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回以微笑:写给巴洛克房间里的光
——观约翰·梅尔希奥·莫尔特《a小调双簧管协奏曲》后
第一部
一
我喜欢这些室内乐演出的视频—— 音乐家彼此的眼神, 会心一笑, 呼吸合拍, 像一个忘了争吵的家。
没有聚光灯,没有铺张。 只有一间铺着木地板的屋子, 几只谱架, 和时间本身。 可它,就是这么充实。
在中国的某个角落, 我们的音乐 还在穿着庄严的皮鞋行走, 而这音乐—— 穿着袜子,在跳舞。
有时我会想, 我们究竟走远了多远? 巴洛克的喜悦, 与五声音阶的克制, 像两艘船,从不同岸边慢慢漂离。
二
约翰·梅尔希奥·莫尔特—— 一个我从未听过的名字。 1696 到 1765。 来自卡尔斯鲁厄的小提琴手, 去意大利学习作曲, 后来在宫廷里为公爵演奏。
他写过上百首交响曲, 还有世界上第一首单簧管协奏曲。 你能想象吗? 可如今, 他在历史的走廊里悄无声息。
而这首曲子—— 双簧管像鸟一样歌唱, 从不需要牢笼, 旋律跳跃着, 像在清澈的秋水上轻轻掷出的石子。
三
巴洛克的声音—— 你怎能分得出谁是谁? 他们都在阳光中说话, 每一句旋律 都带着微笑的弧线。
就像你走在一片老旧的农田, 在金黄的季节里—— 每一个村庄,每一块田地, 都在呼应同一片 澄澈的天空。
我并不是说它们一成不变, 而是说—— 它们有一种宁静, 一种我们早已 忘记的呼吸方式。
四
这音乐里没有悲剧, 只有流动—— 一种从容的流动, 不急迫, 却优雅地向前。
在这个破碎的世界里, 这样的喜悦 反而显得 有点叛逆。
它不喧哗, 却如此深深 贴近人心。
第二部
一
不是每一个名字 都要像巴赫那样 闪耀。
有些作曲家, 就像沉默的钟表, 在时间的背景中 忠实地 滴答前行。
约翰·梅尔希奥·莫尔特—— 一个被折进尘埃的名字, 可他的音乐, 一旦展开, 就带着木香和秋日的空气 缓缓吐息。
二
没有舞台。 没有回音缭绕的大教堂。 只有一间小屋, 几位演奏者, 目光交汇, 呼吸一致, 让音乐 温柔触碰四壁。
那双簧管—— 不是在炫耀。 它在歌唱, 带着那种 无须证明自己、 却充满给予的清澈。
三
他们说, 巴洛克是华丽的, 可这一刻—— 却毫无金饰。
它是清水, 流过被岁月磨亮的石头, 像一场 阳光下的谈话。
每一个声部 都有自己的光, 但从不张扬; 它们像一圈舞者, 彼此回应, 无须主导, 也无人落后。
四
在这里, 连悲伤 都是轻声说出的。
是a小调, 但天色 依然明亮。
这音乐懂得 如何微笑而不大笑, 如何疼痛而不崩溃。
它以优雅行走—— 一步一步, 不急不躁, 不奔向高潮, 也不索求掌声。
五
这, 就是巴洛克的精神:
情感胜于戏剧, 清晰胜于奇观, 旋律不攀高峰, 只轻轻倾身。
莫尔特的名字, 或许不会在大理石厅堂回响, 但他在低语—— 在音乐诞生的地方: 小屋中, 朋友间, 在那里, 喜悦 从来不是表演, 只是一个姿态。
附:
吴砺 2025.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