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覆盆子 于 2013-11-19 12:58 编辑
听朋友说某某人在乡下买了集体农庄的房,每家都是独立的两层小院,价钱忒便宜,我也心痒痒,让朋友帮着去打听还有这样的房否?很早就特别向往能有个幽静美丽的乡村小院落,在院子里种种花,栽栽果树,果树间最好再有个秋千架,没事就坐在上面,捧本自己喜爱的书听听音乐品品香茶晒晒太阳,过着如此简单而神仙的的日子,如世外桃园。对于喜欢安静远大于喜欢热闹的我来说,还是乡下农村比较适合我。 年青时某个时间段,我曾经对无意中交往到的一个朋友充满了好感,喜欢他的单纯,喜欢他的才华横溢,更喜欢他的白净。希望一直就这么交往下去,但这个人短暂地出现,刹那间地消失。若干年后,我无意中再次碰到了他,倘若在大街上我怕是认不出他来了,别人介绍是他。邂逅相逢,我们都高兴不已,寒喧了起来,可是,一寒喧,他透出的世故和圆滑,使我大倒胃口,那一瞬,他破坏了他在我心中二十年前的印象,我的心中象有什么东西就一下子倒塌了。想起自己当年那一刻的美好记忆,真是觉得既好笑又荒谬。 大前年,和三个闺蜜去厦门玩,逛过了繁华闹市,我们都一致想去南菩佗寺玩,听说那儿清新静雅,就在厦门大学对面,这天,我们打算就在南菩佗寺一天逛到晚,饿了困了就吃住在寺里。我们平时,工作和家庭都有许多这样的那样的烦恼,来这儿就是净化心灵的,我们因离佛祖如此近而都兴奋不已,特别是我,这幽静的好地方,是我梦昧以求的好住所啊!不但能沾上佛祖灵光,还可以大彻大悟体验一把佛的生活。逛到中午,终于可以吃到斋饭了,大家一致说:可以清清肠胃了,对于一惯吃惯了荤菜的我们来说,这样的素菜,很是欣喜,也特别的期待。我们都一致说要在庙里多吃几顿,好减减肥,清清肠,这样,六个素菜一盆汤上来了,平儿大叫:“都先别吃,让我先拍个照留个纪念。”吃过后,谁也不做声了,默默地遛到大街上,我看到她们仨早已跑到烤鸡腿店买烤鸡腿吃上了,我笑:“晚上我们还上那儿吃吗?”,她们一致摇头:打死也不去吃了!菜贵不算外太难吃了,虽然大家都饥肠辘辘,但谁都没吃饱就跑出来了,在庙里大家不敢说菜不好吃,怕佛祖怪罪,这才都默不作声的。 吃一顿都不行,那出嫁做尼姑,看来更没我们的份了,吃一回素都成这样了,那要是吃住十天半个月谁受得了啊!看来,还是酒肉穿肠过的日子更令人惬意的哦!僧人我们是做不了,我们只得又回到现实中来。 打听农庄房子的朋友终于回过话来:房子没有了,我非但没有失望,却感到一阵欣喜:还是不要住到乡下去罢,那里又有什么好呢,买个菜还要跑上几里路,今天停电明天断水,人老了上医院也不方便。记得我的大哥对我说过他有天半夜突然难受打110,110车很快来了,把他送进医院里抢救,他说他如果不是住城里人就没了。想想就后怕:这人一老病就多,这万一……谁也说不准啊! 我的老家在大山里,大哥那时候为出来住城里的事纠结了很久才痛下决心出来住城里的,现在,大哥就觉还是城里住的好:好安逸舒适自在啊。我也一样,没有住到城里时,就特别向往城市的生活,可是一旦住城里来就不一定认为好了:公园里跳舞的音乐声太吵,大街上人多车多太烦,雾蒙蒙的天空灰尘太重……很多时候很想打回乡下去。就象钱老说的:“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一样。 我们大多数都是俗人,没有陶渊明“躬耕自资”之境界,哪儿安逸喜欢在哪儿居住,最好天亮进山,天黑出山。 人世间,许多事,只有一直向往着才是最美妙的。这美妙,就是在于他不真实的一面,一旦实现便要大打折扣,就可能更遗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