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2] 位于巢湖的淮军昭忠祠建成后,理应立一块碑记,那么由谁来写这块碑记呢?此时,随着日本步步进逼,中日之战已迫在眉睫,李鸿章自己既无时间、也无精力来做这篇文章,于是便请家庭教师范当世出面,邀请时任莲池书院山长的“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撰写。吴汝纶果然不负所托,以出众的文采和史家的慧眼,于当年6月间抱病写成了一篇洋洋洒洒1800余字的《合肥淮军昭忠祠记》。
淮军成军30年来,历经数百场战争,其中大的战争共有3场:“平吴”“剿捻”和中法战争。前两场是内战,中国人打中国人,并无光彩可言,只有中法战争算是和入侵的法军打了个平手。眼下中日大战一触即发,关于淮军腐败、不堪一击的传言正在飞短流长,如何评价这支自1870年起就成为国家海疆防卫重镇的军队呢?吴汝纶在他的这篇《合肥淮军昭忠祠记》里,浓墨重彩所渲染的正是这一点。他认为淮军在中国军事体制从传统向近代化的过渡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淮军的不朽,就在于它长期充当了近代国防的主力军。正是由于淮军孜孜不倦地学习了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包括引进军事器械和改进训练方法),才使得它在当时国内诸军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顽固保守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淮军的装备近代化在当时又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就使得他对即将来临的中日大战忧心忡忡。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吴汝纶特别提到:“汝纶则取国家兵制之变及淮军所以制胜者论之,俾后之谋国是者有考焉。”
目前,巢湖市的旅游、文化部门,正投入巨资,抓紧修复淮军昭忠祠,并计划于明年5月向游人开放。修复后的昭忠祠,其陈列内容将以纪念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战争等历次对外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烈,以及在长期镇守疆土中具有杰出贡献的淮军将士为主体,展示淮军各支部队的阵容以及整个淮军发展的简史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