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莉花,没有国界
——观外国孩子合唱《茉莉花》有感
一
她开口, 一个小女孩, 用意大利语 唱起《茉莉花》。
才不过 两三句—— 你已经闻到了, 那股淡淡的茉莉香, 从她的嗓音里升起, 轻如丝绸, 清新如春日的空气。
然后—— 其他孩子也加入, 这一次, 用中文。
你能看见, 他们的脸上写着: 紧张, 迟疑, 像试着 用不熟悉的手掌 托住一只瓷杯。
但没有模仿的痕迹, 也没有 大人精心包装的表演, 没有那种 涂了漆的笑容。
只有一种 真诚的努力, 在学习 别人的歌。 未经训练的呼吸, 将古老的旋律 从一个世界 带向另一个世界。
他们的声音—— 像刚落下的雨水, 冲刷着 新开的茉莉花瓣, 未加香料, 未经修饰, 只保留 它本来的样子。
而就在那一刻—— 中国最细腻的花朵 在另一张嘴唇中, 用另一种语调 再次绽放, 依旧—— 芬芳如初。
二
她开口—— 一个女孩, 嗓音轻轻展开, 唱着一首中国民歌, 用意大利语。
不是模仿, 不是复制, 而是一缕 升起于陌生音节中的香气, 像春晨的呼吸, 轻盈,真实。
随后其他人加入, 唱起中文, 发音小心翼翼, 脸上满是专注—— 仿佛正捧着 一件易碎而美丽的东西。
他们努力唱着, 却不显吃力; 怀着敬意, 而非炫耀。 没有修饰, 没有虚伪的笑容—— 只有一种诚实, 将一首歌 从尚未完工的桥梁上 递过来。
有些音符 轻轻碎裂; 有些词句 落得笨拙—— 但旋律依然活着。
感动我们的, 不是完美, 而是如雨水般的真诚, 像晨露 冲洗刚刚绽放的茉莉花。
就在那一刻—— 绽放的不只是花朵, 还有一个姿态, 一个承诺: 即使是最古老的歌, 也可以穿上新的口音, 却依旧, 不改其本色。
附:
吴砺 2025.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