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9|回复: 8

[转贴]无人的文庙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6 10: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3]无人的文庙(游记)

作者: 下午茶 Email: zzs684@163.com


在我得闲出行的时候,又是出行极不方便的时候。农历腊月,“年”的气氛日益浓厚,乘车过往的旅客熙熙攘攘,个体车主在“春运”的招牌下将车费比平常翻了几翻,感觉市场忽悠着经济,忽悠着我等。
我决定去桐城看文庙。我一路上想象这个时候的文庙,想象里面人头攒动的盛况。景点需要人气增加排场,而我需要游伴添加游兴。为了这次出行,我从网上搜索有关文庙的资料,知道它在市府广场,仅有的一小段文字和几幅图片让我一睹为快,也让我有未探腠理之憾。我窃窃奇怪这文庙固持韬光养晦的姿态,是儒家贯来的风范,却跟如今这个极度开放外扬的时代有些不合。
汽车到达桐城,我被“的士”送到市府广场卸客。我要到文庙的,文庙呢?我说。而司机说,你不只说到广场吗?说罢,车子一溜烟驰走了。我站在原地,站在寒风中,询问身边的路人,或摇头,或充耳不闻,扔下我一脸难堪和落寞。我又举目四望,蓦然望见绿树掩映的红瓦飞檐的门楼,便如获至宝地赶去。
在售票处已近上午11时,买票进去,看见里面古色古香的房舍,一律木质的门窗代替了墙壁,感觉和外面大街上的建筑大不一样,而我需要的正是这种不一样。这座始建于元代的文庙,是古桐城元、明、清时期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又是一座学宫和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回溯桐城文化发扬光大的辉煌之路,文庙当是点燃文化辉煌的精神之火。从古至今它作为每一个文化之子心仪朝圣的殿堂,让人置身其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陶铸。此刻我来了,来得太迟。按照面前路牌的指示,我知道身边有哪些可供参观的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可是所到之处大多门壁掩合,只得望而却步。没有垃圾箱,一只已经吸完的酸奶纸盒无处藏身,只好一直掂在手里。前面的门楼处有一个工作人员向我靠近,戴一副眼镜,像个帐房先生,示意我将手上的公文包存放起来。我觉得小小公文包与我偌大的身体比较起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是让我无法携带什么东西出入的。我心里虽然不大情愿,但还是照办了。
又进得一个院落,看见巍峨的大成殿,知道是整个文庙的中心。殿内乍看与佛堂无异。殿正中的孔子塑像似佛祖高坐,十多位著名的代表弟子分列两旁,也似佛堂左右数位各有来路的菩萨。只是佛像大多显出一副可掬的憨态,而眼前的大儒都是十足的儒雅端庄。我忽然想到前年在孔府“六艺城”的“孔子讲学处”的情景,想到它与大成殿的明显不同之处来。“孔子讲学处”以孔子和众弟子形容枯槁、孜孜以学的场景揭示和宣扬一种求索拼搏的精神,而大成殿大概是以诸多大儒的端庄儒雅,让人感知学识的雄浑与自在,感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意旨吧。其实二者还是殊途同归罢。这里和佛堂还相似的地方,则是在孔子塑像前也有功德箱和供人跪拜的蒲团,且是鲜艳招眼的红色。功德箱微张小口,样子颇为滑稽。我立在蒲团旁,面对儒圣楫拜再三,感觉身后有帐房先生陌生的目光。空旷的大殿内除我别无一人,感觉不出清冷而是几许的清静与自在,于是再次在每一尊儒像前绕拜一圈。
出大成殿右侧身至“桐城派研究展览馆”。这里依旧除我别无一人,依旧的清静。“天下之文章,其出桐城乎!”“桐城派”以其作家、作品数量之繁富、多样,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罕有其匹。生于古桐城之地,长于长江之滨,沐浴先贤遗风,我为之感到自豪。此刻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情况介绍让我如醉如痴,让我想象到桐城派三祖引领文坛的风骚,感受到“天下高文归一县”、“家家桐城”的卓然风采。就在我徜徉痴迷其中时,帐房先生几次在门外处踟躇欲进,让我有一种被人监视的感觉。当他终于急不可耐地告诉我下班时间已到,让我改日再来时,我意识到自己的不受欢迎。当我几乎被逐出文庙时,我顿生忿然之余觉得自己来的不是时候。
而使我这种“不是时候”之感加剧的,是我出文庙之后走进一家超市里。这里人山人海,一种商业和物质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喘不过气来。我无意来这里采购什么,我只是觉得这次来文庙在里面呆的时间太短暂,我下意识地来到这里,只是要缓冲一下自己的情绪。我在货柜前走动,导购小姐的热情几乎将我崩溃。“老板,你要什么?”“老板,这边都是中央电视台的上榜品牌。”我一时诧异,因为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由一介书生变成了财大气粗“老板”。阔绰倜傥、一掷千金,我有过这等梦想吗?我又意识到自己来的不是地方了。
我坐在回来的车上,再次感受乘车的拥挤,再次感觉当下的一切都因为“年”的来临。我不知道刚才在文庙的清静和自身的被逐是否也与“年”有关。我想起曾经在泰山岱庙和九华山化成寺的情景,那也是一座庙,庙的背后有一座名山。大凡庙的后面都有一座可观的高山,而香客大多看到的是有形可触的山,所以制造出香客云集的盛况。胜地不是圣地。文庙背后的山不让俗的肉眼看见,所以宁可这样冷清一处的。文庙宁可做了一座不合时宜的庙,以其无人的冷清,将自己从众多的庙宇中区别出纯粹,而将每一颗接近的灵魂涤得更清更净。
像我是否也是一种类型的不合时宜?比如这次“不是时候”出行,再比如一直蜷缩在自闭的田螺壳里,自怜自赏着外表的美丽,固执地希望打造出一捧晶亮的珍珠来。
无论怎样,拜过文庙,也是再次拜过自己。
是为记。

[/size]
转自政府网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

主题

161

回帖

16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6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6 10: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都是这样的.哎.文化被埋没的.什么有意思.心内阁.惠园你都找不到位子.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4

主题

1396

回帖

150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0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6 13: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哟  乖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0

主题

647

回帖

66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6 13: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庙因为守得住寂寞,所以能留存到现在。做学问也是这样,守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大的气候。超市的热闹绝对是暂时的,而文庙的意义却是恒久的。不必担心文庙的清静,也没必要感叹超市的浮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6 18: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惊叹,不要发牢骚,不要有怨气。记住一点:现要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马克思这样说:资本一来到人间,每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这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是长期的,所以不要心急。
大过年的,不要急坏了身子。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

主题

335

回帖

346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4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7 00: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无人?因为门票止住了游人的脚步,为了那一点点可怜的门票收入,使文章甲天下的桐城文化远离了世人,这是没有经营头脑的领导者的决定,如果敞开大门,游人可以尽兴游玩,同时可以更多地了解桐城文化.有心者利用桐城的民间传说、人文典故等做一些纪念品,可能人气更旺,收入更高。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8

回帖

8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7 05: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说得极是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0: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好是第一位的,经济效益还在其次,但并不是说无足轻重,最好能兼顾,同时还能扩大影响!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1

主题

490

回帖

56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65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27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陪客人(一家三口)也去了一趟文庙,其实收门票也是应该的。昨日所陪之客算个有身份的人,馆里同志若知道了是肯定不让买票的,但他认为该买,我也认为该买。结果买了四张票,票根给他儿子当纪念哩。
说起文庙里面的冷清,其实这也很正常。学问二字本就是冷清的,所谓“十年寒窗”,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尚且如此,当今商业社会,还能指望人们总在文庙徜徉吗?
我去曲阜的孔庙,就觉得那里太热闹了,许多人其实不是来朝圣,是来瞎凑热闹的。
我喜欢文庙里的清静,昨日还开玩笑说要调来此处工作哩。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