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汪兴旺 于 2013-10-29 14:38 编辑
重返上学路 妻自从当上“陪读妈妈”,常骑车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一次冷不防与他车相“吻”,妻不慎腿脚扭伤,在家静养,陪儿子的担子一股脑撂在我的肩上。妻说,开车骑车都得当心,不如脚量。我想也是,近期体重猛增,步行既利减肥又环保又安全又不误陪读,一举多得,何不潇洒走一回! 到学校有八公里,我只拎着几颗菜,轻装上阵。由于时间宽裕,我便不紧不慢地溜达着。道两旁是建筑工地,翻斗车、水泥搅拌车和各式大小车辆来往奔驰。开始有熟人向我打招呼:喂——到哪里?怎么没开车?我说到天中,想走走。那人不解地摇着头。半道又有谁在车里探出脑袋问:要不捎一轱辘儿?我又辜负了一番美意,接下来是出租车温柔的喇叭声,那声音分明在暗示我引诱我。我横下心,一条道上走到底。 刺槐花一串串缀满枝头,清香四溢;豌豆花白蝴蝶般驻在上面,油菜卸下黄金甲,换一身果绿色便装……多少年了,我都没有这样长距离徒步近距离观光,我找到了行走的感觉,苦在脚下甜在心尖。我看到了公路两旁似曾相识的风景,还能让思想尽情漫游。有人说现在的步行者少之甚少,况我是一个孤独的步行者,谁让我跟体重较劲儿呢?一辆客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我吃惊地躲闪路边,卷起的灰尘和残叶扑在我的身上,让我一时睁不开眼。我估摸着车上的人或许正嘲笑我的窘态。此时想妻的话不无道理,在车祸猛于虎的当下,连走道也危机四伏。 路过一所希望小学,正赶上放晚学,校门前停放着各种接孩子的车辆,其中有父母、爷爷奶奶、公公姥姥等,孩子们欢呼雀跃着上车。我知道车接车送主要是为了安全和舒适,和我的陪读一样,孩子们被当成贵重的物品放进了保险箱,我不由想起作家王开岭的文章《消失的放学路上》,对失去“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生发由衷的感慨与惋惜。 二十八年前,同是这条道,同是到学校,因车辆少之又少,别说是汽车,连拖拉机也难坐上,徒步上学是常事。我与同学们结伴成行,手中拎着母亲做的能吃一周的辣椒豆和咸菜,一路上谈天说地,全然不知疲惫,更不用当心交通安全。从小学一路走来,上学路上洒满阳光和欢笑,成为人生途中一道难忘的风景。 虽然我的求学梦在这条曾经的砂石路上搁浅,落下“九十九步只差一步”的遗憾。如时光轮回,我宁愿就这样走下去,拾回丢失的青春梦想。欣慰的是在儿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希望。 一个半小时后,我终于一步步量到学校,每一步我都是用心度量。我说走来的,儿子怔了一下,惊呼:“老爸——好厉害呀!” 我就知道我没白走这趟路了。 |