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回复: 0

[散文] 火箭皇后与文明的悖论:写给未痊愈者的赞歌

[复制链接]

8684

主题

193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970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火箭皇后与文明的悖论:写给未痊愈者的赞歌

                                                                                                      ——观1992年东京枪花演出

         一

十九世纪,
人类称那为“进步”——
将灵魂打磨得体面温和,
直到它戴上一张
绅士的面具。

但二十世纪,
撕碎了这层伪装。
不是出于理性,
不是因为生存,
而是
一种冷酷、计算过的仇恨——
连野兽
都不曾知晓。

野兽杀戮,
只为填饱肚子;
它们不会发明
意识形态
来为屠杀正名,
不会为了空洞的口号
焚毁整座城市。

而我们会。

那一场场浩劫——
不是为救赎,
而是为了毁灭
所有“不像我们”的人。
抽象的词汇换来鲜血,
口号下面
是一具具
空掉的灵魂。

可当炸弹停止坠落,
沉寂之中,
一种新的愤怒
在年轻人心中
悄悄升起。

不在战壕,
在舞台。
不是子弹,
而是吉他,
扩音器,
和汗水。

他们嘶吼,
半裸、散乱,
在失真的音响里放声咆哮,
像在一个破碎的大教堂里,
宣讲新的经文。

这美吗?
丑吗?
或许两者皆是——
又或
什么都不是。

成千上万人一同高呼,
不是为了审判,
不是为了宣判,
只是——
为了
感受。

只是为了——
感受。

Guns N’ Roses,
1992年,东京。
Axl Rose像一阵风暴,
一具被附身的身体。
Slash的吉他
像一把咒语与祷告混合的刀,
切开空气。
人群如浪——
挥舞的手臂中
有渴望,
也有反抗。

他们没杀任何人,
他们在
拯救自己。

想一想——
最文明的方式,
也许正是用噪音、混乱、汗水,
来释放
人性中
那无法根除的暴力冲动。

一群高举拳头的呐喊者,
或许比
服从的游行、
统一口号下的鞭打,
更加人道。

《Rocket Queen》,
这首关于欲望、愤怒与疼痛的歌——
也许
正是这个物种尚未成熟的和平赞歌,
献给我们这群
仍在学习
如何成为人的
人类。


        二

我们曾被教导:
文明意味着有教养——
领口熨平,
声音轻柔,
鼓掌不过三秒。

可在那帷幕后,
整个二十世纪
在燃烧。

不是野兽的饥饿,
而是冷酷到极点的理性杀戮,
一种连狼都不懂的精致残忍。

野兽杀生,
是为了活下去;
我们杀人,
为了理念——
为了旗帜、信仰、
虚空中游荡的词。

当沉默归来,
当炸弹停止发出声音,
和平的孩子们
发现自己
继承了一群
还未安息的幽灵。

于是他们开始呐喊。

不靠步枪——
靠吉他。
不穿军装——
只穿皮衣与汗水。
不是为了毁灭,
而是为了
去感受。

舞台成了圣坛,
音箱——
一堆圣火。
呐喊——
就是祷告。

《Rocket Queen》并不是摇篮曲,
它是欲望、愤怒与背叛的混战,
也是温柔
在破碎中挣扎着的呢喃。

Axl Rose,
半裸的预言者,
用整个身体
撞击他心中的每一堵墙;
Slash
用琴弦刻出
燃烧的布道。

而人群——
数万之众——
高举拳头,
不是仇恨,
而是
共同的疼痛。

这不是战争。
这是一场仪式,
一场把战争阻挡在门外的
古老仪式。

摇滚从不只是反叛;
它是某些少年
唯一会说的语言——
他们说:
“我在痛。”
“我迷失了。”
“请别离开。”

而不知怎地——
噪音成了和平。
混乱
竟也能为
沉默触不到的伤
赋予形状。

你也许会说——
这只是一场演唱会。

但我会说:
那是写给未痊愈者的赞歌,
一把余烬中的火,
一面镜子——
照见一整代人
不再相信英雄,
只相信
音量。



附:
【【4K修复】枪花乐队《Rocket Queen》经典现场 Live In Tokyo 1992-哔哩哔哩】 https://b23.tv/DvghaGt




吴砺
2025.8.6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