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2|回复: 10

余徐刚:为“诗歌皇帝”立传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6-16 14: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徐刚:为“诗歌皇帝”立传


--------------------------------------------------------------------------------
2005-06-16 00:32   中安网  



  中安网6月15日讯(通讯员:刘章侠、蒋六乔) 讲余徐刚的故事不如说是在讲余徐刚的勇气,因为他的故事中并没有什么奇迹,一步一步,都从他的勇气中走来……坐在我们面前的余徐刚,戴着一幅宽大深度的近视眼镜,说话时习惯性地抬手轻扶镜框,从穿着模样看,近乎学者派头。身高1米76的他面部略显粗糙,方言很重,但音色却很浑厚,给人一种“少年老沉”的印象。正在安庆大学(筹)艺术学院读大三的他,以自已的聪明智慧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写出了12万字的《海子传》,填补了国内海子研究的一项空白,同时成为我省高校在校学生公费出书第一人。2004年3月26日是著名诗人海子离世15周年,出版发行的《海子传》,对于喜欢和研究海子的人来说,是一份不能忘却的纪念和一本很好的资料。

  从合同工到大学生

  余徐刚,1980年10月13日出生于桐城市金神镇。算是海子的老乡。上小学之前,他们举家迁到了铜陵。1998年,余徐刚考入了铜陵有色技术学院金属冶炼专业,两年后分到铜陵第一冶炼厂当了一名鼓风炉本床添料工。2001年一则“知识改变命运”的公益广告深深触动了余徐刚。他决定重新拿起高中课本复习,准备参加2002年的高考。他一有空便到铜陵县一中旁听,有时还登门求教铜陵有色机厂中学的艺术老师胡烨明。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余徐刚白天拼命地工作,晚上潜心钻研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4月,余徐刚以234.33分好成绩顺利通过了艺术类高校专业课考试,后又在7月份的高考中以文化课316分的好成绩被安庆大学(筹)艺术学院录取。2002年9月14日,余徐刚成为一名正式的艺术类大学本科生。

  入学后的余徐刚如鱼得水,异常活跃。学习之余,他经学院领导同意,办起了师院艺术报,其间常与院团委书记戴维义、辅导员张浩、白鲸文学社李进等进行文学和艺术交流,包括对海子诗歌艺术的探讨。

  从知音到崇拜海子

  诗人海子,被当今诗坛尤其是广大诗友推崇为“诗歌英雄”、“诗歌皇帝”,甚至视之与世界级的先锋派诗人齐名。近年来,随着《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等的结集出版,海子的诗歌成就越来越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他的作品不仅获得了人民文学奖,海子本人也被公认为朦胧诗人以后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北京的学生常常在广场集体朗诵海子的诗,纪念他们心中的“诗歌英雄”,有人说这是一个诗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许多诗歌爱好者还常常不远千里,来到海子的故乡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祭奠海子。

  像许多诗歌爱好者一样,2003年五、六月间的一个周未,非常喜爱海子诗作的余徐刚带着相机来到了海子的家乡,结识了海子现已71岁的父亲查振全和68岁的母亲操采菊,并在他们的带领下参观了海子墓。海子的墓安置在组成查湾村的几个自然村之一的大革组北面约半华里地的一片黑松林掩映的乱坟岗上。海子墓前立着一块白色大石碑,在雕刻着黄龙和黑鹰模样的图案的墓碑中间,刻着“显考查公海大人之墓”的字样。墓的两边栽着两棵万年松。墓的右下脚镶嵌着两块彩雕石佛像,这两块石佛是海子1988年9月第二次游历西藏时,在从日喀则返回拉萨的路上于玛尼堆中所选,背回北京后长期置放在他昌平政法大学的宿舍,去世后由其父母带回老家,被嵌在他的墓墙上。墓的前方是一方荷塘,夏天一到,荷塘里白色和粉红色的荷花在绿色荷叶衬托下,竟相开放,景色宜人。据海子的弟弟说,海子小时候喜欢来这里钓鱼、洗澡、玩耍。在成为一名北大学子和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诗人后,他每次回家探亲时都会在这一山岗林地作心灵漫步。

  向以“乡村知识分子”自居的海子,在自己的故乡是寂寞的,因为他们彼此间具有的那种心路相距太遥远。然而,余徐刚却是另一番感觉,他经过十多次探访海子故乡,从海子亲朋同学那里了解到海子大量的艰苦生活及成长历程,深深感到自己已从一个知音变成了一个崇拜的追随者,心灵感应与海子很亲近,似乎海子就在自己身边,自己就在海子近旁,气息相通,一呼即应。

  从诗歌到感悟精神

  余徐刚在海子家乡采撷到海子生命足迹之花,全是“含金量”极高的故事,特别是有幸地触摸到海子一大批生前使用过的书籍、生活用品、自己和女友的生活小照等。这些东西是用装过肥皂白酒雨鞋等的纸箱子盛装的。余徐刚为让诗友分享海子的信息,就陆续将这些发现和心得体会写成文章发表于报刊和网站上,引起了全国广大读者的关注。其中特别关注的是伍恒山,此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江苏文艺出版社第三编辑室主任,副编审。他被余徐刚的一些文章所吸引,并一再鼓励余徐刚为海子写一部传记文学性质的小说。因为海子的生命虽己转化为他的诗歌,长存于我们的记忆;而我们需要一部海子的传记,以便使我们自己确信我们就在他的身边。

  自己掌握的资料虽然比较全,但作为一个在校学生,写几万字还可以,要写大部头的书,哪有时间与精力?余徐刚陷入矛盾之中。2003年11月20日,余徐刚接到了江苏文艺界出版社将《海子传》列入公费出版的计划后,在艺术学院金根山、江陈宝等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决定签定图书出版合同,承担起写作《海子传》的重任。

  写诗歌需要青春,而写小说则需要阅历。海子的生前好友——诗人、中央美术学院的西川曾说,写海子传的人最好是一个学者,至少要够得上半个学者。因为海子是一团火、一颗星。但仅只了解这一点并不就能写成一本有关海子的书。像为任何人作传一样,为海子作传的人也必须做大量脚踏实地的工作,包括阅读那些构成海子精神背景的书籍,对现成的材料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分析,寻找并发现线索,对一些当事人进行采访,甚至进行必要的实地勘察,一句话,这其中有一部分属于十足的学术工作,不是个人冲动或自我期许所能够代替的。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要写海子传难度可想而知。但果断、坚强和刚毅的余徐刚,却要用“海子精神”写海子传。当笔者问及海子精神的真谛时,余徐刚信口背诵了海子的诗:“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启发下,余徐刚不达目的不罢休。

  2003年12月上旬,征得艺术学院领导的同意,余徐刚带着艺术学院江陈宝副书记资助给的千元路费到北京大学——这个赋予了海子以精神火焰和飞翔翅膀的中国最高学府实地采访。其间他走访了五四文学社、幸存者俱乐部,还有海子工作过的中国政法大学等地。余徐刚了解到,海子自始至终生活在诗中,他不看电视,不听收音机,不会骑自行车。海子在昌平的房间里,以前除了一张床和几张桌子,只有满满的几书架的书。他的爱情生活屡屡受挫,他爱过四个女孩,可她们最后都离他而去,以至使他认为这是命运女神对他的惩罚。

  海子在许多事情上都表现出他不合群的“个”特征,殊不知生命的世俗欢乐,无一不是以“群”的形式体现的,但“群”又使生命个体必须付出代价,以对个体生命中那种最具光彩的个性元素的剥夺,使之获取“群”的接纳。1989年3月14日凌晨,诗人海子发出了这一尖锐的质疑。3月25日,他从自己所执教的中国政法大学失踪,当人们于3月26日找到他时,他己卧在山海关龙家营的一条铁轨上。

  从大学生到准作家

  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余徐刚白天上课,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2时在安庆大学老校区一间寝室里掌灯写书,为避免违约责任,这位在2002~2003学年度获得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的“才子”,不得不给自己“下达”写作任务,一天不完成5000字决不休息。通过近30个不眠之夜的鏖战,终于在去年12月24日平安夜完成了12万字的《海子传》。中文系的一位同学看了初稿后连哭了两次,初稿交到出版社后,第一次就顺利地通过了三审,这在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历史上也并不多见。在《海子传》中,余徐刚打破前人的写作规律,用优美的文笔和真挚的感情全面地记录了诗人痛苦而又充满激情的一生,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再现了一个把生命附给诗歌的杰出青年诗人……

  海子,原名查海生,这个创造了中国新诗奇迹的人,1964年3月26日出生于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1969年,海子5岁那年,当年的的公社革委会(如今的高河镇),在公社所在地一个露天大戏台上举办了一次全公社的毛主席语录背诵比赛,36岁的查振全领着儿子查海生参加比赛,小海生一口气背诵了48条语录,惊人之举在高河镇引起轰动。

  1979年,15岁的查海生以370分考取了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法律系(当年安庆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是290分)。这个轰动当年的安庆市、也是查湾村前所未有的新闻,曾为这个村庄带来了多少时日持续不休的话题。在大学学习及后来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海子用诗歌对人类精神和生命本质作了诗意化的总结和挖掘,从1984年创作的《亚洲铜》到1989年临终前创作的《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始终坚持以诗抒发情怀,他像一个漂泊的精灵在祖国大地上漂流着,从北京到故乡,到青海、内蒙、西藏、四川……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家乡的麦地、亲人、烈酒;草原的星空;青海湖边长发飞舞的姑娘;四川盆地的玫瑰花园……他使人们内心充沛的感情在一个特定的旋律中和谐地流动起来,使“诗”成为“歌”。早在1986年,青年散文作家苇岸就说:“这个青年人不得了,他驾驭语言的能力登峰造极,好比樵夫拿起斧头劈木头般自如”。

  海子有一种高强的文化转化能力,他能够随时将自己推向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远方,与此同时,他又能够将这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远方内化为他生命本质的一部分。海子的诗不但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也彻底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概念,成为中华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写作到呼号纪念

  海子并不是一个人去如风吹、命灭如烟散的青年,他留下了太多的信息,还活在远方那一广大的文化世界。海子去世后,在北京参与料理海子后事的西川曾来信关照海子家人:“如果外边有人来,请能热情接待,因为前去海子家乡的凭吊者,应该都是珍惜海子诗歌的人”。海子的父亲本是一个非常性急的人,为常年在家迎候那些喜爱海子的诗友们,现在在家经营一家小店,实际上在这个偏僻的山村里,小店的生意并太好,店前经常门可罗雀,他把海子的书放在店里,与其说是做小买卖,不如说是在宣传中国新诗文化。

  几年前,海子的己近七十高龄的老母亲放牛时不慎被牛绊倒,落下了由腰骨骨折引起的多种后遗症。这是肉体的痛苦,但她有精神上的幸福——梦里见到她的海生。海生的妈妈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为儿子建造一座小型纪念馆,为的是能够将海子的图书资料、遗物等东西保存下来。现在海子的那些东西和小店杂物摆在一起,凌乱不堪。《西藏唐卡》等2000多册海子生前购买使用的图书杂志,许多都己被老鼠啃过。书被用这样的方式保存起来,虽然不再有被“借”走而一去不返之虞,但它们自身却受到了无法复原的伤残,一些书己经被老鼠啃得稀烂,令人十分痛惜。

  现在,想悼念海子的人也很多,一些人到了怀宁后,却难以找到他们家,大多要费一番周折才找得到。为方便诗友,也为关心热爱海子的人们了结一个心愿,余徐刚十分赞成海子妈妈的愿望和打算——尽一切可能尽快修建一小型纪念馆,他为此正奔波着。

  “如果没有海子父母提供的大量资料和80余幅照片,《海子传》就会缺少灵性,是海子,海子父母成就了我”余徐刚告诉笔者,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学业有成,作为一个艺术学院的科班学生,毕业后,他还会为海子,为更多热爱海子的人作点事情,包括资助海子的父母。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12 17: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安庆艺人[/B] 发表:
作为桐城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维护语序刚的名声.
[/quote]

那也得分一个好歹吧!

只不过写了一本书,吹成这样,不知为何,
文都无人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6

主题

1395

回帖

264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42

论坛建设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12 09: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的诗歌看不懂得
比较爱看王维白居易孟浩然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

主题

539

回帖

54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1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12 09: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熟悉的那一句诗:我有一幢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7

回帖

8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12 11: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桐城的年轻人,我们应该维护语序刚的名声.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1: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 桐网会力尽所能宣传在各条战线上有所作为的桐城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

主题

742

回帖

803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03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6-11 2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一位海子时代的作家这样说过:从合肥进入桐城``雾蒙蒙的天空变得清新豪爽起来``淳朴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人民``
希望爱协作``懂艺术的余徐刚``一路走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4: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徐刚,桐城市金神镇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0

主题

341

回帖

54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6-16 14: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看过,新浪上有他的文章 的连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

主题

168

回帖

17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7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6-16 17: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桐川[/B] 发表:
[size=3]余徐刚:为“诗歌皇帝”立传


--------------------------------------------------------------------------------
海生的妈妈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为儿子建造一座小型纪念馆,为的是能够将海子的图书资料、遗物等东西保存下来。

[/size]
[/quote]
在怀宁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海子母亲的这个愿望已经实现.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