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覆盆子 于 2015-4-22 21:31 编辑
在一个乍热还寒的日子里,我们几个朋友相约一同来到“桐城老酒酿造公司”,刚从大门前下车,一股沉醉的酒香,带着某种诗意,就向我们悠悠地飘来,直叫人心醉。 在热情好客的李总相陪下,我们几人看酒、品酒,一同感受桐城老酒的魅力。从散酒间到成品仓库,我们一路走到了酿酒车间,在一个不大太的酿造车间里一口大锅映入我们眼帘,在我的印象里,酿酒的地方多半只从《红高粱》之类的电影中看到的那样,呈现给我的也多半是“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一个雾气腾腾世界,现在,我来的不是时候,此刻生产已过,很遗憾我是没能亲眼所见工人赤着大膀挥舞着大铲的场景,想像中其间一定一派雾气腾腾之景象,我想那个场面一定是气势恢宏的,好在有个朋友比我早到,从她拍到的照片中我有幸看到了那场景。现在,这里的一切是安静的,那口大锅就静静地躺在那儿象刚刚生产过后的孕妇那样的慵懒和疲惫。望着眼前一切我依然是惊奇的,那蒸好的稻谷早已从大锅中全部铲出,就放在地上用稻草覆盖着,静谧地躺在那里正默默地等待发酵呢!我在想,酒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古人酿酒,是什么样的一种机缘?让它焕发如此的魅力?是因为它的芳香甘冽,浓香馥郁,还是醉意朦胧?开天辟地之时,酒又从何而来?是谁先酿造它的呢?我们已经是不得而知的了。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想看看醇香美酒是如何酿造出来的?需要经过哪些工序酒就能够神奇般产生?又如何从那口子里咕咕地流淌出来的呢?可惜这次来我是没能见证那一刻了,这实在是件憾事,下次若来一定要趁产酒时来。 当我们走进装酒车间,不,应该是贮藏间,呈现在我眼前更为震憾的一幕:一坛坛巨大的酒坛整齐地摆放在那儿,体大肚大,瓶口都用红布包裹再用盖子严严实实地盖上。这一坛酒该有多重?我低头细看坛子上标签,竟有上千斤。这就是将要卖到市面上的老酒吗。李总却告诉我们不是,这酒最少须在酒窖里贮藏三年以上方可出售,原来,产出的新酒是不宜立即饮用的,还必须放到酒窖里等待它慢慢地发酵才能真正的醇香可口!需要等三年,多漫长的三年啊!那造酒成本不就高了吗?李总告诉我们:这是必须的!“酒是陈的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罢?!那得多大的酒窖呀?李总看我们一脸的茫然和困惑就带我们来到他们正在筹建的一个新酒窖里,虽然公司的地底下建有好几个大酒窖,但仍不能满足藏酒的需要,这个新酒窖宽大而寒气重,人一进去就感觉冷飕飕的,它正在建设中,可能要到年底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上个世纪,桐城老酒就远近闻名,后来随着国家的经济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桐城老酒厂也和众多集体企业一样面临着倒闭。那时候,多少桐城人为之腕惜。“桐城老酒酿造有限公司”让“桐城老酒”这块金字招牌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它罗集原桐城老酒厂的师傅和原厂的技术人员,把公司建在景色宜人、山清水秀的卅铺,其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里远离城市,没有污染,这里的水质相当好,谁都知道造酒对水的要求特别高,它秉承了上世纪原桐城老酒的工艺和技术,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公司的股东陈总就是看中“桐城老酒”这块金字招牌才决定注资生产开发的。原汁原味才是真正的好啊!市场上那些名酒,大都用酒精勾兑成的,哪有桐城老酒的纯正地道,它所用的完全是优质的大米作基本原料生产加工而成的。不过在桐城老酒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比如那封缸酒,它原本的口味就比较甜,现在的人就怕血糖高,经过改进微甜了,一点也不比市场上那些葡萄酒、女儿红的差,相反味道更正,更好,最适合女性朋友来喝。每天晚上若能喝上一小盅封缸甜酒,那可是美容的哟,它那略带丝甜味,还有股蜂蜜的香味,就连我这个从不饮酒的人尝过一次之后也欲罢不能了。 “劲草不怕疾风吹,酒香不怕巷子深”,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是第一要素,也是最好的广告,“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啊!真正喜欢饮酒者可能更关心价廉物美,更关心产品的质量,桐城老酒就是这样的一款——价廉物美、质量上乘的一壶老酒,它现在就象一个身处深闺里的美丽姑娘,还锁在卅铺这块小地方,谁来识君呢?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这款百年老酒的。 这么好的老酒,如果得不到更好的推广岂不可惜哉!愿“桐城老酒”焕发它应有的魅力,真正家喻户晓,走出小圈子,走向大市场。 中午,我们把杯小酌,瓶盖一打开,一股浓郁幽香满满溢出,再次让人沉醉。我要带上一坛青花瓷回家,然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要“对酒当歌”再慨叹人生几何! …… 沉沉酒香 来自何方
杯未尽人却醉
朦胧遥望
你还是你
可我已经不再是自己 ……
沉醉后的糊言乱语,有没有点诗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