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09: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录墙——卒子走遍安庆
语录墙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孔城镇老街,有一幢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近现代建筑,上面书写着文革时期的语录,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孔城语录墙一侧
    文革遗址语录墙位于桐城市孔城老街四甲,建于1974年,坐东朝西,八间门面一字排开。语录墙为砖混人字梁建筑,两坡屋面,粉墙大青瓦,门坡退后饰以图案,收缩式门外包铁皮。图二:孔城语录墙简介
    建成后一直作为孔城供销社营业场所,当时孔城人只有到这个地方才能“请”到领袖画像和像章回家张贴和佩戴。临街建筑墙上用红漆写有八块毛主席语录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四幅标语口号。毛主席手体“为人民服务”是用水泥浇铸上的,保存价值高,历史意义深远。图三:孔城原供销社
    现位于孔城老街四甲13号的语录墙,位于孔城老街四甲,建于1968年,为砖混人字梁大瓦面建筑,八间门面一字排开,长30米,宽8米。墙上用红漆写着“抓革命促生产”等八块毛主席语录和四条宣传标语。毛主席手体“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系水泥浇注的。文革时代旧迹一直作为孔城供销社营业场所。图四:孔城原供销社现在销售一些老街纪念品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龙白云山海会寺——卒子走遍安庆
月龙白云山海会寺
——安庆道观寺庙系列
第13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有一山名白云山,山中有座海会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海会寺大门
  翻开中国禅宗的史册,白云山海会寺赫然见于其中,特别在各类禅宗灯录中,更是比比皆是。禅宗“五宗七派”至南宋,除临济宗和曹洞宗之外,几乎都衰落不传。临济宗分杨岐派和黄龙派,黄龙派也衰落了,杨岐派就代表临济宗。今天天下禅宗寺院,有“临天下,曹半边”之说,基本属于这两宗。而白云山海会寺是临济宗的的重要祖庭,也是曹洞宗的中兴基地,其对两宗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禅宗寺院,如果按照禅宗法脉追根溯祖,可能都绕不开此山此寺。图二:海会寺牌坊
  海会寺开山于唐朝。小池镇的白云山属大别山余脉,虽无奇峰峭岭,却位于山地与平原交错地带,山峦虽低矮却不失奇秀,平地虽坎坷而不失坦荡。因山多白云笼罩,故得名白云山。其地形有“二龙戏月”、“十八罗汉打坐”、 “双狮双象把水口”之说。又由于靠近贯通南北的重要驿道,交通便利。故在唐代便为佛家所选。图三:海会寺保护牌
  清朝乾隆《太湖县志·杂志类》中,有“梅仙祖师”条,记载:“尝学道于白云山,笃戒行。夏月坐化于梅树下,数里皆闻梅花香,经旬不绝,远近异之。有御史某路过,疑其事,命舁于邑。曰:‘复能香乎?’香更闻三日。乃命众即葬于梅树下,造石塔志之。后于旁建海会寺。”这位梅仙祖师生平不详,当是一位奇僧。从晚唐至五代,先后有曹洞宗、云门宗弟子住持海会寺,时称海会院,但这些弟子在灯录中仅记其名。杨岐大兴,海会寺真正名闻遐迩,始于北宋中叶白云守端禅师住持该寺期间。图四:海会寺佛塔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08: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山120年古枫树——卒子走遍安庆
妙山一百二十年古枫香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32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妙山村,有一棵有着120年历史的古枫香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刘楼古枫香树
   “万花都落尽,一树红叶烧。”每当初冬来临时,在宜秀区罗岭镇的妙山村却有一株古枫香树红艳似火,给冬日里增添了不少温暖,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树下嬉戏、拍照。图二:刘楼古枫香树
    这株古枫香就长在妙山村一刘氏家族塘埂边,已经120多年树龄了。当地的老人说这与刘宰相有关。根据初步测量,该树胸径约七十公分,胸围近近一米,树高约十多米,主干上分出无数根粗壮的枝干,旁枝逸出,犹如一支支粗壮的手臂向四周平伸,延伸到水边。在安庆,像这样大而年代久远的枫香还是非常多的,也许正是因为多,所以受保护也就少了。图三:刘若宰传家规
    据了解,妙山村在菜子湖边,森林资源丰富,过去许多村民以采枫香脂为生,但村民们却从不在这株古枫香上采枫香,一直不曾去伤害它,因而它毫发无损,不少村民还将其当成了树神,每逢过节都会前来瞻仰祈福。现在,这株古枫香被列为“安庆古树名木”,挂牌标识保护起来。图四:刘若宰是安庆最为出名的状元
    妙山村有一个地方叫刘楼,刘楼与安庆历史上的一位状元有着。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退斋,怀宁县平山大塅人,明朝崇祯元年(1628)文科状元、书画家。刘若宰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数千言可立就。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戏作墨花也别有情趣,安徽省博物馆珍藏有他的行书轴和山水轴。图五:古枫香树枝叶茂盛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09: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响肠吴家老屋(万家楼)——卒子走遍安庆
响肠吴家老屋(万家楼)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万家楼,有着非同寻常的往事。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看吴家老屋
    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万家楼,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响肠村万家楼组,距响肠老街东南五百余米,万家楼并非有万间楼阁,原建筑有各类房间一百零七间,占地面积约四千余平方米。图二:航拍吴家老屋与万家楼指示牌
    万家楼民居原为万家所建,在明朝万历时期卖给吴家居住,故本文指的吴家老屋又称万家楼。因为原住户姓万,居住户又很多,当地人仍习惯称为“万家楼”。该民居背依凤形山,两侧山峦环抱,犹如凤展双翅。门前一眼半月塘,景色十分秀美。图三:半月塘与万家楼保护碑
    吴家老屋为五进三厢四合院式,两端外带抱厢,青砖黛瓦马头墙,硬山式顶,是一处融合了安徽徽派建筑与江西围屋特点,有专家将其定为“皖西南特色民居”。其实,安庆多数古建筑都有着江西建筑的特点。图四:远看吴家老屋
    卒子使用了无人机航拍之后发现,万家楼门前一眼半月塘,经过人工修建而成的半月形水塘是老屋的特点之一。五进三厢四合院式,两端外带抱厢,青砖黛瓦马头墙。图五:卒子航拍吴家老屋
    据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万姓财主在此建成后不久,卖给了当地人吴道会。万姓财主卖的时候,求吴道会仍用万姓为屋名,吴道会当即答应。数百年来,吴家老屋,在当地百姓仍习惯称为万家楼。图六:吴家老屋一侧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1: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岭金鸡寨——卒子走遍安庆
赵岭金鸡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3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卅铺镇歧岭村,有一座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山寨,太平军曾在这里扼守安庆北大门。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看金鸡寨
    安庆桐城之北有大别山群山峻岭,其中有大关和小关,古称北峡雄关。现在的206国道,古以有之,是安庆北面最为重要的一条生命线。历史上七省通衢的古大道。图二:岐岭村金鸡寨
    今天卒子介绍的卅铺镇两边群山挺拔、崖陡壁峭、峰壑争秀、气势恢宏,成为安庆北大门天然险隘关口。北峡雄关西、北与舒城接壤,东临庐江,三面环山,南北通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干戈兵起,刀光剑影,烽火狼烟,演绘出一幅幅如火如荼的古战场画卷。图三:有水源才能建寨
    有诗叹曰:家住龙眠鹿起中,峡口大道边群峰,多少干戈生灵炭,史簿啼血听悲声。北峡雄关的历史,最早史见于距今近一千八百年的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张辽南下救皖城,闻城已拔,遂筑垒于南峡(今小关)。据《三国演义·九十六回·周鲂断发赚曹休》、《三国志·吴书·陆逊卷第十三》等文献记载,三国时,大小关名夹石,先属魏,后归吴,为吴魏争夺要冲,吴征合肥必由硖石而北,魏征皖城必由硖石而南。图四:赵庄金鸡寨
    黄武七年(228年),吴鄱阳太守周鲂在皖城,诈计诱魏将扬州司马大都督曹休军马将士十万至皖城,设伏兵擒之。吴主孙权召陆逊,陆逊总率江南八十一洲并荆湖之众七十余万浩浩荡荡而来。左都督朱恒向陆逊献策:曹休今听周鲂诱言,深入重地,元帅以兵击之。曹休必败,败后必走两条路:左乃夹石,右乃挂车。此二条路,皆山僻小径,最为险峻。某愿与全子璜各引一军,伏于山险,先以柴木大石塞断其路,曹休可擒矣。若擒了曹休,便长驱直进,唾手而得寿春……图五:清军(电影电视剧剧照)
    曹休果然中计,寨中大乱,自相冲击。休慌上马,望夹石道奔走。东吴先锋,大将徐盛引大队军马,从正路杀来,魏军死者不可胜数,逃命者尽弃衣甲。曹休大惊,在夹石道中,奋力奔走,被建威将军贾逵救起,骤马而行,贾逵断后,并于林木茂盛,险峻小径处,多设旌旗以为疑兵。及至徐盛赶到,见山坡下(即小关岭以北坡下),闪出旗角,疑有埋伏,不敢追赶,收兵而回。魏骠骑大将军、平西都督司马懿听知曹休已败,亦引兵退去。此一仗,吴军斩获曹休将士万余,所得车仗、牛马、驴骡、军资、器械不计其数。自此,北归曹操,南属东吴孙权。清康熙桐城诸生方鹿湖有诗云:“天险分吴魏,严关峡石通。屏藩阻淮水,得失系江东。草木腾兵气,桑麻划土风。低头呤末路,炉炭拥曹公。”图六:站在金鸡寨顶能够瞭望几个乡镇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鉴于北峡关战略地位重要,建北峡关巡检司。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起义军老回回等部攻桐城,后史可法部三千人守硖石。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献忠起义军潜屯硖石,派精骑数十,夜袭桐城。图七:金鸡寨金鸡石埘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二十八日,太平军翼王石达开,攻克北峡关,斩清将朱麟祺,歼清兵千余。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十一月二日,清军即墨营又激战于硖石,夺回北峡关。图八:金鸡寨
    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取桐城县城,直逼北峡关,清政府派虞贤姬统领十三营兵力挂帅,南下抵抗太平军。谁知虞贤姬胆小怕事,他屯兵驻扎舒城,不敢南下。由李先峰率三营兵力为先峰,行至白沙岭,遥见太平军遥旗呐喊、尘土飞扬、马嘶号鸣而来。清军李先锋全然不惧,拍马迎敌,其座骑毛赤枣马,退缩不前,鞭抽而折返,奔至猴岭甘家畈,回旋反复。李先锋对天长叹一声,拔出战剑,引颈自吻。主将已亡,阵脚便乱,清军四散而逃。当地百姓将河边李先锋尸体就地埋葬。后来,历年大关河洪水冲至坟边,绕道而行,形成转水湾之河。故地名“李家湾”,今地名、旧址、河形仍存。图九:金鸡寨不同方位
    太平军以席卷之势,攻破北峡关,街上地方士绅梅大人为求一方平安,摆下香案,迎接太平军入关。太平军正立马受拜之际,只见香案边一水桶,责问此何用意?梅大人急中生智,跪地敬禀:此寓意太平军一统(桶)江山也!太平军大怒:我太平军只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杀富济贫,何有一统江山之意?你乃阿谀奉承之小人,当斩。我们刚刚入关,姑念你一片苦心,割一耳以代斩刑。言毕,割下梅大人一耳。梅大人手捂鲜血淋漓之耳根,仓皇而去。图十:金鸡寨背面峡谷
    北峡雄关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真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峡雄关,古有二十岭(茶叶岭、光刀岭、夏家岭、黄木岭、刀背岭、猴岭、土背岭、蓑衣岭、欧家岭、欢喜岭、小活冲岭、大活冲岭、叫花岭、晓岭、土岭、隔山岭、大尖岭、鸡食岭、小关岭、吉冲岭……),十三庵(龙泉庵、白云庵、罗汉寺、白衣庵、深云庵、护国庵、万人庵、青龙庵、龙门寺、火王庙、关帝庙、仙人洞、洪门寺……),八寨(明王寨、麻山寨、金鸡寨、天字寨、古家寨、牛王寨、岳王寨……),四峰(天堂峰……),一顶(老爷[鹰]顶),二洞(仙人洞、古洞崖洞),三瀑(旵冲龙井瀑、龙门寺龙井瀑、欧家岭瀑布),十一尖(大佛尖、斗笠尖、云雾尖、望曹尖、香炉尖、望儿尖、笃山尖……)。这些高山幽谷,曾几何时,马蹄声声,喊杀阵阵、鬼哭狼嗥,多少仁人志士在悲壮的情景中离去了;这些古刹庵堂,香烟缭绕,木鱼声声,念经打坐,让多少藏匿乔装的豪杰避一时大难。低头思穷远,送我上蓝天,青山依旧在,战火喧嚣静。只是眼前的这些景物给大关古战场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图十一:金鸡寨奇石
    金鸡寨就位于桐城北峡雄关之中,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军盘踞数多年,现存太平军哨台、金鸡寨等实物遗址;北峡雄关是典型的榴辉岩地貌,裸露的岩体跌宕起伏,谷内流泉飞瀑、深壑绿潭不计其数。卒子实地考察过,金鸡寨背后山谷阴森恐怖,传说太平军(长毛)将俘虏来的无辜百姓赶至此地,尽数斩首后推下峡谷,阴雨天气时,峡谷便有冤鬼的哀求之声,野生的石韦草遍布,放眼望去,顿感脚下阴风习习,使人不寒而栗。图十二:金鸡寨打鼓石
    金鸡寨地形狭小,仅有的练武场也是一处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土坡,原有石墙遗址后被村民搬至山下,金鸡寨海拔674米,层峦迭障、谷深崖陡。据传也是太平军驻扎而建的寨子。图十三:金鸡寨寨顶
  传说金鸡寨得名是一处名为金鸡石埘,实为一处凌空突兀、形似石屋、高两丈许的巨形石头,埘顶上丁有一只人高的石鸽又似鸡冠,石埘脚处嵌有一扇两尺见方的埘门,如同人工开凿。传说当年清军与太平军激战了两天两夜不分胜负,清军再拟进攻时,却突然听见太平军盘踞的高山上传出响彻云霄的鸡鸣。这深山老林里哪儿来的如此之响的鸡鸣呢?清军放出一只信鸽,以探清太平军的军情。孰料这只寻声而去的信鸽落在石埘顶刚看清埘下一群金鸡,突然睛天一个响雷猛地打在鸽子头上,并把它固在那里。同时埘门处砰的一声闪出一道金光,埘门紧紧关闭。放出的信鸽不见飞回,鸡鸣声也杳然消失,清军仰天长叹,不敢贸然举步。图十四:金鸡寨标识
    清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太平军由天京(南京)朔长江西征,先后攻占了芜湖、池州、安庆等地。为巩固安庆,翼王石达开命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部攻占安庆市桐城县。清朝咸丰三年九月十四日,胡以晃部自安庆挥师北进,十月十二日攻占桐城西南重镇练潭,驻练潭镇的清参将松安丢盔弃甲逃遁。十月十四日,胡以晃率太平军抵达桐城县城外,向守城清军发起猛烈攻击,击毙守城清军千余人,终于攻克了素有“铁打桐城”之称的桐城县城。二十八日,太平军继续挥师北进,攻占了北峡关,击毙清户部主事朱麟祺。图十五:太平军想像图
    自咸丰三年十月至十一年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桐城境内展开大战。七月二日,太平军第一次枞阳会议(卒子之前讲述过)后,太平军与清军秦定三、郑魁士部大战于桐城县城东郊乌石岗,一举击败秦、郑二部,获桐城大捷。十年初,清军多隆阿、湘军李续宜部共十万余人在桐城老林铺、龙河、麻子岭、青草塥、小河沿等地安营扎寨。七月,太平军陈玉成、捻军张乐行部号称三十万大军设营于范家岗、老梅树街、庙岗、棋盘岭一线,后移营天林庄、香铺、金神墩、东河口,直抵鸭子湖、横山、练潭一带,双方交战月余,太平军失利后退守桐城县城。次年,在著名的安庆保卫战期间,太平军曾先后五次自桐城发兵增援,县内挂车河流域是增援反增援的激战中心。图十六:金鸡寨树木并不高大
    由于清军拼死狙击,太平军五次增援均告失败。陈玉成、杨辅清率部再度退守桐城县城。九月,安庆陷落后,清军遂大举围攻桐城县城,他们凭藉县城西山,居高临下,猛烈攻城。太平军经顽强抵抗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弃城突围,自此离开桐城县境。在太平军与清军鏖战中,像卒子今天介绍的金鸡寨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据点,时光的流逝,历史的记载永恒。图十七:从山脚仰望金鸡寨
(本篇完)
2017-08-17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8-18 09: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浮山超仁洗墨池——卒子走遍安庆
浮山超仁洗墨池
——安庆石刻系列
第13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原枞阳县浮山的洗墨池,是安庆地区已知的三处洗墨池之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指示牌
    洗墨池在安庆不仅只有浮山一处,“洗墨池”石刻在枞阳有两处,浮山一处,枞阳老城一处。县城为陶侃洗墨池,浮山为释超仁洗墨池。图二:洗墨池
    在一个县同有两处“洗墨池”,恐怕全国少见。“洗墨池”是枞阳人人格自我完善的一种象征。它既把人文之“墨”与山水之“池”联系起来,把文化皈依于大自然而成就“天人合一”。图三:洗墨池现状
    方学渐曾说过“岩洞天开,石溪地涌,海潮乍惊。浮空光荡”;方东美曾说过“真正的人,是真人、至人、完人、圣人,是摄取宇宙的生命来充实自我的人,是宇宙和人生和谐共进直指无穷止于至善的人”。图四:洗墨池石刻
    浮山正好承载了这两种使命,一是以“鬼斧石室”承载了人的自然人格,以“洗墨池”为象征承载了人的文化人格。从浮山发端,枞阳文化从一池之墨走向江河之墨。图五:洗墨池
    唐宋以来,孟郊、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陆元钧、赵盂、王阳明、袁宗道袁宗宏等都与浮山结缘,而至明清以降,本邑的钱澄之、方以智、左光斗、方苞、戴名世、刘大櫆、姚鼐等则形成了枞阳浩然壮观的“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文化气象。图六:石刻石台阶
    方戴刘姚形成文化高峰,浮山发端的“桐城派”影响了中国文学二百余年之久,及至吴汝纶、李光炯、光明甫、房秩五、朱光潜、方东美,其文化教育自成一脉,主宰了本邑乃至国人的灵魂。图七:洗墨池为清朝咸丰年间住持僧超仁雕刻
    浮山石刻原属安庆,在安庆形成并得到发展。石头上的每一道痕迹,都是浮山的大美。然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石刻就是石刻,历史就是历史,如今这些石刻像是远嫁的女儿渐渐已经不属于安庆。图八:方伯参军指地方有权势的人
    超仁洗墨池井深约不足一米,呈近方形,边长约一米余。泉水终年不涸,四季清澈。其位置大概在夕阳楼前,目前夕阳楼已毁。洗墨池为清朝咸丰年间住持僧超仁雕刻。图九:洗墨池周边人工雕刻痕迹
    方伯是春秋时期的古汉语词汇,出自《礼记·王制》,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周初,“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即天子分封诸侯国,诸侯分封卿大夫之家。天子在所分封的诸侯国中,委任王室功臣、懿亲为诸侯之长,代表王室镇抚一方,称为“方伯”。图十:洗墨池三个大字
    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一方之长。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礼记·王制》载:“千里之外设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图十一:池水如墨
   《史记·周本纪》:“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裴駰集解引郑司农曰:“长诸侯为方伯。”《史记·秦始皇本纪》:“方伯分职,诸治经易。”《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唐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黔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云南巡抚。”图十二:墨如池水
    参军是一个汉语词汇,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代以后也可指去当兵。“参谋军务”的简称。东汉末始有“参某某军事”的名义,谓参谋军事。简称“参军”。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官。明清称经略为参军。南朝裴骃 《史记集解》:“宋中郎外兵曹参军。”唐李商隐 《骄儿诗》:“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清黄景仁 《十四夜宴程澄江学使者座》诗:“又是当场一辈人,参军苍鹘纷成队。”图十三:悠闲的农妇在洗墨池闲坐
    浮山这处洗墨池是当时一位住持超仁为纪念方伯参军某某某(不知何时被人为将人名刻去)洗砚的一处水井,泉水视之为黑色,汲来却明净无色。又因此井泉水形如墨色,题刻“超仁洗墨池”等字样。图十四:洗墨池
[size=0.83em]42.jpg (532.5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08-18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8-21 17: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山曹洞正宗高僧墓——卒子走遍安庆
麻山曹洞正宗高僧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33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大关镇麻山村的曹洞正宗高僧墓,当地人俗称小和尚坟,一座小小的墓揭开了安庆禅宗文化的悠久历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大关镇麻山村
    我国的佛教禅宗分为临济、沩仰、法眼、云门、曹洞等五大宗派。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图二:禅宗分派
    从佛祖菩提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安庆岳西)、三祖僧璨大师(安庆潜山)、四祖道信大师(湖北黄梅)、五祖弘忍大师(湖北黄梅)、六祖惠能大师(广东)、七世青原行思大师、八世石头希迁大师、九世药山惟俨大师、十世云岩昙晟大师、十一世洞山良价大师(创建曹洞宗派) 图三:曹洞正宗高僧墓墓碑
    曹洞宗,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五家七宗)之一,曹洞第一代良价祖师、二世云居道膺大师……三九世二五代海珠大师。由于良价禅师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的洞山创宗,其弟子本寂在宜黄吉水(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的曹山寺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后道场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云居山的真如禅寺。图四:高僧墓墓位
    禅宗南宗在唐朝后期传播迅速,并发展成为禅宗的主流,到唐末五代时期,派生五个流派: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统称禅门五宗,或称禅门五家。五家当中流传时间长、影响较为深远的是临济宗和曹洞宗。图五:曹洞正宗高僧墓墓碑盖帽精致
    临济宗提出“四料简”,以“棒”、“喝”见称,其施教方式偏重于行动上的开导,较为活泼、生动;曹洞宗提倡“五位说”,以“回互”著称,施教方式是“行解相应”,精耕细作,态度较为稳健、绵密,不仅具有哲学的辩证精神,且体现出禅宗对儒道两家思想的融摄。图六:曹洞正宗高僧墓墓碑局部
    曹洞宗也称洞家。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洞山良价为宗祖,宗名之由来有二:一说洞指洞山,曹指曹山,乃合师良价所住之江西宜丰县之洞山与徒本寂所住之吉水县之曹山之名,本应称洞曹宗,习惯于称曹洞宗;“另一说取曹溪惠能之曹与其法孙洞山良价之洞,合称为曹洞宗。图七:曹洞正宗高僧墓墓碑
    禅宗史上的五家七宗,即南岳怀让其下开创临济(杨岐、黄龙两派)宗和沩仰宗,青原行思其下开创的云门、法眼、曹洞三宗。曹洞宗一系传承惠能、青原行思、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岩昙晟之一脉,历经衰落、中兴,远播海外,至今宗风犹存。图八:僧侣像(来源网络)
    曹洞宗为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创始人是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其宗脉系惠能——青原行思—— 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岩昙晟——洞山良价(师传瑞州洞山)——曹山本寂(住抚州曹山)这是曹洞宗。图九:曹洞正宗高僧卒于光绪二十五年
    曹洞宗也称洞家。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洞山良价为宗祖,洞山良价认为万物都是虚幻的,万法本源为佛性,所以无须四处去求佛,佛在性、心中,心即是佛,心即佛,即相即真。图十:曹洞宗高僧墓碑
    虽然各代高僧在禅法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曹洞宗最主要是默默地实修坐禅,即相即真,万法本源为佛性,心即是佛,人自具自性清静之真如之心,只因无明风起,阻隔事理,无从见性,所以求佛无须去外界,只要能静坐默究,去掉妄念,了悟佛理,顿悟即可成佛,选择照彻本源自性之道、励志于佛道生活的默照禅。图十一:曹洞宗高僧墓碑局部
    纵观曹洞宗之发展,其中充满了曲折离奇,有辉煌也有孤独,其佛学在坚持禅宗的见性成佛基础上,又坚持实修的默照禅,在中国佛学史独树一帜,对于促进中国禅学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后代禅宗的发展模式在许多方面与曹洞宗是分不开的,并且禅宗所遗留的圣迹中有许多是曹洞宗所留下的,曹洞宗在中国禅学发展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图十二:曹洞正宗
    今天卒子介绍的曹洞宗第三十九世中兴第九代高僧墓,当村头一位村民蹲下身子,擦去方石上面的尘土,一行行清晰可辩的铭文显现石面,这位墓碑工整楷书。细细看去可见书法功底的深厚和刻字工匠的精湛技艺,通篇铭文为小楷,笔力刚健有力、沉稳厚重、风韵清古;图十三:精致的墓碑雕刻
    读其铭文书法,能想到林中好风,松涛阵阵,亦会想到丘陵起伏,逶迤绵延。正是安庆禅宗文化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的有力佐证。只见墓碑一侧写有“赐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钦加同知衔历署江西省东乡金淦长……,”另一侧写着大精光绪二十五年。图十四:曹洞宗高僧墓碑
    从墓碑上看,这位官员写有钦加同知衔,正五品官,皇帝钦加的同知县某官职,是正五品官。提授、加级、记录是清代对官员议叙议处制度中奖励制度的基本概念。墓碑上这位清朝朝廷加级的官员是县令的官职,只是同知。图十五:曹洞宗高僧墓一侧的精美石雕
     从墓碑上看,这位官员历署江西省东乡金淦长,经查大概是现在的江西省东乡县金淦一带的同知级别官员,后提升为正五品。经仔细释读铭文,方知清朝诰授奉政大夫专门为这位曹洞宗第三十九世中兴第九代高僧题写。为什么这位官员不远万里从江西省东乡要为安庆一位僧侣题写相关文献,目前仍是一个迷。图十六:曹洞宗高僧墓碑局部
(本篇完)
2017-08-21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09: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仓房铜锣尖——卒子走遍安庆
仓房铜锣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3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仓房村的铜锣尖,自古就是安庆北面的重要屏障,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从山背后看铜锣尖
    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仓房村丰富的历史文化存留。杨桥镇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古迹遍布,这里以“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而闻名遐迩,著名山水画家萧谦中、清代状元龙汝言便诞生于此,李鸿章仓房遗址在仓房社区境内。图二:铜锣尖隐于大龙山群山之间
    还有著名的“无量塔”、“龙泉寺”、“灵山寺”、“龙状元府”等历史遗存。“长松涧底结琥珀,秀峰云里开芙蓉。”这是古人为“龙眠别墅”花园镌刻的一副楹联。龙眠别墅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仓房村境内。图三:铜锣尖能够瞭望四周
    传说,“明季四公子”之一的桐城文人方以智所建,后又为清末重臣李鸿章拥有。李鸿章,号少荃,是晚清合肥东乡人,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任渐军军阀期间曾改花园为仓房,大量囤积粮食,以济淮军粮饷之用,故民间百姓称此为李家仓房。宜秀区仓房村由来也是如此。图四:铜锣尖正成为安庆驴友们的圣地
    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安庆市北大门。全镇镇域面积近一百平方公里,南临风景秀丽的石塘湖,背倚气势雄伟的大龙山,距安庆市区仅十公里,水陆交通便捷,自古就是安庆重要的交通和军事重地。图五:铜锣尖山间巨石多,便于隐藏
    杨桥镇的仓房铜锣尖历史悠久,文化存留丰厚,独特的旅游资源。铜锣尖以奇峰、怪石、峭岩、险岭著称,它比邻鲍冲湖,又邻杏花村、面居芦潭夜月、石塘晚卓等景点独特,形成了安庆独特的旅游景区。图六:铜锣尖下就是石塘湖
    铜锣尖,在安庆有二处,其二位于桐城西南青草镇铜锣村境内,主峰铜锣寨海拔640米,西脉毗邻潜山官庄镇下浒山库区,是大别山东南麓重要屏障之一。另一处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仓房铜锣尖。图七:石塘湖与长江相连
    仓房铜锣尖,名出于清末咸丰年间与太平军的拉锯战争时期。这里成为安庆周边重要的屯军要地,山顶也成为军事战略要塞。图八:铜锣尖二块高达十多米的巨石
    仓房铜锣尖尖顶下有二块传奇的如同犬牙的大石头,高约十多米,古时以铜锣尖放烽火,为“击鼓而进,鸣锣收兵”军事信号。图九:铜锣尖下良田
    据记载,太平军在清朝咸丰年间,在安庆周边经营近十年,大小山寨不计其数。作为安庆北大门的铜锣尖,自然是太平军和清军重要的要塞。图十:铜锣尖巨石
    1861年9月5日,湘军攻占了长江中游重镇安庆,此战的失败,成了太平天国命运的转折点,太平天国失去了天京上游最后一道屏障。图十一:铜锣尖
    面对清军的步步紧逼,不得不采取全面守势,直至三年后灭亡。而湘军在此战中主动、灵活的围城打援战术,为今后百年来中国战争艺术,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例。图十二:铜锣尖下集聚小村庄
    在安庆四周,太平军将安庆经营得有声有色。像太平军此时涌现出一批将领,酆谋就是其中一位,他曾领兵在此与清朝湘军作战,随着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的崛起,太平天国在1860年几乎迎来了又一个全盛期。图十三:铜锣尖上大石头
    对于湘军来说,夺取安庆是进军天京关键性的一步;就太平军来说,安庆是保障天京安全的锁钥,打破江南大营之后,太平军辟地拓疆,稳定了东部战线,回师西向,解决安庆的保障问题,也是势所必然。两家都想在安庆寻求战略优势,大战一触一发!图十四:大龙山
    1860年6月8日,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率十三营近万人进入安庆城北战略要地集贤关,安庆之战打响。曾国荃打仗的特点是“扎硬寨打死仗”,自然而然,杨桥镇就是湘军重要经营的地区,曾国荃将此地与石塘湖再与长江相连,水路封锁由控制长江的湘军水师负责。至此,湘军完成对安庆的合围。图十四:铜锣尖
(本篇完)
2017-08-22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2: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蹄(石牛洞)石刻——卒子走遍安庆
牛蹄(石牛洞)石刻
——安庆石刻系列
第133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梅城镇天柱山脚,有一处名为山谷流泉的石刻。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上流牛蹄(石牛洞)石刻。图一:牛蹄(石牛洞)石刻大体位置
    牛蹄洞石刻位于庆市潜山县梅城镇天柱山脚的三祖寺边,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江上望皖公山》一诗中写道:“奇峰出奇云,秀水会秀气。”这里的皖公山就是指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图二:牛蹄(石牛洞)石刻一
    据《天柱山志》载,“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天柱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风景名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主峰海拔1760米,直插云霄,峭拔如顶天之柱。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图三:李翱简介
    天柱山重峦叠嶂,奇岩峥嵘,翠竹奇松之间,遍布流泉飞瀑。每当暴雨过去,幽谷深涧之中,到处是清溪奔流,而位于山谷寺之西的山谷流泉最让人忘返流连。图四:牛蹄(石牛洞)石刻二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1: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庵石塔残件——卒子走遍安庆
龙泉庵石塔残件——卒子走遍安庆
——安庆石塔系列
第133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有一处名为龙泉庵的旧址,庵已不存,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座石塔残件。图一:远望大龙山
    据资料记载,龙泉庵建于宋朝。在大龙山地维峰下,白龙溪的源头,岩壑幽秀、竹树参差。大龙山诸峰之胜,大量禅师阐化处也。图二:安庆各志书描写大龙山龙泉庵的资料图
    安庆本土著名人物钱澄之在《过龙泉庵诗》诗:“自伤衰病逐年催,又向峰头策杖来。乘兴偶然逢院入,非时何意遇花开。瓯中乳色供新茗,石上钱纹缀古苔。龙井有泉寻不见,拊阑惆怅别僧回。”图三:大龙山龙泉庵指示牌
    清朝韩宠《宿龙泉庵》诗:“夜阑群动息,况是万峰巅。下界人同梦,中天月自圆。暗香飘露气,孤影定寒泉。”现存遗址。图四:龙泉庵旧址
    在大龙山周边,叫龙泉的有二处,一处在杨桥镇名为龙泉寺,另一处在大龙山镇名为龙泉庵。龙泉寺经过近代的维修恢复较好,而龙泉庵却一直未重建。图五:龙泉庵附近是白龙溪的源头,遗址尚存
    据了解,龙泉庵前有古井,称龙井,仍存。明朝徐鳌有《龙井》诗:灵湫备秩祀,北出集贤关。龙试初云雨,莺啼欲晓山。诗成云树裹,人在翠微间。民瘼萦心切,聊成半日闲。此处龙井就是山下的龙湫池。图六:龙泉庵现存大量庵基
    说起龙湫池,卒子已经介绍过,在龙湫池边建有龙王庙,据记载建于元朝,是大龙山主脉西麓大龙山镇百华村境内。 图七:龙泉庵附近龙泉卒子猜想就是这样的水池
  龙池寺历史可追溯到唐宗时期于龙泉庵盛名。明清两代为安徽、安庆官府岁旱雩祷之处。史书记载明朝洪武初敕封“护国都督老龙王”,明朝崇祯间内供泰国巨型玉佛,明朝成化甲辰(1484年)年间,祭祀天井顺济龙王,此庙指定为“龙山灵湫官祠”每岁春秋二仲郡守均指祠致祭。图八:龙泉庵山间巨石
    清朝咸丰年间,准确讲是咸丰三年(1853年)被太平军烧毁,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布政使江中睿、知府陈睿重建。图九:龙泉庵附近的白龙溪源头
    现有明王鳌、清广东副使任峻先后作《龙王庙碑记》等,民国初龙王庙政教合一。清朝时,康熙皇帝曾派员于此庙求雨救灾,雨后即封龙王庙为“护国都督老龙王”;咸丰登基时,安徽遭蝗灾,为了灭蝗,敕令安庆府求此庙龙王降雨解安徽之难,果然天降大雨,蝗虫尽死,帝封龙王庙为“天井龙湫”。图十:龙泉庵所指的龙泉卒子猜想可能就是如此
  清光绪四年,皇帝为龙王庙御笔题写“星云散润”四字;宣统皇帝二年三次重修龙王庙,曾亲派大臣阿达珠督办并赠送金匾一副。目前,有案可稽的是民国二十三年皖省大旱,安庆乡绅立军令状,求雨造福人民,感动“龙王献雨”一事。由于历代统治者厚恩报答龙王庙“龙王”,龙王庙也因此名声大振,香火日炽,无论是天灾人祸都未能使其销声匿迹,而且旺盛地世代沿续着。图十一:龙泉庵旧址附近留存大量庵砖
  传说明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兵败逃难此处时,原为一座破旧的小庙,而这座小庙据卒子猜想可能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龙泉庵,他见庙门蜘蛛网密布,黄蜂窝挂满庙前庙后各处,朱元璋为了躲避逃兵,情急之下钻进了破庙,躲在了菩萨像身后。追兵来到庙前见蜘蛛网密布完好后,黄蜂随处可见满天飞舞,弃庙满山寻找未果而去。朱元璋得救后,在庙里菩萨面前发誓若他有江山之份,来日一定厚报。第二年在南京登基时,不忘感恩誓言,赐金砖银瓦将龙王庙修缮一新,封庙前拦门山为列马摆鬃,庙后巨石为金枪落地。图十二:龙泉庵祖师石塔底座
    卒子今天介绍的龙泉庵旧址周边,有一座被毁的祖师石塔,与安庆其它地区的祖师石塔相似,但使用的是大龙山本山产的麻石雕刻而成。龙泉庵祖师石塔位于被毁的龙泉山山间,离山下的龙王寺约一公里,东临方山,北依地维峰,重峦叠嶂、古树参天,风景优美。据卒子猜测,龙泉庵石塔祖师石塔约四层,由塔基、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高约一米至一米余,为大龙山本山的麻石雕砌而成。图十三:龙泉庵祖师塔身
    龙泉庵祖师石塔塔基用麻石砌成六角形,虽称不上非常精美,却有着仰俯莲瓣砌成圆形束腰须弥座。塔身为鼓状椭圆形,外部精雕植物花纹,由于时间久远,塔身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塔刹下为圆形相轮,上为宝瓶,当然这只是卒子想像与平时在安庆各地见到的祖师塔结合而成。图十四:龙泉庵祖师塔身留有文字,但不清晰
  龙湫池盛名于明朝,史书载位于地维峰之右,石壁嶙峋、泉涌奔注、一窟盛之,是书龙湫。《安庆府志》记载,明朝时期龙湫池旁有一庵,名《龙池庵》于龙湫池故名,据《怀宁县志》记载,明朝朱元璋皇帝激战陈龙友谅躲进龙池庵,现称龙王庙,避过难后,回到南京登基,敕封龙池庵,《龙池寺》,王井顺济龙王,护国都督老龙王。图十五:龙泉庵祖师塔身为圆形塔身
  安庆大龙山一直是安庆府背面的重要屏障,明清两朝旅游踏青古道,最有名气的天然大峡谷“青牛白马”。史书有记:巨石夹道,曰“青牛白马”,登陟者必取道其间,其山腹折叠成涧,则清溪也。危桥绝壑,古物濑潺缓。图十六:龙泉庵旧址附近后建有林场
  青牛白马大峡谷其实就是大龙山四大溪之一赤龙溪大峡谷。大清朝,安庆刘橒、黄熙赞等先后陪同朝廷大臣阿达珠、曾国潘、司马裴国熙别驾杜肇升等文武百官多次畅游了青牛白马大峡谷,留下了不少诗词文字,并建清溪亭于龙湫池旁以佐证。图十七:卒子根据自己猜想绘制龙泉庵祖师塔想像图
  “赤龙溪”,大龙山四大溪流之一,位于大龙山南麓龙首,文人墨客称为“青年白马峡谷清溪”。山上全长十余华里,有大小瀑布若干个,沿途景点众多,其中就有今天卒子介绍的祖师石塔与祖师墓、“归忘”石刻,龙泉庵、土地庙、龙湫池等),与青龙溪交汇于龙山禅寺,流注石门湖通江达海。图十八:龙泉庵所谓龙泉如是此
(本篇完)
2017-08-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