱乾在江淮一带也是颇负盛名的,33岁前就夺得了科举进士,并官选第一,以文名震天下。他的人生本该是一头光环,扬帆直下的,历史却是如此捉弄了他。当然,细较起来,他也算生不逢时。在明清换代之际,他的身上难免要沾染上抹不掉的明臣入清的历史痕迹或者说是历史阴影。他毕竟目睹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不仅仅是心有余悸,也和他的方氏家族世代为大明为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历史渊源。
" V$ m8 z  \, W) R
/ z1 n- i8 a5 }  H: C0 T6 j      方氏家族的显赫,是让桐城人刮目相看的。( Z* u# \3 `' a6 K) H

' M6 Q: S. p9 a# v% K& H" I      方拱乾的父亲方大美,系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江西、河南、顺天等地巡按,后迁至太仆寺卿,以“执法不阿”为世人称颂。其堂叔为方大镇,系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卿。另一位叔叔方大铉,系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副都察御史。至方拱乾辈,也是举人进士如林。方拱乾系崇祯元年科举进士,其长兄方体乾,仲兄方承乾、三兄方应乾,均为恩科贡生,四兄方象乾,官至按察司副使。方大镇之子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至湖广巡抚,佥都御史,一生交游,与江左贤达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字朝宗)交往甚密,共同参与复社活动,时称“明末四公子”。方拱乾的下一代,方拱乾次子方亨咸,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长子方玄成(孝标),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官至内弘文院侍读学士,曾备受顺治帝青睐。三子方育盛,顺治十一年举人,四子方膏茂,23岁即中为举人。五子方章钺顺治十四年南闱举人,随即方家被劾,方章钺被褫夺举人资格,举家连坐流放。方孔炤之子方以智,崇祯十三年(1640年)科举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明亡后以明遗入清,誓不为清做官,从此绝意仕途。/ Y5 U$ w* u( \  X% ^+ o
# f. }; H  c% i2 ^& \0 y$ ~
       就是这样一个以科举进身的家族,与大明王朝有着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顺治皇帝对这样的一个家族,不可谓不知。但在大清王朝南定之初,为达到“以汉治汉”的目的,必须启用大量的汉员,启用大量的汉员,就必须启用治世能臣,启用治世能臣,就必须要才学和能力都过人者,要想启用有才又有能的人,就不能不启用方家。就像对所有汉员一样,大清王朝一面启用,一面又小心窥视,不断打压,这就形成了汉员在朝为官,是坐在火山口上跳舞的政治局面,几乎所有的汉员都战战兢兢,随时都小心提防跌落和焚毁的危险之事发生。(待续)
大路不平旁人铲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17: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方家成份比较复杂,有怀故明者,也有坐以观望者,更多的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一时找不到方向者。不管是哪种情况,他们都固守着读书人那种忠君守节的观念。如方学渐之类,明亡入清,誓不为官,宁愿坐居桐城,开馆授徒。更有甚者是方以智,大顺农民军陷落北京城,逼使崇祯自缢,他逃回南京,马士英、阮大铖之流拥立福王朱由崧,又不能容他,他别无选择,只有遁迹于山野。清军南下,他被俘获,一位叫马腾蛟的清军大帅闻知他才学过人,就置官服和白刃于前,让他自选。言外之意,要么出来作官,要么杀头。马腾蛟的本意是让他降清为官,这么出色的人才沦落民间实在可惜。可是,得知清军“扬州十日”暴行的方以智却毅然选择了断头刀,宁死不降。刚刚走过扬州城的清军,应该在南方人眼里,一提起来就胆战心惊,还竟然有这种人。马腾蛟为他的勇气和浩然正气所感,竟放了他。从此,他出家成为游方僧人,并潜心学问,成为上晓天文,下通地理、算学,精于诗文的大家,著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切韵源流》、《医学通汇》及《浮山前后集》等大量的诗文和学术著述,广泛流传于海内外。( A3 Z1 I6 l/ \$ O8 L
      方家这种与清不合作者大有人在。可方拱乾应该是看清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比较清醒的明遗,他不仅自己想通了,想从亡明中走到大清来,而且让儿子们积极参加大清科举就是个例证。他本人走进大清后,克勤克俭,谨慎从事,并再度到朝中做詹事府少詹事。身为明崇祯元年的进士,他本来是在明朝为官,可他看到了明朝的腐败,竟以父病为由,请假南归,父丧后,他曾一度又回到朝廷,做了一段编修,后来迁升中允,再晋升到詹事府任少詹事。大顺农民军攻陷北京时,他乘乱逃脱,回到南京,此后,他开始了近十年的避乱生活。从明詹事到清詹事,正是他看到社会由乱到治的现实,对大清王朝来说,他应该是没有贰心的。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一家父子,从龙眠河畔走出来,走到北京的桑干河畔(今永定河),走进紫禁城内,本以为就可以为一个新的王朝建功立业,竟然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逆转,一头走上了漫漫的冰雪流途,走上了绝域寒荒,走上宁古塔城边的海浪河畔。是冥冥之中的命运使然,还是人生选择上出现了错误环节?这是方拱乾至死也没能思考清楚的难题。不过,有一点他很明白,他不再拥有龙眠河了,他的生活注定要和海浪河连在一起。龙眠河,海浪河,相隔数千里,却因为有了方拱乾一家,这两条河也就有了千丝万缕斩不断的联系。5 \( `8 A. S2 n- `2 }

4 Y; h% x6 |' @7 v- d( s      顺治十四年,江南贡院科举案发,阴应节的一份奏书,断送了方拱乾和他们父子一家的大好前程。阴应节在奏书中称,“其彰著者,如取中之方章钺,系少詹事方拱乾第五子,悬成、亨咸、膏茂之弟,与猷联宗有素,乘机滋弊,冒滥贤书,请皇上立赐提究严讯。”仅“冒滥贤书”四个字,就足以让士子们斯文扫地了,更不要说借“联宗有素”来“乘机滋弊”了。尽管方拱乾以“丁亥、乙酉、甲申三科齿录”为据,据理力辨,一再证实此方家非彼方家,并非联宗,不在回避之例,“提究严讯”的结果,也并没有拿到“联宗有素”的有效有说服力的证据,但皇帝到底是皇帝,法也是王法,既然是皇帝下旨查办的案子,就一定要查办一个结果出来。皇帝贵为天子,天子者,天之子也。天下之人的生杀予夺、富贵穷通,皆在皇帝喜怒哀乐之间,不管方家是如何“以天下为已任”,也不管“桂林方”家如何代起人豪,还是被一纸圣谕打发上路了。可谓“万卷书不如一纸书”,“兼济天下”是不可能了,只有独善其身了,也必须得到塞外冰天来炼狱。3 h' i% q) z4 i1 R

4 b3 ~  ]2 F6 A( |' _+ o     传统世家常常是“父以子贵”,这一次,方拱乾却是“父以子坐”了。共同连坐的,还有方拱乾另外几个儿子,这其中有两个儿子在朝廷为官,正是仕途得志时节,也是人生如日中天的大好时候,前途未可限量。一道圣谕把他们方家父子打发到宁古塔,从此就断送了他们人生的大好前程。看来,贵为朝廷官员,其人生命运,在皇帝的手里,也不过是喜怒哀乐的轻轻一掷。4 f$ {  D. ]0 Z) i& _

& E- [" U( U; P& O- c$ O      方玄成(1618—?),亦名孝标,号楼冈(亦写作“娄冈”),方拱乾长子,顺治三年(1646年)举人,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方章钺科举案发时,他正在朝廷任中,及至流放宁古塔,他的官职,什么左中允、弘文院编修、侍读学士等统统被罢黜,时年仅39岁。方亨咸(1620—1681),小字姐哥,后又字吉偶,号邵村,方拱乾次子,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曾官至监察御史,并精于绘画,所绘《百尺梧桐卷》一度被大清《国朝画识》称为“神品”,其画作《云横翠岭图》、《竹石图》、《山水扇》、《深山垂纶图》等,至今为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方亨咸流放宁古塔时,年仅37岁。方育盛(生卒不详),字与三,方拱乾第三子,顺治十一年举人,“读书敏悟,工诗赋”。方膏茂(生卒不详),字敦四,号寄山,方拱乾第四子,23岁中为举人,后来参加两次会试,均未中式,此后便绝意科举,以著述为娱,同他三哥一样,倜傥英俊,博览群书。方拱乾三子、四子,流放宁古塔时,都30岁刚刚出头,而五子方章钺还不到30岁。六子方奕箴还是弱冠少年,侥幸未被流放,算是逃过人生一劫。也正是这未被流放,他的人生行迹却未被流传下来。0 G$ H0 i0 T/ d6 z5 @7 y5 I
. P3 W1 ?: M( y. {
       方家举家六十几口流放塞外,这在清初流放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方拱乾率家人出关的时候,连同其他几位举人的家眷,一百多人,加上流戍辽阳等其他流人,数百口舟车一路,浩浩荡荡,流车塞途,构成关外驿路乃至关东大地独有的一大景观。' o$ J0 P0 `# o, b$ O" S, E, L. n4 ~
* W' ?, ^7 _3 W
     方拱乾率家人和吴兆骞等人出山海关,一路北上,行走在苍茫的黑土大地,行走在初春的千里沃野中,满眼春光在他们看来,都是人生的失意,漆黑的裸野在他们眼里就像是渺茫的前景,看不到半点光明。行进在辽西中后卫的时候,目睹明清战场遗址,百孔千疮,不仅感慨万端,这位善诗的老人,禁不住写下了《中后所城楼》一诗。) t6 a5 {% H6 M4 x3 f, e
( V/ }+ d7 @8 p% }% X
      瘏马残墙歇夕阳,登楼万绪益茫茫。
' i5 E" }+ S: N/ E* E* Z; h! ^      海风吹水山上绿,草色迷沙带碛黄。) D) p4 ^; Y! P. t' o# q
      战垒星棋游犬豕,遗氓涕泗说刀枪。
7 O# D; O6 E# G6 F; W      市朝兴废寻常事,迁客何须问故乡。- ~7 Z) W8 V0 l, y' A: I' G
  Z; W; @; b3 H7 [, y4 W
     诗中流露出浓浓的背井离乡的沦落之感和世道无常的更替变化,让家人都跟着他一起伤心,一起泪流满面。
大路不平旁人铲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7: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热心。9 M  m; u9 }( D+ v. I4 M1 p
不过我所需要的不是关于他的人的资料,这个不难找的。7 Q; A2 j# X/ R8 d4 `  T0 c  Q. K
我所需要的是关于他的诗的资料以及确切来源。我现在对这个很急需的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论坛建设

QQ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7: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在网上肯定查不到的。我已经查过了。此外翻过一些别的资料,依然无果。
莽莽苍天,谁人怜我?
悠悠岁月,我独念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