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95|回复: 224

[桐城人] 张廷玉简介:乾隆皇君臣斗智 张廷玉得罪乾隆后怎么死的?

 关闭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3 2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饮水思源 于 2015-1-13 21:03 编辑   Z' D  S# J$ J! \1 l

" F$ ]$ V2 Y( y2 A. S7 V9 K

8 G7 L! F/ R2 J2 }" A8 G  张廷玉怎么死的?张廷玉,康熙进士,清代康雍乾三朝元老,历任保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一生享尽殊荣,死后更是配享太庙。对于这样一个权臣,张廷玉又是怎么死的呢?
7 }' W) \) U/ ~9 v  E1 S+ `! G) `) G2 D; a; x: o
  清朝太庙是皇帝祭祀先祖的祖庙。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东庑以功勋王公配享;前殿西庑为满臣功臣配享;中、后殿两庑储藏祭器。每年除夕前一日祫祭(皇帝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国有大事大典,也都进行祭告。整个清王朝296年历史,有资格配享太庙的异姓大臣只有12人,这其中仅有一名汉臣获得过这最高殊荣,这个无人比肩的汉臣是张廷玉。
! d/ w3 i1 g$ a# j$ t, B$ X  a- B3 J  G7 y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之子。张廷玉是康雍乾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居官达50年。先后编纂《康熙字典》、《雍正实录》,充实《明史》、《国史馆》、《清会典》。) x! I$ w. @8 K! }, i/ D
5 j6 h; {, O5 l& Z+ V0 K
  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进士,他真正得到重用是在雍正朝。《清史稿·张廷玉传》说:“雍正元年,复命直南书房”,“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雍正认为张廷玉“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张廷玉所草之上谕,全合雍正本意。康熙驾崩,雍正守丧期间朝中政局不稳。此时张廷玉每日奉旨缮写谕旨,雍正口授后张廷玉片刻拟就,从未出错,雍正对其大加赞扬。实际上好长时间张廷玉主要工作是担任雍正的高级秘书。
2 [4 }/ @' j/ [5 j8 S( ^
# q6 x8 J- {0 @& H4 Q  雍正八年(1730年),设立“军机房”(又称“军机处”)。“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张廷玉在军机处仅次于怡亲王允祥位列第二,他长期处机要之地最受到雍正的宠信和厚爱。《清史稿·张廷玉传》载:“廷玉定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自此以后,“奏折”作为一种官文书制度被确立下来。它的确立和军机处的设立一样,是清朝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对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制度一直实行到清末。张廷玉完善了清廷奏折制度与军机处的运作规则,功不可没。
: v' i/ q9 I" U) ~4 P  Y$ A* g4 N1 }3 e9 ]( l% O1 {
  张廷玉职务繁多,工作忙碌,雍正经常一天召见他两三次。西北战役,他“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从内廷到朝房,请求指示和批阅文件的属吏常达数十人,他即使坐在轿中也经常批览文书,处决事务。傍晚回到家中,仍然“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
' z8 z$ ?# B" O/ e$ u, r! T  Z' U" h9 Y8 f: v' j
  张廷玉同雍正“名曰君臣,情同契友”。雍正五年(1727年),张廷玉得病,雍正对近侍说:“朕连日来臂痛,你们知道吗?张廷玉患病,不是联的臂病又能是什么呢?”当雍正身体不舒服时,凡有密旨,悉交张廷玉承领。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廷玉回乡祭祖,雍正赠给他一件玉如意,祝他“往来事事如意”。还下令“所过地方派拨兵弁护送,并文武官员迎接。”雍正还赐张廷玉春联一副:“天恩春灏荡,文治日光华。”雍正视张廷玉为左右之臂、股肱大臣。
; m7 }, t* i9 N9 o6 ?5 F1 r! K2 \* u/ n0 v# h
  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他把“万言当,不如一默”当做座右铭,“终身诵之。”他在修《康熙朝实录》时删削了许多不利于雍正的文字。雍正赞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张廷玉身居要职数十年,然却“门无竿牍,馈礼有价值百金者辄却之。”凡是别人馈送之礼,价值超过百金则拒绝。雍正皇帝顾念张廷玉生活清苦,雍正八年(1730年),曾赏银两万两,张廷玉不敢收。雍正说:“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不许他推辞。他将此银两或用于激励士子发奋学习或资助乡里穷困者和灾民。雍正还将位于圆明园附近的澄怀园赏给了张廷玉,张廷玉因之号“澄怀主人”。
+ g/ X( a; w+ L: b. S+ a) I2 j7 U$ z* A- O# u7 d! z
  乾隆二年(1737年),张廷玉用雍正皇帝所赐白银近五千两在桐城东门外建石桥一座,得到乡人的称赞,此桥被称为“良弼桥”。乾隆五年(1740年)春,张廷玉闻知桐城一带欠收,米价暴涨,便寄信回家,令家人捐谷一千石以救济贫民。
0 Q+ D! a4 q9 V  f' R9 _
9 @% m6 y0 B+ G  雍正皇帝最赏识鄂尔泰、张廷玉这两位老臣。鉴于新君好通过处罚前朝老臣来树立威望,雍正皇帝在弥留之际,以“将来二臣可配享太庙”的方式来保护二人,彰显了雍正用心良苦,也表明雍正对张廷玉惺惺相惜的情分。9 W- r, x) @# m6 K' a9 V' L

7 t3 T, i3 T) ?/ |, b  鄂尔泰去世后,乾隆为了防止张廷玉一党权势过大,开始对张氏家族抑制,还对张廷玉做出了略带侮辱性的评价:说张廷玉不过“以缮写谕旨为职”。在本朝的十几年,“毫无建白,毫无襄赞”“不过因其历任有年,如鼎彝古器,陈设座右而已”。说张廷玉不过是个写圣旨的,在本朝十几年没有一点辅改的功绩,只不过是因为他供职多年,如那些古时的器皿样,只是个摆设而已。" @6 ~5 }3 s" p
- p0 c  Q5 @% J& F
  乾隆十二年(1747年),张廷玉因年老多病祈求退休。乾隆不高兴,对他说:“朕以为,作为人臣,如果心意预先有辞官而去的想法,必将对一切事物漠然视之,敷衍了事疏于政务,年龄已到就奉身告退辞职,谁还会全力为国家管理实务?这是不能不加以辨别说明的。”乾隆实际上不想放张廷玉离开朝廷,他要亲自看着他老此终身。张廷玉从此不再敢轻言辞职一事。
( g# U! H' L6 U. R; Q. A
( b; A0 u( r; s- [' _; ?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以张廷玉年逾古稀为由,准他不必早朝,遇天热,或刮风下雨,可以不必入内,他的内阁首辅位置由讷亲取而代之。张廷玉明晰皇上此举的真正意图,于是立即上疏请求辞去兼管吏部事务的职务,要求回乡,这次乾隆准了。张廷玉奉请入朝谢恩,奏称“蒙受世宗遗命得到配享太庙殊荣,乞求圣上将所说立为凭证。”为自己身后配享太庙之事让乾隆皇帝给他写一份保证。这让乾隆很不高兴,但他还是写了首诗赐给张廷玉,在诗中表明不会改变先皇遗诏。第二天,张廷玉让儿子张若澄上朝代谢皇恩。乾隆很恼怒:“张廷玉就在京城,即使病得很重,就是爬着来,也该来谢恩。为自己要赏赐时能亲自上朝,可是谢恩时就不能亲自来了,这样对待朝廷给他的莫大恩惠,好像这都是他应该得到的,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 b/ {$ f  Q7 U. b! l/ O- M4 Q* H5 a) h* m+ f  |9 i1 Q5 E; z9 v
  乾隆的怒言被张廷玉的门生协办大学士汪由敦暗中通风给他。张廷玉第三日早上赶紧进朝谢恩。乾隆见状猜想有人走漏消息,经查果然如此。乾隆十分生气:“朕为天下主,而令在廷大臣因师生而成门户,在朝则倚恃眷注,事事要被典,及去位而又有得意门生留星替月,此可姑容乎!”斥责张廷玉“负恩植党”,立即削去张廷玉伯爵。那些嫉妒张廷玉的朝臣见风使舵,向上进言,称张廷玉没有资格享受死后配享太庙这一最高荣誉。乾隆谕示仍保留张廷玉配享太庙。罢去汪由敦协办大学士及尚书职,留任办事赎罪。
  R6 A4 \, l  n8 ^/ b
8 R& B5 V- w9 g& |$ g% s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定安亲王永璜病死。初祭刚过,张廷玉不顾自己是永璜老师的身份,急匆匆地向乾隆皇帝奏请南归故里。乾隆斥责道:“你曾待候朕讲读,又曾是定安亲王的师傅,却是这样的冷漠无情到如此地步,这是有良心的人做的事吗?”还诏命把配享太庙的名单给他看,让他自己说是否够资格配享太庙。张廷玉惶恐万分请求罢允配享太庙,照律治罪。乾隆命令九卿讨论张廷玉是否有资格配享太庙,并定议具奏。朝臣看出乾隆皇帝的心意,一致认为应该罢免张廷玉配享太庙,并上奏乾隆。乾隆皇帝以此修改了雍正皇帝遗诏,罢除了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待遇。同年9月,又有人揭发张廷玉的姻亲朱荃曾涉及吕留良案,乾隆皇帝降旨罚张廷玉白银一万五千两,并追缴以前赏赐的各种物品,查抄其在京住宅。而张廷玉的其他党羽如汪由敦等人也都受罚。可见乾隆对张廷玉的怨恨。
) v& x' E# J1 l  }* ]2 ?4 ^
, \+ ^7 n6 j1 {! F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83岁的张廷玉病逝,乾隆皇帝做出眷念老臣的姿态,宽恕了张廷玉的罪过,谥号文和,恩准其配享太庙。
7 S+ Q4 H+ V5 B! X- X
# [4 e+ q+ Q" l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对张廷玉之事仍念念不忘,当他再次看到张廷玉的奏折,认为他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致,命刻碑记之。乾隆在碑后题记,谓:“廷玉有此卓识,乃未见及。朕必遵皇考遗旨,令其配享。古所谓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为戒,且为廷玉惜之。”
$ z& l7 j) I4 ^+ N! M7 ]& p# l
6 n/ M( p& i4 b  古人说“老而戒得”、“七十悬车”。正因此,张廷玉七十岁后才多次请求回乡养老,绝不为过。可却因此惹了乾隆,遭受罢官、削夺爵位、免予配享的处分。
- f' t+ r3 n9 T9 ?* t- W6 \; r2 m; a. M
  回头看,张廷玉为清王朝日理万机呕心沥血这样了还不行,按照乾隆的观点你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这样的苛刻要求,打击加上侮辱摧残,绝对够七十多岁的张廷玉经受的,郁闷恐惧恐怕一直伴随在其最后的岁月,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廷玉带着深深的遗憾溘然长逝。尽管他仍被恩准配享太庙,那毕竟是他死后的事情了,当事人本身不知晓,给后世人做眼罩子看,又有多少意义?& F1 |6 o) z! b. H2 y. e7 S+ d
  (本文转载)
# Q$ u% c  _8 b( m% M- g
80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 桐币 +6 收起 理由
无觅孙仲谋 + 2 辛苦了,支持。
sansan + 1 + 4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钓竿一根水中撑,任尔东南西北风。愿者上钩去也罢,逍遥犹比姜太公。

331

主题

6762

回帖

1万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一凡

积分
11491

自我鼓励激情之星我是老兵

QQ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4 08: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一朝翻脸不认人,重臣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09: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sansan 叔的鼓励。
钓竿一根水中撑,任尔东南西北风。愿者上钩去也罢,逍遥犹比姜太公。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09: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wsk 发表于 2015-1-14 08:33
* Q4 f/ {4 @$ d- t  _5 D真是伴君如伴虎啊,一朝翻脸不认人,重臣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 J& z* x/ |# q/ s  [4 o4 N
     “廷玉有此卓识,乃未见及。朕必遵皇考遗旨,令其配享。古所谓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为戒,且为廷玉惜之。”  乾隆皇帝最后还是给张廷玉配享了太庙,认识到了自己当时的轻率,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仁慈。
钓竿一根水中撑,任尔东南西北风。愿者上钩去也罢,逍遥犹比姜太公。

282

主题

1111

回帖

192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29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5-1-14 09: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封建社会,自古君臣有别,宗族有别,更何况是君和臣本来同时又是异族呢。
; g2 X& G1 o% l1 T; |能做到张廷玉这样的已经非常不容易,我大桐城的人能有如此毅力非一般人能所为。; t- I3 G& [% @) M8 e2 P
乾隆后来的所为大都也应该是从内心深处认可了张廷玉,所以本文最后的所述乾隆给后世人做眼罩子看,没有多少意义的见解,还是有待商榷的。至少我持保留意见。

点评

您的评论颇中肯。乾隆帝血气方刚,不懂老成谋国的道理,所以出口伤人,直到自己也老了,懂得治道之后,才钦服张廷玉,但作为皇帝,又抹不开面子,所以又说出替张廷玉可惜的话。  发表于 2015-1-14 20:26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14

主题

4908

回帖

9984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9984
鲜花(71) 鸡蛋(5)
发表于 2015-1-14 10: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伴君如伴虎,张廷玉能在皇帝身边安身立命,不得不佩服他的谨慎与低调。
痛而不言是智慧,笑而不语是豁达。 激情蓬勃逐人生,心若止水看世界。

314

主题

4908

回帖

9984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9984
鲜花(71) 鸡蛋(5)
发表于 2015-1-14 10: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君臣斗智?谁敢跟皇上斗智?尤其是一个很聪明很狡猾的皇上,斗智的结果,即使暂时能过关,等哪天皇上醒悟了,死了也要鞭尸。
痛而不言是智慧,笑而不语是豁达。 激情蓬勃逐人生,心若止水看世界。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0: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桐乡人 发表于 2015-1-14 09:56
% ~( s' L! ]: d9 w/ X7 k在封建社会,自古君臣有别,宗族有别,更何况是君和臣本来同时又是异族呢。9 R! J" W8 \) K5 f
能做到张廷玉这样的已经非常不 ...
: `7 V+ Z2 A: x
    在那个建制的年代,本来汉人和满人就区别很大,张廷玉把“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当做座右铭,才能运筹帷幄。但是人有旦夕祸福,自己也太急于求成了,再加上他女婿在四川受贿的事出,直至到乾隆抄他的家(当然抄张廷玉家的时候是什么也没有抄到,就连一张反动乾隆的纸都没有)。这时候乾隆才感觉到张廷玉的清廉。

点评

不是女婿,是亲家。  发表于 2015-1-14 17:20
钓竿一根水中撑,任尔东南西北风。愿者上钩去也罢,逍遥犹比姜太公。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0: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觅孙仲谋 发表于 2015-1-14 10:05" V! |6 w8 Y  Q5 i, _4 B2 t8 @
伴君如伴虎,张廷玉能在皇帝身边安身立命,不得不佩服他的谨慎与低调。

, G+ K* j( h9 T* Q" R张廷玉把“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当做座右铭,这就是他的谨慎与低调。
钓竿一根水中撑,任尔东南西北风。愿者上钩去也罢,逍遥犹比姜太公。

124

主题

2260

回帖

3809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809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0: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觅孙仲谋 发表于 2015-1-14 10:122 F" g" ~3 o2 h0 j
君臣斗智?谁敢跟皇上斗智?尤其是一个很聪明很狡猾的皇上,斗智的结果,即使暂时能过关,等哪天皇上醒悟了 ...
& ]' S3 O( M% f, t  b0 _
这是必然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是当时建制的写照。
钓竿一根水中撑,任尔东南西北风。愿者上钩去也罢,逍遥犹比姜太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