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情缘
小的时候喜爱武术,上初中时参加了校武术队,后来还 便拜过不少师父学过武艺,虽学艺不精,造诣不深,但在当地还小有名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已慢慢不再适应闪展腾挪或大体能消耗的武术运动了,因此总想练点动作轻盈柔和、养神固本的武术套路。
一次去省城学习,有机会得到一位教授的点播,终于得以习练太极拳。习练伊始,只是照猫画虎,练练套路,柔性不足刚性有余。久而久之,日渐领会,感悟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之妙,于是,晨光,绿草,清风……成了我每日习练太极拳的伴友。
其实之于太极,我与之颇有缘份,早在少年时期,电视片中的太极功夫就很令我羡慕——深山古刹之中,鹤发童颜的长者一身练装,步如灵猫,身似舞鹤,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大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的神韵;从那时起,太极功夫便在我心底烙下了永恒的印记。
也许缘于此故,我学太极特别用心,在所有学习者之中算是很优秀很突出的,因此,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者的羡慕。太极拳形与神酷似散文,在韵律上很难把握,所以需要全神贯注,一样的投入,一样的用心,一样的动情,一样的痴迷。……
初练时期没事就在家里也比划一阵子,为这事儿妻子说我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家里怎么是练拳的地方。只有儿子始终站在我的一边,看我练拳他也跟着比划几下,还说:嘿,我老爸练得还真挺好看。呵呵,练拳在他眼里成了欣赏的风景,真是看出了名堂了。天长日久,妻子也受到影响,慢慢地也爱上了太极拳,并成为我的高徒。
从此,我不仅自己练,在外面还教大家一起练。每天东方刚刚泛白,我就带着一班太极爱好者在市中心公园的广场上开始了太极神游。起舞如白鹤亮翅,独立似金鸡报晓,云手尽揽雀尾,玉女擒摆野马,南山弯弓射虎,双峰贯耳生风。远远看去,那一招一式恰似在唱一首轻盈柔缓的抒情晨光曲,柔和中带着平稳,细腻中透着委婉。难怪先人对太极有“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心为太极”、“道为太极”之至深感悟。由此不难看出,太极阴阳学说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此后的每天清晨,市中心广场的绿茵场上便有了演练太极的身姿。一个、两个、三个……后来竟有了一群人。远远看去,游动起伏的形态很容易让人想起童年时玩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老鹰捉小鸡”这是我们童年时经常玩耍的游戏节目,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可娱乐的,晚饭后伙伴们就聚到一起,常常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消磨童年的时光。现在已很难再找回了那份儿闲情,那种韵致。
如今太极功夫却让我为之痴迷。每当进入太极状态,顿觉心如止水,意在神游;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静如千峰耸峙,动似万钧雷霆。在太极的运动中体察到了“外示安逸,内固精神”之妙。每天不练上几遍,一天都没有精气神。
也许是因对太极过于执著,过于痴迷,致使我与人聊天之时,不知不觉地就谈上太极的话题,甚至走起路来也带有太极的韵律,对太极于我已是铭心,太极于我已结下不解之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