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回复: 0

[散文] 物哀:逝中之美

[复制链接]

8737

主题

1942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066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昨天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哀:逝中之美
                 
                                       ——观《日本美学·物哀》后


         一

短片的解说
笨拙到
几乎让人转身离去。

但那些照片——
浸在柔和的色彩中——
让我停下。
它们比旁白更真实,
足以勾出
日本美学的轮廓:
物哀。

然后,
声音散去。
我已听不出
作者到底想说什么。



《源氏物语》——
是否只是为了
表现物哀而写?
而读它的人,
是否必须
学会感受物哀?

“雪中苍松翠竹——
各有风姿。
夜景静谧非常——
此处,可见物哀。”



我在网上读到:
本居宣长——
在江户的静空气中——
赋予了它生命。
一种世界观,
诞生于真情的自然流露。

“物”,是天地间的一切;
“哀”,是心的颤动——
在脆弱之前,
在逝去之前,
忽然袭来的那一瞬。

中国的诗句也在回声: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无边落木萧萧下”,
“昨夜星辰昨夜风”。
然而——
这只是皮肤。



它是悲伤,
却又被冲淡——
淡到静寂,
淡到雨后庭院的清空,
淡到脚步散尽的屋子。

它不是推理出的美——
而是美自己到来,
也会自己离开。
它在最盛时
寻找永恒的静寂。

可以谈,
却无法囚禁;
可以意会,
却不能抓住。
一旦命名,便会滑走——
一旦感受,
便深深刺入。



一部说不清的话的影片,
一篇走进雾中的文章——
却合力推开一扇门,
让我看见一个
原该熟悉、
却从未真正认识的世界。

如今,
我该学着走进去,
脚步要轻。



           二

它始于江户的静空气——
本居宣长
为一种心底早已明白的感受
取下一个名字。

物哀——
物之感伤。
不是被尖锐化的悲泣,
而是那种柔软的疼,
当美与失落
一同到来,
牵着手而来。



瞬间,就是全部的真实。
樱花花瓣随风松落,
冬日的阳光
斜倚在纸拉门上,
第一声蝉鸣
劈开夏日的静。
它在思绪生起之前
便已被你感知。

它不是推演出来的美——
它不请自来,
也不告而别。
那是在静立中看着瞬间
因结束
而成为永恒的艺术。



在《源氏物语》中,
是宫廷的一次回眸,
是季节的更替,
是不加修饰的离别——
没有宏大的高潮,
只有情绪的潮汐
在悄然起落。

它在浮世绘的沉静色调里,
在水墨画的留白中,
在能乐的停顿里——
那里,沉默比台词说得更多。



而在别处,
别的语言
也曾用近似的调子说过。

在中国,
有“情景交融”的诗意——
花随时节而泣,
鸟因离别而惊——
但那一刻
常被安放在
道德或宇宙的框架之中。

在西方,
有浪漫主义的“忧郁崇高”——
济慈的秋天,
华兹华斯的牧野——
但那里,自我是舞台中央,
失落
总要折射出诗人自身的有限生命。

波斯的抒情诗里,
转瞬的玫瑰
是灵魂通向神性的隐喻。
而在地中海,
希腊的 kairos——
恰当的时机——
是抓住它,
而不是任它流去。



物哀既不是这些,
又与它们都有相通之处。
它拒绝道德化,
拒绝超越化,
拒绝为美寻找目的。

它只要求
你去看——
在看见中
接受——

瞬间的光
之所以明亮,
正因为它不会再来。


附:
【日本美学•物哀-哔哩哔哩】 https://b23.tv/8upxVNN




吴砺
2025.8.9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