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5 12: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湾铜安寨——卒子走遍安庆
方湾铜安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38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尽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方湾的铜安寨。图一:远望大别山群山


    铜安寨是一处建立在大别山腹地,群山峻岭之间的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军事山寨,它地处石关乡东部方湾组境内,因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起义军在此处修筑工事,建寨铜安寨而得名。图二:群山之间藏山寨


    铜安寨的主峰1342米,是一处寻古探幽、徙步登山之地。卒子一年前应石关乡瓦窑岗度假村刘叔邀请来到久负盛名的铜安寨。图三:铜安寨顶能够看到几个乡镇


    铜安寨的寨名,据说,是因为它坚不可破,故名“铜安”。铜安寨,准确高度是1342.3米,是岳西与潜山交界的群山,全长约六十公里,古为潜霍两县界岭。岳西县高山多枝尖至二祖山一段山脉为大别山东部江淮主分水岭。图四:站在铜安寨顶


  作为安徽省江淮流域的分水岭,岳西的多丛山脉以南有支脉四条,之前卒子曾介绍过一些。今天卒子再次介绍太平寨支脉,这条支脉起自铜安寨向东南经太平寨(1251米)至驼背尖(1039米)。东为巍岭乡,西为石关乡。图五:近看铜安寨山峰


    驼背尖东北面经杨家大岗(1046米)、墙板石(623米)至龙井潭两河口,驼背尖南面经滴水岩胡家坳(723米)、香炉岩、庵基坪,止于板舍。实际上这条山脉是整个皖西南至淮河流域的至高点,山的这面小溪流下汇成河流入长江,山的那边小溪流下汇成河流入淮河,所以说这是安徽江淮分水岭。图六:站立铜安寨顶能够看到群山


    在这群山之间,有一处太平天国军山寨遗址,全寨约有数十平方公里,全是陡峭石山,主峰海拔1342米,主峰即是山寨最后防线,为典型的以峰为寨型军事山寨。图七:主簿乡


    铜安寨顶部有一口石井,据说多年前还有井水在其中,现仅留井圈护石半块,上面雕刻有花纹,为太平军为数难少的历史印迹之一。图八:群山之间、沟壑丛生


    铜安寨三面皆是悬崖,只有一面能够通行,在这条坡度为三四十度的坡面,太平军建起了铜安寨寨墙和寨门,可惜多年前寨门已经倒塌,长达数百米的寨墙却很坚固。图九:铜安寨寨墙


    铜安寨寨墙使用山间的石料为建筑材料,大块平整的作为内外面,小块和碎石作为加固和填充,整个寨墙呈“S”型,外墙离地约十米左右,内墙离地约二米左右。图十:铜安寨寨门


    铜安寨寨门及寨门护墙由山间的巨石经过人工打磨建造而成,是安庆众多山寨中造型比较规整的一座。其中,寨门高达数米,全部由巨石建筑而成,可惜已经倒塌多年。图十一:铜安寨近景


    寨门皆为千斤巨石垒砌,两边门石上有人工打造的方洞,那是用于关山门时横插木杠之用。寨门上方有两根碗口粗的古藤横架其上,如两条乌龙相拼相搏。图十二:比较规整的石寨墙


    寨门中间宽约六尺,能容许四个甲兵同时从中通过。太平军的历史距今一百多年了,关门可作为今人怀古凭吊的文物。图十三:铁钎雕琢的痕迹


    除此之外,峭壁之上,一夫可守。清朝时期,太平军义军在此立营抗清。据说,清朝在石关、主簿曾围攻多时,皆不能破山寨。图十四:铜安寨顶


    铜安寨顶上有二块巨石,其中一块名称为印章石,卒子在岳西县刘氏宗亲的扶助下,爬上印章石,用双腿摇晃之后,这块重达数十吨的巨石居然能够晃动起来。印章石与旁边的巨石之间形成一线天。图十五:比较规整的石寨墙


    铜安寨不是一个孤立的山寨,旁边还有一个太平寨。两寨有县崖相连成环抱的形态。崖旁两小路连接。县崖环抱之中有深潭和瀑布,两寨隔山相峙,崖下小溪入深潭,山上仰视,能够看到方圆几十公里的动静。图十六:比较规整的石寨门


    铜安寨还有崖石刀斧和铁钎的遗址。最特别的是顶部的巨石上,还有约杯径的旗杆孔,当年太平军为壮声势,用木插入孔中,可以立旗。图十七:比较规整的石寨墙


    安庆地处皖西南,又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军事重镇,安庆有着悠久的历史。铜安寨自身是没有很多的历史,从明朝至清朝留下的这些历史遗迹,为安庆的历史又添加了几份。图十八:在巨石上开凿的痕迹


    安庆有很多的山寨,像铜安寨这样记载详细、建筑精美的山寨,是研究太平天国时期军事的重要依据。山中的太平军山寨为此处的大寨!不知道太平天国北伐名将李开芳或是其它大将是否来过这里驻扎。图十九:比较规整的石寨墙


    目前,铜安寨发现多处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遗址,寨墙、旗杆眼、石臼、摩崖符号等。从现存遗址遗物看,铜安寨曾是太平军的中军大寨,四周现存寨墙遗址,寨墙边有许多栏杆桩眼。峰下平坦处曾是起义军的落帐地。图二十:铜安寨主峰顶


    铜安寨与对面的大攻包之间有条山沟,是当年太平军来回穿插的据点,相传为当年太平军练兵集合和遇敌情传令时附近的几座山寨都能遥相呼应。图二十一:铜安寨顶的水井护石


    铜安寨现存已经倒塌的寨门巨石石条倒在碎石堆里,册寨顶部较为平坦,为当年太平军储存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寨周围有两道石磊寨墙及部分石屋遗址。图二十二:山寨旗杆孔与印章石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转战在皖、鄂、赣等地的山区,铜安寨是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修筑的古堡。因为这里是潜山、霍山、舒城三县交界处,能够控制东西交通,南北行人,战略意义重大。图二十三:不太规整的石寨墙


    铜安寨是大别山的名寨,四面笔立,易守难攻,能藏兵上万,至少千余人。一般山寨的寨门都筑在山上险要处,铜安寨的寨门也不例外,建在山顶的腰部,当年太平军兵多将广,无所畏惧。图二十四:寨顶的水井雕花护石


  铜安寨关门前方,一条山溪从云端中跌落,飞珠溅玉,下有清潭乱石。河谷两岸杂生着许多乔木和灌木。其间野藤缠络,鸟兽出没。抬头仰视,峰高千米,天空一线,不见日月。图二十五:铜安寨主峰

[size=0.83em]21.jpg (437.7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1-15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10: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湾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卒子走遍安庆
朱湾梅氏民居旧址上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8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朱湾村梅家河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图一:远望朱湾山水之间与墙壁上斑驳陆离的标语


   梅氏,涌现出很多杰出人物,梅艳芳、梅兰芳、梅葆久等等,安庆多数姓梅的朋友都是宿松县陈汉朱湾梅家河的后裔。其中潜山县副书记梅耐雪、怀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梅静等等都是宿松朱湾梅家河人。图二: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屋顶与一侧


    今天卒子介绍宿松陈汉乡朱湾村梅氏民居旧址上屋。之所以称为上屋,当然区别于不远的梅氏民居旧址的下屋。梅氏民居当然有着不小的来头。图三:梅氏民居旧址马头墙与后一进雕花木门


    清朝康熙年间,宿松梅氏始祖荣道公十世孙怀异公为长子良廷玉、幼子良廷玙始建梅上屋梅下屋两座庄园。今天卒子介绍的是良廷玉建起的梅上屋。图四: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屋顶与远望梅氏民居


    卒子多年前,曾到访此处。在与百姓的交流中得知,梅氏民居上屋是梅氏在清朝为官的老爷花了十八年才建起的梅氏古民居。图五:梅氏民居旧址上屋远景与石台阶


    梅氏古民居,有着高大的外墙大门头砖碉。梅氏古民居上屋使用了当地河间的青石大门,七级台阶及门头砖雕饰大门。图六:梅氏民居旧址上屋石阶梯与河滩圆石砌起的屋基


    在一条长长的梅家河沿岸,梅氏先祖中当官的官员回乡建起这幢百年以上建筑。它位于梅家河沿岸一侧。梅氏家族在宿松县拥有多处房产,现梅氏后人偶尔也有到访此处驻足探视。图七:梅氏民居旧址外墙标语


  据卒子观察并根据专家确认,梅氏古民居旧址为典型徽派建筑,原有多户居民居住,今存建筑面积约四五百平方米。两侧厢房均为清朝时间建起。图八: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局部


    梅氏古民居上屋与不远的下屋一同被安庆市文物局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是安庆一处梅氏古建筑的精华,此外,卒子曾介绍梅里山庄,也是不多得的古建筑。图九:梅氏民居旧址上屋石雕柱础


  梅氏古民居外墙均由巨大的青砖砌建,第一重大门及门头砖雕别致。高大的门楼夹壁大门套,中间有穿孔。图十: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局部


    梅氏古民居中堂厅及穿花门壁,非常的精美。因此建筑年代远,其中很多故事,目前该建筑仅被县文化部门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图十一:梅氏民居旧址上屋木雕精湛


     梅氏古民居大门墙顶背面砖雕,非常精美。两侧厢房阁楼,穿堂过弄,柱梁交接木雕,体现出当年精湛的工艺水平。图十二:梅氏民居旧址上屋保护牌


     梅氏古民居第二重大门和夹壁门套,堂屋与厢房天井内隔墙,堂屋穿花木门,使用了雕花六角石柱墩,雕花鼓型石柱墩等。图十三:梅氏民居旧址上屋高大的封火墙


    特别是梅氏古民居上堂屋南北厢房绣楼,那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门扇,隔穿梅河上屋远眺,风景无限。图十四:梅氏民居旧址上屋


(本篇完)

2017-11-16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15: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燎原方袁山界——卒子走遍安庆
燎原方袁山界
——安庆古石刻系列
第138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燎原社居委的方袁山界石刻。图一:远望大观山九群山环绕


    大龙山镇燎原社居委的方袁山界石刻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的大龙山腹地,这里原有一个地方叫方湾,顾名思义这里原来是姓方的百姓居住的地方。图二:方湾处有一条小溪


    方湾有一条长长的小溪,流入到燎原社居委境内。从燎原社居委有一条小山路,一直通到方湾,山路约有二至三小时,约有十华里、五公里的路程。图三:山间多巨石、形态各异


    燎原社区座落在安庆大学东大门,南邻合安高速,紧靠风景秀丽的大龙山,距安庆市区约十五公里,辖区内有14个居民小组,其中就有一个是方湾组,这里原有居民几户人家,九十年代陆续迁到山下。图四:方湾


    大龙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北郊十公里处。整个风景区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其中大龙山面积约122平方公里,石塘湖水面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图五:大龙山湾多过去曾繁荣一时


    整个大龙山据不完全统计,有各类石刻数百处,其中最有名的“忘归”和“恩如山重”、“龙山第一刹”石刻卒子数年前早已介绍,但散落在各地的原居民山与山之间的山界石刻,却被忽略,卒子曾在不同场合呼吁保护安庆大龙山散落的民间石刻。图六:方湾有地若干亩


    今天,卒子再次介绍一处石刻。这是安庆原居民在山与山之间,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长期交往过程中,习惯以埂、沟、塘、道为基础,划分的界线。图七:远在大龙山腹地


    这处石刻采用了楷书,刻有方袁两户人家的主人姓氏,以山道为界,以巨石为界。是一处研究安庆大龙山和历史文w经的重要信息。图八:巨石上留有石刻


    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山周二十五公里,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图九:石刻局部


   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山上多峰、多壑、多洞、多景。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

图十:很少有人注意巨石上还有石刻


    大龙山有很多山峰、岩石壮美、山岭奇秀、洞岩怪异、还有乌龙溪、白龙溪、黄龙溪、赤龙溪四大溪流和六条瀑布。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图十一:巨石上还有石刻袁氏主事


    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位于大龙山的东端,这里巨石夹道,山腹摺叠,这处摩岩石刻“方袁山界”,雕刻时间约是清朝至民国时期。有了石刻,说明这里曾经有方氏与袁氏百姓集体山林、山场财产的有力证据。图十二:方家与袁家以石为界刻有姓名划分山林


    大龙山主峰三乡尖是大龙山的最高峰,也是观龙山风景的最佳处,景色优美名曰“三乡尖”,后误称“三县尖”,海拔693.4米。它与天柱峰遥遥相对。历来为游人怀古抒情,赏心悦目的胜地。图十三:方家与袁家以石为界刻有姓名划分山林


(本篇完)

2017-11-17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0: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店古道与反帝桥——卒子走遍安庆
宣店古道与反帝桥
——安庆古道与石桥系列
第139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的宣店古道与反帝桥,还有安庆大龙山的部分风景。图一:大龙山顶部


    杨桥镇宣店村南临风景秀丽的石塘湖,背倚气势雄伟的大龙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宣店村地处于皖西南、皖鄂赣三省交通的枢纽位置,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图二:贤者乐山、山石怪异


  据杨桥龙湾十八景点资料查明,境内有“虎洞云蒸”、“江湾麦浪”、“响涧瀑布”、“芦塘夜月”、“线尖绕雾”等景点。宣店社区民风纯朴,生态环境优美。图三:悠悠古道是驴友喜爱之地


    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的宣道古道,全长约五公里左右,是古时桐城县杨桥镇至怀宁县五横乡、大龙山镇、月山镇等地的交通要道。图四:大龙山顶部怪石林立


    宣店古道宽约二米左右,始筑于元朝,明朝至清朝是大龙山南来北往的军事要道。古道上的独特风景,还有山势因易守难攻,成为古时的兵家必争之地。图五:右侧的为“灵犬石”过去卒子已经介绍


    宣店古道现存的石道,基本用大块石头铺成,蜿蜒于两山对峙之间的狭道中,两旁满目翠竹、小桥流水,山花烂漫,景色优美。图六:宣店古道石阶梯


     途经宣店古道途中,有一座石头堆砌而成的五六十年前建起的石桥,名曰“反帝桥”。这座桥是由杨桥乡宣店百姓建起的石桥。其名称的来历,五十年代之后我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交恶,经上级同意,宣店村在宣店古道上建造新桥,并命名为“反帝桥”。图七:宣店古道石阶梯


    “反帝桥”正式动工兴建之后,从设计到施工,全部由宣店村民群策群力,克服困难,建起这座由麻石条拼接而成的石桥。图八:远望大龙山


    当年,宣店村民高喊口号: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蔚为壮观。自此,“反帝桥”开始担当起大龙山一侧交通的重任。图九:大龙山顶部的石头群


    经历五、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这座名称带有时代特点的石桥,让我们回忆当年的风采。这座石桥也成为了解安庆各个时期一道绚烂的风景。图十:反帝桥


    宣店古道途经下楼堂、百丈瀑、中楼堂、长溪、上楼堂等地。在中楼堂不远的百丈瀑间,宣店古道仍然保存原始古 道的特点,是为皖西南后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图十一:反帝桥成为宣店人文的重要载体


    宣店古道由原始石块和人工开采的麻石砌成,两侧鹅卵石拼垫。特别是古道上的几座古桥,将来卒子再次介绍,全由石头堆砌,经考证,数百年来, 纹丝不动。古道路面被路人踩得油光精亮,足以证明当年行走的百姓众多。图十二:宣店古道边的小溪


  宣店古道,长约十里地,出境后到达大龙山顶,风景独特,行旅无山水之患。到达大龙山顶后,又后数条山间小道,可直达怀宁县各乡镇。图十三:宣店古道


    宣店古道历代军事要道,明朝期间和清朝时期,官兵取此道占安庆。民国后,宣店古道再次重修,建国以后再次重修,成为安庆大龙山一条重要的古道。图十四:宣店风景


    宣姓,在安庆历史上,算是较早期的原居民之一,宣家花园、宣店村是安庆印迹之一,在安庆地区,如果是宣姓,那一定是在明朝以前,宋、元时期就定居在安庆的原居民之一。图十五:大龙山顶部


    大龙山上,自南而北,沟沟壑林立、山涧优美,回环数百里,怪石其中。岭路险狭,为安庆府各县境步骑争逐之交。图十六:通过宣店古道就可以上大龙山顶


    杨桥镇的宣店村,原有居民较多,古道在崇山峻岭之中,大龙山山脉延伸到长江流域的丘陵地带,古道边苍松翠竹,地险景美。图十七:大龙山顶部石头群


    站在高高的大龙山山顶间,能够瞭望整个杨桥镇,远望长江,关险道峻,崎岖难行,松竹繁茂,鸟鸣莺啼。图十八:宣店古道


    宣店古道竹松参天,翳天蔽日,竹海汹涌,松涛阵阵。居高临下,势及千里,宣店百姓在这里繁衍数百年,是安庆历史上重要的一节。图十九:大龙山

[size=0.83em]17.jpg (338.8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1-20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11: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铺王步文雕像——卒子走遍安庆
总铺王步文雕像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9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原总铺乡的步文雕像。图一:王步文


    王步文,生于1898年,死于1931。安庆著名人物,字伟模,安徽省安庆市岳西人。先后用过化名朱华、王华、王自平等,1898年1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岳西县资福村。1918年求学安庆,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是安徽早期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1923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留学日本,是中共东京特别支部负责人之一,1927年回国。先在上海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后历任上海总工会青年部长、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委员兼怀宁中心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巡视员、中共安徽省委宣传委员、代理省委书记、省委书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安徽党的主要领导之一。1931年4月因叛徒出卖,在芜湖柳春园被捕,5月31日就义于安庆。著有《社会学辞典》。图二:王步文雕像


    王步文,原名王伟模,1905年入塾读书。1917年转入粹新小学。发起组织以“团结同学,砥砺学业”为宗旨的“乐群会”,经常与进步同学纵谈国事。同年秋,邀集“乐群会”同学反对学校当局擅自增收学费被开除学籍。同年初冬,考入安庆安徽省立六邑中学。图三:王步文年轻时期


    王步文妻子方启坤。王步文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不断从《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书刊中坚定志向。并提出“收回民权,发扬民权,推倒军阀”的主张,决心为此奋斗到底。1919年“五四”运动,作为六邑中学的学生代表,出席在安庆法政专门学校召开的安庆各校学生代表会议。5月10日,和周新民、方乐舟组织安庆各校学生罢课,举行3000多名学生参加的示威游行。5月18日,被选为安庆学生联合会委员。不久,被选为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后又与安庆商会组成“安庆各界抵制日货委员会”,同时成立“仇货检查所”和“救亡十人团”,带头焚毁日货。图四:王步文手搞


    1919年6月,和蔡晓舟创办《黎明周刊》、《安庆学生》、《洪流》和《安徽学生会周刊》,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同年8月,先后创办工读夜校、工商夜校和义务小学,向工人、店员及城市贫民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1920年与余大化(卒子曾介绍过故居)、杨兆成(卒子曾介绍过其墓)在安庆第一师范学生宿舍里办起秘密图书室,搜集和购买革命书刊,组织青年阅读和讨论。图五:王步文相关资料


     1921年4月与舒传贤、许继慎、彭干臣等发起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参加在安庆菱湖公园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备大会。同年安庆“六二”学潮后,带领六邑中学学生参加反对安徽军阀削减教育经费的请愿斗争,在安庆菱湖公园内建造纪念“六二”惨案死难学生的“血衣亭”(卒子曾介绍过),题写“醒皖第一声”的横匾。同年秋,领导并参加反对安徽军阀操纵第三届议会的选举斗争。图六:王步文化名王伟模


    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以省学联名义,联络工商各界组成安庆各界“二七”惨案后援会,出版“二七”惨案特刊,并参与废督裁军运动。3月,代表省学联到芜湖督促芜湖学联改选,并和薛卓汉等一起组织芜湖各校学生,参加黄包车工人的游行示威,撕毁皖南镇守使马联甲关于“戒严期间,不准集会”的布告。又召开大会,宣传劳工神圣,反对苛捐杂税。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安徽省党组织最早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0月,动员安庆各界举行声讨大会,反对曹锟贿选,捣毁吹捧曹锟的《社刊》报社,砸毁“猪仔议员”何雯、张伯衍的家具,并将何、张拖出痛打。事后遭到通缉,潜往上海。图七:王步文生前遗物


     1924年春,到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组织安徽学生驻沪办事处,继续进行反对曹锟贿选的斗争。同时,变卖结婚的金戒指和制服,恢复并主编《黎明周刊》,开办平民夜校。同年冬,从上海回到安庆,同蔡晓舟等一起恢复安徽省学生联合会,组织中国青年救国会,并主持起草章程草案。同年12月,以个人身份加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1925年6月赴日留学,和童长荣、王树声等一起,组织中共东京特别支部,并担任特支常委。同时联络国民党左派人士成立国民党东京支部,并联合大阪、横滨、京都、名古屋、神户和长崎各支部,组成国民党驻日总支部,担任总支常委。1926年1月,被选为代表赴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夏,继任国民党驻东京总支书记,对戴季陶到东京谋取日本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抵制。图八:王步文相关资料


    1927年2月奉调回国先在上海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同时担任国民党上海市特别市党部组织部长。不久又担任上海总工会青年部长,负责训练全国各地派来的工会青年干部。并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秘密潜往武汉。参与组织成立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任委员兼组织工作。同年8月,中共安徽省临委迁回安徽芜湖,设立执行委员会和常委会,在省委内负责组织工作。参与领导恢复各地党的组织,发动和组织农民武装斗争。9月赶回安庆,建立中共怀宁中心县委(卒子曾介绍过),领导安庆、桐城、庐江、潜山、太湖、宿松、望江等地的革命活动,兼任中心县委书记。为了发展土地革命,以建立农村农会政权,“坚决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准备领导农民暴动”,于11月回到家乡潜山县衙前、响肠一带(今属岳西县),同王效亭一起开展农民运动。秘密组织“农民协会”或“穷人自救会”。同时,还领导成立“汤池图书馆”,作为党员活动中心。图九:王步文与妻子


    1927年11月,中共安徽省临委暂时解散。次年3月,中央决定恢复安徽省临委。主编省委机关报《血花》。经常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坚持白色恐怖下的秘密斗争。并与尹宽的“左”倾盲动错误和排除异己、武断专横的工作作风进行坚决的斗争。尹宽诬蔑其为“潜山代表”,“深山改造”、“右倾机会主义者”,将他排挤出省临委,甚至要求中央撤销其省临委委员职务,调离安徽。但他以革命大局为重,深入革命形势缓慢的庐江、桐城一带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农民协会。图十:王步文老家与手稿


    1929年3月,调任中共中央巡视员,到桐城、庐江一带巡视工作。成立中共桐成临时县委,同年6月改选为中共桐城县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向中央写了《桐城县临时县委工作情况》报告,以大量生动的事实,介绍了桐城、庐江一带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农民运动发展的经验教训。1929年7月下旬,到六安、霍山交界的豪猪岭(将来有机会介绍给大家),出席并指导六安县(包括霍山)第三次党的代表大会,为六安、霍山总暴动做好组织和思想准备。1929年9月,被调往上海党中央干部训练班工作,整理出版《社会运动辞典》一书。1930年7月,党中央派他到江西苏区工作,因国民党军队沿途警戒森严,几经转折未能到达,最后返回上海。图十一:王步文关押的监狱


    1930年9月,被派往芜湖视察工作。同年11月在芜湖召开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安徽工作的经验教训,部署新的战斗任务。1931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正式成立,任省委书记兼宣传委员。在全省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斗争,积极发展积聚革命力量,巩固扩大皖西革命根据地。图十二:王步文


    1931年4月6日,由于叛徒告密,在芜湖柳春园楼上主持省委工作会议时,不幸被捕。4月19日被押送安庆饮马塘监狱。受到敌人各种酷刑拷打,威武不屈,视死如归,严斥叛徒,勉励难友坚持斗争。临刑前,挥笔写下前人“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遗诗,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在死刑面前的坦荡胸怀。1931年5月31日慷慨就义。图十三:王步文雕像


(本篇完)

2017-11-21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2 12: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屋刘氏家族古墓群——卒子走遍安庆
朱屋刘氏家族古墓群
——安庆古墓系列
第139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朱屋村的橐箱石附近的刘氏家族古墓群。图一:莲云乡朱屋村风景


    不久前,卒子曾介绍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朱屋村的橐箱石,是自然风化造成的一块较为独立、鬼斧神工的大石头,以很小的支撑面立在巨石上,这块橐箱石见证了清朝安庆大移民的历史。图二:莲云乡朱屋村福四公墓群


    远离江南的陕西,有着百万以上的江南移民,他们散落在商洛一带,以商州、山阳、丹凤和商南等区县为主,寻找到了这群根在安庆的陕西人,印证了尘封已久的安庆移民迁陕的历史。图三:远望莲云乡朱屋村刘氏先祖坟山


    陕西省商洛市位于鄂豫陕交界地区。在这里,有一个相当大规模的群体叫“下湖人”,讲着一种特殊方言叫“蛮子话”。安庆文史学者曾对此做过专门的调查和研究。图四:刘氏家族古墓群墓碑


    原来这群陕西人以及周边的河南省淅川、西峡县和湖北省郧西县等地的大量居民,是安庆250年前迁陕大移民的后代,所讲方言与安庆方言如出一辙。图五:刘氏家族古墓群墓碑局部


    据民国《商南县志》载:“清朝乾隆二十年后,江南安庆数县人襁负迁商,爰得我所,闻风而起,接踵者众,此商南有‘小太湖’之名也。”图六:刘氏家族古墓群墓碑多为清朝嘉庆时间


    清朝嘉庆《山阳县志》载:“及四十四年,安徽、两湖数省屡被灾侵,山民络绎前来。”提出了安庆人远迁陕西南部地区一说。然而,这一段移民历史,无论是安庆的府志还是其他县志,都没有任何记载。图七:刘氏家族古墓群墓群


    今天卒子介绍的二座刘氏家族古墓群,正是当年规模空前的安庆迁陕移民回乡安葬的见证,据《刘氏家谱(福六堂)》卷首部分中编写了族人迁徙表,标明迁居陕西后与老家保持有很好联系的族人有六支。家谱中总谱及老世系之后的卷五即为迁陕族人的谱系。图八:刘氏家族古墓群


    他们迁居陕西地点分别为陕西商南、商州、洛州等地。卷五的首页还撰有一文,迁居陕西的刘姓后人与老家共同续谱一直延续到民国十年(1921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续谱时因兵荒战乱而未合修,要求族人他年有机遇一定要与陕西族人联系。图九:刘氏家族古墓群墓碑


    清朝乾隆时期,已经身为移民的刘氏宗族,在异乡思亲,带着眷恋和盘缠回到安庆潜山(岳西县建县前大半部分为潜山县),见家乡乡亲生活贫困,用自身的银子购山买田还予宗亲,死后便安葬在橐箱石附近的风水上佳的祖坟山。图十:莲云乡


    岳西县莲云乡朱屋村的橐箱石一带,是刘氏福四公支下的后裔,260年前,刘尊导携子刘千年由此迁陕,繁衍生息,子孙后代今有数百余人之众。图十一:橐箱石一带


    据了解,刘氏福四公(寿二公四子)后裔千明、千林、千亿、千森等四公从岳西县莲云乡莲塘坳迁到陕西湖北一带,后落脚在镇安县东乡铁匠铺上竹园沟、纪家岔大油坊、黄龙川渭南岭等地,繁衍后代。图十二:刘氏家族古墓群


    后来,千明、千林、千亿、千森等四公的原配又迁到镇安县小人河滚子沟、碾子沟等地,繁衍后代。卒子在岳西县刘氏宗亲刘会长带领下,到访莲云乡的刘氏家族古墓群,其中一座为迁陕移民回乡安葬的墓,墓碑后有几位后裔资料。整个墓碑由一整块石料雕琢而成,分为碑帽、碑框和碑体,具有很强的艺术价格和历史研究价值。图十三:刘氏家族古墓群


    同期,另一支刘氏后裔大年公后裔尊俞公从莲云乡河湾老屋迁到陕西平利县的东乡冲河口等地,繁衍后代。在支刘氏后裔兆柏公房大仲公后裔尊梅公和尊柳公后裔从莲云乡河湾老屋迁到陕西省旬阳县张家河一带,繁衍后代。图十四:刘氏家族古墓群墓碑局部


    从这上述地形可以预测,当年,刘氏先祖到了陌生的陕西山区,他们并没有固定的山林、田地,而是转迁各地,那些山区的山冲之间、沟壑之间的不毛之地,便是刘氏先祖的安家之处,困难艰辛可想而知。图十五:刘氏家族古墓群


    当刘氏先祖在陕西已经安家立业之后,再次回到安庆岳西莲云莲塘坳,发现这里的同宗同亲仍然生活贫困,他们却用自身的安家钱接济家乡宗亲,这种思想真的值得当今安庆人再次好好学习。图十六:刘氏家族古墓群


(本篇完)

2017-11-22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9: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石观音洞与观音庙——卒子走遍安庆
白石观音洞与观音庙
——安庆寺庙与风景系列
第139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东至县张溪镇白石村的观音洞。图一:白石村


    根据安徽省公布首批228个传统村落名录,第一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今天卒子介绍的原安庆市代管的东至县张溪镇白石村就228个村落其中。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古村落,今天卒子通过白石村一个古溶洞和洞里建起的小庙说起。图二:观音洞


    白石村系张溪镇的一个村。因座落在升金湖的南岸的石头山下,又因村人几乎全为张姓而习惯称其为“白石张”。是池州境内仅有的一处张良后裔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是汉初唯一一位甚得始终的人。图三:观音洞内部


   据《东至县志》姓氏一章记载:“白石、井盆张氏系汉初谋臣张良的后裔,其51代孙张贵三元末避乱徙入邑境,现已繁衍二十余代。”后村头枫树垅倒地木形发现了一世祖张贵三墓碑及世祖古墓群,证实了史志记载的翔实。白石张的老人们挂在嘴边的顺口溜说:“天上张玉皇,地上张天师;文张良,武张飞;张英张廷玉,父子双宰相”。他们引以为荣地把这些传说和人文与自己村联系起来。而“张英张廷玉,父子双宰相”也是安庆市桐城县的著名人物。图四:喀斯特地貌


  在长江中下游的皖南山区,星罗棋布地散落着许多古村落,有的依山而居,有的临水建邑。白石张村是临水建邑的典型代表。它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优美的自然风土和血脉相承聚族而居的鲜明特点。这个村座落在烟波浩淼的升金湖畔,大大小小的山脉沿湖蜿蜒,古时的张姓人很注重风水,六百年前选址时,就以“喝形”为依据,将村庄建在沿湖山脉之下。从村庄地形图上看,就像凤凰展翅,有首民谣说:“左龙山、右虎山,前有笔架山,后有罗汉山,背倚凤形,如蛇似龙。”图五:观音洞内


    白石村属典型的卡斯特地貌,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大龙山镇地形地貌相似。山上有云母、石英和石灰石,都呈白色,所以村庄取名“白石村”。据张氏宗谱记载,这里居住的几乎全是张姓,民居为徽派建筑,布局精巧。鼎盛时期,“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图六:石壁上刻有“胜景”二字


   清末民初,白石张就有三百余户,千余人丁。全村分为上、中、下村,共有九弄十三巷,以老祠堂弄为中轴均匀分为东西各四条弄堂。横向十三巷也基本对称,但前低后高,层层叠叠如同阶梯。以前卒子曾介绍过白石张村,村里多处进出口机关,如遇兵匪偷袭,村人可进入下水道躲避,也可由下水道出口向后山逃脱。这些精巧的布局和设防,与先祖当年为避战乱来此建邑有关。图七:观音洞内部正在形成的钟乳石


  白石村东面延伸到升金湖中央,恰似船形的一个半岛。是升金湖南岸的一道天然港湾,一片开阔滩头和一处静谧渔村。据《张氏宗谱》记载,在这里居住的几乎全是张姓,民居为徽派建筑,布局精巧。据《东至县志》记载:“白石张氏系汉初谋臣张良的后裔,其五十一代孙张贵三元末避乱徙入邑境,现已繁衍二十余代。 ”新编《东至县志》记载:“坦埠乡白石村西的长墩(又名团墩),曾出士夹砂红陶片,是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之一。”另据史料记载,宋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奉命率部转战皖南,直抵池州,其部将杨白为抵御金兵,曾在白石村西的山中驻守很长时间,这个山寨后人称其为杨白寨,至今仍遗有兵营旧址。图八:观音洞内部正在形成的钟乳石


    白石张村是临水建邑的典型代表。它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优美的自然风土和血脉相承聚族而居的鲜明特点。观音洞位于白石村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更在于这独一无二的观音洞。观音是老百姓熟知的佛教偶像。图九:观音洞外部


    观音洞内建一庵,据了解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建有茅篷,清朝康熙年间成观音庵,光绪至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洞后古树成荫,在洞口上书“观音洞”三个大字。观音洞高约三米,深约五米,宽约二米,正殿供奉观音菩萨坐像,显出一派佛门气象。洞顶有泉眼一处,仰望洞顶,阔尺余,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图十:观音洞钟乳石


(本篇完)

2017-11-23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4 16: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珠岭廖氏祖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珠树岭的廖氏祖堂。图一:宿松县北浴乡廖河村


    廖氏祖堂坐落在北浴乡廖河村珠树岭的岭头,今属北浴乡的廖河村,这里是大别山余脉延伸,一部分递趋湖北英山入蕲州(今蕲春县)。这里自古地属安徽宿松县与湖北省蕲春(古蕲州属地),廖河一带自古地形繁杂,东北属安徽省太湖县,南属宿松,旧县志载,为县龙脉严恭山之祖。图二:地处三省交界的宿松县清朝民风民俗


    今天卒子介绍的珠岭又称株树岭,这里是大别山余脉,有著名的三面尖与小隘岭,小隘岭又称株树岭,廖氏祖堂就在株树岭上,这里的山脊与湖北的蕲州为界,历史上这里曾是吴头楚尾的分疆之地,既为国界又为省界。图三:宿松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民间传说,一座山三面两省三县各县山域分别各有各的山神、土地,各佑各方。小隘岭为元末陈汉所修,自隘口(今隘口乡治地)至北浴株树岭接蕲州的一条山路,全长五十余里。这里峭隘盘曲,关寨险峻,历代在此均设有军事营汛。过此关是宿松通往湖广、中州河南乃至燕京齐鲁的一条交通商贸古道,军事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明初石良元帅征西,攻湖广即由此岭通达蕲州。清康熙黄岗府曾设分界界碑于此,今界碑犹存。图四:宿松县珠树岭廖氏祖堂


    皖西南的宿松县青山如黛、秋水无波。绵延起伏的山岗,在绿色草木的衬托下,香气诱人。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廖姓。廖氏祖堂重建于八十年代,共有三栋,廖氏祖堂是廖氏百姓祖宗创业千秋颂,廖氏祖堂又称廖氏祠堂。图五:宿松县廖氏祖堂门楼与青砖


    在秋日艳阳的照耀下,廖氏祖堂显得格外祥和安静,古朴厚重。在整个株树岭中一座普通的老宅子,青砖黛瓦,雕梁画栋,风格古典,庭院雅致。屋后有一片廖家的风水林,层林尽染,松柏参天,林间鸟唱虫鸣,尤觉山林幽静。图六:宿松县廖氏祖堂门楼


    祠堂不算很大,面积二百余平方米,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经有近二百年,民国初经修葺后为族人所居,现重修后的祖堂壁上镶嵌着廖氏的家训碑。图七:廖氏祖堂内部


    据了解,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潜山设立大营,分调把总常川驻守宿松县城,另设乡勇把总驻防隘口,后又增设千总、百总分驻城关、隘口、仓镇,互为犄角,以资镇懾。康乾时期,城关共设四营,分兵驻守东、西、南、北四门;沿江分设小孤、泾江、归林三巡检司署。图八:宿松县廖氏祖堂后面厢房部分坍塌


  清朝嘉庆元年(1796年),白莲教起,潜山游击蓝进禄,宁国营千总火嘉瑞带兵防守宿松县城,另派抚标右营游击侯斌进驻隘口,游击营千总罗英驻守朱岭,宁国营把总张定邦驻二郎河,宁国营外委陈锺驻寨子铺,另委叶茂威驻佘家嘴。四年事态平稳,始行撤去。道光以后,防务渐弛,仅存县城一营和小孤一司。图九:廖氏祖堂内部


  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安庆知府牛镇、参将田大武率领皖、浙兵勇驻守宿松县城及二郎河。三年二月,洪秀全率太平军沿江东下,挺进宿松,曾留重兵驻守宿松县城。七年八月,清军骁将都统都兴阿、都护多隆阿,总兵鲍超等领步马全军,从湖北挺进宿松。八年十一月,太平军大将陈玉成大军数十万进驻宿松,与清军激战梅墩畈。九年十月,曾国藩率湘军进攻安庆。驻扎宿松县城。十一年三月,太平军收复宿松,至八月安庆失陷,始开拔西去。图十:廖氏祖堂墙壁上镶嵌着家训碑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春,曾国藩调沿江水师分驻宿松东南各地,另调提督李鸿章急调开字全军驻防宿松县城至二郎河一带。六年,捻军挺进至鄂东,曾国藩飞调提督周威传率部驻防宿松县城。图十一:廖氏祖堂清朝窗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清廷调集宁、汉两路大军在太湖、宿松举行秋操。以宁为北军、汉为南军。划定宿松为南军驻地。同年十月十五日,南军正统张彪,协统黎元洪率步马全军进驻宿松。十六日至十九日在凉亭河及铁线河举行小操,二十日赴太湖会操,因接北京急电,慈禧、光绪先后病死,会操停止,各军次第撤返原防。图十二:廖氏祖堂家训碑


(本篇完)

2017-11-24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7 14: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园惜抱轩银杏树(安庆七名木之一)——卒子走遍安庆
公园惜抱轩银杏树(安庆七名木之一)
——安庆古树名木(七名木之一)系列
第139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文昌办公园社居委桐城中学内的一棵有着二百多年的古树,它有着非凡的身世,是安庆地区七棵名木之一。图一:远望惜抱轩(姚鼐手植)银杏树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已有1200余年。明清时期中进士者就达240余人。特别是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二百余年,是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享有“文都”盛誉。图二:惜抱轩银杏树


    桐城中学简称桐中,由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桐城中学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的时代。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校长)吴汝纶从日本考察归来,为发展家乡教育,专程到安庆借安徽巡抚衙门东南侧之督练公所为校舍,创办桐城学堂。图三:惜抱轩银杏树243年了


    惜抱轩银杏树位于桐城市文昌街道办事处公园居委会桐城中学校园东北隅,系姚鼐书屋“惜抱轩”旁之宅树。银杏树现挺拔参天,枝繁叶茂。姚鼐(1732~l8l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 惜抱先生,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入翰林,官至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编修官。中年弃官,先后在江宁、扬州、徽州、安庆主持钟山、梅花、紫阳、敬敷书院达四十余年,士争受业。图四:惜抱轩银杏树为上海桐中校友会认养


    惜抱轩银杏树树围3.3米,高30米,树冠占地面积400平方米。1986年桐城市人民政府拨款用于银杏树周围建立栏杆,勒石立“惜抱轩银杏树”碑。姚先生自公元1738年来居于此,至1955年划归本校改建教学楼,姚先生及其后裔计居217年,此银杏树乃姚氏园中故物。建栏保护,以供观赏,如睹前贤之风范,因刻石纪念。一九八六年秋,桐城中学志。”图五:惜抱轩银杏树


    宋末元初,方德益冒锋镝北上,始迁于县市乡(即桐城县城)龙眠河畔的“凤仪里”,因称“县市方”或“凤仪方”。德益公尝割宅让地于县学宫,也曾建桐溪石桥于龙眠河,义举载于《桐城县志》和家谱。自五世祖方法,成举人居官四川断事,他们遂称“断事方”;至七世科举兴旺、折桂如林,方佑公又开府桂林,于是称“桂林方”,后来八世祖方向等又成进士,朝廷特赐建“桂林坊”表于县城北大街,“桂林方氏”名声乃大。“桂林方氏”名哲继出、灿若星河,著名的大科学家、思想家方以智,以及桐城派开山鼻祖方苞,都是这一支方氏。图六:惜抱轩银杏树


    麻溪姚氏与桂林方氏是世代姻好。其实,张姚马左方吴叶潘等桐城巨族,向来彼此通婚,盘根错节。他们大多是宋元之际或明初移民而来,盘桓于桐城,在桐枞各地都有田产、山庄、别业,他们的后裔因守田、守墓,又不断四散而居于桐枞各地。图七:安徽省名木,编号23,全安庆只有七棵,与迎客松同级


    姚氏十世迁入县城,先后居“树德堂”等处。姚鼐八岁时由“树德堂”迁居“初复堂”,后建“惜抱轩”书屋,植此树,至今已有200余年。“惜抱轩”早已不存。姚鼐著有《惜抱轩文集》、《惜抱轩诗集》、《惜抱轩尺牍》等书,影响深远。图八:惜抱轩银杏树


    1986年桐城市人民政府拨款用于银杏树周围建立栏杆,勒石立“惜抱轩银杏树”碑。碑文正楷阴刻:“本校东隅,原为桐城派文学大师姚惜抱先生故居。惜抱轩(姚鼐手植)银杏树,安徽省名木,编号23,全安庆只有七棵,与迎客松同级,更多精彩的内容,请继续关注《卒子走遍安庆》。图九:惜抱轩银杏树   


(本篇完)

2017-11-27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9 12: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桥大青山古道——卒子走遍安庆
郭桥大青山古道
——安庆古道系列
第13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城东十六公里处的枞阳镇郭桥村的大青山古道。图一:远望枞阳县枞阳镇郭桥村


    大青山古道主要因为这里坐落着青山石屋寺而得名。其位于枞阳县城东十六公里处的枞阳镇郭桥村东南麓半山腰,东南距桥弯大畈一百米,东距马步山一公里二。图二:远望大青山颠与悠悠古道石台阶


    大青山,因山色常年翠绿如黛得名;石屋寺,即在大青山山腰。石屋寺很有名。山上景点很多,比较有名的十六处,名“青山十六景”:石屋胜境、菩萨印掌、玉洞藏春、龙隐灵泉、乌鸦候客、白驴化米、相国诗篇、仙人棋局、石鼓轰雷、金鸡啼月、黑虎巡山、石柱仙题、狮子卧云、丹池日暖、白云送接、凤栖梧竹等。图三:悠悠古道石台阶


    从大青山通往石屋寺的小路,留下了数百年的古道。诸景之中,以 “石屋胜境” 名声最盛。山南峰下,一块巨石如从天而降,高数丈,广十余米,似巨掌前伸,石下一根天然石柱,自然承接。巨石下近百平方米,空如屋宇,故称“石屋”。过去卒子曾介绍过此景。图四:古道石台阶


    人居屋内,冬暖夏凉,宽敞明亮。石壁敲击成韵,东作皮鼓之响,西发铜锣之音,音色各不相同。屋顶平坦,上有一只巨型脚印,印迹清晰,即青山十六景之一的“菩萨印掌”。传说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驾云过访山护国庵,因为山承受不住其重力,地藏王只得将另一只脚搭在青山上,不想竟将这块巨石踩动滚落,压在下方的石柱上,形成“石屋”。图五:远望大青山


    传说,东晋建元初年,高僧清供禅师云游至石屋,遂以为隐居之所,凿佛像于壁,潜心研究佛理。后来他四处募化,在石屋外侧扩建佛殿三重,取名“石屋寺”。元代至正年间,裴仙道人居此修炼,颇得修炼的法门。相传有乌鹊为其扫地,白驴为其化米。裴仙经常会集仙侣道友讲论丹术,因名其地为“会公岭”。图六:古道石台阶


    相传明代中晚期,家住青山脚下的何如宠即在此读书。何如宠后来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如今的石屋巨石上还存有其手书的摩崖石刻诗一首,诗曰:“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代认前朝。”以“相国诗篇”而成十六景之一。此外,在石屋读书游览的士人,尚有左都御史左光斗、学者钱澄之、诗人王灼等;清末方守敦、殷希声等人,也在此留下了诗文题刻。图七:大青山古道


    石屋寺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无法得知。在安庆市原枞阳县枞阳镇,有很多条历史悠久的古道留存。其中有盘山古驿道、也有沿长河、长江的古水道等等。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位于石屋寺的大青山古道了。大青山古道的起点,位于枞阳镇郭桥村。大青山古时就产茶,一山的茶树,顺着悠悠古道,再经过半山的石屋寺,是古时百姓进山入寺的必经之路。古道蜿蜒山间,夹道树木森森,沿途磴古苔老。图八:悠悠古道石台阶


    郭桥大青山古道古道,在郭桥村与背后的某村之间,东北至西南走向。岭背海拔约二百多米,全长约五、六公里。经考证,它在元末明初就已贯通,是古代安庆府与枞阳镇之间的门户,也是古代往来的茶道、祈福道,更是一条百古道。图九:古道石台阶局部


   一条小溪与古道相伴,石台阶供人行走。石头台阶已被磨得光亮,古道在此体现。山中清幽恬静,鸟鸣水声,颇有隐世的感觉。古道蜿蜒在磅礴的群山中,是石头铺筑而成,只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踩踏才成了路。石阶顺山势倾斜,盘璇而上,那石阶被过往行人的脚磨得光溜溜的,见证了人类变迁。图十:古道石台阶与老屋


   沿路行至大青山之颠,视野开阔、风景如画,山中竹木茂盛,鸟语花香。曲折清幽、百涧奔流,众瀑飞泻。水光山色,辉映其间,仿佛一幅瑰丽的山水长卷。古道周围是一派田园风光,灌木、杂草葱郁,一路清幽恬静,虫声鸟语不绝于耳。百年来,古道与这里产的山茶、石屋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文化的交融,又见证了人世间的沧桑和苦难。从古道中,仍可见当年的繁华和辉煌。图十一:大青山古道石台阶


(本篇完)

2017-11-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