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5492
- 积分
- 55
- 威望
- 15
- 桐币
- 81
- 激情
- 415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4-30
荣誉会员
- 积分
- 55
鲜花( 2) 鸡蛋( 0)
|
虽然只上过一个月学,但是从上世纪50年代发表长篇小说《高玉宝》起,他60多年来笔耕不辍,以一篇《半夜鸡叫》影响了几代人,被周总理称为“战士作家”;参加革命70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止过为人民服务,媒体评论他是“当代雷锋式人物”。他就是声名赫赫的军旅作家高玉宝先生。
我初识高老先生,便是从读他的《半夜鸡叫》开始。近日,在军校同学冯喜明和沈延峰政委的“牵线搭桥”下,我有幸电话联系了高老先生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听他讲述从文盲走到著名军旅作家的种种。至此,我对他的崇敬之情又增添了许多。
出身贫寒 参军报国
高老尽管年已92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通过采访,我终于了解到高老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和实现理想抱负等等情况。
高老于1927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复县(现瓦房店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开始给地主放猪,9岁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随父母到处逃难,15岁时就代替父亲外出当劳工,直到20岁参军才过上了没有压迫的生活。
在部队里,他当过通讯员、军邮员、收发员,参加过20多场战役,包括著名的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从北京南下一直打到广西、广东,共立下6次战功,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到部队后,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高老先生说,因为小时候只上过一个月的学堂,很多字不认识,在写入党申请书时遇到了麻烦。“‘我从心眼里要入党’这几个字不会写,于是我想出了用符号代替:画只毛毛虫代表‘从’,画个心形图代表‘心’,画只眼睛代表‘眼’,画个梨代表‘里’,写个‘咬’代表‘要’,写个‘鱼’代表‘入’,画棵树上挂铃铛代表‘党’。”
申请书写好后,指导员看不懂,高老先生就逐字解释,惹得指导员哈哈大笑,说:“写得好,这是你内心的真情实感,很朴实、很真诚。”最终,指导员接下了这份奇特的入党申请书。1948年6月8日,经过考验的高老先生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
克服万难 潜心创作
通过不会书写入党申请书这件事,高玉宝深深地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读书识字,做一个有文化的共产党员,把自己受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真实经历写出来,让更多的劳苦大众看到地主阶级的丑恶嘴脸。
从那以后,在行军作战中,他总是在挎包里装些笔头纸片,请人写上几个字,一有空就拿出来反复读记。为此他还闹出过有趣的小笑话,比如半路拦马请纵队司令吴克华教识字。有一天下午,高玉宝埋头写作时,遇到了几个既不会写又很难画的字,一时间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正当他求字无门时,纵队司令员吴克华骑着一匹枣红军马下部队视察,高玉宝不认识司令员,拿起本子急忙跑上前去,敬完军礼拦住马头说:“首长,请你先别走,我问你几个字再走。”警卫员一惊,急忙向前阻拦:“这是司令员,工作很忙,你这个同志怎么这样?”话音未落,吴克华司令员已经下了马,对高玉宝说:“小同志,爱学习很好嘛!你想问什么字?”高玉宝窘态地低下了头没有说话,吴克华司令员看了看他的书本,教了字,还鼓励他好好学习,争取写出好的作品。很快,这件事就在部队里传开了。
“刚开始学写字,可谓困难重重,10个字有9个不会写,只能用图画或符号代替。”高老说,随着日积月累,他认识的字逐渐多起来,慢慢地也能成行成篇了,于是他花了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创作了20多万字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半夜鸡叫》便是其中的一篇。小说里,恶霸地主周扒皮欺压百姓、剥削长工的凶狠贪婪形象,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1964年,小说被改编成为美术片,从此周扒皮形象家喻户晓,被世人比喻为地主剥削阶级声名狼藉的反面典型。后又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1995年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
高玉宝立志求学、潜心创作的精神,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毛主席在报纸上看到《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后,说写得好,还把文章推荐给了其他领导人和孩子们看。1952年,毛主席专门邀请高玉宝参加国庆招待会。受到关注后的高玉宝更加发愤图强,陆续创作出了《高玉宝续集》《春艳》《我是一个兵》等小说。
坚守初心 红色传承
从一字不识到成为一名著名的军旅作家,高老的传奇经历让人称奇。多年来,高老始终认为,一本好书和一个感人的故事,既是一扇让人走进历史、了解历史的窗户,也是一粒火种,只有让人们在内心激发红色认同、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把红色基因的根基扎深扎牢。让人称道的是,他不仅把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命运写成书给读者看,还到学校、工厂、机关作报告,讲述旧中国老百姓的苦难生活,讲述新中国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70年来,他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革命军人的担当,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先后作报告5000多场,听众达500多万人次。听报告的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也有劳教人员、失足青少年等,大家对他的报告都由衷地敬佩。
采访中,我还得知,高老作报告有个“三收三不收”规定,即不收酬金、不收礼品、不收宴请,只收红领巾、鲜花和聘书。他把鲜花转送给勤奋育人的优秀教师,在红领巾上签名后转送给品学兼优的学生,把聘书留下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纪念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站在讲台上的高玉宝从“高玉宝哥哥”到“高玉宝叔叔”再到“高玉宝爷爷”,几十年来长盛不衰的“高玉宝效应”影响鼓舞了几代人。
在近70年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实践中,高玉宝先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生活中的他坚信:惟有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种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那么一股坚韧不拔的冲劲,才能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和我们的革命事业永续推进。他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帮助老百姓扫院子、挑水、种地、修理门窗,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救火,也顶着漫天大雪步行20多里路把患重病的小女孩背到医院抢救。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党的培养下先后荣获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学雷锋标兵、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先后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人民日报以《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为题,对他的优秀励志事迹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已离休后的高老依然笔耕不辍,从事着文学创作。在即将结束采访之际,我问他作为著名的战士作家,怎样理解文学二字?他回答:“文学是一块净土,又是一座高山,也许我不会攀上巅峰,但我会全力以赴,奋力拼搏。”
最后我作为文都桐城的一名文学爱好者,特意邀请高玉宝老先生给人文荟萃、物丰民康的安徽人民题写一句赠言,尽管他患有青光眼、糖尿病等多种老年疾病,却仍然抱病坚持一手拿放大镜、一手颤抖握笔,欣然为我写下了"魅力桐城 天下闻名"笔力雄健的八个大字。
注:文中高玉宝老先生题词照片由冯喜明先生提供,其余照片均由网络下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