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桐城疏桐 于 2014-3-23 18:03 编辑
游览一座古镇,便走进尘封的历史;捧读一本描写古镇的美文集,便在历史中重走厚重的古镇。前一段时间,我从桐城网操先生那儿得到一本《孔城之美》(桐城网编集,2014年1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打开封面,便在馥郁的墨香中走进孔城。 孔城是一座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宋《元丰九域志》记载:“淮南路舒洲九镇,孔城即九镇之一”。孔城扼直通长江水运通衢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街“甲”文化。借助孔城河水运的优势,这里商贸繁盛,文化繁荣,历史上留下了许多遗存,吸引着客商投资,也吸引着无数驴友慕名前来游览观赏,近距离感受老街的神韵。 如果你没有去过孔城,那么《孔城之美》便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实用导游册。首篇《千年古镇 谱写华章》一文,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历史遗存,以及现代经济发展、富饶物产、生态文明、文化风貌等方面,对孔城作了全方位描述。而书中的《名人》《名胜》《风情》(分庙宇、特产、美食、民风、民俗五个方面)《故事》等,则详细介绍了孔城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跟随这位无声的“导游”,你会看到桐城派鼻祖戴名世勤苦潦倒的身世、愤世嫉俗的性格和正气凛然的古文创作,可以看到爱国女侠施剑翘抗日救国、誓报父仇的多彩人生;你会看到书卷气十足的桐乡书院,看到古色古香的美孚亚细亚货栈、姚家大屋。跟随这位无声的“导游”,你可以走进铁匠铺、帘青斋、衡器店、秋石坊,感受民间艺术的传承;可以走进藻青山,感受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跟随它,你会欣赏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庙会、蚌壳舞,体验一下民间拉饭的习俗,还可以品尝到孔城特产——水碗、菜心粑、孔城米饺(用舂米制粉包饺子)……捧读《孔城之美》,简直就是浏览一部孔城旅游大全。 对一座古镇作导游式介绍,读者的印象往往是粗线条的浮光掠影;而对古镇作工笔白描和浪漫抒情,读者便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古镇的魅力,从而留下深刻的前印象。《孔城之美》,巧妙地将精美散文和诗歌穿插其中,读来韵味无穷。春节假期,我常常在夜间翻读,每读一篇,都是一次灵魂的行走;每读一遍,都是一次精神的瑜珈。 “走进老街,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扑面而来。她与古镇乌镇、西递、宏村似有某种相似之处:古朴、典雅。只是老街独守江北,她们是分散和姐妹,还是离别的恋人?”“老街是一幅画,一幅色彩凝重的立体油画,我们在画中走,成了画中的一景。”(《静看老街》,方春风。读着这类隽永灵动的文字,我仿佛跟随作者,在老街的青石板上徜徉,驻足,留连忘返。 老街的古朴厚重,总会触发诗人的灵感。《孔城之美》中,收录了桐城网网民或澎湃或婉约的描绘孔城的诗篇。“让辛勤谱曲/为纯洁弹奏/铺一床爱心被褥/令四季温暖如阳”(《弹棉花》,谁为善良买单),小诗用质朴的语言,描写了棉匠艺人弹棉花的辛劳与乐观。而刘平海的组诗《孔城爱情故事·那些老去的时光》,则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把孔城老街比作一位恋人,饱含深情地描绘了孔城著名的三景(孔城暮雪、荻埠归帆、桐梓晴岚)和桐乡书院、李鸿章钱庄等著名景点,读来催人泪下。“如今烽火已熄大地重又温暖/又过了几度北燕南飞 寒来暑往/不见你来鹄报捷/不见你凯歌奏响/哪怕你马革裹尸/哪怕你英魂还乡/我在痴痴盼你归航……”读到这里,掩卷而思,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一位痴情女在河边望穿帆影盼夫归航的画面。把古镇的历史遗存幻化成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下子扣住了我的心弦。我恨不能生出翅膀,飞到江北这座古镇,穿越时空,与那些先贤促膝谈心。 作为桐城网拾萃系列丛书的第一卷,《孔城之美》向我们展示了孔城老街的历史遗存、乡风民俗和人文情怀,展示了老街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个春节,我走进《孔城之美》,在幽幽的书香中触摸老街的厚重,在隽永的文字中感悟生活的静美,心中已是绿油油的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