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9|回复: 3

[转贴]当前桐城派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6-19 22: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3]当前桐城派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江小角 方宁胜

在肯定桐城派研究可喜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深入开展桐城派研究,还存在着资料零散、缺乏和研究队伍人员老化、后继乏人两大困难。就研究现状而言,仍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旧、浅、散、窄的问题,即因袭旧说的多,创新不足;泛泛评论的多,深度不足;个案研究的多,宏观综论不足;关注文论的多,涉猎面不足。一句话,全面考察、综合分析的少。“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的全面批判,特别是一度盛行的“左”倾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禁锢着人们的思维,以至影响对桐城派的公正评价和创造性研究。比如,在当今学界,对桐城派的政治倾向和社会作用持否定态度的仍有不少。黄保真的《中国文学理论史》认为桐城派古文是“为清王朝鼓吹休明的文学”,其文论是“以清廷的统治思想为依据,以清廷的文化政策为准绳”的。敏泽所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在论及桐城派时,认为桐城派“从他的创始人方苞起,都是和封建统治者一个鼻孔出气,以维护封建反动统治为己任的”,“这就是桐城派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王献永坚持认为“桐城文派一开始,便深深地植根于清王朝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渊源中,它与当时作为政治核心的清政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十分自觉地服务于封建政治。桐城文派在以后的发展、演变中,不仅自始至终保持着这一特点,而且愈到后来愈发显得突出。他们公然坚持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儒家道统为指导思想,以桐城文统为工具,忠心地服务于中国封建社会末代的统治。……其思想、政治倾向,显然是封闭、保守、落后甚至是反动的”。宣奉华认为,桐城文论“是封建文化力求占据即将失去的历史舞台在理论上的挣扎”,“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没落的时代必然会出现的文化思想的逆潮流的一个实例”,“‘义法’之论,‘音节’之说,尽管在个别地方有精辟、独到之见,但在总体上是不可取的。”以上观点出现于思想解放的新时期,虽自圆其说,但其对桐城派缺乏历史的科学的全面的把握和认知,则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充分说明了进一步宣传、研究桐城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未来的桐城派研究要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继续弘扬实事求是、埋头苦读、严谨治学的精神,克服主观、浮躁作风,付出艰苦的努力,求得桐城派文论思想及其价值的真谛。
第一,在详尽占有材料和广泛了解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选定新的研究视角,找准新的研究切入点,运用新的分析方法,在研究成果上力求有新的突破。
一要突破传统的研究范围。从侧重于文论研究向全面研究转变,将桐城派与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联系起来进行整体研究,以便全面评价桐城派的历史地位,探寻桐城派的发展规律,将其置于深广的历史背景下给予准确定位。
二要突破传统的研究对象。不但要对桐城派大家名作进行深入研究,也要对处于次要地位的作家、对一些桐城派后学的作品甚至名家们的非名篇予以足够的重视。虽然这些作家在桐城派中的地位或许并不显赫,但在宣传桐城派文学主张,整理桐城派作家作品,扩大桐城派影响方面起过积极作用,有的还在发展地域文化,培养文学后进上有较大贡献。研究桐城派,自然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否则桐城派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面貌就不完整,形象就不丰满,特征就不明显。
三是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要把桐城派研究从以人论文、就文评文的感性层面提升到以文为本、全面考察的理性层面,特别是要注意把桐城派的名家与同时期或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倡借鉴和运用哲学、美学、文艺心理学、人才学、历史地理学、比较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将桐城派置于由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交互作用所构建的学术平台上,进行科学研究。
第二,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
桐城派是一个前后相续、不断发展、带有规律性的独特文化现象,要实现对它的本质认知,既要有微观的细致辨析,也要有宏观的深刻认识;既要有对桐城派多角度的综合分析,也要有对社会历史长时段的冷静思考。这就需要研究者有广阔的视野,渊博的知识,创新的才能,能察前人之得失,发一己之新见。百年来的桐城派研究之所以能取得相当大的成绩,主要在于有一批像钱仲联、姜书阁、王气中、王树民、魏际昌、吴孟复、任访秋那样融贯今古、学识超卓的领衔者。世易时移,桐城派研究领域年轻人才缺乏的现象也已显现,成为制约桐城派研究向前推进的重要因素。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应花大力气培养一支由博古通今的学术大家领头,德才兼备的中年骨干担纲,品学兼优的青年才俊助阵的桐城派研究队伍。一是要成立具有全国影响、级别较高的桐城派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稳固的学术阵地,广泛联络分散在各地的桐城派研究人才,进行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以提高桐城派研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研究人才。建议安徽省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大、华南师大等高校的桐城派研究专家有目的地培养有志于桐城派研究的研究生,以改善桐城派研究队伍的人才结构,为桐城派研究的持续发展打下人才基础。三是积极申报并组织一批有影响、有创意、高品位、高质量的桐城派研究项目,开展学术攻关,打造拳头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占领学术高地,从而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改变过去那种壁垒森严、各自为阵的封闭局面,以项目建设带动人才的尽快成长。
第三,协力推进桐城派研究的学科化建设。
桐城派是一块极富研究价值和学术吸引力的园地,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学科化建设将是一个切实而极富诱惑力和挑战性的奋斗目标。应当说,桐城派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有着足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研究桐城派,对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会起到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桐城派研究发展到今天,已具备了建立一个“中国古代文学”下的子学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现在要着手建立桐城派研究的学科规范即学科制度。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系统整理桐城派作家的作品,尽可能全面的归集桐城派研究资料,尤其要搜集发掘清代史书、传记、文学总集、未刻稿本、抄本、碑铭、书信、报刊、家谱、类书、丛书、辑佚书、年谱、学案、目录、笔记中的桐城派研究第一手资料,形成完备的桐城派研究专题目录,以基本文献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桐城派研究的纵深发展。要对桐城派研究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开展以桐城派研究为对象的理论探讨,科学地界定桐城派研究的内涵、性质、特征、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力争形成桐城派研究的逻辑体系和理论框架,使之向具有边缘性质和横向综合性的独立子学科的目标迈进。
总之,只要我们不懈努力,21世纪的桐城派研究必将拥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size]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6-20 23: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尚未成大气候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6-19 22: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政府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6-20 09: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1][size=2]《桐城报》:桐城派研究渐入佳境

赵国平报道 经过紧张的筹备,定在我市举行的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万事俱备,只待帷幕拉起。弘扬传统历史文化,展示安徽人文风貌,交流最新学术成果,共商文化发展大计,是这次会议的主旨。
桐城派, 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 刘大木魁、姚鼐都是桐城人而得名,它崛起于清康熙年间,衰亡于民国初年,前后绵延200余年,先后归聚散文作家1200余人,形成“天下文章出桐城”的文学奇观。
1985年11月上旬,首届“桐城派学术讨论会”在桐城召开。那次会议邀请了来自日本、香港和内地十六个省、市的知名学者参加,收到论文70余篇,会后黄山书社编辑出版了28万字的《桐城派研究论文选》。这次学术讨论会是1985年中国学术界的一大盛事,在桐城派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今,20年过去了,桐城派研究走过了为桐城派正名翻案的初级阶段,进入了全面推进、繁荣兴盛的新时期:研究成果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机构相继成立;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新识迭出。
2000年7月14日,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推动下,桐城市桐城派研究会宣告成立,从此,桐城派研究工作有了巩固的阵地和坚实的载体。5年来,为光大历史底蕴,展现文都风采,研究会的同志不辞辛苦,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创办《桐城派研究》专刊,编辑出版了3部学术专著,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并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
随着桐城派研究会升级的条件成熟,2004年6月,省社科联发文批复“同意筹备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11月,省民政厅同意成立“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筹备组”。这次在桐召开的会议将宣告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正式成立。
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及有关方面人士应邀参加这次会议。据悉,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卞孝萱,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桐城派名家文集汇刊》项目主持人严云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刘学照,贵州大学清史专家张新民,中国社科院《文学遗产》编审王毅等都将莅会
[/size][/size]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