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达人 于 2014-6-17 21:31 编辑
有信而感 高考结束,欣然拿笔。即写上几行字,一来了解好友之子考试情况,二是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算是心之所驰,神之所往,情之所钟,谊之所达。不禁欣然有感! 现代人喜欢打电话,而不爱写信,或许称之“言而无信”。在一个充斥着微信、QQ、E-mail和手机短信的年代,能够将问候和思念诉诸笔端的书信,像没落的贵族一样,逐渐荡出人们的视线,最经典、最富情感的书信,几乎销声匿迹了。 寄信,是期盼;收信,是喜悦;写信,是荣幸;受信,是拥有。亲笔信,有字体的亲切,有墨迹的余香,有感情的轨迹,有肌肤的传感,使信件产生人性化的性格、个性的特色。她不像电话,飘然而过,即使留声,也不如因眼睛传导的文字,那么有层次、有结构、有想像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信件可以保留,反复阅读,从中不断获取快乐,愉悦的心情就会真实的洋溢在自己的心头,变为许多甜蜜。 旧友多时不见,心中甚为想念。多年以后,遥想当年。往日如歌,悄然回荡在心,时光逝去,人已非昨。期间多少悲喜,一时真有不尽风景在心中。 蓦然回首,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少年,在争分夺秒地捕捉知识、赞同、成熟,或捕捉童趣、经验、奥秘;青年,在风风火火地或捕捉事业、爱情、理想,或捕捉时髦、享受、刺激;中年人,夜以继日地或捕捉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或捕捉名利、权力,或捕捉某种意义和证明;老年人,在风尘仆仆之后,还要捕捉回忆、尊重和长寿。人的一生都在捕捉,同时,也在不断地奉献。即在奉献中追求,在追求中奉献。让收获从奉献开始,让生活因奉献而神圣,因期待而美好,因创造而充满诗意。而诗意地栖息不正是人生之意义所在么。 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亲;把青壮年的我们,交给了国家社会;只有到了老年,才会把我们,还给自己。也只有真正到了那时才会得到身心释放、轻松自如、潇洒脱落、喜获丰收的季节。 任何人都没有取得这个世界的永久居留权,上帝只给了一次性出入境签证和限期往返的旅游票。每个人会有属于自己生命的最高点,或是事业是的功成名就,或是感情上的美满幸福。但每个人都注定要从这一点降落。人们往往难以承受这种心里落差,本能地渴望生命永远绚烂。事实上绚烂是我,平淡同样是我。绚烂与平淡都只是外界的一种评判,而做人的意义与乐趣,并不会因外界的评判而变质。 人只要好好活着就划得来,因为我们拥有生命。这生命乃是最伟大的奇迹。我们应该感谢上帝,让我们健康、幸福的活着,自然界的许多灾难都没碰上,我们应该感到幸运自豪。 岁月渐渐,往事悠悠,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人到中年回顾往史,心中无限感慨充满感激,我很高兴这半生的拥有。我付出了我的所能,我也收获良多。在悲悲喜喜中,我得过,也失过。人世间的种种,我经历,我体会。山啊,水啊,我看过;风啊,雨啊,我行过。如今,我像跑完了马拉松一样,虽然很累,但已释然。心理上的健康,维护了生理上的健康,幸甚! 我深知:人生永远不达到愿望中的园满,所以把自己奋斗的“半径”划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而且不怨成功的“园周”有些抖动和缺憾。人生能有所享受,当然是幸福的。但能忍受,却是一种胜利。胜利者应当有资格享受一份自豪。自豪,却又是另一种幸福。时光无法倒流,时空却不断切换,人们总是在特定的时空里演绎。 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生命中的过往。感激风雨,让我们了解晴天的可贵;感激灾难,让我们了解平常日子的难能;感激失去,让我们更加珍惜拥有。 当今的人们不仅满足于温饱,还在努力追求交往的和谐,心情的愉悦,乃至心理上的慰藉。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凉风,冬有飘雪,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此生好季节。有了快乐的心境,看花,花怡情;看树,树可亲;看山,山含笑;看水,水依人。
在世间上,能获得真正的友情,是人的幸运,此情难得。人与人的对话交流,娓娓谈心,是开启心门,解开心结,放松心弦,调适心音,优化心韵,增强心力的极好手段,亲和性的调谐对话,从而达到互补互宠,畅享和品味人生。 历经数五十年风雨沧桑,一直坚守壶中日月,杯里乾坤,砚边墨韵,纸上烟云,乐此不疲。 我喜欢恭维人,也喜欢被恭维。恭维是一种特殊的礼品,它包含着赞美和祝福。所以,在有所接受之时,就应当有所回赠,礼尚往来,其乐无穷。如果你恭维我这篇随笔小文写得好,那么,作为回赠,我也恭维你一句:你很有见识,很有品位。 搁笔之时祝你:一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月月精神百倍,天天喜气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