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3]皖山皖江育才俊 文艺报 于珈 谈汪军或许可以从令他魂牵梦萦的那方故土谈起。 八百里皖江,上乘两湖下启江浙,不仅哺育了富饶的皖江平原和秀丽的皖南山区,也孕育了以皖文化和徽文化为基础的皖江文化。古人所谓人是山川灵气所钟,皖山皖水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皖江才俊。安庆的山水人文,从风光旖旎的司空山、西风洞、天柱山,到桐城派昔日的辉煌,从陈独秀、朱光潜、宗白华,到苏雪林、张恨水,一串串响亮的名字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安庆还是中国戏曲圣地,不仅是黄梅戏之乡,也是我们的“国剧”——京剧的发源地。皖江文化犹如浩浩大川,至今仍未而且永远也不会衰竭。 汪军生于桐城,长于安庆,祖籍徽州。1989年从事创作。他追寻着自己在皖江的日子,也在追寻着皖江的历史,发生和未发生的,见过或未见过的,都在汪军的记忆中再现。也即是从寻找自己的脚印开始,时日衍移,而竟意外地和皖江许许多多先贤的脚印相遇。汪军由狂喜万分转而深沉坚实,他找到了昔日皖江的踪影,也找回了自己祖先的血脉和传统。他试图走进的是皖江“所有的日子”,在这样一个虔诚的皖江人面前,沉重的历史之门将为之开启,一个活生生的皖江将重新被我们认识。《我在皖江的日子》是汪军的一本散文集,他把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我所感受的人文与青春”。篇中又分为“人文篇”和“青春篇”两部分。下篇为“近三百年安庆区域的人文演变”,其主要部分是汪军近年来收集的皖江文化先驱著作中的一些重要篇章。他以导言的形式,梳理了皖江文化的源头以及充满生机的绵延,以让读者比较完整的看到皖江文化的发展和走向。其文笔质朴,行云流水,自然欢畅,很多篇章,犹如陈年美酒,越品越有滋味。汪军的另一本书《晚清安徽巡抚邓华熙史略》,以详实的史料记叙了清末安徽巡抚邓华熙在任期间,积极推进《时务报》《湘学报》和《盛世危言》等宣传维新变法和介绍西方政治结构的书刊在安庆、芜湖一带传播并掀开皖江地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浪潮的事迹。 汪氏为皖南著名贾儒世家,从清代两淮盐运总商汪汝善、汪廷璋、汪应庚一直到当代香港太平协和懂事局主席汪世忠。也许是血统中就有经商的特质,汪军又是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但他在商却很少言商,他的大多数时间是花在读书、写作、交游上,说他是儒商,好像也并不太准确,因为汪军不是把商放在第一位的。 这许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汪军一直在不懈的追求着属于自己人生的坐标,他到过很多地方,无论他身在何处,他的心却一刻也没离开过皖江这片热土。在飘忽不定的旅程中,最终他总要飞快地找准一条回家的路。汪军如是说:“无论我走得多远,这些废墟都离我很近,我不用触摸残砖,断壁,方志,也能感受到城市的体温。一个人和一座城市,或者说,一个人的背景是一座城市,无论如何这画面总是很美丽的”。在走的过程中,汪军显得无比年轻,对于承受着某种使命的人来说,脚下总有漫长的路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