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9|回复: 2

[转贴]桐城文化与徽商共逐中国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4-30 19: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3]安徽省文海英副省长专访:桐城文化与徽商共逐中国

记 者:您好,文副省长。

文海英:你好。

记 者:我们是2005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官方网站记者,请您介绍安徽的经贸情况,好吗?

文海英:好的,谢谢。安徽省这几年来发展比较快,这与它的地理优势分不开的。安徽省东*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安徽省处于中国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较为有利的位置,便于客商将其产品和技术输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铁路陇海线(亦称欧亚大陆桥)和长江通道,分别横贯安徽北部和南部,向西可以挺进中西部腹部开拓市场,向东则可以经长江从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港经数小时到达上海;经陇海线到达连云港,便捷地进入海外市场。津浦、京九两条铁路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北达首都北京,南达上海、香港。从合肥至上海的高速公路,只需6小时的车程即可抵达上海口岸。合肥机场已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西安等3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安徽省周边省份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安徽与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浙江六省接壤,以安徽为基地,向周边省份覆盖的人口约5亿,占全国人口的30%,这给安徽省的发展带来非常有利的条件。

记 者:是的,对中华文化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安徽历来是一个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桐城派就是一个令人敬仰的文学派别,安徽同时也是商界不可不敬慕的地方,比如徽商就是在这里诞生的。文副省长一定对此感触很深了。

文海英:是的,安徽历来是文商兼备的好地方,既崇文亦崇商。从文化方面来看,安徽历史上文风淳厚、崇尚教育,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层出不穷,群星灿烂,较为著名的有老子、庄子、三曹(曹*、曹丕、曹植)、华佗、包拯、梅尧臣、方以智、戴震、方苞、程大位、程长庚、邓石如、黄宾虹、陈独秀、胡适、陶行之、冯玉祥、王稼祥、杨振宁、邓稼先等。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盛行于康乾盛世的桐城文派,曾在清代文学中独领风骚;皖南山区的古徽州是徽商的故乡,相伴相生的徽州文化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此外,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安徽还是宣纸的故乡,宣纸、歙砚、徽墨、徽州雕刻、芜湖铁画等名扬四海。

从商贸方面来看,徽商闻名海内外,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组成的“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组成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不断地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喜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可以说徽商的本质是儒商,这种为商理念与当代的经商之道是相与吻合的。

记 者:是啊,安徽不仅有浓厚的文化,同时也有绵长的商贸传统。从经济资源来看,安徽有哪些优势呢?

文海英:安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已发现各类矿产1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67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9种,保有储量居全国10位的矿产有38种。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省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1.92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煤、铁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和潜在价格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安徽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发规模较大的矿产有煤、铁、铜、水泥石灰岩、硫铁矿,已形成能源、建村、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础产业,是国家级的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的能源供应基地。两淮煤田(淮南、淮北)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年产原煤4677.77万吨。全省发电量为319.3亿千瓦时。

记 者:安徽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安徽带来巨大的财富,这几年来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怎样呢?

文海英:这几年来,安徽保持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去年全年生产总值397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2年增长9.2%,是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6457元,比2002年增加640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1278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2年上涨1.7%,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上涨1.7%。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全省从业人员3544.9万人,比2002年增加44.4万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1%。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企业上市融资又有新成绩。城市公用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成效明显。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年活动扎实开展,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在全省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启动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2%,比2002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记 者:安徽省是全国有名的农业生产基地,把中国农业推向新纪元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在安徽诞生,目前安徽的农业生产情况是大家比较普遍关心的,可以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文海英:当然可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推向全国的,安徽的农业为中国走向新的进程掀开了光辉的一页,从某种程度来说,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安徽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豆类、玉米、高梁、甘薯等次之;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籽、烤烟、茶叶、蚕茧、黄红麻等。2003年,我省淮河、滁河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使全省种植业生产遭受严重影响、主要农产品有所减产。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养殖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4.7千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960千公顷次。全年肉类总产量358.2万吨,比2002年增长4.8%;水产品产量163.4万吨,与2002年基本持平。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农产品优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棉花种植面积达442千公顷,比2002年扩大77.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54.9千公顷,扩大54.7千公顷。全省稻、麦、油三大农作物综合优质率达46.2%。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3544.7万千瓦,比2002年增长5.1%。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81.3万吨,增长4.1%。农村用电量57.5亿千瓦小时,增长11%。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3285千公顷,新增21.2千公顷。安徽农业发展是平稳的持续增长的,从整体来看,正逐步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

记 者:安徽不但在农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在工业方面也有新业绩,工业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呢?

文海英: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注重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轻工业迅速崛起,目前已形成以家电、电子、纺织、烟酒、日用化工为支柱的轻工业生产体系。轻工产品花色品种从约2万种增加到5万多种,涌现出如美菱集团、荣事达集团、丰原生化集团、芳草日用化工集团、古井集团、圣泉集团、红星宣纸集团、芬格欣药业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其中美菱冰箱、荣事达洗衣机、古井贡酒、圣泉啤酒、丰原柠檬酸产量和销量在全国同行业位居前列。安徽省的工业正以更开放更活跃的姿态走向市场,与更广大的市场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记 者:在引进外资和出口贸易方面,安徽也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文海英:2003年是我省外经贸工作在重重困难中拼搏奋进,实现较快发展的一年。200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59.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2.1%。其中,出口总额30.6亿美元,增长24.9%;进口总额28.8亿美元,增长66.6%。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6.1亿美元,增长26.8%,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一年的83.9%提高到85.2%;加工贸易出口4.4亿美元,增长14.6%。分地区看,对非洲、欧洲、大洋洲的出口增长迅速,分别增长37.4%,35.4%和33.5%,对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分别增长21.7%,18.7%和8.5%。外商投资企业全年进出口额15.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5.8%。

在引进外资方面增长较快。2003年,全省各地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拓宽引资渠道,发挥开发区的聚集和示范带动作用,引进外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9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7.8%。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1亿美元,增长4.1%。去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31家,比上一年增加93家。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步发展。2003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83份,新签合同金额2.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0.1%;完成营业额1.62亿美元,增长46.9%;当年外派劳务人员3881人,增长1.1%,年末在外人数8760人。安徽也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多方合作与交流的贸易关系中,瞄准更广阔的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

记 者:文副省长,安徽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文化科技优势,在这方面许多地方是很难媲美的。

文海英:是呀,安徽省科学技术整体力量居全国前列,省会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是国内著名的科研单位和高等学府,一些学科和项目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已建成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火灾科学实验室、HT—7托卡马克装置等,在各自领域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水平。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试验室16个,省部共建实验室5个,部属实验室10个。

2003年末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7.7万人,比上一年末增长3%。从事科技活动人员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万人。全省民营科技企业5141家,从业人员18万人,技工贸总收入400亿元。

2003年全省科技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工业企业等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65.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4.4%。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经费29.2亿元,增长22%。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2003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436项。二期科技攻关及专项计划30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8项,软科学计划27项,年度重点计划55项。争取国家星火、火炬、成果推广计划项目75项,总投资23.2亿元。

专利申请稳定发展,技术监督与质量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2003年共受理专利申请2676件,授权专利1610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082项,金额8.79亿元;其中流向本省的技术1874项,金额4.25亿元。年末全省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41个。

记 者:听了文副省长的介绍之后,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钟情于安徽,走进安徽,与安徽共谋发展,同时也会给安徽走进更广阔的领地提供更多的机会,安徽文商并重的优良传统也会得到发扬光大。谢谢您文副省长,占用您那么长的时间,再一次的感谢您。

文海英:谢谢你们的采访。

[/size]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94

主题

1716

回帖

191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1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4-30 2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也想转,但是看是02年的,就没转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0

主题

429

回帖

4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79

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4-30 22: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也不过,就桐城文化、徽商,两个响亮的、拿得出手的品牌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