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5 P, {) ]$ f- n T 他最早的译作是发表于1923年的竺来佛《各国对于心理学之贡献》。1947年,他经过十五六年的酝酿和准备终于开始翻译意大利美学大师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这是他的第一部美学译作,为我国译介西方美学开创先河。朱光潜是中国研究克罗齐最杰出的权威,在当时中国无有出其右者。几十年来,他钟爱自己心爱的翻译事业,他在翻译上遵循“研究什么,翻译什么”的指导原则,因此他的译著“既忠实,又传神”,成为我国译事的典范。这无疑得力于他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西方历史文化广泛而深厚的学养,对西方美学经典的稔知及对其精义的透辟把握,得力于他精通并熟练驾驭多种西方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中文表达的超凡功力。上世纪50年代起,他陆续翻译出版了路易·哈拉普的《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萧伯纳的《萧伯纳戏剧集》、爱克曼辑的《歌德谈话录》、莱辛的美学名著《拉奥孔》、普洛丁的《九部书》和意大利近代科学的创始人维柯的《新科学》等名著。 & P2 ?/ C$ a1 [, B& Y2 w. d4 c N/ P- T. b
特别要说的是朱光潜历经二十余载翻译的黑格尔三卷本巨著《美学》。黑格尔的《美学》是一部相当难懂难译的著作,其难可用8个字概括:“原理抽象,语言玄奥”。黑格尔的美学原理是建筑在他的全部哲学系统基础上的,要译黑格尔美学,就必须对黑格尔哲学有一种总的认识;黑格尔的语言带有很浓厚的经院派繁琐抽象的习气,使他所讲的道理显得非常玄奥。朱译没有采取英译者奥斯玛斯通的“意译”,而是采用“文从字顺的直译”。保持了译文的明白晓畅,在遇原文艰涩难以把握处,照原文直译,然后加必要的注释,融进自己的理解,避免了英译本那种歪曲原作原意的弊端。朱译黑格尔《美学》,成功地实践了他的翻译思想。2 t9 K. U( @8 o8 k
- `# Q" a$ Q [1 I3 H, t/ g6 M" X" _0 {( |. Q
他为人类留下了数百万字珍贵的精神财富。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令人惊叹。对他的学术成就,季羡林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译完了黑格尔美学,又翻译维柯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内容深奥,号称难治,能承担这种翻译工作的,在世没有第二人,孟实(即朱光潜)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和湛深的外语水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争分夺秒,锲而不舍,‘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的赞扬。”# V" q+ H: x y- U: u C; R8 k. c,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