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6|回复: 4

[推荐]让他三尺又何妨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8 09: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3]让他三尺又何妨

来源: 解放军报

  路过桐城。这里是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清代出过方苞、刘大櫆、姚鼐等古文大师,文学史上称“桐城派”。我想寻访大师故居,有人却建议去看“六尺巷”,说那里大名鼎鼎。

  “六尺巷”,大名鼎鼎,我脑子里怎么没有一点印象?

  地点很近。拐过一条街道,看见了小片树林。林子里,有两堵笔直的院墙,齐头并进,长约100米,灰砖墙体,青瓦白垛头,典型的徽派建筑。两堵墙夹着一条小巷,巷里空空的,简单极了。细看,还不是古墙,为今人新修。在这样简陋的小巷里,深藏着多大的人文价值?

  “莫不是造假古迹?”我正疑惑,走到了巷子南头,看见小块石碑。一读碑文,恍然大悟——

  清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超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在文化人中,不晓得这首诗的不会多吧。遇到纠缠纷争,也常常脱口而出:“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么慷慨一下,有点痛快,有点舒畅。但我记得,只是诗中所说的“三尺”,不知道邻家受到感动,也退让三尺,张吴两家之间的巷子,实际成了“六尺巷”。

  张英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又是大文人,先后任《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著有《周易衷论》。张英儿子张廷玉,也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雍正时代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规章制度,都是他主持制订的。他也是大文人,《明史》就是由他任总裁而成书的,著有《传经堂集》。父子二人,都是清代重臣,在桐城小县里,显然是钟鸣鼎食之家。

  想到张家如此显赫,面对这篇碑文,我顿生疑窦:碑文记述的故事,真的在这里发生过吗?

  怎么能不怀疑?!宰相的宅门,威慑一方,何至于会受到邻居欺负?吴氏是什么人,怎么敢于侵占权势者居宅一边的空地呢?家人对吴氏行为不满,竟然要向张英告状,求他出面摆平,难道桐城县官不管宰相老家的事?“驰书”二字,既表现出了家人的愤慨、着急,又表现出了无奈。吴氏即使在当地很有势力,也远远不是宰相之家的对手。太岁头上动土,动了居然无妨,匪夷所思!

  “六尺巷”里静静的,幽幽的,没有别的游客。那一头有人说话,这一头听得清清楚楚。我忽有奇想:这巷子是不是历史的时空隧道?穿越过去,会不会走进300年前的时空,遇上张英的家人呢?按照常规解答不了,大概只有张英的家人才能说得清吧。然而,“六尺巷”毕竟不是时空隧道,我漫步其间,走不进300年前。侵占宅基地的事件,在那个年代,在文气厚重的桐城,为什么能够发生,只有自己猜想了。

  合理的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张英家教极严。至少在故乡,他不张扬权势,欺压邻里。教育管家护院的人,要懂得以礼待人,吃点亏,没什么了不起,不要与人计较。如果不是这样,吴氏与之为邻,避之犹恐不及,哪里还敢去惹事。俗话说,宰相家奴七品官。这等事,家人何须告到京城,他们一顿拳脚,准将吴氏打得落花流水。自己懒得动手,告到县衙,县令也会慌忙出面,抓人打板子。否则,宰相在京城一发怒,小小的桐城县令,乌纱帽还戴得稳吗。

  “让他三尺又何妨”,话语很随意,口气很轻松,还带有很浓的幽默感。高风度,大气量,尽显其中。“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句诗明白如话,也最有意味,最为精彩。秦始皇多么了得,如今又到哪里去了?不朽的,只有业绩,只有万里长城。家人终究也是通情达理的人。先前的气量没有那么大,听了张英的教诲,立即换了脑筋,长进多了。他们不再与邻居争辩,退让了三尺宅基地。这结果,与我的猜测,即张英管家严格,门风不错,可以相印证。

  不与民争利,向来是官德的重要一面。张英写给家人的诗,深受后人喜爱,在于它将这种官德表现得明显不过。诗中显示的人格很可敬。心胸宽广,有情有义,非常感人。有理有据,谆谆教诲,非常服人。邻人吴氏听了,也被感动,主动退让三尺。道德的力量,在这里显示出了强大的感染力。看来,封建时代,并非一切官吏都那么霸道。有的不仅自己勤政为民,还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严于责己,宽以待人,不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即使是高官显贵,也很讲究处世之道。在某件事情上,往往会做得很好,成为后人的风范。

  从文学的角度看,张英的这首诗说不上多么好,称不上不朽之作,文学史上没有它的位置。从为官道德上讲,从社会作用上讲,它却是可以称之为不朽的。300多年来,它广泛流传,刻在人们的心碑上,就是明证。其受到民众欢迎的程度,净化民俗官风的作风,决不在那些经典诗作之下。

  张英为官如何,我没翻《清史稿》,无力做出评价,一篇小文也不可能说清楚。仅凭一事对人做出评价,还有可能出现片面性。但无论如何,张英在这件事情上所反映出的风格,值得后人敬仰。讲究宽容,讲究礼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宽容,没有礼让,又哪有和谐社会。“六尺巷”至今为人纪念,当有它的价值,其蕴含的美德为今人所需要。

  1958年,中国与苏联关系逐步恶化,双方军事对峙,局势紧张。毛泽东会见苏联大使尤金,就引用了这首诗。毛泽东的意思,当然不是允许人家侵占我国的疆土,不可能“让他三尺又何妨”。国与国之间,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是原则问题,不可侵犯,不可干涉。他是希望双方都克制一点,礼让一点。张英遇到的问题,是邻里纠纷,是私宅之间的矛盾,用不着“寸土必争”。如果是国土问题,是异邦侵略的大是大非,身为国家重臣的张英,决不会说出这类胡涂话。当然,在外交场合,不妨灵活一些,幽默一些,举重若轻,不失大国风度。

  桐城北面有座龙眠山,那里有张英父子墓,至今保存完好,桐城人称为大小宰相坟。看来,他们在故乡的声誉还不错。当年,归葬故里的选择是对的,乡亲们一直在祭奠他们。可惜,路过桐城的时间太紧张,没有功夫去龙眠山。

  两米宽的巷子,路面铺着鹅卵石。绵绵阴雨下了很久,卵石上长出了苔藓,光滑得很难行走。这巷子原本就不是供人行走的,它承担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道义,一种美德。100米不算长,我走了两个来回,沉思默默。若不是急着离开桐城,我还会走下去……

[/size]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0

主题

647

回帖

66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6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8 13: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六尺巷,走进历史,感受风雨.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8 16: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桐川[/B] 发表:
[size=3]

  两米宽的巷子,路面铺着鹅卵石。绵绵阴雨下了很久,卵石上长出了苔藓,光滑得很难行走。这巷子原本就不是供人行走的,它承担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道义,一种美德。100米不算长,我走了两个来回,沉思默默。若不是急着离开桐城,我还会走下去……

[/size]
[/quote]

[size=4]
是的,我们一直走在这巷子里。。。。。[/size]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

主题

742

回帖

803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03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1-18 16: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里的事``回首永恒的精华``因真实更值得思绪``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06

主题

7931

回帖

1万

积分

巡查专员

躲在光明中默默观看

Rank: 8Rank: 8

积分
12739

桐网巡查发帖超人钻石会员自我鼓励活动大师桐网元老激情之星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鲜花(17) 鸡蛋(2)
发表于 2006-1-18 18: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他三尺又何妨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