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走进,不忍惊醒甜甜酣睡的你,从你黛青而又略显疲惫的起伏里,我知道你在此蛰伏的春秋已很绵长悠久.我试图托冲天的雄鹰问湛蓝的天穹,可苍天却借云彩给我做飘忽不定的回答.山野清醇的风替我翻开你厚重的历史,字词句的沉淀让我惊诧,留连探求的思绪不止.这里峰峦叠嶂,谷幽林深,鸟语花香,松竹掩映.这里举步是景,移步换景,四季皆景,景景不同,人入景中,宛如画中.这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互融一体.这里孕育出的名人以及慕名而来的名人数不胜数,存留的精华佳作流芳源远.这里直到现在追寻先贤探求奥妙的脚步还络绎不绝.这是哪里,这就是灵山秀水的龙眠山. 龙眠山在文风绵厚的古城西北5公里,它既可倾听古城袅袅升起的朗朗读书声,又可远眺嬉子湖扬起的点点银帆.龙眠河从它腹中缓缓逸出,它经久不息的汩汩流着,无私的哺育勤劳善良的人民.龙眠山与文都古城这两颗璀璨的明珠由龙眠河牵引着,在历史的视觉里,晶莹的泛着耀眼的光芒.它缓缓的舒展开,在苛刻的眼光里,又宛如一幅生动的立体山水图.山水相依,银丝玉带,古城镶嵌于其中.文都的文风昌盛,延绵如今,何尝不受灵山的感悟和秀水的启迪? 龙眠山在众多的名山里面,不显眼也不露目.它没有引人的谄媚,更不会向你抛洒媚眼勾你非非的欲望.它那正统的娇羞,很是让人喜爱.你想搂抱的冲动,被这欲语还羞的小家碧玉的娇嗔而勾魂.它养在深闺,不风情万种,却也含情脉脉.它舞动的裙袂,可以勾勒思绪的想象.它激情的四季,可以洋溢大家的手笔.它是静谧艺术中一篇宁静飘逸久久称诵的散文,它是翰墨书房里一幅及其古朴淡雅的画图.它是一首典雅庄重自然舒缓的音乐. 柔情似水却又不失豪迈,静穆庄重却又带着妩媚.龙眠山也如传统的古代女子,躲在绣花的阁楼,偷偷的撇一眼街面.犹抱琵琶半遮面,始终不肯露出真目.在古城居住久了,难免有些懈怠,那就走出去,走到城后的龙眠山去,你就可以真正和她成为莫逆,才可能真正的认识她,了解她,就可以接触到悠闲贞静的她.她身上逸出的芬芳足可以使人醉迷,直勾勾着眼神. 她在世俗的红尘里,还仍然保留着原始的风韵.也难怪历代文人雅客在此建园置业,修心养性,留连忘返.至于今,被现实压抑的人们也会来此陶冶,舒爽身心.她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随时随地,你都会被她纤纤玉手召唤,都会感到有绵绵细语在呼唤着你,你不由自主的走进,欲罢不能,欲走还留.也罢,就让我们迎着她渴盼的眼神悠然的进入她的心腹. 诸山何处是龙眠,昔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不应只雨一方田.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句于今镌刻在进出龙眠山的标志性建筑龙门之上.而龙门凌空腾舞,恢弘神韵于颂嘉岭上.这岭也很有来头,吾邑先贤明兵部主事姚孙斐晚年归隐,在此筑堂潜心修研.日可饱览山川秀色,夜可于朗月清风里静卧.堂叫颂嘉草堂.这岭随后被人称呼为颂嘉岭,岭下有湖千儿八百亩,碧波荡漾,澄清如镜,极像是镶嵌在龙眠山中的翡翠.两岸的秀峰和着水中的倒影极自然的成画,丝毫没人工雕琢的成分.湖中小岛,不论就着日光还是月光,在满湖的柔波里,相应成趣,点缀的是那样的巧妙. 两山对峙蜿蜒而出的是一条幽深寂静的沟谷,这里一个角度一幅画,一个脚步一重天.一条山溪欢快的在脚底奔腾,也正是这条溪演绎着如歌的生命.沿着这个沟仔细的搜寻,可以发现有众多的石刻散落于沟底和两旁的悬崖,字体不一,有龙眠处,云门,听泉,清凉处等等不下几十处石刻.这些石刻都是明桐城巡抚赵戈晚年隐退,在此钟情游乐所作.谷的深处,有一崖兀地突出,有石梯百级,曰百步绕云梯.每当清晨,当阳光初起的时候,一缕缕白雾自沟底飘逸而出,盘旋于崖,人走于其上,仿佛走在云端里一般,此时此景何尝不令人心生感慨.崖是璎珞崖,崖下就是名闻遐迩的璎珞泉,宋人李公麟曾为之而作<龙眠山庄图>,苏澈也为这里而吟赋.崖顶石平,可坐几人.登临其上,邀三五好友,站立崖头,解开胸襟,饱览胜景,把酒临风,慷慨而歌.这是何等的惬意! 有水倾泻而下的声音,似万马奔腾而来,它激烈的撞击着崖石,好象尽情的发泄着炽热的情感.仔细的走进瞧瞧,原来是碾玉峡在召唤着耳朵.她确实如一块碾玉横卧在峡谷,两边深沟,状若碾槽,流水入槽,便飞花乱溅,极富煽情,引人联想翩翩.清桐城派重要作家刘大魁给予了它肯定性的评价.其评曰.东龙眠之幽丽出奇可喜者无穷,而最近治最善为碾玉峡.于今,他的大作刻于一旁.供人们研读.就着微微拂过的山风,品位意境,心胸便很快的漾漾开来. 在石马石的遗址上,可以凭吊唐太守张孚卿为民求雨的功绩.这位境主老爷为着这上马雨而不惜自己的生命.他尸体流到的地方人民为他建了一个庙宇,叫境主庙.现在已经被颂嘉湖吞噬了,而白马尸体流到的地方,人民也为之建了庙宇,叫白马庙,至今香火绵绵,木鱼声声. 朔溪上行不远,便是风光旖旎的十里双溪.这里密布着自然以及人文胜迹,举步可寻.也许坐过的地方都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也许拾起的每一片树叶都留有文字的清香.民风淳朴,乡民可亲,一张张的笑脸都铭刻着礼让的痕迹.这里有明朝宰相何如宠所题的媚笔泉,清桐城派作家姚鼐曾觅其踪,而写媚笔泉记,而今那山,那树,那石,那水还在,只是不见了媚笔泉三字.别峰禅寺也是何宰相所建,建在他的泻园里,透过缭绕的香火,依稀可见宰相忧心忡忡的目光.顺手西看,在群山怀抱里,袅袅炊烟升起的地方,是明朝大司马孙鲁山所建的椒园,桐城小花中的精品就是椒园茶了,古时是进贡皇帝的御茶,传说是青春少女用粉嫩的玉嘴所摘.往里走,就是玉龙峡和椒子崖石刻,苔痕班驳里夹杂着宋人的遗墨.折出来继续向前,模糊着可以看见赐金园里的双溪草堂,里面的老宰相正闭目养着神,也许它在回味: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依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这诗在今天,在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里,多么的具有现实的意义.不由的使人由衷的赞叹.他也许看到一拨又一拨的人在古城六尺巷里留连徜徉.宰相肚里真的能撑船.相隔不远的文和园里的小宰相也时刻铭记着老宰相的教诲,忠忠恳垦的做着人. 宋大画家李公麟的龙眠山庄就在柳树下卧着的老牛的后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了,这里的人大都姓李,是否是李氏后裔却不得而知.无从也无法去考究.屋后的断桓瓦砾,让人联想到当年的盛况,也可隐约看见李龙眠潜心画他的<<龙眠山庄图>>,也难怪黄山谷,三苏,慕名而访. 过一个山口,,你觉得没法去的地方又呈现出来一个别有洞天的地方,它就是黄柏山房,山房的主人是桐城派作家明翰院编修姚文燮的隐居所.这里屋舍俨然,桑竹之属,溪流田畴,鸡犬相闻,好一派田园风光,乐的老宰相也题写诗跋.而今山房不见了,只善留有一两间古朴素雅的明清古建筑.在现代感的层次里,显得是颇为厚实和凝重.眼光掠过去,是那样的无奈和伤感. 从山庄往里,在幽深静僻的深处.,莽莽草木天地间,巍峨峭崖之巅,打横铺展开一道几米宽的水帘,悬空垂挂三十余米,似白龙自天而降,又如银河倾泻,气势雄浑,其轰然之声不绝如耳,数里外可闻其声.这就是遐迩闻名的大龙井瀑布了.崖上有一井谓之龙井,潭中有一洞,与龙井相通.有阳光的日子,潭水在阳光的注目下会折射出晶莹透彻的光芒,甚是迷人.这个时候就不觉得是自己了,仿佛已经融融于自然,心也了无杂尘. 龙眠山是自然赐予文都人的礼物, 何止这些奇异之处,我们还得去不断挖掘,不断的探求.那奇秀的山水,丰厚的历史,永远彪炳于自然.她的不同凡响,让我们心生嫉妒,却不敢亵渎.她娇娇的柔媚,又让我们是如此的走进她,亲近她,爱护她. 不吝啬的语句会更加的溢美她,铺张的油墨会更加的浓重她.古城有这样的一座山,就陡然有了骄傲的资本.古城人也应这样的一座山,人生体会得更加曼妙. 现在的龙眠山已是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安徽省森林公园.目前赐金园的恢复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不久的将来龙眠山会给你带来惊奇.会给你带来赏心悦目.会给你带来非同一般的感悟.你陶醉于其中,就可以领会人生的真谛,就可以学会她豁达的心境, 宽广的胸怀. 美哉,灵山秀水龙眠山. [此帖子已被 小竹 在 2008-5-24 21:19:3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风柔柔笛悠悠 在 2008-5-24 21:33:1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daifuquan 在 2008-5-25 8:46:4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