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一) 当我们到了中年回忆青年时代时,我们往往惊叹时光怎么一下子就过去了二十多年,而我们什么都还没有做啊!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叹,青年时代我们生活中当时觉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现在看来不过是芸芸众生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小事而已…… 到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五年,我终于完成了第三次研究生考试,虽然结果还不知道,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无论如何我不会再考第四次了。这样单调乏味的考着同样的内容,屡考不中的考试才是真正消磨青年人斗志和青春的怪兽,你不难理解《儒林外史》中那从少年考到中年中举后的范进为什么会突然喜极而疯……范进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而这研究生考试即使通过了,也只不过是考上了而已。在受够了这无聊的考试折磨之后,我的心情变得平静了,我终于接受自己不过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小人物这样的事实和现实了…… 研究所的工作是闲散的。春节过后从家乡回到单位,我开始了认真工作的时期,这并不是因为我热爱自己所作的工作,而只是为报答自己的老师这些年对自己的爱护和关照。尽管我在个人情感和事业上一再碰壁,但我无法不庆幸有一个好老师给了自己自由宽松的环境。 这是初春的时节,中午的天气看上去真好。午饭之后,我忍不住拉着朋友康去研究所外的田野散步。这些年来一看到好的阳光,只要工作不是太紧,我往往会放下手中的活,不顾一切地跑到原野之中漫无目标地走上一阵子,否则我会感到自己浪费了生命……。只有富有诗人气质的人才会这样想和这样做!你应不难理解我为什么要感谢自己的老师,理解什么叫给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了。 两个朋友聊着天,漫不经心地走在潮湿的田间机耕道路上。雨后初春的原野是轻松和闲逸的,天空中的蓝色亦是浅浅的,阳光亦是清清淡淡地照在大地之上。吸足了水分的土地上的麦苗松疏地散落在麦田中,散发出春天的气息。原野中农房舍的白色墙壁在阳光下特别醒目。 我特别喜爱看冬末春初江南的天空,我经常长时间凝视着它,它是暗蓝色的,淡淡的,平和的,却充满了春天的希望和气息。我多么喜爱长时间漫步在初春质朴的原野上啊,我总觉得这江南冬末初春的原野之中有一种使我感动的东西,有一种灵气,有一种生命开始复苏的力量弥漫于天地之间……。你会想起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画家们所绘的初春那些沉郁画面中透出的抑制不住的春天的气息。我不停地向康说着自己对初春原野的感受,康很快被我的情绪感染了…… 晚上我独自一人来到研究所前面的一条老街上散步。这个江南水乡特色的城中仍保留着明清时代大量的城镇建筑。城内纵横交错着二条内河,内河两侧则是用鹅卵石铺路的街道,而街道两侧是两层的老式木头店房。我特别喜欢坐在小河上一座典型江南水乡石板拱桥护拦上,长时间注视着幽暗河水中那发出突突声音的平底小机动船从桥下驶过。这桥头与自己一道打发了多少孤寂忧郁的夜晚啊。我也时常在傍晚时分来到桥头上,长时间注视着停泊在街边河沿旁的小船上锅灶闪出的红光,它使我想起了童年的时光。在我童年时的家乡总是以锅灶烧饭,尤其天黑之后,连电灯尚不知为何物的乡村屋内一片漆黑,只有从炉灶内发出的一闪一闪的红光照着烧灶人的脸和衣服,同时灶上在嘶嘶的声音中冒着热气,那灶火也一闪一闪地映亮着很少点灯的乡村中的厨房。我想起了儿时我并肩坐在伯母身边,看着伯母将稻草转几圈扎成草结塞进锅灶中,看着稻草劈叭着响溶入火焰中……。童年的回忆永远是温馨的。我多么羡慕船上农民简朴的生活啊。周末我也十分喜欢站在街边的小河旁,长时间望着船头站有撑船农民的机动平底船慢慢地在街道边的内河中行驶过,我曾多少次梦想抛弃这无聊空虚不着边际的知识份子生活,走到他们中间,像他们一样脚踏在坚实的大地上,过上实实在在的生活……,然而幻想永远只是幻想,我永远不会有这样的勇气,我只是依然故我地生活着,只是让生活越来越多地磨去刚刚走上社会的青年知识份子常有的多愁善感的东西。如今我的生活依然是灰色的,看不到希望的,甚至我觉得自己生命的活力也已枯竭了,但我已开始学会对此报以无奈,也许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吧,不存在什么幻想。既然自己无力改变命运,那就学会听天由命吧。或许生活中会发生什么奇迹,等待吧!我不得不学会忍受孤独,只是努力地不让自己被绝望所吞没,社会既然造就了我这样多余的人,那就只有这样了…… (二) 单位发了电影票。英国故事片《印度之行》,一部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尽管你能明显地感到欧洲人对东方神密主义的东西表现得有点笨拙,但整部影片是让人满意的。影片结尾,男女主角在经历了令人伤心的不幸后,终于再次走到了一起。当影片中深受伤害的男主角对别人提到女主角到来时发出愤怒的怒吼,而接受别人突然递过来的女主角来信时,手不禁瑟瑟发抖。看到这一情景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一种温馨的暖流涌入心中。这部电影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同情、热爱和对人间温情的向往,力透银幕之后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又是一个星期天。这些年周末我已习惯了去县图书馆。这郊县的图书馆,其藏书量与我大学时校图书馆规模相当。从大学毕业后,我总是有意无意地让自己系统阅读西方的文化名著,每周至少读一本书。我不知道我未来是否用得上这些书,但我知道我必须读书,也许有一天会用得上。我不知道我未来能否成就一番事业,但我知道不读书我什么都做不成。尽管作为一个科技人员我几乎读不进任何专业书籍,但我从未放松过在文学、艺术上的阅读。一种天赋的使命感使我在最无聊岁月中也不敢放松学习,即使学非工作之所用…… 我站在阅读室书架之间时中无意中发现对面书桌旁坐着一个女孩——雯,我内心砰然狂跳起来。我第一次见到雯是三年前,雯那时还是一个将上高中的初中生,如今见到的雯已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少女。雯也发现了我,立即变得羞怯不安起来。我知道雯已被学校直接推荐上大学,已无需再参加全国高考了。我在雯的桌子斜对面坐下,问了几句关于她上大学的事,女孩子十分羞怯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们都变得十分拘谨,不知为什么我似乎亦被雯的羞怯不安感染,变得前所未有的拘束不安。 我再次见到雯是在单位里一次舞会上。这一段时间周末所里都有舞会,我不会跳舞,过去从未光顾过舞场,这次忽然感到太寂寞了,无意中来到舞场找人闲聊。借着有些幽暗的灯光,我突然发现了雯。显然雯被所里我所熟知的几个青年人特意邀请过来的。雯也发现了我,目光时常注视着我所在的位置。女孩子是可爱的,在舞场中显得光彩照人。 有青年人邀请雯唱一首歌,雯唱起了苏格兰民歌《绿袖》,全场打着拍子伴着雯而唱,我不由赞叹雯如此镇定地领唱和控制着整个舞会的能力,我对雯点了点头,表示赞赏。雯歌唱得很好,有些天赋。 周末我去雯家拜访,雯刚刚作为市学生合唱团中的一员去北京参加比赛回家,一张雯在颐和园湖边留下的有灿烂笑容的彩色照片如带露水鲜艳的玫瑰放在书桌上。我一向夸夸其谈,可见了雯一时不知说什么了,只觉得嗓子发干,说不出话来,雯也变得很激动。我知道雯和我之间已有了一种朦胧的感情。我忽然变成了初恋的少年,在一种默然之中,一种温情的热流流过我的心中,抚平了这些年来我受伤而寂寞的心。我觉得自己心中有什么在慢慢地复活,如同春天种子在吸吮水分,等待着发芽。 从雯家中出来,我第一个念头是去原野中独自品味开始到来的淡淡的幸福,我骑着车沿着原野中的乡村小路漫无目的漫游着。这些年我是多么喜爱独自一人骑车漫游在田野中的机耕道上啊,这里几乎没有车辆行驶,也极少有行人,你可骑着车让自己在完全放松状态下漫游着…… 我觉得这些年来包裹在自己心脏外的一层坚冰正开始消融,而从内心中产生的那一股暖流开始慢慢地向全身扩散。阳光矇眬而妩媚地照在田野上,那浅浅的麦苗像是给整个的原野地面上蒙上了一层薄薄透明嫩绿的轻雾。有一个声音在我的内心深处响起:“春天来了,”我自言自语地说道:“是的,春天就要来了。” 从中学开始,我就从内心深处失去了欢乐,我总是被那些灰暗的思想缠住,被功名心缠住,被追求成功的失败陷住,被突如其来毫无希望取胜的初恋缠住,几乎整整十年我从未获得过欢乐,我只是在一次失败后等待另一次失败中度过的,我已经不知什么叫欢乐和快乐了。 我想起了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公爵在见到娜塔莎前后对那棵垂死的老橡树发出的沉思和感叹。 “是的,在这里,那棵橡树就在这树林里,我同情过它。’安德烈公爵想。‘但是它在那里?’安德烈公爵又想,望着道路的左边,欣赏着一棵橡树,他不知道也没认出来,这就是他所寻找的那棵橡树,老橡树完全变了样子,撑开了帐幕的多汁暗绿色的枝叶,在夕阳的余辉下摆动着,昂然地矗立着,既没有生节瘤的手指,也没有斑痕,又没有老年的不满与苦闷——什么都看不见了,从粗糙百年的树皮里,长出了一片片没有枝干多汁幼嫩的叶子,使人不能相信这棵老树会长出这样的树叶。 ‘不错,就是那棵橡树’安德烈公爵想,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春天独有的快乐和清新的感觉。’ ‘不错,生活并不在三十一岁结束。” 我心中默背着这段曾令我难忘的文字。事实上,我一向喜欢长篇小说中精彩文字远胜于一般的散文,它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更易打动读者。 我能做些什么呢?这女孩是单纯的,生活对她来说,只是刚绽开的鲜花,与书中的安德烈公爵不同的是,我才二十五岁啊。但我已觉自己的心灵很苍老了。这是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闪耀着少许才华的少女。我将不给她任何约束,她现在还完全不了解生活,也不了解自己。一旦她有一天找到自己新的爱和爱情,我将慨然放行,如同安德烈公爵对娜塔莎所说的那样。 (三) 傍晚时分,天空露出了几天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晴空和晚霞,我迫不及待地骑上自行车去原野漫游。在郊区田野机耕路上骑车是十分愉悦的事,我将车骑得飞快,享受着与大自然独处的快乐。我来到了小河边上的一个村庄,河边小路上全是泥泞。路旁有一个小草堆,小路十分窄。我想冒冒险骑车闯过去,当我全神贯注车下的有点倾斜的路面时,我的身体与草堆碰了一下,并失去了平衡,我还来不及作任何反应,人和车子已扑向了水面,在我的脸与水面接触之前的一刹那,我大脑中闪过了一个念头: “见鬼,我怎么会这样真的掉进水里呢?”当我从半人深的水中提起自行车时,不时发出苦笑,我已全身湿透了。顷刻间,农民们从各自屋中跑了出来,默不作声地看着我,看着这个掉入水中的外乡人。我心中断言道:“我决不是第一个掉到水中的,否则这群人不会这么迅速不约而同地出来的。”时值寒春,我身上还穿着毛线衣裤,我只好脱下滴着水的毛线衣裤,微笑着从农民中扬长而去。这儿离住所还有五六里路,我一面快速蹬着自行车,一面微笑起来:“这真是奇妙的感觉,当我整个身体钻进水中,闭上眼睛,眼前一片黑暗时,我竟向自己发问,这怎么可能,这怎么会是真的呢?当人们在战场被子弹击中时,一定会向自己发出同样的疑问吧。” (四) 春游的时间到了,研究室中照例为去哪里春游讨论很久,最后始终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几个青年人决定自已骑自行车去南通,我是刚学会骑自行车的,第一次骑车远行让我感到振奋。 星期五的早上,阳光明媚,路上的车辆极少,郊区公路显得十分宽广和空旷。几个小伙子背上背包,骑车相互追逐着。田野中鲜艳的黄色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苗让人爽心悦目,神清气爽。一路欢声笑语,风轻云逸,飘然间到了浏河码头。 河岸一侧种植的水杉树还没有发芽,直立在春天发白的天空中,让人感到特别清爽和充满诗意。码头上人声鼎沸,一派生机。 买好了船票,离乘渡轮的时间还有几个小时,我们开始游览小镇。这里最著名的建筑是记念郑和的天妃宫。这沉寂有些萧瑟的小镇让人很难想象当年郑和下西洋时这小镇的繁华与热闹了,现在看上去十分平凡的浏河入江口,亦让人难以想象当年云集在这里的那支几乎环游了世界的古代巨大船队。在天妃庙中我第一次看到了人们根据资料推测建立的郑和下西洋时旗船的模型,据说其载重达七千多吨,加上自重达一万一千吨,我几乎不能肯定也难以相信这一数据。我不禁想起文化大革命中整个中国曾为造出一艘万吨轮欢呼了很久的事。如果现在推测是对的,五百年前的先人就能用木头造万吨轮,这怎不能让人感叹呢。不过历史只是此刻心中一闪而过的烟云,青春的欢乐很快又占据了我的心中。我们一路兴高采烈地在小镇的大街小巷中穿梭着。回到码头后我们进入了幽暗的船舱,又天昏地黑地打起扑克来了。 我只觉得这是我十多年来第一次这样开心。望着船舱外灿烂的阳光,我很想独自在船甲板那里站一会,对着江水发一段时间愣。终于大家打牌累了,躺着什么都不想动了,我可以自由活动了。 我一走出船舱,立即就被西方江面上壮丽辉煌的景色感动了。太阳正发出灼目的光辉,西方天空中白色瀑布般地泻下光芒,光华四溢,阳光如无数透亮的金色薄丝从云层连到江面上,浩瀚的江面上万顷溶金般的光波在闪烁跳动着。万里长空与江面水天一色,光亮相溶,只有江岸在金黄色天幕下隐约地画出一条细细模糊的长线……,我忘我地凝视着,沉思着。 六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大学四年级学生时,我第一次乘上江轮从上海逆流而上,我日夜痴坐在船头,面对长江望着同样的景色。我渴望着走出青年时代一直未走出的困境,如今六年过去了,有些当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仍未解决,只是自己已不是当年的少年了。我眼前浮现出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形象,我感到自己心中升起的光芒与这江中浩荡的光芒溶为了一体,我知道我的眼中一定升起了同样的光芒,我似乎看到了一只苍鹰开始从金色的水面向上升腾,升腾,向着苍穹开始进发了…… 船上的行人打断了我的沉思,转身一看,佳拿着照相机站在我不远的地方,见我转过头来,他连连埋怨自己动作太慢。佳告诉我,他走出船舱时,见我独自站在船头,望着江面,脸上似乎笼罩着奇异的光彩,不由被感动了,赶紧回船舱去取照相机,只是没有抢到镜头。 南通的客轮码头非常简朴,道路亦是沙子路面。大家决定先去二十里外江边的狼山一带。尽管道路是沙石路,青年人仍将车子骑得飞快,很快就来到了狼山脚下。 狼山是南通江边只有百米来高的一座小山,在这辽阔平原地带成了江面最高的观景点,亦因此成为江南一带的名山。我们到达山下时,夕阳已快下山了,我们匆忙冲向山顶去观看落日余辉中的江景。 我们到了山顶上的一座观景亭阁。此时游人已经散去了,只见金色夕阳低悬在辽阔的江面上方,江面上生起了微微的薄雾,一派烟波浩渺的景象。天空是纯净金黄色的天空,水是映着金黄色天幕同样浩瀚的水面,只是多了一大片反射着赤白光亮,颤动着的银色水面,十分壮丽,而江岸上的油菜花正在盛开,大地上黄绿相衬,鲜艳夺目,如同巨大无比的鲜丽的锦毯延伸到天边…… 从山上下来时,小镇已进入了黄昏。天空一片淡淡的蓝色,街道上有几株垂柳绽开了的鹅黄色的嫩芽,打扮着这充满江南风情的小镇。行人十分稀少,空气中充满了温馨的春天的气息。我们在山下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公园中住下了。 早上起来,我们再上狼山游览景点。此时小小的山头上已涌满了踏青的游人,佛庙中香火十分旺盛,大捆的香火被扔进炉中燃烧着,空中充满了那香火燃烧所特有的气味。节日中的中国寺庙成了中国百姓许愿和向上苍祈求幸福的场所,也是最热闹充满人间气息的场所,这与成为说教、忏悔,充满庄严肃穆气息的西方教堂真有天壤之别啊。 下午我们冒雨前往二十里外的南通市。南通市颇为小巧,尤其在城市中穿行的小河中流淌着清清的江水,加上河边刚刚发芽才几年树齡的纤细垂柳,小城显得十分清秀。 第三天早晨,我们开始了返航的行程。雨后的原野在薄薄的雾气中翠绿欲滴。淡淡的雾气中江边一排刚发芽的柳树如一团团黄绿色水彩涂抹在空朦的江天之中,散发着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淡淡的诗意…… 吴砺 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