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30|回复: 12

龙眠茶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6-10-15 1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条关于龙眠茶的新闻,按时间排序,可窥其发展一斑:

安徽桐城市茶叶办为在建的龙眠茶厂提供技术服务
--------------------------------------------------------------------------------
2004年11月9日

  11月8日,市茶叶办主任王更生应龙眠乡党委书记汪习军之邀,到选址在黄燕村的龙眠茶厂建设工地,现场指导茶厂建设。 

  该厂由北京打工回乡创业的胡期来与邻村的孙长胜、唐五庆每人集资10万元兴建。他们在龙眠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12户农户手中征地2.5亩,计划建成600平米砖混结构厂房,拟购置目前国内先进的汽热杀青成套设备,日加工能力500千克干茶,并利用汽热杀青去除夏秋茶苦涩味的功能,开发夏秋茶。

  茶叶办负责人听取乡领导和茶厂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后,充分肯定了该厂的思路符合市委、市政府现阶段发展茶叶提质、增效的方向,要求新建茶厂必须高标准备、高起点,围绕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的“三化”要求,把茶厂建成绿色茶厂、龙眠乡的龙头茶厂、全市的示范茶厂。市茶叶办将跟踪技术服务,支持该厂开发夏秋茶,提高茶叶的综合比较效益。


安徽桐城市茶叶整地现场会在龙眠乡召开
--------------------------------------------------------------------------------
2005年1月26日

  元月13日上午,桐城政府在龙眠乡召开茶叶整地现场会,副市长朱翯出席会议并讲话,山区11个产茶乡镇(街道)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汇报了本乡镇茶叶发展任务完成情况,政府办、财政局、茶叶办及联社有关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会前,与会同志参观了龙眠乡30亩以上成片茶下田和茶山上整地现场。

     朱翯副市长说,从目前的统计数字看,各乡镇为茶叶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发展状况很不平衡,还存在认识、进度、质量上的差距,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这次现场会,各乡镇之间要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形成共识、形成压力、真抓实干,各地要严格进度、严格质量、严格考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机制,技术部门要做好服务,金融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确保在老历年前全面完成新建茶园的冬垦整地任务。

市茶叶办组织中义、龙眠乡赴潜山考察夏秋茶开发
--------------------------------------------------------------------------------
2005年6月29日

  日前,市茶叶办主任王更生邀请中义乡乡长洪长久、龙眠乡乡长方小卅、副乡长华兴宽、中义乡正艺茶叶公司经理张先友,龙眠山茶场场长胡期来到潜山县调研夏秋茶开发情况。

  潜山县农委分管茶叶的副主任徐成根,县茶叶站站长兼名茶开发公司经理余立平热情地接待我们,并详细介绍了潜山县委、县政府做大龙头企业振兴茶叶经济的战略举措,名茶公司改制组建茶业集团的构想和目前启动以及夏秋茶开发情况。

  下午我们一行在余经理的陪同下,到塔畈乡彭河观音洞茶场进行考察。该茶场每年产干茶5万斤,夏茶占总量的60%,茶叶加工周期100余天,实现茶农与茶厂双赢。晚上我们一行还观摩了天柱弦月的生产工艺流程。

  考察结束后,我们深切感受到桐城夏秋茶开发的潜力很大。中义、龙眠两家参观的茶厂今年上春引进了汽热杀青设备,具备了开发夏秋茶的条件,但还缺少思路和开发的勇气,1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生产周期不足30天,生产干茶不足5000斤,主要担心茶农不愿采,更担心茶叶卖不掉。

  通过考察,目前我市夏茶开发开始启动。中义正艺茶业公司及时与茶农进行座谈,了解夏茶原料提供情况,并订购配套设备,等待春茶修剪后的新发夏梢开采。龙眠乡方小卅乡长,不顾身体不适,带病坚持工作,利用双休日时间邀请茶叶办专家深入茶园、茶厂,了解夏茶新梢萌发情况并调配整修设备,力争6月中旬开发出市场能接受的夏秋茶,为明年夏秋茶的大开发打下基础,从而实现利用现有鲜叶资源,促进农民增收。

龙眠 强力推动茶叶兴乡
--------------------------------------------------------------------------------
2006年3月3日

  近日,龙眠乡党委、政府正在抓紧落实300亩茶苗春栽任务。他们分两批调进茶苗60万株,已栽150亩,定于半个月内完成剩下的150亩任务。此外,今年该乡还将确保再新增茶园超千亩,使全乡茶园总面积达6500亩,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山区“人均一亩茶”奋斗目标。

  该乡把建设规模更大的名茶生产基地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紧扣“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八字方针,全力实施茶叶兴乡战略。在扩量上,通过招商引资,让市内外企业进军龙眠,走规模化经营之路,成片开发生态观光型茶园,力争引进外资建设省内最大的茶叶科技示范园;研究出台乡村干部职工领办、新建茶园茶厂、帮带群众发展茶园的激励政策,争取在3年内使龙眠境内适合种植有机茶的地方全部成为茶园。在创牌增效上,依托茶叶协会和茶叶研发公司,延长茶叶产业链,让龙眠茶不仅能够卖得出去,而且能够卖上好价钱,让茶农获得更多的收入。

关于下达2007年全市茶园发展计划的通知
--------------------------------------------------------------------------------
 
2006年8月31日  出处:桐茶[2006]1号 

各有关乡镇、街道办事处:

为落实市三干会确定2007年全市新建高标准茶园3500亩的目标,结合市政府办、茶叶办2006年7月份调研摸底情况,现将2007年发展任务分解如下:龙眠600亩、大塘600亩,黄铺550亩、中义500亩、唐湾350亩、陶冲300亩、大关200亩、吕亭150亩、卅铺100亩、碧峰100亩、挂车河100亩。

希望山区乡镇要立足早行动、早落实,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秋栽。市政府拟于2006年12月底进行茶园整地现场验收,其结果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

特此通知

桐城市小花茶开发工程指挥部
2006年8月30日
 

[此帖子已被 201 在 2006-10-15 14:49:38 编辑过]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

主题

179

回帖

18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81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31 0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龙眠茶

看到龙眠茶感觉太亲切了。哈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76

主题

7023

回帖

7415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741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30 17: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龙眠茶

顶,明年回家摘茶去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6

回帖

7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27 15: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龙眠茶

小花茶公司经理不是汪令健吗????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1: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龙眠茶


帖:
前几年承包责任制时,家里分了一块荒岗,种麦栽树都活不过几天,姐姐说种茶吧,茶树不挑肥瘠,往哪儿栽都活。我心想:野不那几的一块荒岗,草儿都长不出一簇,还不一样白费劲。但妈妈早逝,爸爸有腿病,我和弟弟都在读书,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姐姐一个人身上,艰辛的日子,经济上沉重的负担磨炼了姐姐的说一不二的性格,她决定的事就全力以赴去做,不成功决不罢休。我深知姐姐的为人,加之我那时一个心事应付在中考上,做梦都只巴望金榜提名,也就懒得问及此事。有时放假回来,遇巧也帮姐姐挖挖凼,或挑一两担塘泥到岗上去,可对荒岗种茶始终没多大兴趣和信心。
如愿以偿考上学校,心中是摆脱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纠缠之后的轻松、快慰,自我感觉良好得飘飘然,满脑子塞满了跳出龙门之后的飞黄腾达梦。不料,三年书读下来却又分到远离家园的江南的一个山乡。我心灰意冷,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一赌气几年不曾回家。
  今年谷雨刚过,突然收到了姐姐特地为我寄来的茶叶,姐姐在包裹单上填的竟是“荒岗茶”三个字,我愣了半天。打开纸包是半来斤毛茸茸一色茶头的“谷雨尖”,茶色是烘烤后深沉的碧。托着它的手突然感到它沉甸甸起来。心如锥刺般的一阵痛楚。眼前反复出现姐姐赤着脚在满是砾石的荒岗上踏来踏去,肩头的扁担换了一根又一根……我不由自主地摄出一小撮放入茶杯用水冲开,未饮已醉,看着那些渐渐沉入杯底却用自已那饱含青春原动力的生命底色将杯水濡绿的小茶头,想着生命的底色是那么恶劣的环境中一点一滴聚集起来的,想着这生命的底色里饱浸着姐姐酸咸的汗水,我的眼睛湿润了,那淡淡的茶香一直飘入我的心房。端起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口,顿时有股久违的熟悉的乡土气息,吻喉亲腮;待落入肠肚,则似亲人问候般的暖意立即传遍全身。初饮还微感到一丝苦涩,喝到后来竟说不出的舒饴甘芳,似乎在听清泉击石的妙曲,在看雨霁虹天的彩画。心胸如洗如濯,清明纯净。
  乘五·一放假,我匆匆赶回家,径直来到那昔日的荒岗上。一排排翠碧可爱的茶树挤进了我的眼帘。我知道这时节茶树们已三、四次把自己最鲜嫩的部分献给采茶人了。可一棵棵茶树的茶头依然密密匝匝、郁郁茂茂,等待着再一次的奉献。
  沿着卵石铺成的小道走向岗顶,一路细瞧才发现茶树们生存的环境虽有很大改善,但仍有一些生长在乱石中,有的根裸露在外面,有的只靠一节侧根扎在石缝里就顽强的生存下来了。我正陷入沉思,突然听到身后不远处发出一声惊呼。我猛回头,啊,是姐姐!不知何时挑着一担塘泥上岗来了。她赤着脚,脸上大颗大颗的汗珠往下滴。姐姐惊喜地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仿佛要把三、四年来的话一次说完。我看着她那瘦削的脸,真心地说:“姐,以后别挑塘泥了,这多累人,我给钱,买化肥替代着使吧。”姐姐抬头看着我笑道:“别傻,塘泥只固茶根,真正长好茶还只有靠它自己呢。使化肥茶是长得营旺,能多摘,可那茶不经冲,喝一开就没茶味了。只这荒岗茶,不占便宜,不占光,单凭自己本事,在石头堆里苦挣苦扎,挣来的实在,获得的瓦实,制了茶也就耐冲,茶味浓。”
  姐姐的这几句话如电闪雷鸣,一下子把我的心照亮了:是的,这荒岗茶生长的环境不好,从小尝尽生活的苦辣酸咸,但它没有抱怨自己的不幸更没有拒绝脚下这片土地,而是用整个生命的精力去抓牢它,并拼命地吮吸每一份阳光雨露的馈赠。它们的积累是缓慢的,但却十分牢实。它们欢乐地生长着,不仅仅为自己,更为了一次次被采摘的奉献。想想我曾经的抱怨,那种混日子过的颓唐,那种自以为自己是落难的凤凰因而不肯与鸡为伍的自命清高,以及时时想着衣锦还乡便高人一等的虚荣心,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感觉到姐姐的目光和话语正在耕耘着我心灵的荒园,并将一排排茁壮的顽强生长的荒岗茶植入我灵魂和生命的深处。
牛霄2006-07-14 15:02
转贴:
我与小花茶结缘已有二十多年,从毛头小伙到不惑中年,亲历了小花茶制作工艺的改革,原料基地的倍增,茶价百倍上涨的变化历程。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小花茶从大山“深闺”中走出,由皇家贡品到百姓“民”牌,成为致富山区人民的主导产业。如今,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提质、扩量、创牌、增效”的茶叶发展方针和山区宜茶区域实现人均一亩茶的目标,小花茶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

我对小花茶的偏好胜过龙井、毛峰,一日不饮,若有所失。其因是小花茶确有让人过口难忘、成瘾之效。

2003年10月,原安农大茶叶系教授詹罗九来桐讲学,临别时我送他4包小花茶,年末我到石台参加省茶叶学术年会,老教授受聘天方茶叶集团首席顾问,本次年会由天方集团承办,詹教授忙里忙外,有暇在天方茶艺馆品茶时,教授告诉我品饮小花茶的感受,要求我来年为他备几斤小花茶。我敢断言,这位采到研制一罐500克在厦门竞卖12.8万元“雾里青”茶王的老教授,已移情别恋了。他在《茶叶经济信息》杂志“茶山行”文章中不无深情的写到小花茶“笔者几十年只知其名,未闻其香……。品茶之余,留香齿龈。高山出好茶,桐城小花,名不虚传。”

我爱人的一位移住加拿大温哥华的同学,还是五年前她在省城工作时送她2斤小花茶,从此每年都要我为她备茶,去年我为她备10多斤小花茶,不远万里带到温哥华分送朋友,她的一位韩国朋友称赞“中国茶叶就是好!”

早春二月,上海、北京、安庆几位不知名的爱茶者,慕名打来电话要求订购桐城小花茶,价钱不问高低,惟要正宗,每接一次电话,我都被深深感动。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帮我修改的一首打油诗,可以表达我对小花茶的挚爱与感受。

你在龙眠深山的灵气中孕育,

如兰如雾,

如梦如诗;

清雅的芳华萦绕于心,


唇齿留香,

是思念的甘醇。

牛霄2006-07-14 15:04
转贴:
饱饮几杯“桐城小花”,茶香撩起几缕遐思……

“壁上题诗扫落花”,一首“落花诗”,轰动了清代诗坛,昵称作者为“姚落花”(姚兴泉)。他在《龙眠杂忆》中写:“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姚落花一首“茶词”,收到了推动效应,城中紫来桥畔,盖起了一座“茶楼”,木结构层楼,挂出了“茶联”:“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水是佳水,茶为名茶,引来川流不息的游人茶客,使得茶楼座无虚席,名噪一时。

提起“龙眠山上茶”,得从头说说茶史:明代大司马孙晋(孙鲁山),宣督任上,誉为“福将”。乞休隐居龙眠,在椒花似雨的椒子崖下,构筑了“椒园”。孙鲁山生性爱茶,携回高丽进贡的异种茶籽,植之“椒园”,用营养品残渣和人参剩汤浇之,茶作异香,迥异他茶,进贡朝廷,成为贡品,称作“椒园茶”,与当时名茶“顾渚”、“蒙顶”齐名。后产地扩大,龙眠双溪、杨家楼等地,引植此茶,吸取山上野兰香味,茶作兰香,称之为“小兰花”。《皖志述略》(417页)载:“小兰花茶,是桐城特产。此采采摘于清明之后,选一芽两叶或三叶,冲泡后芽叶似兰花,而且含有山上野兰花清香,故名‘小兰茶’。”《桐城风物记》:“茶,凡山园皆有种者,唯……龙泉庵中茶(大关古洞崖)产于云霧隙中,味醇色白清香,品不减于龙井。龙眠山孙氏椒园茶亦佳。”随着岁月流逝,龙眠山茶艺,日益提高,茶叶白毫显露,汤色嫩绿,冲泡之后,亭亭玉立,恍如朵朵兰花,始定名为“桐城小花”(简称“龙眠茶”)。自明迄今,拥有五百余年产制历史。

明末兵部职方司主事姚孙斐,悬车归隐龙眠山颂嘉岭,与椒园孙鲁山崖岭相望,过从甚密。有年清明节后,姚孙斐收到孙鲁山的白绢题诗和椒园新茶,诗兴大发,挥毫立赋《孙鲁山贻山园新茶》诗:“俱理山中薜荔裳,诸君胜事在茶筐。紫茸手焙调生熟,白绢函题寄色香。活水煮泉鱼眼沸,水瓷注液乳花尝。醒余午后神都爽,蝴蝶休教绕竹床。”此诗生动显示,早在明代,桐城茶乡,就蓬勃兴起茶文化活动了。

桐城老宰相张英,于康熙二十年(1681)乞假葬父,在龙眠双溪构筑“双溪草堂”,闲居四年。康熙四十年(1701),张英求退,又在双溪甃建“赐金园”,闲居七载。张英在山居日子里,总爱煮茶读诗。《聪训斋语》载:“鄙性好多饮茶,终日不离瓯碗”。张英在京时,嗜六安、武夷茶;龙眠山居时,爱饮龙眠家乡茶。有次,入龙泉寺品茗,惊叹“须试龙眠第一茶!”

小宰相张廷玉,历事康雍乾三朝,立朝五十年,日理万机,多赖名茶爽脑清心。《澄怀园语》载:“余性嗜茶,日蒙恩赐络绎,于各省最上之品,无不尝遍。”然对家乡茶情有独钟。每年春季,桐城相府采购新茶,专人送京,盛赞龙眠茶“色澄秋水,味比兰花。”

明清桐城多文士,精通茗事,嗜茶成性,生活中总爱“瀹茗”和“煮茶”,喝几口“桐城小花,”便心醉神迷,将“茶”写进诗篇,给人们一片柔情,满腔激奋。明代巡抚赵釴的《登山》:“煮茶自取林间叶,刳木旋分石上泉。”兵部职方司主事姚孙斐的《宝山看花》:“僧雏解相迎,瀹茗苏疲茶。”大理寺少卿方大镇的《再游浮山》:“花散天边雨,茶分树杪泉。”桐邑僧人释智本的《木莲园》:“灯传天上月,茶煮谷中泉。”桐城文士阮自华的《披雪洞》:“掷杖起千仞,烹茶分九微。”清代桐邑文人何永濬的《游僧房》:“破衲隐南堂,茶烟绕室香。”清代江西峡江县令邑人姚文淼的《潄石亭眺饮》;“煮酒烧风叶,逢僧饷雨茶。”清代浙江县丞、大书法家邑人吴延康,却匠心独运,把“茶”写进了对联,“竹雨松风蕉露;茶烟琴韵书声。”桐城人把“茶”和“文化”紧密结合,交融为一体了。

嗜茶、好客,早成桐城人的习性。客来先敬茶,客去洗茶碗,即使是严寒冬夜,佳朋好友到来,也要泡茶款待。宋代杜小山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诗句,确实言之不虚

牛霄2006-07-14 15:07
转贴:
杨头是杨家山的简称,位于桐城市西部边境,霍山山脉(南支脉)的阳坡,海拔约800多公尺。龙眠河从这里发源,流过县城,贯穿县境。“桐城小花”的主产区就在这一带的高山区。桐城小花历史上有龙眠茶、椒园茶之称,属清代名茶,计划经济时桐城小花是国家计划收购的名茶之一,可是由于产量少,很难品尝到小花茶。笔者几十年来也是只知其名,未闻其香。桐城市农委的王主任几次邀我到桐城看看,笔者也想了解一下小花茶品质的虚实,所以顺路在桐城下车小憩一日。第二天同王主任一行上了杨家山头。公路是去年才修的。为了修路老百姓出工不算,县里还投资了200万元。桐城市为开发名优茶成立了小花茶叶开发工程指挥部,新建了4公顷无性良种茶苗基地,在杨头村创建80公顷的有机茶基地,有机茶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这次上山是召开村民会议,种茶农户宣传有机茶、并在自愿基础上,与农户签订有机茶生产协议书。我在会上讲了一些有机茶生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到会的村民有一百多人,工作进展很顺利。

  桐城人杰地灵,清代有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桐城派(清散文学派)鼻祖方苞,……乃文人学士会萃之域,饮茶之风盛矣。张英就是一个知名的茶人,生平酷好看山种树,又酷品茶,他称六安、武夷、罗界为茶中“三士”(野士、高士、名士)。桐城前些年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县,一跃成为安徽少有的几个县级市,经济发展了,购买力水平提高了,茶文化带动了桐城县域的茶叶消费,“龙眠山顶茶,紫来(紫气东来)桥下水”是桐城茶文化的写真。王主任告诉我,准备在城关紫来桥畔办一爿茶馆,卖“桐城小花”,品“桐城小花”。桐城在安徽是一个一般的产茶县,县域只有西北边境几个山区乡镇产茶,年产量大约为80—90吨,多为自产自销的桐城小花。茶在桐城的产业中,按理说怎么也“排不上号”,可是市里这几年对发展桐城小花十分重视。前面提到的“开发工程”就是由市里启动的“政府工程”。政府“发力”,民间“响应”,这几年桐城市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家庭小型茶叶加工厂愈办愈多。王主任告诉我,一到茶季杨头村的一些茶叶大户家里就住着买茶的客户,杨头村的茶叶还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茶价当然看好,农民茶叶生产积极性也就高。从经济学原理说,桐城茶叶不具有“规模经济”,桐城不具有种茶的比较优势,但桐城这几年茶叶经济却发展了,这就是产品有销路,消费有市场。“桐城小花”茶文化是“桐城小花”茶经济发展的动力。桐城人就“偏好”小花,出了桐城市,就不行了。王主任告诉我,桐城小花的规模发展到啥样,就看桐城人的消费水平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01: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龙眠茶

舒城兰花

  安徽省舒城、桐城、庐江、岳西一带盛产兰花茶。兰花茶的生产源于何时,尚未查到确的史料记载。但据有关史料的推测和当地的传说,早在清代以前,当地就有兰花茶生产。清光绪年间,舒城晓天和山七里河为兰花茶主要产区,年产茶叶千余引(每引折合旧秤一百二十斤)。
  据《桐城风物记》有“龙眠山孙氏椒园茶”记载,孙氏即孙鲁山朝人,相传他家的椒园中种有茶树,制出的茶“碧绿清汤,形似兰花,开汤后有雾象一柱香火升腾,并有兰花馨香”。被封为“贡品”,这就是后来的桐城小花。
兰花茶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芽叶相连于枝上,形状好像一枝兰草花,二是说,采制时正值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
  以前兰花茶有两种。舒城晓天、山七里河、梅河、毛竹园等地,主产大兰花,舒城南港、沟二口和庐江的汤池、桐城大关等地,主产小兰花。本世纪50年代后因改制“舒炒青”,兰花茶产量减少,且都为小兰花。大兰花现已不再生产了。
  舒城兰花茶的产地有舒城、庐江、桐城、岳西。生产地区较广,以舒城晓天白桑园的产品最著名,为兰花茶之上品,舒城、庐江交界处的沟二口、果树一带所产兰花茶也久负盛名。桐城龙眠山所产称桐城小花,品质优异,独树一帜。然其采制技术和品质特点,则大同小异。
  舒城晓天一带地处大别山支脉,属大别山腹地,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高耸云霄。老虎岗、朝天淌、小麦淌等处,千钧巨石,争相崛起,重岩迭垒,万态千姿。土壤属山地乌沙土,肥沃疏松,通气透水性好。茶园处于高山密林、芳草山花之中,层峦苍翠,叠嶂连云。茶树常年在云烟飘渺、雾露笼罩下生长,加上精细培育管理,故而根深枝繁,芽叶肥壮。
  兰花茶采摘从谷雨前后开园,一芽二、三叶制小兰花茶,一芽三、四叶制大兰花茶。采回的鲜叶晾干表面水后,及时付制,力求现采现制。
  兰花茶初制技术分杀青、初烘、足烘三道工序。
  杀青:杀青用斜锅,二口或三口一组,砌成一灶。炒茶的竹丝帚分大、中、小三种,大帚竹丝较粗硬,小帚竹丝较细软,竹丝和把柄各长尺余,径粗三、五寸,依鲜叶老嫩程度不同而选用。杀青温度,第一口锅底见微红,其余锅温依次下降。投叶量100~150克,不得超过250克。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回旋翻炒,抖散水汽,动作先慢后快。待叶质柔软时,改用“紧把”,将叶子旋入竹丝之间,起揉条作用。“紧把”和“松把”结合,叶子在竹丝帚内吞吐,即“紧把”揉、“松把”透。两种炒法巧妙结合起来,使叶子既搓卷成条,又保持翠绿色泽,香味鲜爽。杀青用三口锅,要求“一锅炒瘪、二锅炒熟、三锅炒细成条”。杀青若分二口锅,则要求第一锅炒的时间适当延长,以保证进度一致,作业协调。杀青适度后,出锅上烘。”
  初烘与足烘:初烘温度高,投叶量少,足烘温度低,而投叶量多。边烘边翻,轻翻勤翻,防止断芽碎枝。初烘到七成干后,摊凉拣剔后,进行足烘,足干后即装桶贮藏。
  兰花茶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细卷呈弯勾状,芽叶成朵,色泽翠绿匀润,毫峰显露,兰花香型,鲜爽持久,滋味甘醇,汤色嫩绿净,泛浅金黄色光泽,叶底匀整,呈嫩黄绿色,梗嫩芽壮,叶质厚实,冲泡时形似兰花绽开。
岳西县与舒城晓天毗邻的头陀、主簿等地,近年来又在小兰花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创制出“岳西翠兰”。其鲜叶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先用竹帚翻炒杀青,继而用手工整形,再用炭火焙干。外形较兰花茶稍直,自然舒展,品质优异,风格上也有独特之处。1985年参加南京全国名茶评比,被正式定为国家优质名茶。
(詹罗九)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4

主题

1137

回帖

126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26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0-16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龙眠茶

友情顶一下,为了龙眠茶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4

主题

1396

回帖

150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0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0-15 15: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龙眠茶

好  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13: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龙眠茶

安徽桐城市有机茶生产基地

桐城小花系列有机茶产于桐城龙眠山脉,是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故乡。
桐城小花系列茶:桐城小花、龙眠绿芽、龙眠春翠等名茶。桐城小花茶主产区在桐城西部山区,最高峰大徽尖,海拔高度为1056米,茶园高度平均在海拔800米以上。这里山峦叠障,银瀑飞溅,松竹掩映,兰花满坡,云蒸雾绕,人间仙境,是茶叶生产的天然基地,孕育出独具自然品味的高山绿茶。因此茶叶嫩而多汁。尤其是春天漫山遍开幽兰,茶叶受兰香熏陶,天然含有兰花香气,且因茶叶峰尖叶小,故称之为“小花茶”。冲泡后茶水碧绿清香,小苦微甜,余味悠长,桐城产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属历史名茶,明清贡品。六十年代,“小花茶”曾被选为国庆观礼茶送上北京。七十年代以来,多次被选送至中南海,获得中央领导同志赞赏。

“龙眠绿芽”是1998年新研制的新品特种绿茶,该茶2000年5月参加杭州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荣获金奖。

“龙眠春翠”是高档特种绿茶,“98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推荐名茶。鲜叶采摘细嫩,成茶条支微扁,色泽翠绿。滋味鲜爽醇和,清香持久,是天然绿色饮品。
桐城新名茶“龙眠绿芽”、“龙眠春翠”,在生态条件优越的龙安徽桐城市有机茶生产基地
桐城小花系列有机茶产于桐城龙眠山脉,是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故乡。
桐城小花系列茶:桐城小花、龙眠绿芽、龙眠春翠等名茶。桐城小花茶主产区在桐城西部山区,最高峰大徽尖,海拔高度为1056米,茶园高度平均在海拔800米以上。

主营产品或服务: 桐城小花茶; 龙眠春翠茶; 龙眠绿芽茶; 主营行业: 茶叶; 花茶;
企业类型: 非盈利组织 经营模式: 生产型;
法人代表/负责人: 程银政 公司注册地: 桐城
员工人数: 51 - 100 人 公司成立时间: 2003
年营业额: 人民币 50 万元/年 - 100 万元/年 年进口额: 人民币 10 万元以下
年出口额: 人民币 100 万元 - 200 万元 主要经营地点: 全国
主要市场: 大陆;
经营品牌: 桐城小花茶系列
主要客户: 批发,零售 开户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桐城支行
银行帐号: 1681010100100110883 是否提供OEM代加工:
研发部门人数: 少于5 人 质量控制: 第三方

联系方式
程银政先生 (桐城市有机茶协会 销售代表)
电  话:86-0556-6186998
地  址:安徽 桐城市 中义乡水磨村罗河湾9号
邮  编:231400
公司主页:http://chengyz2002.21food.cn/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1

主题

601

回帖

84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45
QQ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5 14: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龙眠茶

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明代,产于桐城市,主产区位于龙眠山。

桐城市地处皖中,境内龙眠山属霍山山脉东南走向的支脉,峰高谷深,野生兰草充盈山坡。山峰海拨400——1000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6、7月,相对湿度70%以上,无霜期237天。茶区多为砂土和砂壤土,PH5—6.5。

桐城种茶历史悠久,史载明朝大司马鲁山公(孙晋)宦游时得异茶籽,植之龙眠山之椒园。于是,椒园茶与顾渚、蒙顶并称,跻身“贡品”之列,时称椒园茶,又因其冲泡后形似初展花朵,又名“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又有小兰花茶之称,属皖西兰花茶品系。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肥壮、匀整、茸毛显露的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每500克成品茶有芽头8000—10000支。成品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载:“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桐城风物记》亦载桐城小花“品不减龙井”。旧时桐城人品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有“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之爱。

1949年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桐城市通过引进良种,改造茶园,实行机械化制茶,桐城小花产量大增,全市现有茶园800公顷,1998年产桐城小花18万千克。(2004年茶园达到1400公顷,产桐城小花30万千克—编者注)。1986年桐城小花获安徽省名茶称号,1991年获“七五”星火科技成果博览会银奖,1998年通过安徽省名茶复审,同年获‘98国际名茶博览会名牌推荐产品称号,次年又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1996年桐城市在安徽农业大学茶叶专家的指导下,又开发研制了龙眠春翠。该茶以龙眠山之颠的杨头、黄草尖、黄岭140公顷茶园为基地,于清明到谷雨期间,择晴天在龙眠群体中叶种和无性良种茶园中,采一芽一叶初展,长度2.5—3厘米的芽叶为原料,经摊放、杀青、初烘、理条、复烘、提香等工序,全程采用名优茶机械加工。成品茶外形条直微扁,匀齐壮实,色泽翠绿鲜活,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香气清香持久,叶底嫩绿匀亮。1998年5月经安徽省茶叶专家评审,列为省级名茶。同年获‘98国际名茶博览会名牌推荐产品称号。

[此帖子已被 201 在 2006-10-15 14:42:00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下一页 »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