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01|回复: 9

一个文化群体的魅力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7 11: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2]个文化群体的魅力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0:51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在皖江文化中,1903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这一年,在学问和人格方面堪称楷模的旧学领袖吴汝纶病逝于家乡津桥,而新的精神领袖陈独秀在安庆藏书楼演说中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两人,一个曾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一个后来担任了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均为当时的知识分子领袖。以陈独秀为中心的皖江近代型知识分子,活跃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北伐时期,逐渐消亡于1927年“清党”的血雨腥风中。20世纪的皖江文化,直接秉承的两大传统是桐城宋学和徽州汉学,这两大传统均为中国传统文化后期的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以江永、戴震为代表人物的徽州汉学是乾嘉学派的最高峰,而桐城派经曾国藩倡导后,几乎与传统同义。理学陶冶的威严、持重的人文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从方苞、姚鼐到梅曾亮、吴汝纶,他们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文章,更在于其由理学熔铸的人格张力。当方宗诚与彭玉麟在落日余晖下雕塑般立于江畔,江上舟中过往的考生皆行注目礼。在那一刻,这些青年士子所感受到的是渐趋沉沦的文化光芒,和在物质功利年代注定要消亡的古典精神。他们是在向一个即将逝去的时代致敬。

  哲学家说,人类创造历史,是在特定的人文背景和时空下创造的,不可能逾越,也不可能随心所欲。陈独秀、胡适只能诞生于皖江,新文化也只能萌生于皖江,他们夹于两湖与江浙之间,只能身不由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使命。陈独秀的性格悲剧,只能怪罪于桐城宋学,而终其一生对文字学和音韵学的嗜好,也只能归咎于徽州汉学。而胡适晚年更是不可救药地花十几年时间考证《水经注》,为他两百年前的老乡戴震辩诬。

  但陈、胡毕竟创造了新文化,在他们身后,地域文化已趋于消亡,社会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取代了一切。人类跨入21世纪门槛之际,世界文化已趋向大同,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已来临。现在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陈、胡虽不是前无古人,但绝对是后无来者。他们的一生处在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精神与功利、正义与邪恶的始终不断的张力中,但都始终顽强地固守着胸中的“道德律令”。如一位作家在文中所说:“我认为,陈独秀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而革命家则是单纯而天真、固执而顽强的侠客和文人的结晶体,亦即葛兰西所说的‘哲学的实践者’。”

  这一批人,亦即皖江近代型知识分子,以陈独秀家族为核心,似乎不仅应该包括吴越、徐锡麟、熊成基、范传甲、程家柽、韩衍、施从云,包括李光炯、潘赞化、光明甫、邓以蛰、易白沙、王星拱、程演生、刘文典、高一涵、胡适,还似乎应该包括高语罕、徐谦、尹宽、章伯钧。他们是一群彻底的理想主义者,也是政治上彻底的失败者,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孤立无援的。他们崛起于辛亥革命,中间未死者又大多在《新青年》发表文章,在北伐后被各派政治力量所抛弃,以至被人们故意曲解和遗忘。

  几年前我到北京拜访舒芜老先生时,在谈话的间隙,他沉思了片刻,突然告诉我:“陈独秀在江津期间,去世前不久,很兴奋地告诉朋友说自己梦见了李光炯。”我当时感到有点震惊,联想到陈独秀晚年最后岁月交往的人士,如邓仲纯、胡子穆、方孝岳、王星拱、高语罕、朱蕴山、台静农等人,多为皖江一带知识分子,更坚信了我关于存在一个精神气质方面有着一致性的“皖江近代型知识分子群体”的看法。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一群体将会凸现得更加清晰。

  作者:一个文化群体的魅力


[/size]

[此帖子已被 桐川 在 2005-7-29 14:28:01 编辑过]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30 18: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鼓吹皖江文化最力者也是桐城人,有趣.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9 14: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和童中同样的疑惑,我感觉作者一惯的思路好象是:

桐城文化---皖江文化的核心,

树立皖江文化的地位,

皖江文化---皖省文化的龙头,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94

主题

1716

回帖

191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1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9 14: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皖江文化---还是慎提吧,不伦不类的文化。
桐城文化就是桐城文化,叫什么皖江文化,gou p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4: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说一句:安庆代表不了皖江!马芜铜池等地根本不认同这种说法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4: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将慎谈此类学界不能广泛认同的话题!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3

主题

737

回帖

111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11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9 14: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蛮好的文章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9 15: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ooo[/B] 发表:
蛮好的文章啊
[/quote]

作者关于此类文章已经写了一个系列了。大约我都读过罢。记得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感觉还是蛮好的,以为作者在宣传桐城文化。但读多了,真的觉得是“为赋新篇强作文”了。

首先令人不快的是,桐城文化成了皖江文化的包装,而作者又说地域文化已经消亡,就是要我们不要再提桐城文化甚至徽文化了,那么他所提的“皖江文化”是不是一种“地域文化”呢?我很疑惑。

其二,“皖江文化”似乎成了以安庆为中心的代表。那么俗称“皖江八百里”的沿江地市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呢?难怪“皖江文化”不为安徽其他地方人所认同了。与其花力气鼓吹一个得不到广泛认同的以安庆为中心的所谓“皖江文化”,不如继续深入发掘“桐城文化”这既有的品牌,何乐而不为?

其三,从来文化都是民族的,特色文化更是地域的。如果说地域文化消亡,是不是一个民族已经消亡了呢?是一个地域已经消亡了呢?自古仁人志士总是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为自己生命的重要构成,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总是守着自己尊奉的文化不放,甚至不惜性命地千方百计传民族文化于后世。而桐城人尤甚。名冠有清一代的卓越的文学大家戴名世,就是因为久受桐乡儒风浸润,生长于清却偏偏对晚明萦怀情愫,以致惨遭文字狱杀害,并殃及几百口族人沉尸自家门前的清水塘。戴名世之后,又有多少桐城男女英杰,一再以身去殉民族文化。如握枪杆子的桐城派文人姚莹,如暗杀时代胆子最大的桐城人吴樾,如报仇怒毙孙传芳的桐城人施剑翘……他们和戴名世一样,激情书写了一笔笔厚重的历史。而这正是桐城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

本人才疏学浅,希望得到作者乃至方家的指点!



[此帖子已被 快雨堂 在 2005-7-29 15:29:37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8 19: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一群体将会凸现得更加清晰。
----------------------------------------------
有点不大相信.再说,皖江文化群体好象也未必是那么回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7-27 19: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文章过去读一两篇,有点味道,但读多了,越读越乏味。再读此篇,有些“为作新篇强作文”的味道,冒昧冒昧,本人才疏学浅,如有冲撞,请楼主海涵!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